齊登珍
大單元作為一種學習單位倡導大觀念、大任務、大問題,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大單元的教學設計將以雙線組織的自然單元轉化為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學習單元呢?筆者以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談談具體的實踐策略。
統(tǒng)編教材中的單元人文主題與開展大單元教學的學習主題不是匹配的,教師需要認真梳理單元內容,提煉大單元主題。這種梳理需要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基礎與特點,尋找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聯(lián)系,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進行整合,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鏈接學生生活,找到能夠串聯(lián)相關單元學習活動的核心任務。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國情懷”,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單元安排學習的內容有:三篇精讀課文《古詩三首》(《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和《圓明園的毀滅》,一篇略讀課文《小島》,三篇“閱讀理解”材料,還有習作和《語文園地》等。三篇精讀課文的內容出自不同年代,有古代的,有近代的,也有現(xiàn)代的,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有古代詩人期盼國家統(tǒng)一的憂國憂民意識,還有詩人渴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改變國家命運的期盼;有寄希望于少年發(fā)憤圖強讓國家“雄于地球”的熱切期盼,還有對侵略者毀滅中華文化的憤慨和振興中華的頑強斗志等,這些愛國情懷的背后體現(xiàn)的都是期盼國家繁榮富強的強烈愿望。略讀課文《小島》反映的是守衛(wèi)海島的邊防戰(zhàn)士不畏艱苦的高尚情懷。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主要引導學生表達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與期盼。通過上述梳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一單元中,所有內容都含有“期盼”的意味,而且還形成了一條能夠貫穿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主線。針對這樣的單元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提煉出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追尋心目中的期盼”。 這樣的大單元主題,不僅能夠統(tǒng)整所有閱讀活動、支持表達活動的有效開展,而且還能使學生通過本單元學習,找到理解不同時代“家國情懷”的抓手,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期盼,實現(xiàn)單元的多重教育價值。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大任務統(tǒng)領實現(xiàn)逐步提升。在提煉大單元學習主題后,教師需要據(jù)此來架構單元學習任務,重組單元教學內容,使教材在學生學習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落實。在架構單元大任務中,教師需要在研讀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多方面的思考與操作:分析與把握教材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權衡各個教學內容上的比重,選擇適合班級學生學習的切入點,確定適宜的教學排序;找準可以鏈接的學生真實生活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促進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使語文學習融入學生的真實生活中,讓人文性與工具性在學生的學習中獲得融為一體的效果。
在大單元“追尋心目中的期盼”學習主題下,教師可以依照教材內容中蘊含的時間主線進行大任務的架構,也就是引導學生先追尋從南宋到清朝再到當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期盼,再通過習作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未來的期盼。根據(jù)這樣的教學順序,教師還需要對單元內容進行重組,即將發(fā)生在1860年《圓明園的毀滅》包括課后的三篇“閱讀鏈接”內容安排在學習《古詩三首》后,之后再學習梁啟超寫于1900年的《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具體設計的學習任務如下:一是尋找詩人心目中的期盼,在學習《古詩三首》中尋找詩人在盼什么和他們的共同心聲;二是回應一百多年前的期盼,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中傾聽一處遺址的無聲訴說,在學習《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中關注一位先賢的大聲疾呼,并以“今天,我們這樣回應您的期盼”統(tǒng)攝兩篇課文的學習;三是訴說我們今天的期盼,在學習《小島》一文中聽將軍講述故事,在習作中表達我對二十年后家鄉(xiāng)的期盼。這些任務之間有著層次遞進的邏輯聯(lián)系,有助于大單元學習目標的達成。
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大單元任務架構的確立能夠對單元教學起到規(guī)劃作用,而具體的教學進程還需要教師進一步設計大任務引領下的系列學習活動。
針對任務一,教師可以設計的關鍵性學習活動有:一是“找一找”活動,研讀《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借助學習單和查閱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深入理解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尋找“詩人心目中的期盼”分別是什么;二是“比一比”活動,先將本課的三首古詩進行比較,再與同樣表達愛國情感的古詩《春望》《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進行比較,感受詩人們對愛國情感最深沉、強烈與真摯的表達。針對任務二,教師可以設計的關鍵性學習活動有:一是“說一說”活動,學生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通過品讀課文,結合查閱資料,創(chuàng)設以圓明園遺址中的一處(殘垣斷壁)景點向游客訴說曾經的遭遇,表達對侵略者強盜罪行的憤慨與控訴,借助“閱讀鏈接”加深感悟并表達渴望國家繁榮富強的愿望;二是“誦一誦”活動,學生誦讀《少年中國說》,結合資料理解少年對少年中國的重要性所在,通過誦讀傳達對祖國“雄于地球”的渴盼,抒發(fā)發(fā)憤圖強的壯志;三是“做一做”活動,學生通過搜集資料用數(shù)據(jù)體現(xiàn):先輩們期盼的強國夢,在今天實現(xiàn)了嗎?百年來,涌現(xiàn)出了哪些為實現(xiàn)強國夢而奮斗的杰出人物?針對任務三,教師可以設計的關鍵性學習活動有:一是“講一講”活動,學生在學習課文《小島》的基礎上,結合搜集關于“守島將士保衛(wèi)祖國海防”的資料,以將軍的口吻講述發(fā)生在小島上的動人故事,感受將士們的愛國情懷;二是“寫一寫”活動,學生完成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表達自己愛祖國、愛家鄉(xiāng)和建設家鄉(xiāng)的美好愿望。
大單元教學落實得怎么樣,需要通過與教學同步的評價參與,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這樣的教學評價在教學目標確立后,教師就應設置評價目標,并以評價單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照評價標準開展評價活動。運用這樣的評價單,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開展大單元學習的情況。
如上述任務二中的“說一說”學習活動,教師可以設計的學習步驟與相應的評價標準為:步驟一是選擇一個自然段進行研讀,評價要求為能否流暢地朗讀并針對關鍵詞進行批注;步驟二是尋找相關證據(j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評價要求為找到的證據(jù)能夠起到幫助深化理解和感受的效果;步驟三是形成“我的訴說”,用總分的方式寫一段150字左右的話,告訴游客自己最想表達的經歷,評價要求是從表述中是否能看出所選擇景點的變化,通過變化自然體現(xiàn)“訴說”的情感;步驟四是同學之間開展情境對話,設置的情境有“您怎么會變成現(xiàn)在的模樣?您頑強地站在這里,在期盼著什么嗎”,評價要求是能否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總之,在開展大單元教學設計實踐中,教師要通過提煉大單元主題、架構大單元任務體系、設計大單元活動和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探究、表達等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進入語文深度學習,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