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曦
(吉林省長春市一三七中學(xué),吉林 長春 130052)
高中數(shù)學(xué)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的學(xué)科.學(xué)生在求解圓錐曲線難題時,往往找不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不僅耗費了較多的解題時間,還導(dǎo)致解題的準確率也不高.如何提高高中學(xué)生求解圓錐曲線題目的準確率和解題效率呢?求解圓錐曲線難題的關(guān)鍵在于核心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以及根據(jù)題目要求合理地運用相關(guān)知識點.
圓錐曲線的核心知識點中,圓錐曲線的定義是推導(dǎo)軌跡方程和幾何性質(zhì)的基礎(chǔ),也是重要的解題工具.本文重點闡述了運用定義求解圓錐曲線軌跡方程的技巧.
運用定義求解圓錐曲線難題,首先需要理解和掌握圓錐曲線的定義.本文以人教A版高中數(shù)學(xué)選修第三章《圓錐曲線的方程》“圓錐曲線”為例,借助思維導(dǎo)圖,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導(dǎo)入圓錐曲線知識框架.
圖1 圓錐曲線思維導(dǎo)圖
橢圓和雙曲線都有兩種定義.一是根據(jù)平面內(nèi)某個動點與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或者之差與定長的關(guān)系進行定義.例如,橢圓的定義:若一個動點P到平面內(nèi)2個定點M和N的距離等于定長L,則該點所在的軌跡為橢圓.表達式為PM+PN=L(L>MN).再如雙曲線的定義:若一個動點P到平面內(nèi)2個定點M和N的距離之差等于定長L,則該點所在的軌跡為雙曲線.表達式為PM-PN=L(0 二是根據(jù)平面內(nèi)某個動點到定點的距離與該動點到定直線距離的比值進行定義.例如,橢圓、雙曲線的定義:一個動點P到平面內(nèi)定點M的距離與到定直線的距離L之比為一個常數(shù)e.若該常數(shù)e的取值范圍為0 拋物線只有一種定義.若一個動點P到平面內(nèi)定點M的距離與到定直線的距離L之比為一個常數(shù)e.若該常數(shù)e的取值范圍為e=1,則該動點所在的軌跡為拋物線.表達式為PM/L=e(e=1)[1]. 若一個動點到平面內(nèi)2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則該動點所在的軌跡為橢圓.運用定義巧解橢圓軌跡方程如例1所示. 例1如果點P在圓O上,圓O的方程為x2+y2=25,點F的坐標為(2,0),線段FP的垂直平分線與線段OP相交于點M.那么,動點M所在軌跡的方程是什么? 分析根據(jù)題意“線段FP的垂直平分線與線段OP相交于點M”,如圖1所示,以及MP=MF,MF+MO=OP=3=2a,可以變換為“點M(x,y)到點P的距離與到點F(2,0)的距離之和等于定長3”.然后,根據(jù)橢圓的定義,可以確認點F、點O為橢圓的焦點,2c=2,c=1. 求解:按照橢圓的定義,以及MF=MP,點M(x,y)到點O(0,0)的距離MO與到點F(2,0)的距離MF之和MO+MF等于定長OP”,OP為圓O的半徑3,2a=5. 小結(jié)根據(jù)平面內(nèi)某個動點到2個定點的距離之和與定長的線段長度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轉(zhuǎn)換,若轉(zhuǎn)換為相等關(guān)系,則該動點在平面內(nèi)的軌跡為橢圓[2]. 若一個動點到平面內(nèi)定點距離與到定直線的距離相等,則該動點所在的軌跡為拋物線.運用定義巧解拋物線軌跡方程,具體如例2所述. 圖2 點M的軌跡 圖3 點A的軌跡 例2如果點A到直線x=3的距離與點A到點(-2,0)的距離大1,那么,動點A所在的軌跡的方程是什么? 根據(jù)拋物線的標準方程y2=-2px,求得拋物線的方程為y2=-8x. 若一個動點到平面內(nèi)2個定點的距離之差等于定長,則該動點所在的軌跡為雙曲線.運用雙曲線的定義,巧解其軌跡方程,具體如例3、例4所述. 圖3 動圓與定圓的相切關(guān)系 圖4 雙曲線C 例3已知動圓P與兩個定圓(圓F1和圓F2)之間的關(guān)系都相切,并且,圓F1和圓F2之間的關(guān)系為相離,距離為8,以及半徑分別為3和1.求解動點P的軌跡? 求解:令動圓P的半徑為R,兩個定圓(圓F1和圓F2)的半徑分別為r1、r2.根據(jù)題意,將動圓P與兩個定圓(圓F1和圓F2)之間的相切關(guān)系,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動圓P與兩個定圓(圓F1和圓F2)之間外切的情形.如圖3-1所示,根據(jù)動圓的半徑R與定圓的半徑r1、r2之間的差值為r1-r2,可以判斷動圓的圓心P與兩個定圓的圓心F1和F2之間的距離之差為定長,并且,小于兩個定圓圓心之間的距離|F1F2|,如以下公式所述. |PF1|-|PF2|=(R+r1)-(R+r2)=r1-r2<|F1F2|,得出動點P的軌跡為靠近焦點F2的一支雙曲線. r1-r2=2a=4,求得a=2.結(jié)合2c=8,求得c=4.進而求得b2=12. 二是動圓P與兩個定圓(圓F1和圓F2)之間內(nèi)切的情形.如圖3-2所示,根據(jù)動圓的半徑R與定圓的半徑r1、r2之間的差值為r1-r2,可以判斷動圓的圓心P與兩個定圓的圓心F1和F2之間的距離之差為定長,并且小于兩個定圓圓心之間的距離|F1F2|,如以下公式所述. |PF1|-|PF2|=(R+r1)-(R+r2)=r1-r2<|F1F2|,得出動點P的軌跡為靠近焦點F1的一支雙曲線. r1-r2=2a=4,求得a=2.結(jié)合2c=8,求得c=4.進而求得,b2=12. 化簡后,得到c2-a2=5. 運用定義法求解圓錐曲線難題,可以提高高中學(xué)生求解圓錐曲線題目的準確率和解題效率.通過定義法確定了動點軌跡為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等圓錐曲線,然后,分別根據(jù)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等圓錐曲線的定義和幾何性質(zhì)求解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等圓錐曲線軌跡的標準方程.2 巧用定義求解圓錐曲線方程
2.1 巧用定義求解橢圓方程
2.2 巧用定義求解拋物線方程
2.3 巧用定義求解雙曲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