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匡怡,張晨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南鄭州 450052
小兒咳嗽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見的癥狀之一,是呼吸系統(tǒng)受到刺激時表現(xiàn)出的一種防御性反射活動,能夠將進入呼吸道的微粒、氣體、有害刺激等清除,維持正常呼吸道功能[1-2]。感染、哮喘、異物、過敏等均可引起小兒咳嗽,對患兒進行治療時需要明確病因,并根據(jù)疾病癥狀進行準確判斷,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3]。臨床治療小兒咳嗽以藥物方案為主,常用鎮(zhèn)咳藥、祛痰藥,能夠起到緩解咳嗽作用。但是,由于引起小兒咳嗽的原因不同,患兒的咳嗽嚴重程度、病情發(fā)展等均不同,治療效果上存在差異[4]。西藥見效快,但是遠期療效不理想,停藥后容易復發(fā)[5]。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可以對患兒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醫(yī)治療小兒咳嗽強調辨證施治,可以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肺熱咳嗽等,病因及發(fā)病機制不同[6]。肺熱咳嗽在小兒咳嗽中比較常見,與病毒感染、飲食不當、上火有關,對肺功能造成影響,引發(fā)咳嗽[7]。兒童肺熱型咳嗽治療中可以采取小兒推拿、中藥方劑進行治療,操作簡單、費用低、效果好。麻杏石甘湯具有清肺平喘的作用,屬于解表劑,有助于緩解患兒咳嗽癥狀。本研究隨機選擇2022 年1 月—2023 年3 月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收治的兒童肺熱型咳嗽患兒80 例進行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本院中醫(yī)科收治的兒童肺熱型咳嗽患兒80 例,采取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對照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10 歲,平均(7.64±1.02)歲;病程2~6 d,平均(4.24±0.35)d。觀察組40 例,男21例、女19 例;年齡5~10 歲,平均(7.60±1.05)歲;病程2~6 d,平均(4.20±0.36)d。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8]中對小兒咳嗽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肺熱型咳嗽:反復咳嗽、痰少而黏、舌苔薄黃;生命體征平穩(wěn);患兒家屬對研究內容、方法知情,自愿參加;患兒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患有先天性缺陷性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治療者;隨訪失聯(lián)者。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給予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10 970061;規(guī)格:0.25 g×12 粒)抗感染治療,1 次/d,0.5 g/次。給予止咳片(國藥準字Z20 044350;規(guī)格:0.3 g),3 次/d,6 片/次。完善基礎檢查,對患兒進行系統(tǒng)的肺功能康復訓練。囑咐患兒多喝水、適當活動。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為患者進行小兒推拿,給予麻杏石甘湯加減方治療。小兒推拿:選擇天突、六腑、肺經、肺俞、膻中穴。各個穴位各按揉100次。對患兒推拿1 次,連續(xù)治療1 周后休息3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麻杏石甘湯加減方:基礎方組成中麻黃5 g、熟石膏12 g、象貝母9 g、鮮竹葉6 g、杏仁6 g、射干3 g、僵蠶9 g、甘草5 g、連翹6 g、薄荷葉3 g、元參5 g、白萊菔汁30 g??人詣×艺呒影咨?0 g。流鼻涕者加蒼耳6 g、去薄荷。藥物混合后加入適量水煎服,1 劑/d。早晚各服150 mL。連續(xù)用藥7 d,停藥3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臨床療效:以中醫(yī)證候積分作為臨床療效判定依據(jù)。采用0、2、4、6 分表示反復咳嗽、痰少而黏、舌苔薄黃的嚴重程度,得分越高越嚴重。計算總分,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總分與治療前比較,減分>95%為痊愈,減分70%~95%為顯效,減分30%~<70%為有效,減分<30%為無效。臨床療效=(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不良反應:統(tǒng)計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的例數(sh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發(fā)生不良反應患兒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檢測儀,分別對患兒進行治療前、治療后的肺功能檢測。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xiàn)EV1)、呼氣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R)。
使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療效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FVC、FEV1、PEFR 水平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FVC、FEV1、PEFR 水平提升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s)
?
咳嗽是兒童常見病、多發(fā)病,同時也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見癥狀,在氣溫低的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率高。兒童因為身體發(fā)育不完善,各項機能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機體的抵抗力與免疫力差,容易患病而發(fā)生咳嗽[9]。小兒咳嗽臨床治療以西藥方案為主,可以使用止咳、祛痰、平喘、解痙藥物,對患兒進行對癥治療,具有快速起效、見效快特點,但是遠期療效不理想,停藥后容易復發(fā)。中醫(yī)在咳嗽的治療中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針對兒童咳嗽主要采用小兒推拿、中藥方劑,符合患兒的年齡特點,容易被患兒接受,操作方便、簡單,對患兒造成的影響小,安全性高[10]。
汪新華等[11]研究中小兒推拿聯(lián)合麻杏石甘湯加減方治療兒童肺熱型咳嗽總有效率96.67%,高于推拿90.00%、中藥組86.67%,與本研究一致。本研究中兩組對比臨床療效更好的是觀察組95.00%(P<0.05)。提示小兒推拿與麻杏石甘湯加減方聯(lián)合用于兒童肺熱型咳嗽治療中效果顯著。原因是對患兒開展西醫(yī)治療短期療效好,患者用藥后可以快速緩解咳嗽,改善肺功能。但是,由于患兒年齡小,身體素質差,加上咳嗽癥狀的影響,對患兒用藥時需要嚴格控制劑量,避免發(fā)生不良反應[12]。小劑量用藥取得的治療效果有限。小兒推拿、麻杏石甘湯加減方屬于中醫(yī)治療方案,與西藥搭配使用的情況下,可以充分發(fā)揮出各自的作用,標本兼治[13]。西藥短期療效好,用藥后快速見效。中醫(yī)治療調節(jié)內里,改善患兒機體功能,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遠期療效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提高整體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小兒推拿與麻杏石甘湯加減方在兒童肺熱型咳嗽治療中應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不會對患兒造成額外傷害。原因是小兒推拿由專業(yè)的中醫(yī)師操作,經驗豐富、操作規(guī)范,力度適中、頻率適度,患兒有比較高的舒適度[14]。麻杏石甘湯加減方使用的中藥經過科學的配伍,藥物劑量嚴格計算,治療作用突出,一般不會造成不良反應。研究中觀察組FVC、FEV1、PEFR 水平提升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兒童肺熱型咳嗽進行治療時采用小兒推拿、麻杏石甘湯加減方可促進患兒肺功能改善。原因是:肺熱型咳嗽病因病機是機體感受外界風寒、風熱之邪,在肺內蘊郁化熱,或者飲食不節(jié)導致蘊積化熱,影響肺的正常功能[15]。小兒推拿通過按揉穴位發(fā)揮治療作用,六腑可以清除熱痰。按揉肺俞能夠宣通肺氣。按揉膻中可以寬胸理氣、止咳化痰。推拿能夠取得宣肺固表、清熱化痰作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方中麻黃可以宣肺平喘;石膏可以清瀉肺熱,與麻黃配伍可以辛涼解熱,為主藥;鮮竹葉、連翹能夠宣散表熱,清里熱;射干、貝母、僵蠶作用是清肺化痰、止咳利咽;元參能夠清熱降火;杏仁止咳平喘;萊菔汁化痰止咳、清熱;甘草瀉火解毒,并調和諸藥。根據(jù)患兒實際表現(xiàn)給予藥物加減,對癥治療,共奏辛涼宣通、止咳平喘、解毒利咽功效。小兒推拿、麻杏石甘湯加減方在治療兒童咳嗽中應用,操作簡單、費用低、不良反應少,容易被患兒接受。中醫(yī)治法與西藥搭配使用,能夠獲得協(xié)同療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肺功能改善。
綜上所述,對兒童肺熱型咳嗽進行小兒推拿聯(lián)合麻杏石甘湯加減方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高,患兒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治療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