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麗
(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河南 安陽 455000)
喘息性支氣管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1-2],患兒臨床表現為咳嗽、氣喘等,多發(fā)病較急,且病情反復[3-4]。目前,關于該類疾病的治療方式尚未有定論,但若未采取有效干預可導致病情惡化,誘發(fā)慢性哮喘疾病、呼吸衰竭等,給患兒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患兒成長與心理健康[5-6]。病毒感染的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故對患兒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類型進行篩選能夠有效為患兒疾病預防與診治提供依據[7-8]。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607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旨在探究不同年齡、季節(jié)及病史特征的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呼吸道病毒感染特點及其與患者年齡、季節(jié)及病史的相關性分析,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將安陽市人民醫(yī)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7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本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1)納入標準: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8年版)中關于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診斷標準,證實為下呼吸道感染;臨床資料完整;無先天性心臟病;無全身感染。(2)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呼吸道發(fā)育異常;合并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毛細支氣管炎等引起的喘息;合并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喉軟化、縱膈腫物及氣道異物;合并支原體感染。607例患兒中男364例、女243例;年齡1個月~6歲。
1.2.1標本采集
采集患兒入院當天呼吸道鼻咽分泌物拭子。使用一次性無菌咽拭子采集樣本,插入鼻腔約7 cm處采集標本并放置在1~2 μL的無菌試管內,將采集標本送至實驗室等待檢測。
1.2.2病毒檢測
通過病毒DNA/RNA核酸提取試劑盒得到鼻咽樣本DNA/RNA,依據試劑盒說明書嚴格進行操作,使用逆轉錄試劑盒將所得到的RNA逆轉錄為cDNA,用來做核酸擴增實驗。使用PT-PCR法對樣本進行病毒檢測,包括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C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流行性感冒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通過定量擴增試劑盒得到不同種類病毒的引物序列,使用熒光定量PCR儀(ABI-7500)進行擴增,將擴增循環(huán)數定為40,通過Ct值進行評價,當Ct值<35即為陽性,Ct值≥35則為陰性。
607例患兒中,共327例檢測出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體陽性,陽性檢出率為53.87%。其中CV、EBV的占比最高,分別為21.58%與22.08%,其次分別為infB(9.23%)與infA(0.99%)。不同年齡組患兒CV、EBV、infB及病毒總檢出率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nfA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1~6個月、1~3歲、3~6歲患兒EBV的檢出率較高,6個月~1歲患兒CV檢出率最高。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呼吸道病毒感染檢查情況比較結果[n(%)]
不同發(fā)病季節(jié)患兒CV、EBV及病毒總檢出率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nfA與infB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冬季檢出率最高,春季與夏季CV的檢出率較高,秋季與冬季EBV的檢出率較高。見表2。
表2 不同發(fā)病季節(jié)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呼吸道病毒感染檢查情況比較結果[n(%)]
有無喘息疾病史患兒CV及病毒總檢出率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BV、infA、infB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存在喘息疾病史患兒CV檢出率最高,無喘息疾病史患兒EBV的檢出率最高。見表3。
表3 不同喘息疾病史患兒呼吸道病毒感染檢查情況比較結果[n(%)]
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年齡與EBV感染相關,患兒發(fā)病季節(jié)與EBV、infB感染相關,患兒喘息疾病史與CV感染相關(P<0.05),見表4。
表4 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年齡、發(fā)病季節(jié)、喘息疾病史與不同類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n=607)
急性喘息性疾病包括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患兒通常因氣管、支氣管等部位發(fā)生炎癥,從而導致呼吸氣流受到阻滯,出現一系列喘息癥狀[9-10]。其中喘息性支氣管炎為主,與呼吸道病毒感染有關,是誘發(fā)疾病的主要因素,以往研究表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導致小兒發(fā)病的主要病原體,因此,病原學檢測對于小兒防止呼吸道感染非常重要[11-12]。本研究主要探究CV、EBV、infA、infB病毒在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中的檢出情況,分析其與患兒臨床特點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呼吸道病毒感染中CV、EBV的檢出率較高,其次為infB與infA,不同年齡、發(fā)病季節(jié)、喘息疾病史的患兒CV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年齡、發(fā)病季節(jié)患兒EBV檢出率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年齡患兒infB檢出率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且患兒的年齡、發(fā)病季節(jié)與EBV感染相關,不同發(fā)病季節(jié)與infB感染相關,不同喘息疾病史與CV感染相關,分析原因,(1)CV屬于腸病毒,常通過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機體[13],在正常情況下,嬰幼兒表現為隱性感染,尤其是3歲以下的兒童感染概率較高,本研究中6個月~1歲及1~3歲的患兒CV檢出率較高,小兒在感染該類病毒后,呼吸道受阻,管腔內細菌分泌物增多,故易引起喘息癥狀,從而引發(fā)喘息性支氣管炎。(2)EBV屬于常見的人類皰疹病毒,與多種疾病的發(fā)生有關,該病毒感染具有潛伏性與復制性的特點[14],EBV感染與呼吸道、肺部疾病有關,以往研究表明患兒年齡越小,臨床體征越明顯。(3)infA是一種致病性及變異性均較強的病毒類型[15],在本研究中其檢出率較低,表明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的常見病原菌并非以infA為主。infB相較于infA的病毒致病力較弱,具有季節(jié)性與地區(qū)性的特點[16],本研究中冬季發(fā)病的患兒檢出率最高,提示季節(jié)是影響患兒病毒感染及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在春季、冬季氣溫較低,患兒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上升,夏季感染病毒的檢出率也較高,這可能是因為春夏交替,多易出現感冒等炎癥,細菌的侵入進一步引起呼吸道感染,患兒發(fā)生喘息性支氣管炎的人數也上升。另外,存在喘息疾病史的患兒的病毒檢出率均較高于未存在喘息疾病史的患兒,表明前者為易感人群,且可能會更容易出現反復發(fā)作的情況,臨床需加以重視。
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體主要包括CV、EBV、infB,且患兒的不同年齡、發(fā)病季節(jié)、喘息疾病史均與病毒感染的不同類型相關性顯著,對于患兒日后臨床預防及診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