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第一高級中學 田俊江
小王是高二年級實驗班的學生,成績在班級前十名,但是不愛說笑,做事情總是愛磨蹭。
這不,研學旅行剛剛結束,小王就過來找我請假,說要回家配眼鏡。我拿出假條隨口問他請多長時間,他說一天。
我將筆放下了。學校里有配眼鏡的商店,即便是外出配眼鏡,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小王見狀說:“還想在家休息休息,恢復一下精力。”
“配眼鏡的假我可以批,但是休息一天的訴求我不能支持。如果不會自我調節(jié),高三時怎么辦呢?” 我說著給小王批了半天假,足夠他配眼鏡了。小王沒有說什么,拿著假條離開了??粗x開的背影,我預感接下來肯定還有事情發(fā)生。
高一的時候,小王就是返?!袄щy戶”。幾乎每一次周末,小王都以各種理由不及時返校。一開始我給他家長打電話,好言相勸過,也強制命令過,但是效果都不佳。小王的父親曾向我抱怨:“每次你給我打電話,我們家都要開始一場戰(zhàn)爭……”我就調整了策略。之后小王不能按時返校,我就當不知道。時間久了,家長自己受不了了。
有一次,小王的父親向我倒苦水:“我看著是真著急呀。馬上要遲到了,我去喊他起床,說‘要遲到了,快點吧’。他干脆就又鉆進被窩,說‘反正要遲到了,我不去學校了’,我是真沒辦法?!?/p>
小王返校后,我找到他語重心長地說:“你總是這樣周日不返校,不合適吧,也太不把班級的規(guī)矩放在眼里了,你說呢?”小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承諾以后正常返校。
下一周,小王還真的正常返校了,雖然遲到了十幾分鐘。我又找到他:“你能正常返校,還是很給班主任面子的,但是同學們都已經上課了你才進教室,總是不好看,以后咱能不能不遲到?”他點了點頭。
好景不長,一個周末返校前,小王的父親給我發(fā)了個消息,說小王昨天身體就不舒服,今天想請假看病。這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小王又開始不能按時返校。這次研學旅行后他又來請假,我才不想批假條。果然,四天以后,小王才出現(xiàn)在學校。
“怎么休息這么長時間才返校?”我問。小王回答:“當時我說請假一天,誰讓你不允許?我干脆就多休息幾天?!?/p>
我盡力控制好情緒,問:“所以,你在家多休息這幾天,算是對我的報復?”小王沒有講話。我繼續(xù)說:“你這樣父母也很難辦,我想他們不會認可你請假的理由吧?”
小王說:“他們沒有很為難呀,雖然不認可我的請假理由,但是他們也沒有要求我必須返校呀?!蔽宜查g明白了,小王的父母應該是一直使用商量的語氣,尊重小王的意愿。
我說:“你現(xiàn)在處于集體中,以后你還會處于各種集體中,集體是有規(guī)則的,你總是這么隨性,對以后發(fā)展很不利。作為你的班主任,我尊重你的個性特點,但是你也要遵守集體的規(guī)則。”
小王馬上接道:“如果我是班主任……”他欲言又止,我鼓勵他說完。
“如果我是班主任,就不會認為請假回家休息不正常……”小王認真地說。
哦?我陷入了沉思。
郭獻峰(河南長葛):要讓像小王這樣任性的孩子明白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道理。任何人,只有先做到了自律,才能獲得更多的自由。遵守規(guī)則,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也是步入社會的必修課。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很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只想著給孩子自由、民主,但豈不知自由和民主也是需要建立在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基礎之上的。作為老師,在建班之初就要與學生一起商討制定班規(guī),這個過程可以邀請家長參與,以增進班規(guī)的認同感和約束力。
肖亞女(福建廈門):看似簡單的請假,反映出小王紀律觀念渙散。為了幫助像小王一樣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可以做些什么呢?找小王談話?班主任已經做了,但效果不佳。家長對于小王是寵溺的,所以想要從家庭入手去改變他比較難。建議班主任可以嘗試同伴的影響力,比如小組評價等,將小王“卷”進集體,并逐步引導他獲得小組成員的認可,增強小王的集體榮譽感,逐步影響他、改變他。
張秀筐(福建廈門):有時候面對學生,特別是高中生,要放下一直想改變他的執(zhí)念,只分享自己的看法,讓他明白他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教師在教育中是主導沒錯,但教師不是無所不能的“神靈”。當老師這么多年,我認清一個事實:我在教育學生的為人處事方面,只能是分享者,不能成為改變者。學生之所以發(fā)生改變,也是他自己認可你的分享,愿意自己去改變,而并不是老師要求他改變。所以我慢慢地把與學生和家長溝通的策略調整為:分享而不教導,關懷而不干涉,尊重而不放縱。
鐘惠思(廣東惠州):我們經常會遇到“個性學生”。面對這類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教育?教育的度又怎么把握?我認為,教育者需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消解其負能量,釋放其正能量。這也許才是教育的本真。
王英霞(河南濟源):案例中,老師、學生、家長三方之間,老師是非常嚴謹?shù)?,以?guī)則來要求小王同學;小王是比較任性的,漠視規(guī)則;小王家長太民主了,放任孩子導致孩子自由散漫。老師要求小王遵守規(guī)則,本意是維護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防止有更多的同學效仿,而小王做不到遵守規(guī)則,無形中挑戰(zhàn)了老師的底線,所以老師要和他反復糾纏。
我認為老師維護班級規(guī)則有兩種方法:第一,給他更多的自由,他想請幾天假就請幾天,甚至于再“送”他幾天,讓小王同學充分享受班級民主帶來的快感,隨之而來的成績下降、家長著急等一系列事件會讓他醒悟的。第二,老師要和家長常常溝通,就小王的這個現(xiàn)象同家長商討:老師該怎么辦?盡量和家長達成一致的意見,防止家長過度民主引發(fā)一些不良后果。
周晶晶(江蘇無錫):當前,越來越多的高知父母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強調民主,以期充分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但是不少家長沒有掌控好民主教育的方向盤,案例中小王的父母就是很好的例證。民主教育是教人做自己的主人,自由與規(guī)則同等重要。我曾遇到過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她的家庭氛圍民主而自由,物質條件優(yōu)越。該生學習欲望強烈,周末要求家長報了各種輔導班,以至于沒有精力寫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家長為了體現(xiàn)對孩子的尊重也沒有過多干涉,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學習倦怠。
對于這類思想超前、學習能力出眾的孩子,我建議:1.學校提醒各學科教師分層布置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需求;2.班主任平時利用班會時間引導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不特立獨行,在集體中同步成長;3.家長在孩子面前保留一定權威,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guī)則,認真執(zhí)行,互相監(jiān)督。
王瑜(河南鶴壁):學校不是“無限責任公司”,老師也不是企業(yè)法人,老師盡到了提醒、關心、幫助的責任,可學生也有拒絕的權力?,F(xiàn)在教師的權利要建立在家長和孩子愿意配合的基礎上。如果家長助長了孩子的無組織性和無紀律性,在此情況下,我們班主任只能反復建議,如果建議沒有被采納,我們也要放平心態(tài),畢竟人都是在各種經歷中成長的。
張斌斌(河南濟源):以前,我?guī)О喾钚屑o律至上,確實有一些效果,但是并不理想?,F(xiàn)在對于學生請假,我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尋找原因,曉以利弊,學生如果仍然堅持己見,我也就不再強求。因為我意識到,我能改變高中學生的東西很少,尤其是成績好的學生。后來,我又采取了新的措施,你可以請假,但是要支付“費用”,這些“費用”包括完成耽誤的作業(yè)、額外的勞動等。甚至采用幽默的方式,比如邀請學生下五子棋,贏了就準假等。紀律觀念的植入是一個慢過程,變通一下思路,可以減少師生沖突。
盛杰(安徽蕪湖):作為班主任,我們需要明確教育目的,給學生一定的空間,這個教育的目的是超脫了成績的目的。我們需要明確學生需求層級,引領學生追求更高層級的需求。我們還需要暫停結論性評價,放下身段與學生一起探討事實本身?,F(xiàn)在,教育面對諸多新的問題,教育的步伐和觀點沒有能跟上時代和孩子的發(fā)展。我們需要改變自己,靠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的內心,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陪伴者。
帶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一個系統(tǒng)的運轉需要有公約,其實就是集體的規(guī)則,這是確保系統(tǒng)有效運轉的基礎保障。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講的就是集體公約對于系統(tǒng)運轉的重要性。
集體公約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障礙,如果遇到障礙就妥協(xié),一味講究民主、自由,沒有集體約束,集體或許就會形同虛設。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執(zhí)行集體公約的時候既要嚴格,又要考慮學生實際情況。
當然,集體公約也未必能夠代表所有人的意見,甚至會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該案例中,學生的請假、不按時返校行為是違背了教育法規(guī)還是違背了班主任主導下的班級公約,這是一個需要辨析的問題。如果學生是在教育法規(guī)框架內、試圖突破班級公約追求自我個性的展現(xiàn),班主任的行為是不是就有待商榷呢?換句話說,教師要懂得跳出教育看教育。我們應該對學生請假的原因好好探究,既然學生強烈申請在家休息,是不是不必要去阻攔呢?
可以看出,案例中的班主任已經自動將小王隔離開來,將小王作為班級的特殊對象對待。這是比較危險的一步,任何學生被特殊對待都是比較危險的。班主任要淡化這種特殊感,同時給小王進行足夠的心理建設,最大限度地在維持公約運轉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