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校園欺凌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農村學校更是頻發(fā)。由于學生缺乏家庭的關愛,加之對學生在校生活條件不能滿足需求,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為此,學校要不斷完善制度,做好農村校園欺凌和暴力的防范工作,要聯(lián)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為學生的安全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校園欺凌;成因;對策
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校園欺凌事件日益頻繁,嚴重影響了我國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為了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通知、意見和治理方案,不斷嚴格規(guī)范中小學校園欺凌管理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督促學校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構建校園欺凌監(jiān)督管理體系,從而盡可能地避免校園欺凌。教師應正確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和原因,建立更完善的預防機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安全舒適的教育環(huán)境。
一、校園欺凌的種類
(一)語言攻擊
在網上曝光的欺凌視頻中,一些學生的語言過于尖銳和粗俗,他們用這些詞語攻擊和侮辱被欺凌者。例如,用外號傷害一些弱勢同學的自尊,用語言嘲笑和詛咒,嘲笑受害者的家庭背景、父母,甚至一些身體特征。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女主人公易遙的死亡就始于語言的攻擊,看似一些隨意的調侃,其實犀利的言語戳中了女主角敏感的內心。
(二)肢體攻擊
肢體攻擊是指使用暴力對受害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行為,正如我們在網上看到的那樣,如拍打、撕裂頭發(fā)、踢打等暴力行為。這種行為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甚至會給受害者帶來終身的恐懼和創(chuàng)傷。在電影《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璽飾演的男主角小北經常遍體鱗傷、鼻青臉腫。打架是最平凡的行為,正是因為沒有人正確地教導他,才造成了小小北的沒落之路。
(三)網絡攻擊
目前,網絡被廣泛用作信息傳遞的工具,但網絡傳播也是校園欺凌的一種方式。例如,使用微信、微博和QQ等社交媒體進行言語辱罵、威脅和脅迫。受害者會收到各種短信,這會增加他們的恐懼感,使他們更加猶豫是否要反抗。由于互聯(lián)網可以匿名發(fā)送信息,這使得校園暴力肇事者更加猖獗。
二、農村學校校園欺凌的預防及應對策略
農村學生有著地域上的特殊性,大多視野沒有城市學生的開闊。此外,大部分學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關愛。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誘發(fā)校園欺凌和暴力。校園欺凌的存在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就像前進道路上的頑石和荊棘一樣,不僅會阻礙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還會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傷害。及時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是保證農村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學校欺凌現(xiàn)象應引起重視,這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正確的指導和照顧,讓他們在文明和諧的校園中茁壯成長。
(一)重視家庭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重視家庭教育的關鍵作用,積極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照顧,定期與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最新行為和想法,并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當欺凌已經發(fā)生時,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傷害他人需要相應的懲罰。當孩子面臨欺凌時,家長需要足夠的耐心和關懷引導他們走出恐懼,并積極聯(lián)系學校和老師,制訂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措施。
(二)增強法制教育與心理疏導
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學校要重視法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適當開設相關課程和講座,促進學生掌握法律法規(guī)常識,形成對國家法律制度的清晰認識,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校要通過舉辦法律知識小測驗、法律與社會演講比賽、邀請社會與法律專家進行專業(yè)講座、在校園內開設專門的心理咨詢課程等多種形式,營造法律與心理教育的文化氛圍。此外,學校還應成立專門的后勤部門,在學校內部進行檢查,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欺凌升級。
(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是學校的職責與義務。農村初中生作為未成年人,其人生觀和價值觀尚不成熟,需要加強道德教育,避免其道德缺失,造成校園欺凌、排擠和暴力。學校要禁止學生不正常地聚集在一起,組成一個團隊排擠和欺負他人。群體欺凌和暴力行為會對受傷學生造成更大的身心傷害。學生可以通過班會、學校組織的講座等方式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意識,并可以組織更多的課外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相互團結,對弱勢學生進行幫助,讓他們知道學校的欺凌和暴力既會傷害他人,也會傷害自己。
(四)注重學生心理輔導
農村學生由于缺乏家庭照顧,他們想通過欺凌和暴力獲得他人的關注。起初,他們只是有欺負別人的想法,但在傷害同學的過程中會感到非常興奮。受傷的同學因為受到對方的威脅而不敢向家人透露,這將逐漸導致學生犯罪,助長校園欺凌和暴力,并將繼續(xù)對同學進行謾罵。受到欺凌的學生無論受傷程度如何,都應及時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積極處理欺凌事件,為其提供心理咨詢,并積極與教師合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欺凌對其身心健康的危害。同時,有必要對欺凌者進行合理的教育,并記住不要使用極端的方法,以免引起叛逆心理。
(五)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校園欺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所有國家都存在。我國各部門已經聯(lián)合預防和控制校園欺凌,但目前還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消除這種現(xiàn)象。因此,有必要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班主任應定期開展預防欺凌的主題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并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促進學生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加強溝通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要善待他人,防止沖突,可以有效地防止負面現(xiàn)象發(fā)生在自己周圍。一旦被他人欺負,重要的是保持冷靜,靈活地處理事情,避免用暫時的勇氣激怒對方,因為這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學校與教師應該在對方實施暴力之前盡最大努力緩解他們的情緒,并盡最大努力防止事件進一步惡化和產生更負面的影響。如果被他人欺負,有必要及時與老師或家長溝通,申請學校干預,防止進一步對被欺凌者的傷害,并盡可能保護自己。同時,學校也應該為學生的自我保護提供幫助,例如,組織心理訓練或欺凌的情景表演比賽來防止被欺凌,這樣學生就可以掌握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
(六)完善學校制度
首先,學校要對教師提出較高的要求,組織教師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并將法律教育納入日常教學工作。其次,學校應設立警務室,主要目的是應對惡性突發(fā)事件,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并教育學生在受到學校欺凌時及時向學校尋求幫助。最后,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溝通。當學生寄宿時,學校應該為他們提供安全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情況,盡一切努力彌補學生的情感不足。老師也是學生的朋友,就像家長一樣,需要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對于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學校應給予更多關注,學校不應盲目使用強制性措施管教學生,改變教育方法。
(七)加強校園監(jiān)控力度,進行全面教育
學校應該正視校園欺凌現(xiàn)象帶來的負面影響,利用班會、黑板報宣傳等活動,加強校園監(jiān)控力度。在班級里設置心理健康輔導小組,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能夠把班級里一些欺凌現(xiàn)象匯報給老師,讓老師對受害者以及實施者進行正確引導,這樣就能夠降低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率。
(八)利用多種媒體宣傳校園欺凌的危害性
不僅在校園里、在社會上,教育部門也應該加大對校園欺凌防控的宣傳力度,讓社會上一些誤入歧途的青少年有所反思與改正,還要利用各種媒體引發(fā)群眾的關注,共同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可以舉辦校園欺凌防控講座,教會未成年人如何保護自己,為中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九)號召全社會預防校園欺凌
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道德品質的地方。然而,近年來,我國初中校園欺凌事件不斷發(fā)生。農村學生應該受到社會的保護,他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堅決抵制校園欺凌和暴力的危害。
為農村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是社會應該做的事情。首先,應該加大對未成年人上網吧的調查力度,關閉學校周圍的非法娛樂場所,凈化學校周圍的環(huán)境。村委會要建立親子溝通平臺體系,要求在外工作的家長定期聯(lián)系孩子,關心孩子的生活,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
(十)積極開展家校合作
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有效合作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與孩子成為朋友,以良好的言行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要頻繁地與班主任溝通和交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成為有用的社會好人。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教育孩子要勇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孩子相信正義能戰(zhàn)勝邪惡。
身為學生的監(jiān)護人,家長有義務和責任對學生進行關心和管教。因此,在預防校園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的過程中,學??梢苑e極和家長協(xié)同合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修養(yǎng)。在開展家校合作過程中,學校必須讓家長意識到,自己的日常行為會在方方面面對學生造成影響,良好的親子關系、良好的家風,家長、老師、教育者能塑造榜樣,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個有心人,多留心、多觀察、多溝通,及時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困惑,指導其處理人際關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除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與學校保持聯(lián)系,這才是家校合作的根本所在。通過家長和班主任的高效溝通,有助于雙方都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心理狀態(tài)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形成家校合力。最后,學校要積極組織家長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開展講座等方式讓家長全面認識校園不良現(xiàn)象的負面影響,從而更加重視學生的異常行為和心理變化。通過家校合作、聯(lián)合教育,可以幫助中小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為今后的健康成長和生活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校園欺凌對學生的學習與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阻礙。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要共同開展合作教育,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同時,學校還應加強管理能力,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相關講座,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預防校園欺凌。讓校園生活更加和諧安寧。
【參考文獻】
[1]梁致勛.預防校園非暴力性欺凌行為探析[J].寧夏教育,2018(Z1):37-38.
[2]陳旭東.農村學校校園欺凌問題的調查、預防及應對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1(15):88-89.
[3]許世存.初中校園欺凌問題的預防與應對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33):10.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農村學校校園欺凌的預防及應對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