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嚴
MMP 是兒童呼吸系統(tǒng)較常見的疾病, 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 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咽痛等[1]。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2], MMP 可引起壞死肺炎、心肌炎等肺內(nèi)肺外并發(fā)癥。此外, 還有學者表示[3], 患兒還可并發(fā)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 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有利于臨床工作的開展及改善患兒預(yù)后。血漿D-D 為纖維蛋白交聯(lián)后特異性的降解產(chǎn)物, 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診斷, 能有效反映纖維蛋白溶解能力、凝血能力, 且在炎癥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所以, 血漿D-D 與MMP 存在關(guān)聯(lián)性, 可作為疾病診斷、預(yù)后評估的重要指標。鑒于此, 本文以本院2021 年9 月~2022 年3 月收治的106 例MMP 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血漿D-D 水平與患兒病情嚴重程度及預(yù)后相關(guān)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9 月~2022 年3 月本院收治的MMP 患兒106 例作為MMP 組, 和同期健康體檢兒童50 例作為參照組。MMP 診斷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 版[4]中相關(guān)診斷表現(xiàn), 咽拭子或鼻咽吸出物肺炎支原體脫氧核糖核酸(MP-RNA)、肺炎支原體免疫球蛋白M(MP-IgM)為陽性。MMP 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12 歲;②近期未服用可能影響血漿D-D 水平的藥物;③研究經(jīng)患兒家屬同意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肺結(jié)核、支氣管哮喘及其他病原體所致肺炎;②先天性心、肺、腎功能不全;③凝血功能障礙;④先天性免疫性疾病;⑤過敏體質(zhì);⑥其他感染或出血系統(tǒng)疾?。虎卟±Y料不完整。MMP 組 男64 例(60.38%), 女42 例(39.62%);年齡1~12 歲, 平均年齡(6.75±2.76)歲。參照組男31 例(62.00%), 女19 例(38.00%);年齡1~12 歲, 平均年齡(6.54±2.6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血漿D-D 水平檢測方法 入院后, 采集兩組研究對象靜脈血3 ml, 予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 離心分離(3000 r/min, 10 min), 取血漿, 采用免疫比濁法對血漿D-D 水平進行檢測, 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血漿D-D 正常值為0~0.55 mg/L,對于血漿D-D 水平異常患兒應(yīng)以其病情為依據(jù), 定期(3~5 d)復(fù)查, 記錄血漿D-D 水平。試劑盒:D-D 測定試劑盒(西門子, 漢堡, 德國)。
1.3 治療方法 給予MMP 組患兒注射用阿奇霉素(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269,規(guī)格:0.5 g)治療, 10 mg/(kg·d), 靜脈滴注, 最大劑量0.5 g/d, 連用3~5 d;亦或給予注射用乳糖酸紅霉素(江西贛南海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6021155,規(guī)格:按紅霉素計0.3 g)治療, 20~30 mg/(kg·d), 靜脈滴注, 2 次/d, 最大劑量2.0 g/d, 連用7~10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參照組與MMP組血漿D-D 水平;②比較MMP 組不同CPIS 評分(1~6 分和7~12 分)患兒血漿D-D 水平。CPIS 評分包括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等項目, 分數(shù)0~12 分, 評分越高, 病情越重;CPIS 評分≤6 分, 可暫停使用抗生素;③分析CPIS 評分與血漿D-D 水平的相關(guān)性;④比較MMP 組不同療效患兒血漿D-D 水平。療效判定標準:有效:臨床癥狀顯著緩解或消失, 體溫降低或恢復(fù)正常, C 反應(yīng)蛋白(CRP)水平等恢復(fù)正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參照組與MMP 組血漿D-D 水平比較 MMP 組血漿D-D 水平較參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參照組與MMP 組血漿D-D 水平比較( ±s, mg/L)
表1 參照組與MMP 組血漿D-D 水平比較( ±s, mg/L)
注:與參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血漿D-D 水平參照組 50 0.19±0.05 MMP 組 106 1.55±0.31a t 30.782 P 0.000
2.2 MMP 組不同CPIS 評分患兒血漿D-D 水平比較CPIS評分7~12分患兒血漿D-D水平較CPIS評分1~6分患兒更高(P<0.05)。見表2。
表2 MMP 組不同CPIS 評分患兒血漿D-D 水平比較( ±s, mg/L)
表2 MMP 組不同CPIS 評分患兒血漿D-D 水平比較( ±s, mg/L)
注:與1~6 分患兒比較, aP<0.05
CPIS 評分 例數(shù) 血漿D-D 水平1~6 分 41 1.28±0.34 7~12 分 65 1.82±0.39a t 7.287 P 0.000
2.3 Pearson 相關(guān)分析 Pearson 相關(guān)分析顯示, CPIS評分與血漿D-D 水平呈正相關(guān)(r=0.671, P<0.05)。
2.4 MMP 組不同療效患兒血漿D-D 水平比較 無效患兒血漿D-D 水平較有效患兒更高(P<0.05)。見表3。
表3 MMP 組不同療效患兒血漿D-D 水平比較( ±s, mg/L)
表3 MMP 組不同療效患兒血漿D-D 水平比較( ±s, mg/L)
注:與有效患兒比較, aP<0.05
治療效果 例數(shù) 血漿D-D 水平有效 91 0.23±0.05無效 15 1.38±0.24a t 41.439 P 0.000
MMP 為小兒常見呼吸道疾病, 占小兒肺炎的10%~20%, 近年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等的改變, 導致MMP 患病率顯著提升, 已對兒童健康產(chǎn)生威脅。MMP 的致病原因是MP 感染, MP 感染致病機制較復(fù)雜, 且與年齡、營養(yǎng)等因素相關(guān), 導致臨床治療難度增加。目前臨床認為, MP 可直接進入肺組織內(nèi)會產(chǎn)生雙重作用, 即代謝產(chǎn)物、毒素, 可破壞肺組織的完整性, 進而引發(fā)MMP[5]。同時, MMP 的發(fā)生還與免疫調(diào)節(jié)異常相關(guān)。
當前臨床對MMP 的病情常根據(jù)患兒臨床表現(xiàn)進行判斷。D-D 為纖維蛋白交聯(lián)后特異性的降解產(chǎn)物,能有效反映機體纖溶能力。D-D 作為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的特異性標志物, 可使機體始終處于高凝狀態(tài)[6]。正常健康兒童的血漿D-D 水平較低, 但由于血漿D-D 有反映高凝、纖溶能力的作用, 所以一旦水平上升, 可提示存在上述反應(yīng)。研究顯示[7], 重癥MMP 患兒因病情影響, 機體容易出現(xiàn)缺氧, 基于內(nèi)毒素、缺氧狀態(tài)下,導致多種炎癥遞質(zhì)被大量釋放, 引起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 凝血系統(tǒng)開啟促進血液粘稠度提升, 進而血漿D-D水平升高[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MMP 組血漿D-D 水平高于參照組(P<0.05)。CPIS 評分7~12 分患兒血漿D-D 水平高于CPIS 評分1~6 分患兒(P<0.05)。由此提示:MMP 患兒血漿D-D 水平呈異常高表達, 而且血漿D-D 水平隨著病情加重而升高, 初步說明患兒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漿D-D 水平表達有關(guān)聯(lián)。原因分析:MMP一旦發(fā)病, 病原體就會侵襲、損害微血管, 導致血管釋放大量炎性介質(zhì)與細胞因子, 進而激活凝血系統(tǒng), 對抗凝、纖溶系統(tǒng)產(chǎn)生不利作用, 導致凝血功能障礙, 從而導致血漿D-D 水平升高[9]。一旦MMP 患兒的病情加重, 可使患兒出現(xiàn)缺氧癥狀, 導致紅細胞、血粘稠度異常升高, 形成血栓[10]。另外, MMP 患兒還易伴有缺血、酸中毒等癥狀, 可使患兒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程度加重, 充分暴露膠原, 激活凝血系統(tǒng), 使血漿始終保持高凝狀態(tài), 進而顯著提升D-D 水平[11]。因此, 一旦患兒病情加重, 會明顯提升促凝血系統(tǒng)活性, 顯著提升D-D 水平。通過對MMP 患兒的血漿D-D 水平進行檢測, 根據(jù)血漿D-D 水平變化, 能對患兒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判斷[12]。本研究結(jié)果中, Pearson 相關(guān)分析顯示,CPIS 評分與血漿D-D 水平呈正相關(guān)(r=0.671, P<0.05)。由此提示:MMP 患兒肺部感染嚴重程度與血漿D-D水平存在關(guān)聯(lián), 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漿D-D 水平能協(xié)助判斷病情嚴重程度。此外, 本研究還比較了MMP 組治療有效和無效患兒血漿D-D 水平, 結(jié)果顯示:無效患兒血漿D-D 水平高于有效患兒(P<0.05)。由此提示:MMP 患兒治療效果評估中可將血漿D-D 水平作為重要的參考指導。
綜上所述, MMP 患兒的血漿D-D 水平呈異常高表達情況, 且血漿D-D 水平與CPIS 評分呈正相關(guān), 監(jiān)測血漿D-D 水平能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與進展, 利于MMP患兒診療工作的開展。本研究雖取得預(yù)期效果, 但研究仍存在不足, 如研究時間短、研究例數(shù)少等, 導致研究結(jié)果存在偏倚, 且未能對血漿D-D 水平進行進一步分析, 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