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鵬天
(凌海市水利事業(yè)服務(wù)中心,遼寧 凌海 121200)
土壤侵蝕會導(dǎo)致土地生產(chǎn)能力下降、洪澇災(zāi)害加劇及土地資源破壞等[1]。調(diào)查顯示,我國面臨著嚴重的土壤侵蝕問題,每年土壤流失量達到49.80億t,對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已構(gòu)成潛在威脅,研究分析土壤侵蝕特征顯得非常重要[2]。目前,我國相關(guān)研究大多側(cè)重于土壤侵蝕驅(qū)動力、養(yǎng)分流失與土壤侵蝕特征以及時空動態(tài)變化趨勢等方面[3-6]。錦州市地處“遼西走廊”東端,這是凌河流域的生態(tài)保護屏障。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森林覆被土地利用發(fā)生顯著改變,研究錦州市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及土壤侵蝕特征對修復(fù)和保護凌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現(xiàn)實意義。鑒于此,文章以錦州市為例,采用GIS 技術(shù)與RUSLE 方程,從縣域和市域尺度上研究錦州市2020 年土壤侵蝕及其變化特征,并進一步揭示不同用地類型的侵蝕狀況,旨在為凌河流域生態(tài)安全級錦州市生態(tài)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提供參考。
錦州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介于E120° 43' ~122° 36',N40° 48'~42° 08'之間,總面積1 0301km2,這是連接渤海與東北內(nèi)陸的黃金走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東南向西北分別平原區(qū)、丘陵區(qū)和低山區(qū),海岸線總長97.7km,近海水域12萬hm2。境內(nèi)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均氣溫7.8~9.0℃,年降水量567mm,降水分布四季不均,其中60%~70%集中于夏季。錦州市主要繞陽河、大小凌河、女兒河、二郎洞水和觀音洞水等河流,其特點是流量小變化大,冰期長,含沙量高,利用率低,地區(qū)差異明顯等。全市森林覆蓋率從最初的20%逐年增大到2020年的42%,林草植被生長狀況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
由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云下載分辨率30m 的2020 年Landsat 遙感影像數(shù)據(jù)和DEM 數(shù)字高程模型,在ENVI 中對影像校正、裁剪拼接,以確保解譯數(shù)據(jù)不低于85%的精度要求。將土地劃分成未利用地、建設(shè)用地、水域、草地、林地和耕地等6 類。土壤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和諧土壤庫,分辨率1km,從錦州市氣象站2005—2020 年逐月降水資料提取降雨數(shù)據(jù)。
錦州市土壤侵蝕空間分布特征利用GIS 技術(shù)與RUSLE 方程進行研究,其表達式為:
式中:A表示土壤侵蝕量,t/(hm2·a);R表示降雨侵蝕力因子,MJ·mm/(hm2·h·a);K表示土壤可蝕性因子t·hm2·h/(hm2·MJ·mm);LS表示坡長、坡度因子,無量綱;C表示植被覆蓋與管理因子,無量綱;P表示水保措施因子,無量綱。
1)降雨侵蝕力因子R。它反映了降雨對土壤的潛在侵蝕能力,通常利用簡易公式確定[7]。參考史冬梅等研究成果,考慮利用下式計算錦州市降雨侵蝕力:
式中:P表示年降雨量,mm。
2)土壤可蝕性因子K。該因子體現(xiàn)了侵蝕動力對土壤的搬運和剝蝕的敏感程度,其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SAN、SIL、CLA代表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C表示土壤有機碳含量,%。CLA代表<0.002mm黏粒質(zhì)量分數(shù)(%)。其中:SN1=1-SAN/100
3)坡度坡長因子S和L。它反映了土壤侵蝕受地形特征的影響作用,對緩坡、陡坡和坡長因子分別利用Mc Cool、劉保元等提出公式計算,即:
式中:θ、n代表坡度(°)和坡長指數(shù);λ代表坡長,m。
4)植被覆蓋與管理因子C。該因子體現(xiàn)了土壤侵蝕受植被覆蓋的阻礙程度,其取值范圍0~1,應(yīng)用賦值法確定草地、林地、旱地、水田及其它地類的C因子值為0.03、0.02、0.32、0.12 和0[8-10]。
5)水保措施因子P。它反映了水保措施對減輕土壤侵蝕的作用,其取值范圍0~1,應(yīng)用賦值法對草地、林地、旱地、水田及其它地類的P因子值為0.8、1.0、0.5、0.01 和0。
將錦州市土壤侵蝕量按照《土壤侵蝕分級分類標準》合理劃分等級,如表2 所示。由于錦州市屬東北黑土區(qū),微度侵蝕模數(shù)與土壤容許流失量200t/(km2·a)相當,故微度侵蝕基本不會引起水土流失。
表1 土壤侵蝕等級劃分
表2 錦州市土壤侵蝕分級特征
錦州市2020 年土壤侵蝕量達到642.85 萬t,全市土壤侵蝕面積2 649.86km2,土壤侵蝕模數(shù)2 425.98t/(km2·a),如表2 所示。
從表2 可以看出,錦州市微度侵蝕(1 136.70km2)占總侵蝕面積比例最高達到42.90%,年侵蝕量(20.06 萬t)所占比例3.21%,相應(yīng)的侵蝕模數(shù)176.48t/(km2·a);輕度侵蝕(712.34km2)占總侵蝕面積比例較高為26.88%,年侵蝕量(121.96 萬t)所占比例19.52%,相應(yīng)的侵蝕模數(shù)1 712.10t/(km2·a);中度侵蝕(355.52km2)占總侵蝕面積比例較低為13.42%,年侵蝕量(160.42 萬t)所占比例25.67%,相應(yīng)的侵蝕模數(shù)4 512.26t/(km2·a);劇烈、極強烈和強烈侵蝕面積占比較小分別為0.49%、3.33%、12.99%,但年侵蝕量較高為23.21、98.95和218.25 萬t,占總侵蝕量比例為3.71%、15.84%和34.93%,相應(yīng)的侵蝕模數(shù)較高,三者分別達到17 978.31、11 223.91 和6 339.50t/(km2·a)。其中,劇烈侵蝕面積占比只有0.49%,但侵蝕量占比高達3.71%??傮w而言,錦州市以輕度和微度侵蝕為主,劇烈和極強烈侵蝕量所占比例較高,應(yīng)特別注意對劇烈、極強烈等較高侵蝕等級的土壤侵蝕防治。
錦州市不同分區(qū)的土壤侵蝕量和侵蝕模數(shù)具有明顯差異,如表3 所示。
由表3 可知,義縣、凌海市和黑山縣的侵蝕面積較大分別為1 020.64、644.81、499.44km2,所占比例為38.52%、24.33%和18.85%。其中,義縣以微度為主,其次是輕度,無劇烈侵蝕,義縣微度侵蝕占比達到41.03%。
從侵蝕強度上,凌海市、義縣、黑山縣的微度侵蝕面積均明顯較大分別為299.04、418.73 和231.15km2,輕度侵蝕面積也明顯較高為179.58、235.41、160.84km2, 中度侵蝕面積為112.22、152.26、62.74km2;義縣和北鎮(zhèn)市的強烈侵蝕面積明顯較大為155.28、100.81km2,而義縣的極強烈侵蝕面積明顯較高為58.97km2。從侵蝕量占比上,義縣、凌海市的侵蝕量占比較高為40.26%和25.15%,其次是黑山縣的16.45%和北鎮(zhèn)市的14.33%,而太和區(qū)侵蝕量占比較低為3.86%。從侵蝕模數(shù)上,義縣和凌海市的侵蝕模數(shù)較高達到3 228.61、2 507.36t/(km2·a),這是因為以上地區(qū)的地形高差和降雨侵蝕力較高,固土保水能力較差??傮w而言,錦州市太和區(qū)、黑山縣、北鎮(zhèn)市達到輕度侵蝕,凌海市和義縣達到中度侵蝕,且各分區(qū)的微度和輕度侵蝕面積占比較高均在60%以上[11-12]。
受人類活動干擾不同用地類型的土壤侵蝕特征具有明顯差異,如表4 所示。
表4 錦州市不同用地類型土壤侵蝕
從表4 可以看出,不同用地類型的侵蝕量、面積以及強度存在明顯差異[13-15]。具體而言,林地和旱地的侵蝕面積占比較大為41.56%、33.00%,其中旱地主要是微度侵蝕達到292.39km2,其次是輕度侵蝕的253.01km2;林地以輕度侵蝕為主達到497.92km2,微度侵蝕次之為279.64km2;未利用地、建設(shè)用地和水域侵蝕面積較小,所占比例為0.01%、3.48%、1.62%,并且主要是微度侵蝕,劇烈、極強烈和強烈侵蝕較少,劇烈侵蝕面積最小分別為0.01km2、2.10km2、0.91km2。從侵蝕量占比的角度上,水田、林地和旱地的侵蝕量占比較高分別為18.26%、27.62%、45.31%,未利用地、水域的侵蝕量占比較低為0.01%和1.25%。總體而言,北鎮(zhèn)市、黑山縣和太和區(qū)侵蝕產(chǎn)沙大多來源于水田、旱地和林地,其它地類具有較少侵蝕量。
1)錦州市2020 年土壤侵蝕量達到642.85 萬t,全市土壤侵蝕面積2 649.86km2,土壤侵蝕模數(shù)2 425.98t/(km2·a);其中,錦州市微度侵蝕面積最廣達到1 136.70km2,占總侵蝕面積的42.90%,其次是中度和輕度侵蝕,強烈及以上侵蝕面積較小。
2)從縣域上,義縣、凌海市和黑山縣的侵蝕面積較大分別為1 020.64、644.81、499.44km2,所占比例為38.52%、24.33%和18.85%。從侵蝕量占比上,義縣、凌海市的侵蝕量占比較高為40.26%和25.15%,其次是黑山縣的16.45%和北鎮(zhèn)市的14.33%,而太和區(qū)侵蝕量占比較低為3.86%,各分區(qū)的微度和輕度侵蝕面積占比較高均在60%以上。
3)不同用地類型的土壤侵蝕量、侵蝕面積以及強度存在明顯差異,林地和旱地的侵蝕面積占比較大為41.56%、33.00%,未利用地、建設(shè)用地和水域侵蝕面積較小,所占比例為0.01%、3.48%、1.62%,錦州市侵蝕產(chǎn)沙大多來源于水田、旱地和林地,其它地類具有較少侵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