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麻醉手術科,山東 濟南,250000)
甲狀腺手術是治療甲狀腺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在手術過程中患者頸部需要暴露出來,全過程保持頸部過伸體位,讓胸骨和下頜線處于同一水平,以便充分暴露手術視野[1]。該體位雖然能讓醫(yī)師在手術過程中更加方便,但是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頭暈頭痛、肩頸不適甚至嘔吐等癥狀,之后患者頸部血壓也會明顯升高,導致面部血流出現(xiàn)障礙,進而出現(xiàn)眼部血液循環(huán)不平衡,導致眼壓迅速增加,容易損傷眼球,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因此,在甲狀腺手術中對患者實施科學的體位干預十分必要,通過體位調整能夠減輕患者頭痛癥狀,并降低眼壓升高的風險。目前,術中實時體位干預是臨床最常用的一種干預手段,主要通過術前對患者進行體位訓練并在術中按照術前的體位進行擺放和調整,通過體位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頭痛以及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升患者舒適度,降低眼球傷害[2]?;诖?,本研究選取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實施全身麻醉甲狀腺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探究全身麻醉甲狀腺手術中適時體位干預對患者眼壓及舒適度的影響,現(xiàn)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實施全身麻醉甲狀腺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31 例;年齡23~58 歲,平均年齡(39.78±3.89)歲;體質量49~65 kg,平均體質量(60.12±1.34)kg。試驗組男18 例,女32 例;年齡24~59 歲,平均年齡(39.82±3.85)歲;體質量50~66 kg,平均體質量(60.19±1.41)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呒凹覍賹ρ芯恐橥?,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資料完整;②精神正常,認知功能正常且能正常交流;③血壓、血糖正常且無凝血功能障礙疾病;④為首次手術;⑤由同一醫(yī)護團隊進行手術;⑥經過臨床診斷符合甲狀腺手術指征;⑦無全身麻醉相關禁忌證;⑧肝腎功能正常且無合并其他腫瘤。
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有全身麻醉相關禁忌證者;③存在眼部疾病和眼壓異常者;④有甲狀腺病史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體位干預。術前24 h 給患者講述手術過程中的正確體位,并告知這些體位的目的、方法、手術注意事項及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術中患者全程采取常規(guī)體位,即頸部向后仰起,頸過伸直至手術結束。
試驗組采取實時體位干預。術前48 h,??谱o士對患者進行體位訓練,患者全部仰臥躺下,取10 cm 的軟墊墊于患者肩下,使患者呈現(xiàn)頭后仰形成頸過伸體位,注意觀察患者耐受程度并延長體位擺放時間。手術進行過程中可按術前訓練體位擺放,于患者頸下放上頸托,再以頭圈穩(wěn)定頭部。隨后兩手自然擺放,將患者大腿抬高20°,膝蓋和髖部稍微彎曲,手術時間約60 min,在并肩期間將患者頭部墊高,防止氣管損傷患者氣道黏膜。之后將手術床調高15°,讓心臟略低于頭部,促進患者血液回流,等待8 min 左右恢復體位。
①比較兩組眼壓。由專業(yè)的麻醉護士以閉式眼壓計在患者插管后5 min、手術完成后、術后30 min 分別測量患者眼壓,每個時間段測量2 次,計算出平均值,之后24 h 內隨訪患者,掌握患者眼壓變化情況。
②比較兩組舒適度評分。術后24 h 內采用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自制舒適度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舒適度,總分100 分,分為舒適(85~100 分)、一般(60~84 分)、不適(<60 分)3個等級,舒適率=(舒適+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③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包括眼部干澀、眼球結膜水腫、畏光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眼部干澀+眼球結膜水腫+畏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④比較兩組肩部疼痛程度、頭部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疼痛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干預前后肩部疼痛情況及頭部疼痛情況,無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3-4]。
術前,兩組眼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畢和術后30 min,試驗組眼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眼壓比較 (±s,mm Hg)
表1 兩組眼壓比較 (±s,mm Hg)
注: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術前 術畢 術后30 min試驗組 50 12.91±0.30 17.29±0.23 12.89±0.19對照組 50 12.92±0.29 21.24±0.40 15.59±0.29 t 0.170 60.533 55.068 P 0.866 <0.001 <0.001
試驗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舒適度比較 [n(%)]
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干預前,兩組肩部疼痛評分、頭部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肩部疼痛評分、頭部疼痛評分均下降,試驗組肩部疼痛評分、頭部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肩部疼痛評分、頭部疼痛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肩部疼痛評分、頭部疼痛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頭部疼痛程度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50 6.71±1.89 5.12±1.66* 6.18±2.01 5.08±1.57*試驗組 50 6.69±1.93 3.09±1.03* 6.20±1.97 3.11±1.14*t 0.052 7.348 0.050 7.180 P 0.958 <0.001 0.960 <0.001肩部疼痛程度組別 例數(shù)
眼壓是指眼內容物對眼球壁施加的一種均衡壓力,正常范圍內的眼壓有助于維持人眼球正常形態(tài),但是如果由于外部原因,如甲狀腺手術等,會導致眼壓超出正常范圍,引起結膜水腫等,會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5-7]。甲狀腺手術作為臨床上的常見手術,整個過程中患者整個頭往后仰,以頸過伸體位配合醫(yī)生操作,這樣的體位容易導致患者肩頸部肌肉拉伸過度,整個頸部的肌肉韌帶需要長時間保持過度緊張的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靜脈回流不順暢,嚴重影響患者頸部血液循環(huán),因此在甲狀腺全身麻醉手術中采取科學的護理十分重要[8-10]。常規(guī)體位干預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患者幫助,改善患者身體不適癥狀,但護理不具備即時性,效果不理想。實時體位干預是近些年臨床手術中常見的干預手段,該種干預通過讓患者在適當?shù)臅r候采取合適的體位,并給予患者科學的體位調整,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回流情況,有助于患者健康和病情康復[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畢、術后30 min 眼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時術中體位干預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眼壓,這是因為整個手術的過程中患者的頭部一致處于牽拉狀態(tài),在擠壓和牽拉雙重作用下,人體交感神經變得異常興奮,患者血壓也會在這個時候驟然上升,致使顱內壓升高,導致頭部、面部血液流動遭受阻礙,容易引發(fā)眼球結膜水腫以及眼壓升高。過高的眼壓很容易導致患者視力下降,甚至會有失明的情況發(fā)生,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影響[12]。在患者全身麻醉手術實施實時體位調整后,患者的肩頸血液循環(huán)變好,減輕患者結膜水腫的情況,讓患者的眼壓逐漸恢復正常。在本研究中,試驗組舒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術中實時體位調整,能夠讓患者的姿態(tài)得到放松,患者的脖頸不至于長時間伸出,提升舒適度[13-14]。由于人體甲狀腺部位的血管、感受器以及神經分布比較豐富,在手術過程中由于頭部一直處于拉伸狀態(tài),長期處于一個姿勢,患者腰背等部位一直是懸空的狀態(tài),患者的背部肌肉會出現(xiàn)韌帶延伸,背部會更加緊張,容易導致腰背肌肉酸痛等,舒適度極差。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進行實時體位干預后,有助于減少C6~7的橫突孔頸動脈痙攣的發(fā)生風險,患者體位更加穩(wěn)定,眼壓也會更穩(wěn)定,從而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颊哳^部在長時間極度后仰的情況下,導致穿過C6~7的橫突孔頸動脈嚴重扭曲,有可能發(fā)生痙攣,腦組織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缺血,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頭暈惡心癥狀,實時體位干預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頭暈惡心等癥狀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肩部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肩部的穩(wěn)定和狀態(tài)能讓患者更加舒適地完成手術,減輕術后肩部疼痛的狀態(tài),通過體位調整,患者的肩部不再懸空,并且更加舒適,緩解肩部韌帶拉伸情況[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患者頭部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時體位干預使患者頭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得到了改善,進而頭痛現(xiàn)象減少,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體位綜合征[16-19]。實時體位干預患者頸椎韌帶并不是一直處在過伸的狀態(tài),緩解了椎后肌肉韌帶損傷和疲勞,有助于緩解患者疼痛,在患者手術過程中,通過緩慢將患者頭部抬起墊高,讓頭部和頸部處于同一水平,能夠讓患者順利完成手術。
綜上所述,對全身麻醉甲狀腺手術患者采取術中實時體位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眼壓,提升其舒適度,降低其頭部、肩部疼痛的發(fā)生風險,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