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林州市(原林縣),是紅旗渠的故鄉(xiāng)、紅旗渠精神的發(fā)祥地。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于太行山腰修建紅旗渠,把山西長治境內(nèi)的漳河水引入林縣。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直接或間接參與修建人數(shù)近10萬人,耗時近10年,共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shè)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紅旗渠是“新中國奇跡”。
你要寫紅旗渠,就不能只寫紅旗渠。
你要寫十年九旱的苦難,要寫群山囚困、溝壑縱橫,要寫雨的回避、水的繞行,寫莊稼和雙手被灼傷,寫無助的眼,寫背負絕望的逃荒。
你要寫巍峨群峰孕育了傳奇,寫盤古開天,寫夸父追日和愚公移山,要寫1960年2月的凜冽寒風(fēng),寫林縣人民拐了一個又一個彎挺進太行山。
你要把一釬一錘寫成一筆一畫,把時間寫夠十年,要寫懸崖上的破壁、山谷里的回響,寫在巖石里寸步難行的開鑿和錘打,要寫攀爬,要寫流淌。
你要寫山對疼痛的記憶,寫水對山的征服,要寫長久的干渴如何被治愈,寫一首歌如何氣吞山河,要寫一渠水載著一渠糧,一道光點亮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