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銀霞
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讀完這期特刊《于心安處逐光》,我覺得自己成了很多個“我”,親歷山河,觸摸歲月,被不同的故鄉(xiāng)滋養(yǎng),又被浸染在一方方熱土里的人與事帶往“精神的歸途”。是的,所謂“故鄉(xiāng)”,就是身體與心靈的來路。
曾經(jīng),我也一次次想要靠近,又不滿足于只靠近一個名字、一張照片,或是一段回憶。我知道:有英雄長眠的故土,不只是祖國的一部分;靜態(tài)地存在于教科書里的一座座文化豐碑,也不只是文本閱讀的一部分。我渴望了解更多。而沿著一個個“故鄉(xiāng)人”的視角,我覺得“我來了”,遙思化作了現(xiàn)實的擁抱。
那些留在歲月里的物件,南湖的水,絲綢之路上的黃沙,都在我眼前。我仿佛觸碰到了什么,心熱烈地跳動著。這不說話的土地就是活的教科書。見面,也不僅僅是我到了現(xiàn)場,更是我看到了真實的自己——我變得很小很小,愿做南湖的一只菱,內(nèi)心寧靜,懷著盛世美好;我更感受到山丹丹花的那抹英雄紅是最鮮亮的顏色;我在西安交大的那片梧桐蔭里流連,跟隨四季和西遷前輩的腳步……
興亡之責(zé),我心有所念。五千年風(fēng)云交織,一個民族的歷史,都在胸中涌動。就像一枚葉、一滴水、一株新苗匯聚起來生長,綠葉成蔭,涓滴成河,一個個“我”組成了新的我們。我們是新青年。我們的心融合在吹拂了五千年的風(fēng)里。我,我們,與鮮活的土地、鮮活的歷史如此靠近。
如果說這一路的旅程是一堂課,那這堂課有個最恰當(dāng)?shù)拿帧Z文課。這樣的課,采用現(xiàn)場教學(xué)的方式,特點是足夠真實、足夠直接、足夠深刻,能夠讓學(xué)習(xí)者學(xué)習(xí)知識的同時,獲得深沉的生命感悟與純粹澄明的生命境界。感覺、情感、記憶、想象、反思,都包含其中。這是非親歷者無法復(fù)制的體驗。
所以,以語文老師的身份讀完這期特刊,我覺得自己沿著一個個地理坐標(biāo)及其所承載的精神內(nèi)質(zhì),完成了一次特別的語文之旅。這不是基于“萬事萬物皆可語文”的泛論。語文本身就是閱讀與理解、交流與互動,是回首與展望、記錄與傳承。因此,這期頗為用心的特刊,不是對語文邊界的任性拓寬,而是對語文深意的挖掘與陳述。
(作者系江西省贛州市南康中學(xué)語文教師,中學(xué)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