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習練太極拳已40多年了,回首往事,感慨良多。我得益太極拳及傳統(tǒng)功夫多矣,自1981年于滬中山公園初學太極拳,其后多年雖自我摸索勤學苦練,但修習達到一定程度后一直在原地徘徊,難以登堂入室。盲人瞎馬,甚為苦悶,如久旱禾苗盼云霓欲尋高人指點而不得。
1992年9月赴京讀書有緣遇武林大家、正宗傳人,喜悅之情非習武修道之人難以體會。遂于追隨名師埋頭攻讀法學理論的同時,潛心游藝于太極、意拳、形意功夫,方知中華養(yǎng)生之道、功夫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后,太極拳等拳學修煉步人新境,豁然開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日日新,又日新,出現(xiàn)質的飛躍。
這些年來,域外跆拳道、瑜伽等術風靡一時,倒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我看到不少人棄美玉而逐砂石,求養(yǎng)生而不得其道,良為可嘆。故作此系列長文,以我的親身經(jīng)歷、真切感受介紹吾國吾土太極、站樁等功治病、健身、防身的奇妙之處。知我者謂我癡,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讀者諸君,我非江湖賣藝吃托之流,寫此文字既不是為了幾個賞錢,也不是為了獲得些許兒點贊,這里字字句句皆是心血,親身體驗。英諺有云,“call a spade a spade”,咱們有古人教誨,領袖新釋,“實事求是”。寫實文字乃實事求是之事,豈可虛言乎?
前面曾提到我因生病休學而習練太極等功,雖然乙肝病愈,但仍是陽性攜帶者,且是大三陽,對于陽性轉為陰性,現(xiàn)代醫(yī)學仍是難題。記得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期間赴無錫華東療養(yǎng)院體檢,體檢報告出來后,一位50多歲的保健醫(yī)生拿著體檢報告與療養(yǎng)人員一一面談,囑咐以后注意事項,十分認真。當與我談話時,他問道:“你以前真的生過遷延性乙肝嗎?”我說:“是啊,已往病歷上已報告過?!彼终f:“是報告過的,所以才問你。因為你的體檢報告顯示乙肝兩對半已經(jīng)轉為陰性。”
我告訴他,我以前是大三陽,自從轉氨酶(GPT)正常后,就沒吃過什么藥。這位大夫聽了我的話,自言自語道:“對于乙肝陽性轉陰性,沒有特效藥,靠吃藥轉陰基本上沒有什么意義。我從醫(yī)這么多年,還極少見過大三陽轉為陰性的,這真是怪了?!彼謫栁移綍r的生活習慣等等問題。我如實相告,自從病愈后,這十幾年一直習練太極拳、站樁功等,利用導引貫氣法引氣血沖刷肝臟,去濁留清。他饒有興趣地聽了我的練功經(jīng)歷,對我說:“應當是這些年來的太極拳、站樁功修煉起了奇效。小伙子,不簡單,好東西要堅持下去啊。”
寫到這里,過去練功的一幕幕好像就在眼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上蒼待老王不薄啊。而今自己也到了耳順之年,“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幾十年練功所得不敢自秘,今獻于諸君,以期對好學修道之士特別是病弱者有所啟發(fā)、有所裨益。
大學期間體質弱,我無法做稍大量的運動??吹酵瑢W們打籃球、踢足球等劇烈運動時龍騰虎躍,十分羨慕。為盡快恢復健康,在練太極拳的同時,我自學了多種氣功功法,既有當時風靡一時的鶴翔樁、六字訣等,也有早期的因是子靜坐功(此功曾被青年毛澤東在其《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批評)。
為練好靜坐功,我按照子午流注的中醫(yī)理論,寅時(早上3至5點)“肺氣旺”之時起床打坐練功,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鶴翔樁簡單易練,人功后氣感較強,前面引導功后的站樁內含自發(fā)功,奇形怪狀,匪夷所思,因有陷入怪力亂神之虞,怕出偏差,練了幾個月后再也不敢繼續(xù)下去。
真是無知者無畏,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了氣功“試驗場”,謝天謝地,總算沒出什么紕漏。你要知道,有位著名詩人20世紀80年代就是因練氣功出偏出現(xiàn)精神異常而自殺的,至于90年代因練某某功導致各種精神問題乃至走入歧途的人就更多了。
為了弄通氣功的原理,我買了本中醫(yī)藥院校的通用教材《中醫(yī)基礎理論》研讀,搞清了人體的經(jīng)絡走向和主要的穴位,并訂閱了《氣功》季刊(一本小開本的白色封面的簡裝小冊子)和《武林》月刊雜志。當時的《武林》雜志編輯部所在地位于廣州,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每期連載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我這本《武林》可搶手了,雜志一到,寢室同學們爭相一閱,急于知道上期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甚至別的班的同學也來借閱。
我還從學院圖書館借到一本《氣功匯編》,有二三十萬字,系統(tǒng)介紹了氣功的歷史、理論、各種流派和十幾種功法,不知細細研讀了多少遍,比讀法學專業(yè)書籍用功多了。這樣從源頭上弄清氣功的原理,對我辨別真?zhèn)危茖W地認識、習練氣功很有幫助。通過比較鑒別,以身驗證,我感到大學期間鍛煉得益最大者,還是太極拳和站樁功導引貫氣法。太極、站樁功法的內在原理是相通的、一致的,兩者同練,相得益彰。
1981年,我習練楊式太極拳約3個多月,冬日雪后一周末清晨,萬籟俱寂,只有幾只叫不出名字的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諝猱惓G逍?,無風,遍地薄雪卻不覺寒冷,令人心曠神怡。我在華東政法學院大草坪南邊一棵上百年的廣玉蘭樹下練拳,當我練到摟膝拗步這一式時,忽然感到有熱流在兩臂處流動,后背有暖融融的感覺,甚覺驚奇。我沒停頓,繼續(xù)打下去,但是在下面拳式中用意找這種感覺時,卻又不見了。練過一趟拳后,我又反復練摟膝拗步這一式,想找回這一感覺,仍然沒有出現(xiàn)。此后習拳時,這種感覺無意間又偶爾出現(xiàn)過,但似有似無,都沒有那次明顯。
后來學習站樁功,《強身氣功》這本書介紹了多種站樁功法,其中包含導引貫氣法。導引貫氣法,就是將人體分為前中后3個剖面,按照經(jīng)絡走向,以意行氣,自然呼吸。意念中想清氣慢慢從頭頂百會穴貫人,前剖面往下走兩乳、丹田(小腹)、會陰,人兩腿,再將濁氣從足下大敦、涌泉穴排出。中剖面由百會穴直走會陰,后剖面由督脈往下,其余相同。1個剖面行氣約1分鐘,1組3個剖面下來就是3分鐘,共做9組,這樣全部做完約半小時。
如果感到分3個剖面練下來比較繁瑣,不分剖面,就想著清氣整體慢慢下行也是可以的。不過以我的體會,分3個剖面做效果比較好,特別是前剖面往下行氣,氣感比較強。導引貫氣法是站樁功的一種形式,既可以站著做,也可以仰面朝天躺在床上做,練著練著睡著了也無妨。
此功頗為簡單,但療效甚佳。只要按照“勿忘勿助長”的要求做,不會出偏。我練了幾個月后,就感到呼吸慢慢變得深長,漸漸由胸式呼吸轉為腹式呼吸,小腹起伏明顯。這一過程是自然形成的,并非有意為之。丹田處似有熱流,又好像有氣在鼓蕩,在床上練時感覺尤為明顯,雖然自己身體四肢并未運動,但有時丹田的鼓蕩力量大了,似能將床晃動。與前述練太極拳偶得氣感不同的是,這種感覺幾乎每次練功都有,只不過強度有大有小。
約半小時做完9組后,我就有意識地引清氣從百會穴貫入走右乳往下沖刷肝臟,將病氣、濁氣從身體右側往下引,從右腳涌泉、大敦穴排出。這時會感到肝臟區(qū)域有熱流在涌動,暖洋洋的,有溫潤舒適之意,仿佛有一股泉水從肝臟潺潺流過一樣。兩足大敦、涌泉穴皆有氣感,特別是大敦穴氣感比較強。
這樣練了一段時間,一天晚上洗腳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兩足涌泉穴處有許多小泡泡,我想這是怎么回事?也許是腳氣吧,但腳氣是出現(xiàn)在腳丫子中,不會出現(xiàn)在腳心中啊。后來翻看我訂閱的《氣功》小冊子,有篇文章中提到,練功到一定程度將體內濁氣、病氣、濕氣等排出時,足心涌泉穴周圍可能會出現(xiàn)氣泡現(xiàn)象。我知道,這些日子的刻刻以求、勤學苦練有了回報。哈哈,小子我得道了。
說到練站樁功貫氣法,有一經(jīng)歷永不會忘記。1984年春末夏初,一日晚上在床上練貫氣功,我正在排出濁氣,感覺丹田有氣在鼓蕩之時,忽然下鋪同學喊道,“王春水,你又在練功了?把床搞得晃來晃去的?!蔽彝σ苫?,這些日子我的功力雖日見增長,但還沒到這么夸張的水準啊。因正在行氣之時,恐回話動了真氣,搞得走火入魔,那就麻煩了。因此謹守功法要求并未回話,保持平心靜氣。
這時,另一位同學驚恐道:“地震了!”頃刻間,全室弟兄跑得比兔子還快,一留煙竄到了樓下。我也顧不上是否會走火入魔了,來不及思量還要收功,從上鋪一躍而下,緊隨弟兄們奔出樓外。下一年級個別弟兄仍未失田園鄉(xiāng)野養(yǎng)成之原始本能,對大自然災難的反應甚是生猛,直接從離地面4米多高的2樓窗口跳到樓下,腳也崴了。當天晚上得知,南黃海海域發(fā)生了地震,波及上海。
這次地震也驗證了氣功的一項理論,人在危急情況下會激發(fā)出動物的本能,做出平時難以做到的事情,跳得更遠,跑得更快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就如李廣射虎,他誤以為一巨石為猛虎,情急之時一箭射人巨石。當他發(fā)現(xiàn)是一巨石后,對自己有如此神力也甚感驚異,繼而再試,但難以嵌入,因為情境不同了。習練站樁功實際上就是將我們平時潛在的本能發(fā)展為良能,運用放大這種良能以治病、健身、防身。
無論如何,氣血在體內行走的感受以及因濁氣的排出在腳心涌泉穴產生的氣泡,讓我真實地感受到太極拳、站樁功等導引之術的神奇力量。唉,如果不是為治病,我又如何能感受到中華養(yǎng)生導引之術的真實存在呢?
四年大學期間,我能從病后迅速康復,體質逐漸增強,不但完成了大學學業(yè),還為一生的健康奠定了基礎,真的還要感謝太極拳和站樁功導引貫氣法的助益,我是吾國吾土太極、站樁等功法治病健身防身的得益者,現(xiàn)在成為了宣傳者、傳授者,一路走來,感慨良多。太極拳與氣功、站樁功法的內在原理是相通的、一致的,兩者同練,相得益彰。
我之所以如此感慨,是看到有的同學、好友英年早逝,實在可惜。退休前后60歲左右,我們華東政法學院1985屆同學(畢業(yè)時390多人),已經(jīng)走了20來人,其中還有我的同室好友。如果他們也能練此健身養(yǎng)生之術,不致如此啊。但不少人身體好時,感覺不到健身養(yǎng)生的重要,身體出現(xiàn)狀況了,又只是將健康寄托在醫(yī)生身上,不相信能通過自身的鍛煉來導引暢通氣血獲得健康,實可嘆也。
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沒有這種經(jīng)歷的人很難想象出像太極、站樁、導引那么平淡無奇的功法竟蘊含著治病健身的禪機,它們不像瑜伽那樣追求姿勢的奇異,也不像跆拳道等一些域外搏擊術追求動作的剛猛、花團錦簇,但就在那看似中庸平和的動作中,蘊藏著無限的精良美玉。
前兩年我在雜志發(fā)表了練太極拳體會的文章。一日,在華東政法學院讀書時的上下鋪好友范海鵬從廬山腳下的九江打來電話,說:“我看了你那篇太極拳文章,其中提到了站樁功貫氣法,你當年在華政教我的這一功法養(yǎng)生健身的效果確實不錯!”我很納悶,“我什么時候教過你站樁功貫氣法?”
他說:“30多年前的事,你忘了?臨畢業(yè)前你教我的,當時我也練了一小段時間,工作后忙就沒堅持下去,早把這個站樁功忘到爪哇國去了!但是前些年,失眠,睡不好覺,就醫(yī)治療也不理想,我又想到了你給我講的站樁功貫氣法,練了一段時間,對治療失眠效果相當好,現(xiàn)在吃得好,睡得香,重享兩餐老米飯,一枕黑甜香之樂。不但堅持練站樁功,還學起了陳式太極拳。”
這老弟講完后還不忘幽我一默,戲稱我為師父。我說:“老弟這是折煞我也,我這是代師傳藝呢。咱們兄弟同練站樁,共享健康。大學時我練站樁功貫氣法還是看書自學探求其道,所知甚淺,赴京讀研究生后,拜意拳名師,系統(tǒng)地學習了意拳站樁功,深受其益,退休后有時間到處走走,我們老同學再好好交流練功心得?!?/p>
還是這一代代傳下來的中華養(yǎng)生之道好啊!一旦學會站樁,可以一生享用不盡,只要你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天天習練,健康、愉快和長壽也將會一生伴隨你,“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時你再回頭看看其他運動,就知道站樁功的獨到之處了!我們“60后”到了這個年紀,更體會了什么叫健康第一。
我父親腿有關節(jié)炎活動不便,不知是否有點家族遺傳的因素,因為奶奶和我也有關節(jié)炎。我40多歲時,走路快點或上下樓梯,膝蓋就感到疼,但是經(jīng)過多年的站樁鍛煉,癥狀大為緩解,已感覺不到膝蓋疼痛了。因此,在父親86歲那年,我教他意拳站樁功,還送他一本我老師寫的意拳站樁功書。每次從外地給他打電話總要問練了沒有,效果怎樣。老人家支支吾吾,說天天在院中侍弄花草,沒有時間,腿又護疼等等。我想他年紀大了,不練就不練吧,再說侍弄花草也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后來就不提站樁功的事了。
誰知那年春節(jié)回家,父親反而主動地給我說,你教的站樁功是個好東西啊。我感到意外,就問老人家怎么有這樣的體會。原來父親每日練保健按摩操,其中有一個動作,是用右手從頭背后按摩左邊的耳朵,用左手從頭背后按摩右邊的耳朵。一日他的右手伸不到左邊耳朵處了,后來右手從后背抬也抬不起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想到了我以前給他講的意拳站樁,不顧腿疼習練站樁。一開始只能站幾分鐘,后逐步延長站樁時間,只要體力允許一天就多站幾次。最后,一次竟能不知不覺地持續(xù)站20來分鐘。站著練累了,還按書中要求坐著練或者在床上躺著練。結果,一兩個月后,他的右手又活動自如,恢復到以前的功能。我翻了翻送給父親的那本意拳站樁功書,上面劃了一道道讀書的記號,還有不少心得體會,這才意識到他為什么說站樁是個好東西了。
老人家又問我站樁功治病健身的原理,我給他分析了其中的道理,手從后背抬不起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這一部分機體的氣血不暢所導致的,經(jīng)過練意拳站樁功的鍛煉,氣血通道打通了,手的功能自然也就得到了恢復。
意拳創(chuàng)始人王薌齋老先生強調意拳站樁功是人體機能自我調整的整體運動,青春之泉就在你自己身體之內,等待你自己去挖掘。他曾言:健康之體魄不是養(yǎng)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站樁功通過意念假借和相對靜止的姿勢,使體內神經(jīng)、呼吸、循環(huán)三大系統(tǒng)密切協(xié)調,大腦得到休息,修復腦細胞,供氧量大增,體內細胞中線粒體增加,微循環(huán)暢通;外部肌肉微動,既鍛煉大肌肉群,又鍛煉小肌肉群,是對全身肌肉的整體鍛煉。如此,全身新陳代謝旺盛,氣血暢通,肌肉若一,內外兼修,是延年益壽的一把金鑰匙。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薌齋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站樁功的奧秘。以我的體驗,站樁鍛煉累計時間達到5000小時后,神經(jīng)與肌肉的聯(lián)系,全身各肌肉群的聯(lián)系,會起質的變化,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你對中華功夫將會有新的認識。從最直觀的角度講,我初學時只想到站樁可以吐故納新、暢通氣血,絕沒想到如此簡單放松的一站能站出一身肌肉,60歲退休時在辦公室特地照了幾張站樁肌肉照,以作為一個機關公務員幾十年站樁、太極拳鍛煉成效的驗證和紀念,成就感滿滿。
(作者為上海太極拳資深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