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隨著高職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推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面臨著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挑戰(zhàn)和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思政課具有極大的現實價值。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應該明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思政課的內在機理,認清二者融合的現實價值,通過融入適切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內容、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打造“線上+線下”雙線并舉育人格局、結合專業(yè)實施教育等路徑,提高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思政課的效果。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高職思政課;德技并重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5-0069-04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一概念;2021年9月29日,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明確提出弘揚、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下簡稱“精神譜系”)的要求?!熬褡V系”是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也蘊含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精神元素,能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大量實用素材。高職院校應該明確“精神譜系”融入思政課的內在機理,分析“精神譜系”融入思政課教學中的現實價值,并探討二者融合實施路徑,以不斷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與思想道德水平。
一、“精神譜系”融入高職思政課的內在機理
要明確“精神譜系”為何融入高職思政課,須從二者的內在聯系進行考量,找到二者的契合點、共同點?!熬褡V系”的紅色資源和精神元素起到的作用與高職思政課的教學目標高度契合。
(一)理論基礎具有同源性
“精神譜系”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基礎,其形成與發(fā)展均源自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其先進性源自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艱苦奮斗、艱辛探索、艱難前行,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這些偉大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大成果,對新時代賡續(xù)紅色精神血脈、續(xù)寫黨的事業(yè)輝煌篇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精神譜系”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底蘊深厚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孕育出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系列偉大精神。高職思政課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教學過程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根本指導,而“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1]。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為高職思政課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這表明“精神譜系”與高職思政課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具有同源性。
(二)價值目標具有同向性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當前高職院校必須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解決的是“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以及培養(yǎng)什么樣人”的根本問題。具體而言,高職院校通過思政課教學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價值引導、品德塑造,使學生成為政治立場堅定、職業(yè)理想崇高、愛國情懷深厚、道德品質良好、“三觀”正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熬褡V系”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實踐中形成的系列偉大精神,具有鮮明民族特征和豐富的時代內涵,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品格風范、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以“精神譜系”載體開展高職思政課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保護國家、甘于奉獻、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格,激勵其成為“立大德、明大志、成大才、擔大任”的時代新人?!熬褡V系”與高職思政課的價值目標相同,將二者融合,可以拓展教學的廣度、深度,實現高素質職業(yè)技能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三)內容具有相融性
第一批納入“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共有46種,涉及社會多個領域、行業(yè),跨越百年奮斗的不同時期,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勇于實踐、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奉獻精神等多重內涵,與當前高職思政課的內容有許多共通之處。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第一章《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的人生觀、價值觀部分內容,可以與企業(yè)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女排精神等內容互為佐證、相互融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部分內容,與偉大建黨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老區(qū)精神等密切聯系。將“精神譜系”與高職思政課內容相互兼容,有利于豐富課程內容,講深、講活思政課道理。
二、“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現實價值
(一)育人價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這一意見既揭示了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也為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熬褡V系”是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歷史的重要部分,匯集了前人的知識、經驗、智慧,真實記錄了近代以來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歷史。對新時代大學生來說,“精神譜系”是一部鮮活的教科書,蘊含著寶貴的、生動的、豐富的思想政治學習資源。因此,可以將“精神譜系”作為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做到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鑄魂育人”與“立德樹人”相結合,進一步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從而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
(二)文化價值: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精神譜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土壤,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不斷創(chuàng)新轉化出許多重大理論成果,讓我國的文化勃發(fā)出新的活力。當前,國際上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頻繁且激烈,使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多重風險和挑戰(zhàn)。高職院校在學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將內涵豐富的“精神譜系”融入思政課教學,強化學生的精神文化教育,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精神譜系”的理解,增強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與價值認同,從而自覺賡續(xù)“精神譜系”的文化基因。
(三)實踐價值:促進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
當前,高職院校設置了多門思政課程,教學內容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為主,在理論上基本能夠講清、講透“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但是純理論的教學相對枯燥,教學內容相對單一、刻板,難以吸引學生學深、學透。將“精神譜系”融入高職思政課,一方面能夠進一步豐富課程教學內容,使思政課教學更貼近歷史事實,拉近學生與思政課的距離,從而提升課堂的“抬頭率”;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思政課改革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貫徹落實“八個相統(tǒng)一”要求,使思政課以嶄新面貌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促進課程改革提質增效。
三、“精神譜系”融入高職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課堂是高職院校最直接、最有效的育人陣地。高職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精神譜系”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各門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從內容挖掘、教學方法、專業(yè)教育需求等方面入手,促進二者深度融合,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一)融入適切的內容,聚焦“講深、講透、講活”
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共有46種,每一種偉大精神的內涵都十分豐富,教師需要從中挖掘適用的部分,根據不同思政課的特點搭配使用,突出各門思政課的授課重點,切忌隨意、不限量融入,以免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
例如,進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第二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教學,可以挖掘“遵義會議精神”的內容,將其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起來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遵義會議會址時強調,遵義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3]。這一論斷直接表明了遵義會議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內在聯系,在教學中融入遵義會議精神的內容,可以更好地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立場、觀點與方法。又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4]。教師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中,可以融入脫貧攻堅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yè)家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等,引導學生感悟新時代偉大成就,激勵學生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再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第三章第二節(jié)《做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述抗日英雄、抗美援朝英雄、抗震救災英雄、抗疫英雄等典型人物的事跡,將偉大建黨精神、抗戰(zhàn)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融入愛國主義教學,講透愛國主義的深層意蘊和本質,使“精神譜系”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緊密融合,進而更好地引領學生做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
(二)立足多元實踐活動,增強教學方式的生動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5]。“精神譜系”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通常以理論講述的形式呈現,將其融入思政課中,除了在理論教學中講道理,還要在實踐活動中滲透道理,增強教學方式的生動性與吸引力,提高學生對道理的接受程度,最終提升教學實效性。
一是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增強課堂活力。教學活動是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活動教學法主要指相對于“教師講—學生聽”靜態(tài)模式的動態(tài)模式,包括“讀、說、議、畫、演”等環(huán)節(jié)。在思政課教學活動中融入“精神譜系”,要注重系統(tǒng)融入、精準融入、持續(xù)融入。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議題,引導學生對一系列偉大精神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師生共享學習成果。議題式活動教學法可以較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活力,使學生的學習入腦、入心。此外,常態(tài)化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紅色經典誦讀、“精神譜系”征文比賽、黨史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比賽、紅歌比賽、“七一”文藝晚會、觀看紅色革命影片等活動,或者邀請地方道德模范、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進校園開展報告會或座談會。這些教學活動豐富多彩,涵蓋面廣泛,極具感染力,可以吸引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精神譜系”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刻感悟企業(yè)家精神、勞模精神、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等偉大精神在當代的傳承與發(fā)揚,從而在“精神譜系”的滋養(yǎng)下成長成才。
二是利用課外時間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與現實結合也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準則之一。將“精神譜系”內容融入思政課的社會實踐教學當中,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讓學生在“行走”的過程中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觀看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用心感悟中國精神,從而將“精神譜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內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如北海市有長青革命烈士紀念碑、地角女民兵連史館、南山革命老區(qū)紀念館、中共合浦中心縣委機關舊址等許多歷史事件紀念館、革命遺址、人物故居、革命烈士陵園,其他地方有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紅八軍軍部舊址、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百色起義紀念館等,這些資源是部分偉大精神的有形載體,也是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活態(tài)素材。思政課教師可以在清明節(jié)、國慶節(jié)、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jié)日,帶領學生深入社會大課堂,通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革命紀念館、黨史館、革命遺址,瞻仰烈士紀念碑等方式,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讓師生在真實的歷史場景中重溫革命光輝歲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又如,在寒暑假期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紅色文化研學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開闊視野、深化對“精神譜系”的理性認知;利用企業(yè)師資開展教育活動,邀請勞動模范、能工巧匠、行業(yè)先鋒、黨員先鋒等進課堂,講述自身奮斗歷程,使學生從模范人物的事跡中,感受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6]。
(三)“線上+線下”聯動,打造雙線并舉育人格局
進入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利用數字技術輔助課堂教學逐漸成為主流。高職院校應該充分挖掘線上教學優(yōu)勢,將其與傳統(tǒng)線下教學相結合,促進“線上+線下”聯動,形成雙線并舉育人格局。
當前的線上教學主要指新媒體教學,即運用新媒體技術實施教學。但高職院校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政課教學,并非只在技術上簡單體現,而是要在理念、環(huán)境、資源、模式等方面均有所變革,以有效解決當前思政課教學模式刻板、吸引力不強的普遍性問題。將“精神譜系”融入高職思政課的“雙線”教學,一是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精神譜系”的內容信息進行篩選、優(yōu)化處理,再將其有針對性地與課程各章節(jié)融合,由此提高融合教學的效果。二是利用社交媒體或智慧平臺開展教學,如集結網絡的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源建設“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微視頻”“微黨課”等主題慕課、微課,在微信、微博、嗶哩嗶哩彈幕網、抖音、知乎等新興媒體開設班級賬號,推送與“精神譜系”相關的影視資源、文章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紅色影視劇是學生比較喜愛的學習資源類型,教師可以在校園網建設一個紅色影視劇庫,納入《覺醒年代》《潛伏》《紅色》等新時代紅色劇目和《小兵張嘎》《地道戰(zhàn)》《上甘嶺》《紅色娘子軍》《百色起義》等經典劇目。通過影視作品生動講述革命先輩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啟發(fā)學生從人物故事中汲取成長的精神力量,從而樹立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理想信念,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新時代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結合專業(yè)實施教育,突出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
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技能型職業(yè)人才的學校,教育教學具有較強的職業(yè)性,思政課教學也是如此。高職思政課教師要結合專業(yè)特點以及學生未來職業(yè)需求,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講道理,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熬褡V系”中有許多與勞動行業(yè)相關的偉大精神,如企業(yè)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勞模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高職思政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專業(yè)有針對性地融入相應的偉大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向行業(yè)先進人物、勞動模范學習,使學生成為既有一技之長,也有較高思想覺悟、道德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例如,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與汽車相關的專業(yè),可在思政課教學中引入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鄭志明事跡,引導學生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鄭志明先后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大國工匠、廣西工匠、廣西勞模等眾多榮譽稱號。鄭志明從鉗工學徒成長為大國工匠的這些年,也正是中國發(fā)展成為制造大國、加快邁向制造強國的時期。通過生動講述鄭志明從普通鉗工到大國工匠的案例,讓學生認識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中國制造和中國創(chuàng)造的重要力量。又如,針對軌道類專業(yè),思政課教師可以將青藏鐵路精神融入課堂教學,通過播放建設青藏鐵路的真實片段,讓學生深切領悟“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從而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將來能夠積極投身軌道交通運輸行業(yè)。
結合專業(yè)特點與發(fā)展需求融入“精神譜系”,教師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各專業(yè)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把報國之志、愛國之情融入專業(yè)學習當中,積極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樹立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理想信念,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精神譜系”是新時代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課教學的寶貴素材,高職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多途徑、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促進二者融合實施,教育引導高職學生成為德技兼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精神譜系”的傳承者、“強國有我”的貢獻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莊婷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N].連云港日報,2022-03-03(4).
[3]探尋奮斗足跡弘揚革命精神遵義會議精神[J].保密工作,2020(8):2.
[4]張東剛.學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N].光明日報,2023-10-16(8).
[5]李振,黃玲.從“三個銜接”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高中)教學實施[J].福建教育,2022(30):41-43.
[6]齊佳.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按笏颊n”建設路徑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23,42(6):48-53.
注:本文系2023年度北海職業(yè)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專項課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路徑的研究與實踐”(2023SZJY01)的研究成果。
(責編 黃健清)
作者簡介:蘇放,1976年生,廣西合浦人,法學學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