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薤露”為研究對象,首先對“薤”“露”以及“薤露”的詞義進行闡述,以此闡明“薤露”之義。其次,從薤的特點、功用與字形三方面對“薤”進入喪葬用語的原因進行研究,從而得出“薤”非一般之物,在“薤露”詞產(chǎn)生之前已與生命等義項聯(lián)系,故“薤”與“露”組合用于喪葬存在理據(jù)性的結論。文章還以《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為例,研究“薤露”在具體喪葬文中的使用情況,分析其語法功能及特點。旨在探析“薤露”的淵源,理清其背后的思想文化。
關鍵詞:薤露;喪葬詞;語法;詞義
中圖分類號:H1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9699(2024)05-0036-006
“薤露”一詞,最早見于兩漢時期的《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逼錇樗驮岬陌Ц瑁瑢⑷说纳髯鬓萆系穆端阋资??;诖耍S多學者圍繞“薤露”進行的研究基本上是關于《薤露》歌的藝術特點、體裁、演變,或是以《薤露》歌為例,對相關文學、相和歌辭等進行研究,鮮有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剖析“薤露”一詞的。而“薤露”雖源于《薤露》,之后與喪葬相連,被運用于喪葬文,并非完全以相和歌的形式出現(xiàn),文中或言此歌,或言薤露本體,故從語言文字的角度研究“薤露”是有必要的。另,文章認為“薤”與“露”組合以表哀悼并非偶然,這應與“薤”的字義、實物、字形等交關,其中緣由,不應只簡單將其釋為源自喪葬歌,其隱含與喪葬有關的聯(lián)系應被釋明。同時,“薤露”作為古代喪葬詞中的一員,考查“薤露”的源流及其在喪葬文中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薤”“露”“薤露”的詞義
薤,《說文·韭部》:“菜也?!盵1]《爾雅·釋草》:“薤,鴻薈?!惫弊ⅲ骸稗?,似韭之菜也。”《名醫(yī)別錄》:“薤生魯山平澤?!碧K恭曰:“薤是韭類。葉似韭而闊,多白而無實。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赤者苦而無味。”薤乃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葉莖細長,地下有鱗莖,鱗莖和嫩葉可食,可為餐肴?!抖Y記·內(nèi)則》:“脂用蔥,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酰,獸用梅。”《齊民要術·卷九》:“無蔥,薤白代之?!薄度龂尽べZ逵傳》:“興平中,本郡人民饑困。孚為諸生,當種薤,欲以成計。”依此而言,薤在古代是作為如蔥、韭一類植物而存在的,并非雜草,可以食用。這從詞義方面說明“薤”的詞義較為簡單,各方文獻基本將其釋為菜,薤的主要特征也有所記錄。
“薤”在古籍中出現(xiàn)的頻率不算很高,且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在《薤露》歌出現(xiàn)之前,“薤”常以各自的單獨形式出現(xiàn),《禮記·內(nèi)則》:“切蔥若薤,實之醯以柔之?!倍凇掇丁分?,六朝至唐代期間,“薤”多與“露”組合出現(xiàn),組成雙音節(jié)詞,《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松風凄慘,薤露蒼茫,悲夜臺之永暮,痛佳城之未光?!碧浦?,“薤露”使用的頻率逐漸降低,“薤”甚至回歸至本來面貌。
露,《說文·雨部》:“潤澤也。從雨路聲?!薄洞蟠鞫Y記·曾子天圓》:“陽氣勝,則散為雨露。”《白虎通義》:“露者,霜之始。”根據(jù)“露”的字形以及相關文書記錄可知,“露”的本義為露水,如《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薄稘h書·晁錯傳》:“覆露萬民?!比绱驹唬骸案玻幰?。露,膏澤也。”由本義露水引申為膏澤之義,后進一步引申為“恩澤”。又《玉篇·雨部》:“露,見也。”《禮記·孔子閑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惫湃苏J為露水不似霧與霜般不易捕捉,反而易見,故引申出顯露之義。《后漢書·孔融傳》:“前以露袁術之罪,今復下劉表之事。”義為“宣布”“揭露”。又《左傳·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杜預注:“露,羸也?!笨追f達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背酥猓碛熊娭薪輹弧奥恫肌?,“露”還有臺名、酒名、姓、糖漿等義?!奥丁钡脑~義紛繁復雜,但與“薤露”相關的詞義應為其本義。“露”的詞義雖多樣,但因其在“薤露”中體現(xiàn)的是本義,故文章對其各意義的發(fā)展變化不作過多解釋。
《漢語大詞典》對“薤露”的解釋有兩種:一為薤葉上的露水,《銅雀臺》詩之二:“翠襦沾薤露,錦瑟入松風?!币粸闃犯断嗪颓访?,是古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盵2]“薤露”詞義簡單,“薤”無其他義,再取“露”的本義,結合而成。而文章所要討論的是“薤露”的義二,義二實為義一的引申,將露水比作人的生命,以此來感嘆生命易逝。還以露水雖逝去,但次日又可再次形成,形成對比,借此突出人的一去不復返與生命的短暫且突然,從而表達對死者的緬懷與哀悼。因此,《薤露》歌產(chǎn)生之后,“薤露”多用于表達逝者的哀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被用作喪葬詞,頻繁出現(xiàn)于《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中。
二、“薤”的探析
“薤露”成為喪葬詞,是借人的生命似露水那樣易逝來表達對已故之人的哀悼。但露水已可表示生命的轉(zhuǎn)瞬即逝,且與“薤露”的哀悼義相關的論述,其實大部分亦與“露”的義項相關。但為何是薤葉上的露水?為何不是其他植物?相關研究并不多,筆者認為“薤”與“露”組合用以表達哀悼義,并非偶然,是有一定理據(jù)性的,文章將從薤的特點、薤的功用以及薤的字形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薤的特點
薤自身的獨特性可為其與“露”組合成為喪葬用語奠定基礎。薤種植區(qū)域面積大,數(shù)量眾多,名稱多樣,從中可知薤在古代是一種常見、易得的植物,以下從種植區(qū)域、數(shù)量、名稱及其性質(zhì)四方面分別論證薤常見、易得、難佇的特點。
就其區(qū)域而言,薤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且種植范圍廣泛?!侗静輬D經(jīng)》:“薤,生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盵3]據(jù)考證,薤在南方種植更多,《植物名實圖考》曰:“李時珍以為即藠子,開花如韭而色紫白,其根層層作皮,與蒜異,炒食或醋浸,江西湖南極多?!盵4]北方地區(qū)也同樣有薤,如《甘肅省小隴山植物志》中就提及薤在其小隴山林區(qū)普遍分布。薤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qū),廣東、福建、湖北等絕大多數(shù)南方區(qū)域都有種植,栽培區(qū)域遼闊。
就其數(shù)量而言,薤種類多樣,從顏色上論,分為赤、白兩種,《本草圖經(jīng)》:“人家種之,有赤、白二種,赤者療瘡生肌,白者冷補?!鞭某嗯c白之分,亦代表著各自不同的功用,因此兩者長期共存;從方式上論,分為家種與野生,《爾雅》云:“[莖][力],山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3.jpggt;,山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3.jpggt;莖葉亦與家薤相類……體性亦與家薤同,然今少用。”又《木草品匯精要》:“薤,無毒,叢生?!盵5]山薤雖今人少用,但由于其繁殖與適應能力強,在山坡、山谷、草地、荒地等都可生存,常成片生長,其數(shù)量依舊龐大,家薤更是如此。
就其名稱而言,薤的名稱豐富,薤又名薤頭、藠頭、三白、鴻薈、菜芝、莜子、野韭等,古今稱呼不同,南北叫法各異。《本草綱目》:“今人因其根白,呼為藠子,江南人訛為莜子。其葉類蔥而根如蔥,收種宜火熏,故俗人稱為火蔥。羅愿云:物莫美于芝,故薤為菜芝。”[6]各方言區(qū)對其的稱謂更是五花八門,如廣西稱之蕎頭、蕎菜,廣東稱之蕎子,湖南還保存著藠藠的稱呼??梢?,薤在許多地域?qū)俪R娢锓N,甚至常用,才會衍生出林林總總的名稱。
就其性質(zhì)而言,薤的葉子狹小,葉面光滑,露水不易久留。《本草衍義》:“薤葉如金燈葉,差狹,而更光。故古人言薤露者,以其光滑難佇之義。”[7]薤葉又狹又光滑,露水在薤葉上比在一般葉子上更難以停留,滑落得更快,以此更能渲染出生命消逝之快,更能傳達出哀痛之情。
依此,薤種植區(qū)域廣泛,數(shù)量不計其數(shù),名稱繁多,可為黎民種植,可為百姓食用,以至于滲入人民的日常之中,并非稀缺品類,尋常百姓亦可輕易獲取。薤葉上的露水同樣也可習見,因此也易因見到薤葉上的露水滑落而觸景生情,易將生命逝去與薤露滑落相聯(lián)系,也就會產(chǎn)生“薤露”一詞用于喪葬中。故而,我們推測薤常見、易得、難佇的特點可為“薤露”的產(chǎn)生提供前提。
(二)薤的功用
薤為仙植,其為道用?!渡裣蓚鳌罚骸叭钋痖L存于睢嶺?!薄读邢蓚鳌诽峒叭钋馂轭∩缴系牡朗?,一百多年來在山上種薤,不為人所知,時常下山賣藥,人們才知道他是神人?!墩嬲a》:“秦時有道士周太賓,及巴陵侯姜叔茂者……叔茂種五辛菜,常賣以市丹砂而用之,今山間猶有韭薤,即其遺種邪?!币陨蟽衫允稣f了薤為道士所種植,且種植時間長,需求較大,是道者所需之物。
薤入仙藥,其非一般。薤實質(zhì)為菜,但其同時具有多種藥用功能,頻繁現(xiàn)身于醫(yī)書之中。披覽《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名醫(yī)別錄》等相關著作,可知薤既能療治外傷,又能理療內(nèi)癥。更為重要的在于薤在古代并非普通藥材,是可入仙藥之物,為道人所用的藥。《本草經(jīng)集注》:“薤性溫補,仙方及服食家皆須之,偏入諸膏用?!薄妒朝煴静荨罚骸稗?,白色者最好,雖有辛,不葷五臟。學道人長服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氣續(xù)筋力?!焙瘟伎〉摹端挠妖S叢說》提到了食薤可養(yǎng)生。修仙悟道之人對飲食極為講究,一般之物不會用之,所用之物,通常有其緣由。薤通神安魂,可助其靜修,還在補氣增力上有效果,可益其長時間修煉。因而薤是仙家道人所需之物,在于其利修仙,益悟道。又古今楚人均視其為“神物”,用薤草上露珠的相融情況來占卜豐年,亦有婦人取其義占卜婚姻。[8]此亦可說明薤的非同一般。
薤系仙人,其可挽命?!渡裣蓚鳌罚骸皠展庥螠Y以哺薤,仇生卻老以食松?!绷x為務光沉淵未亡是因其含了薤,仇生不老是因其食了松脂。在《列仙傳》中有提到務光的事跡,稱其為隱士,因殷湯欲把天下交予務光,務光不從,便身綁石頭,自沉于寥水,但其沉淵時口含薤,因而并未殞命,四百多年后,在武丁復見。同時,《肘后備急方》中對癥卒惡死的方法是把薤汁灌進患者的耳朵中,再將皂莢末吹入鼻中,薤與皂莢的刺激性可使身體機能產(chǎn)生應激反應,昏迷的人一般會因此立馬清醒,達到救死解昏的作用。仙人含薤而未歿,常人用薤而蘇醒,此都佐證了薤與生命的緊密聯(lián)系。因而薤屬仙人道者之所需,還在于其與仙人道者的長生有關。
故而,薤為仙道之人所植,適用于仙藥,與生死相關。從薤作為一種植物的身份來說,已與性命交關,其牽涉到長生,所以仙人道家常用,關系到壽命,與延續(xù)生命相關聯(lián)?;蚓让谖ky之際,常人也可把薤與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稗丁背恕奥丁北砩资胖?,其中的“薤”亦與生命聯(lián)系,用其延續(xù)生命,用其拯救生命。另,“薤”與“露”在此方面可生成對比,一方失去,一方維持,雖然易逝,但或許是本可以挽救的,還存在留下的可能與希望,以此傳達長壽的愿望,然而最終又并沒有達到愿望,從而更能表達出對生命逝去的可惜與哀痛之感。
(三)薤的字形
“薤”的字形較為繁復。據(jù)《漢字源流字典》,“薤”無甲文金文,最早的字形為小篆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1.jpggt;,乃形聲字,篆文從韭,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2.jpggt;聲。[9]隸變后,楷書寫作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3.jpggt;,俗作薤?!稗钡漠愺w字眾多,有l(wèi)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3.jpggt;、韰、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4.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5.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6.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7.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8.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9.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0.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1.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2.jpggt;等。披覽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最早收錄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1.jpggt;字的文獻大概是《說文解字》。薤字最開始是以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0.jpggt;、薤兩種字形出現(xiàn),且之后也最為常用,如在《玉篇》中,薤屬草部,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3.jpggt;屬韭部,但兩者意義與音韻是一致的,文中標注薤亦作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3.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0.jpggt;俗作薤。其他異體字同樣也只是所屬部不同,但在意義上是幾乎一致的,所以被認為是異體字。但是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5.jpggt;字的意義有所不同,《類篇》《集韻》等都將其釋為送死歌,《字匯·韭部》:“l(fā)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5.jpggt;,送死歌,今作薤?!逼浯蟾排c《薤露》歌相關。
觀其字形,可見不論是何種字形,幾乎是少不了韭和歹部件的。韭在其眾多字形中,多為部首,這也與其意義相關,與菜相聯(lián)系,密集成片。歹字與歺字本為一字,在“薤”的字形中,歹與歺都出現(xiàn)過,如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7.jpggt;與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1.jpggt;,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9.jpggt;與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6.jpggt;。歺的小篆為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3.jpggt;,是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1.jpggt;的一部分,故在此以歺為主要討論對象?!墩f文·歺部》:“骨之殘也,從半冎,凡歺之屬皆從歺?!睔x的甲骨文為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4.jpggt;,象骨架殘余的形狀,自骨架可聯(lián)想至尸體,尸體又與死亡相關,故從歺的字大部分與死亡相關。[10]《說文》中歺部字的意義涉及疾病、死亡、尸體、喪葬等,如“l(fā)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5.jpggt;”,腐也,表示死后尸體的狀態(tài);“殔”,埋棺坎下也,表埋柩的過程,與喪葬相關。因歺部首內(nèi)漢字大多與死相關,故引申出危險、不好之義,帶有一定的灰色色彩。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2.jpggt;的小篆為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36.jpggt;,其中亦有歺部。依此,lt;D:\景德鎮(zhèn)學院\2024-5期排版文件\24-5-22.jpggt;字在“薤”的各種字形中,并非單純地表音,其應也表意。所以其中的“歺”在字形演變中,依然得以保留,表達與“死”相關的意義。又從前文對薤植物本身的分析中可知,薤在古代為“仙草”,非一般植物,與生死相關,與吉兇相連。故即使在俗字“薤”中,也依然保留了“歺”部件。
綜上,選取“薤露”一詞以表哀悼,不止與露水易逝相關,“薤”本身的意義不容忽視。雖文獻僅把“薤”釋為菜,但其應還蘊含與生命相關的義項,不在其詞義體現(xiàn),但在功用上與生命相連,在字形中內(nèi)含生死?!稗丁币颉掇丁犯瓒挥米鲉试嵩~,但前人在選用喪葬用語時是十分嚴謹?shù)?,若無特殊意義,或與生命無關,一般難以成為喪葬詞,前人通常會將對逝者的哀悼與長生的夙愿寄托在喪葬用語中,故我們認為“薤”應隱含特殊涵義。蔥、韭等亦有薤常見、難佇的特點,但其并未成為喪葬用語,其根本原因應該在于薤關乎仙人道家,關聯(lián)長壽,涉及命染黃沙或龜鶴遐齡,用其助生還,用其輔修仙,不啻能表達對逝者的追思,亦能寄予生命延續(xù)的希望?!稗痹凇掇丁犯鑶柺乐皯央[含相關意義,故字形含歺,且能夠與“露”組合用以表哀思。
三、“薤露”的語法使用
“薤露”為偏正結構的名詞,是詞匯意義與語法意義的統(tǒng)一體,二者相連以構成“薤露”,故不應忽視其語法功能。而“薤露”作為喪葬詞,主要出現(xiàn)在墓志中,因其最常見于《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所以為研究“薤露”的語法功能,文章在此以《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為例,從語法功能與語法特點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語法功能
1.作主語
(1)薤露+動詞
①薤露悲兮振松賈,哀笳凝兮棲宿楚,勒遺德於貞碑,邁千秋而流譽。
②而薤露難留,百年易往。
③薤露與孤□共斷,松風與寡鶴俱凄。
(2)薤露+朝+動詞
④薤露朝碎,劍落吳江,嗣子幼孫,泣血屠毒。
⑤薤露朝咽,楊風夕悲,百齡□人,于嗟此時。
⑥薤露朝歌,凄傷士庶。
(3)薤露+形容詞
⑦松風凄慘,薤露蒼茫,悲夜臺之永暮,痛佳城之未光。
⑧松風蕭瑟,薤露凄清,長辭帝里,永佳城。
⑨□帷虛靜,孤墳寂寞,薤露辛酸,松風蕭索。
名詞最典型的語法功能是充當句子的主語,“薤露”作主語的句子在上書中諸多,最為主要的是以上三種類型。其中類型二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朝”字意在點明露水逝去的時間,其后一句常常用“夕”“夜”等詞與“朝”形成對比。就語義角色而言,“薤露”主要為受事主語,是無生命的物。
2.作賓語
(1)動詞+薤露
①聞薤露之杳杳,窀穸何明。
②愴池柳於煙隰,咽薤露于風畿,鏤貞琬于重壤,庶終古以流徽。
③銘徽猷而泄涕,歌薤露以申哀。
(2)名詞+動詞+薤露
④□涼蒿里,莽蒼佳城,龍需薤露,哀咽涕零。
⑤云遠玄鄉(xiāng),鶴吟薤露。
(3)副詞+動詞+薤露
⑥悲纏薤露,切貫風□,傷權九斷之交,目送喪明之淚。
⑦悲傳薤露,芳有蘭叢,九原可作,凜凜余風。
⑧悲生薤露,氣竭而摧。
⑨靈魄依稀,更凄歌于薤露。
“薤露”在上例中主要為受事賓語,是行為動作的承受者。上示例子有兩個主要區(qū)別:一為謂語前是否有其他成分,類型二存在主語,類型三有副詞修飾;二為“薤露”后是否有其他成分,類型一的例①為定語后置,例②與例③皆有補語。另在類型三的例⑨中,“薤露”在此亦作受事賓語,“于”引介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通常不譯,故為“凄歌薤露”。
(二)語法特點
通覽《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發(fā)現(xiàn)“薤露”一詞被頻頻使用。據(jù)分析,“薤露”在上書中的組合形式多樣,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與表示瞬間義的詞組合
①薤露溘而長曦,松煙慘而無色。
②松風忽往,薤露俄征,實嗟良吏,永佳城。
③燭風遽滅,薤露遄驚,松門一,永寢金聲。
上例中的“溘”為“忽然”義,“俄”義為“短時間”,“遄”義為“迅速”,皆含瞬間義的義項。其中“俄”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除“俄征”外,還存在“薤露俄晨∕俄悲∕俄曦”的表達,且往往與上句或下句相對應,如例②中的“俄”與上句的“忽”對應,例③中的“遄”與上句的“遽”對應。如此使用,也與薤露所表達的生命易逝相對應,以此表哀痛之情。
2.與表示悲凄色彩的詞組合
①薤露凄涼,池柳容裔,鐫徽玄石,傅芳永載。
②嗣子嘉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泣血絕漿,悲傷薤露。
③□帷虛靜,孤墳寂寞,薤露辛酸,松風蕭索。
在上述例子中,并不能將其直譯為“薤露它很凄涼”,此時的薤露被用以指代人生命的逝去,應譯為“生命的逝去使人感覺凄涼”“對生命的逝去感到十分傷痛”“生命的逝去使人感覺辛酸”。薤露與表悲凄色彩的詞結合,更能夠表達哀悼的情感,且其出現(xiàn)在墓志中,與墓志整體情感色彩相搭配。
3.常與“松風”相對
①松風蕭瑟,薤露凄清,長辭帝里,永佳城。
②薤露凄兮凝冷,松風振兮□秋。
③黃泉長訣,白日悲凄,松風夜哭,薤露朝啼。
“松風”的寓意重重,其中之一為死亡的借代,“松”常常與死亡緊密相連,在墓志中,多借松風渲染蕭索荒涼的氣氛。另,松亦與修道升仙交關,因松樹常青,世人易由松樹的常青聯(lián)想至人的長壽,松樹莊嚴肅穆,表露生者對逝者的哀思,寄托靈魂不死的愿望。詩中“薤露”與“松風”對仗使用,兩者皆為偏正結構的名詞,“露”與“風”皆有轉(zhuǎn)瞬即逝的特點,且“薤”與“松”也皆與生命、仙道相關,所以二者在結構與借代義上都是一致的,常成對出現(xiàn)。
4.常用反義詞相比
①□□難久,薤露易曦。
②薤露朝凝,松風夜忉,白日凄愴,黃泉幽咽。
③而薤露難留,百年易往。
上例中的“難”與“易”相反,“朝”與“夜”相反,通過兩者對比,形成對照,以此突出薤露易逝、難留的特點,使薤露的形象更加鮮明,并以薤露代生命,能夠委婉地表露生命逝去之突然,更能抒發(fā)生命短暫且無常的感嘆。
四、結語
綜上,“薤露”以《薤露》歌的形式進入大眾視線,以“薤露”的借代義留存于喪葬文中。“薤露”為詞,因其非二者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組成了新義。另,“薤”字背后蘊涵著古代思想文化,寄托著仙人道者的長壽希望。故探析“薤露”一詞有助于考究該詞的淵源,利于窺探當時的文化背景,映現(xiàn)前人的思想文化。同時,對“薤露”語法功能的研析,可展現(xiàn)薤露的運用狀況,其中語法特點的分析亦體現(xiàn)了喪葬文的部分行文特征,有益于其他同類型的喪葬詞匯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漢語大詞典編寫委員會.漢語大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蘇頌.本草圖經(jīng)[M].尚志鈞,輯校.安徽:安徽科學齋出版社,1994.
[4]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M].張瑞賢,校注.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8.
[5]劉文泰,等.本草品匯精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1982.
[6]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7]寇宗奭.本草衍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6.
[8]祝紅梅,費慶華.古歌《薤露》的歷史探秘[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41-43.
[9]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10]門藝.《說文》《玉篇》歺部字意義分析與比較[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31(01):77-79.
責任編輯:鄧曄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of \"Xielu\"
ZHOU Huiyun2,WANG Changhua1,2
(1.Frontier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835000, Xinjiang, China; 2.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835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word \"xiel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it expounds the meanings of the characters \"xie\" and \"lu\" respectively so a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word \"xielu\". Secondly, it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xie\" falls in the category of funer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form of the character \"xie\",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efore the appearance of the word \"xielu\", \"xie\" had some connection with life and so it is justifiabl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haracters to be used on funeral occasions. Furthermore, by taking Sequel of the Epitaphs of the Ta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es of \"xielu\" in specific funerary texts and analyzes its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features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finding out the origin of \"xielu\" and making out the ideology and culture behind it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xielu; funeral-connected words; grammar; meaning
※ 收稿日期:2024-03-03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2BYY064);伊犁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重點學科開放課題重點項目(23ZWZD01);伊犁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專項資助計劃(BSZX2021002);自治區(qū)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XJ2024G257)
作者簡介:周慧蕓(1999-),女,江西贛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漢語詞匯學研究。
通信作者:王長華(1979-),女,新疆伊寧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西域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