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東坡四帖

        2024-01-01 00:00:00蔣藍
        萬松浦 2024年3期

        《黃泥坂詞》誕生記

        花朵可能木化為刺,刺可以石化為陰沉木,陰沉木在時光中鐵化為一個個問題的島嶼。一只倦鳥飛臨,連同它的影子,終于在島嶼上停駐。夕光下的空間里,事物正在純化。就像一個個孤立、散落在外的品質(zhì),都將歸于室內(nèi)的暖光,成為身體異乎尋常敏感的觸覺。

        東坡初到彈丸之地黃州,滿目蕭然。他給友人的書信里說:“黃州真在井底?!迸e目所及,似無一佳處,可以看出蘇東坡當時內(nèi)心的苦悶、彷徨,他非常思念千里之外的家園。后來他才慢慢適應,變得隨遇而安。

        黃泥坂,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之小地名,因東坡的親歷而在歷史上轟然崛立。

        蘇東坡在《后赤壁賦》中說:“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币罁?jù)此段記載,地望很明顯,黃泥坂就在雪堂與臨皋亭之間。就是說,黃泥坂是位于黃州城內(nèi),而非城外。近世的黃岡歷史學者也普遍認為,黃泥坂的具體方位,大約在黃岡中學至黃岡市中藥材商店之間,明、清時代稱之為“會同岡”。

        北宋時期,黃泥坂的準確地望,到底在黃州城東還是城南或城西呢?在明代弘治十四年《黃州府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重刊本)里,有兩處彼此抵牾的記載,其一是說:“黃泥坂,在黃岡縣西,蘇東坡先生作詞。又,《赤壁賦》云‘過黃泥之坂’。弘治庚申,新建亭,揭扁于其地之旁。”其二記載:“黃岡山,在府城南,度壕塹,綿亙而行,平岡迤邐,由便民倉至洗馬池止,其北則接一字門西之山頂。溯縣學、按察分司、軍儲倉岡而來,此即《赤壁賦》云蘇子與二客所過黃泥坂也,以土色黃故名?!?/p>

        “迤邐”一詞,有曲折連綿的意思。洗馬池在北宋時名叫“夏澳”,明代已經(jīng)改建為洗馬池,臨皋亭就位于其側(cè)面。將以上兩條歷史材料予以比對,前一條明顯失考。黃泥坂的準確位置,位于府城南洗馬池與一字門之間曲折連綿的黃岡山。我還注意到清道光二十八年版《黃岡縣志·山川》中的一段記載:“東坡,今城內(nèi)十三坡、十八坡東南,皆其故址?!边@就指明,黃泥坂在如今城內(nèi)十三坡的方向。

        學者王琳祥認為:“翻開清光緒十年的《黃州府志·城圖》,即可知今日黃州區(qū)實驗小學(原青云街八一小學)、黃岡中學、銀花賓館、國藥大樓、原地區(qū)公路總段等單位座落的地方就叫黃岡山。黃岡山南止洗馬池(今黃岡中學內(nèi)),北抵濠溝集貿(mào)市場,西自八一小學,東抵國藥大樓。蘇東坡《后赤壁賦》中言及的黃泥坂在黃岡山山脊之上,東抵十字街,西抵江堤。所謂‘出臨皋而東騖兮,并叢祠而北轉(zhuǎn)。走雪堂之陂陀兮,歷黃泥之長坂’,指的就是這塊地方。說簡單一點,今日黃岡中學到黃州區(qū)教委(原一字門遺址)之間的道路,就是當年蘇東坡寄居臨皋亭躬耕東坡每天必走的黃泥坂?!保ā包S州赤壁古戰(zhàn)場研究會籌備小組”王琳祥作,2022年12月12日發(fā)布的微信《黃泥坂與承天寺》)

        黃州盡管位于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但氣候遠非夔門之內(nèi)長江沿線可比,冬季勁風呼嘯而干燥,非常寒冷,與北方平原無異。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歲末的某天黃昏,天寒地坼。酒,成了人們抵御隆冬季候的法寶。東坡與朋友們往來臨皋亭和雪堂之間,他們喝得十分盡興。飲完最后一杯,起身,酒意深沉的東坡蹣跚經(jīng)過黃泥坂回家,趔趄之中,委頓倒地,昏睡過去了,衣服為地霜露水濕透,醒來回家,感覺頗為奇妙,于是筆走龍蛇,寫下記游之作《黃泥坂詞》。詞中敘述了原委:“出臨皋而東騖兮,并叢祠而北轉(zhuǎn)。走雪堂之陂陀兮,歷黃泥之長坂。大江洶以左繚兮,渺云濤之舒卷?!贝颂幍膮察簦膏l(xiāng)野的神祠,即著名的承天寺。陂陀,指傾斜不平的陂地。這段的意思是,東坡從臨皋亭出來,信步向東,沿著承天寺向北而拐彎……走過雪堂外傾斜不平的陂地,再穿過黃泥坂。洶涌的大江在黃泥坂的左邊呼嘯,不舍晝夜。天邊飄著浮云,云卷云舒,是那么自由自在。

        《黃泥坂詞》大意是說,東坡酒后和朋友分手,踉蹌回家。他興致濃郁,一路唱歌,抒發(fā)豪情。冷風一吹,酒勁倒灌而上,他顯得身形不穩(wěn)了,索性把手杖扔開,枕著土塊倒伏于草地呼呼大睡。不知過了多久,露水沾濕了衣裳,月亮也升起來了。放牧歸家的老鄉(xiāng)經(jīng)過,怕他被牛羊踩傷,才把他叫醒。他爬起來,繼續(xù)唱歌,還沒忘貶損自己一番:是啊,天涼了,趕緊回家吧,我不能在黃泥坂嬉戲太久……

        《黃泥坂詞》的初稿是酒醉之作。兒子看到渾身沾滿泥水的父親不顧一切地奮筆疾書,那是神靈附體之狀!待東坡罷筆臥床后,小兒子蘇過將父親匆匆書寫的草稿收藏起來,秘不示人。東坡醒來問及,兒子故意說,不知道。東坡也懶得追問了。

        時光倏忽,六年之后,東坡升任翰林學士兩個多月時,東京汴梁城的仲冬寒夜,他與三個學生夜坐閑話。這三個學生是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只缺一個秦觀,不然就湊夠“蘇門四學士”了。大家歡聚一堂,也許又臨寒夜,東坡偶然提及黃泥坂的嚴冬“睡臥”之舉,在座者皆驚。三人翻倒幾案,終于在搜索篋笥時獲得了《黃泥坂詞》的原稿!可是,草稿上的字有一半不可識讀。東坡大笑,重新展讀,以意尋究,二度創(chuàng)作,才得以補全寶文。

        張耒豈能放過珍藏蘇東坡手跡的這一機會!他將東坡剛剛厘定的《黃泥坂詞》抄寫一份給恩師,然后將原稿“名正言順”地歸己所有。其他人手慢了,只能扼腕嘆息。這段關(guān)于醉酒、關(guān)于二度創(chuàng)作的韻事,千載以降,在文壇盛傳不衰。

        這一記錄黃泥坂的親歷故事,張耒抄錄落款是元祜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這是1086年,東坡五十歲,這一天距離他的生日十二月十九日還不到一個月。張耒不禁誦讀起來:“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草為茵而塊為枕兮,穆華堂之清宴。紛墜露之濕衣兮,升素月之團團。感父老之呼覺兮,恐牛羊之予踐。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日: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餞余歸。歲既宴兮草木腓,歸來歸來兮,黃泥不可以久嬉?!?/p>

        于是,東坡將兩日來“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趣事,記錄在這一作品的最后,也就是留存今世的《書(黃泥坂詞)后》:

        余在黃州,大醉中作此詞,小兒輩藏去稿,醒后不復見也。前夜與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夜坐。三客翻倒幾案,搜索篋笥,偶得之,字半不可讀,以意尋究,乃得其全。文潛喜甚,手錄一本遺余,持元本去。明日得王晉卿書,云:“吾日夕購子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兩紙。子有近書,當稍以遺我,毋多費我絹也?!蹦擞贸涡奶眉?、李承晏墨書此遺之。元祜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此文中的王晉卿即是當朝駙馬、文人雅集組織者之一的王詵。他聽說《黃泥坂詞》手稿之事后,嫉恨不已,當即給蘇東坡寫了一封“抗議信”:“吾日夕購子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兩紙。子有近書,當稍以遺我,毋多費我絹也。”這說明王詵對東坡的書畫愛之成癖,總是想方設法占為己有,近來又以絹代錢購回區(qū)區(qū)“兩紙”。他是提醒蘇東坡,若再有新作也給他,不要讓他再破費從外面去高價購買了。蘇東坡接信一看,大笑不止。呵呵,當年“烏臺詩案”,王詵亦因此受到牽連,蘇東坡總感覺對他有所愧疚。既然老友有求,便遂了他的心愿吧。他趕緊選用佳墨良紙,將《黃泥坂詞》重書一遍送給王詵,并在文后附題跋,記下這一曲折佳話。

        黃庭堅說蘇東坡極不愛惜筆墨,這是有來歷的。同在京城任職時,蘇東坡只要心情好,案上紙墨不論好壞,隨意揮灑。他這次很是慎重,為重書《黃泥坂詞》以贈王詵,特意使用了當時重金難求的“澄心堂紙”與“李承晏墨”,可以說是匠心獨運、不留缺憾了。澄心堂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御用紙.極其名貴。梅堯臣有詩《答宋學士次道寄澄心堂紙百幅》:“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窺。城破猶存數(shù)千幅,致入本朝誰謂奇。漫堆閑屋任塵土,七十年來人不知。而今制作已輕薄,比于古紙誠堪嗤。古紙精光肉理厚,邇歲好事亦稍推……”這是敘述此紙流傳人宋的過程,一開始被束之高閣,后來從宮中少量流出,如今大量仿制卻無法企及其品質(zhì)。澄心堂紙潔白、平滑、厚重、堅韌、易受墨,可惜制紙技藝當時已失傳,雖然宋代的書畫大師以及李伯時畫多用此紙,但是所用皆是仿制品。現(xiàn)在看來,蘇東坡使用的此紙是否是仿制品,就不好推測了。此種仿造紙雖不如五代澄心堂紙,但仍受文人追捧。

        “李承晏墨”也不是等閑之物。蘇東坡有詩《謝宋漢杰惠李承晏墨》,可見他擁有此寶。李承晏是李煜敕封的墨務官,是李廷珪的侄子,而李廷璉就是“徽墨”即“李墨”的創(chuàng)始人,古今制墨家尊崇的宗師。宋代晁沖之有《復以承晏墨贈之》:“我聞江南墨官有諸奚,老超尚不如廷璉。后來承晏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齊。”老超指李超,本姓奚,后賜姓李。李家世代制墨,技藝精妙,墨質(zhì)優(yōu)良異常,宋代即有“黃金易得,李墨難獲”之說!

        蘇東坡每見黃庭堅,都要把他隨身攜帶的一個“百寶袋”檢索一番,曾經(jīng)“訛”去李承晏墨半挺,弄得黃庭堅如同割肉般難受:“群兒賤家雞,嗜野鶩?!奔译u、野鶩其實出自晉人庾翼,以家雞喻自己的書法,以野鶩喻王羲之的書法,比喻不同的書法風格;也比喻人們喜愛新奇,而厭棄平常的事物。黃庭堅移來,是說東坡不珍惜自己的東西,就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東坡聽了才不理,“遂奪之”,當然黃庭堅最后還是忍痛割愛。

        文人雅集、詩墨往還、書畫往返就是他們的生活日常,而灑脫里的率真性情、閑雅之中的魏晉風度,就是他們的精神追求?!饵S泥坂詞》與《書(黃泥坂詞)后》,似乎將不同時空下的兩段冬夜場景予以疊加,猶如一塊銀幕上疊顯出了兩部電影!穿過這些影像,蘇東坡之所以成為蘇東坡,歷歷可見。

        值得一說的是,蘇東坡逝世后,張耒先后來過黃州三次,并在黃州居住了七八年,應該說他不但把東坡筆下的黃州走了個遍,而且他一定多次到黃泥坂去,尋找蘇東坡的蹤跡。張耒說當時黃州的宋城是:“黃名為州,而無城郭。西以江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間為藩籬?!庇谐?,但很簡陋了。他另一篇文章里提到“入東門而右回兮”,這里說的東門,就是宋城的東門。

        我想,年屆知天命的東坡,一直就是一個赤子,就像一副著名對聯(lián)所言:

        天為被,地為床,誰人敢睡?

        田作琴,路作弦,哪個能彈?

        這些都無妨,有一個黃泥坂,東坡就可以安臥,還做了一場酩酊之夢!

        東坡寫詩,并不像杜甫那般據(jù)實而為,而是更傾向于詩意的飄飛與詩心的寄托。因此,過于拘泥于東坡的詩句,企圖在現(xiàn)實中按圖索驥,就容易頭撞南墻。2023年1月,我在陳新群先生引導下來到黃岡中學附近,游走了較長一段距離,在那些較為老舊的低矮樓群間穿梭迂回,可惜沒有見到一棵老樹可以供我慢慢緬懷與想象。我有些茫然地站在一個小十字路口,心想:我腳下的一米多深的地界,一定是東坡倒臥的地點……

        倒地而臥游天地,在東坡的世界里,并非例外。

        安步當車,如果景致不錯,加之還有美酒,就大可一臥,與天地同游。東坡曾經(jīng)到黃州附近的蘄春縣游歷,那里有一條蘄水,附近有清泉寺。那一天,東坡大感振奮。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上б幌L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西江月》)

        上片書寫一己見聞以及必不可少的醉態(tài),下片說自己對美好景物的憐惜之情。東坡描繪了一個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時空,把自然風光和自己的感受融為一體,在詩情畫意中表現(xiàn)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適,抒發(fā)了他樂觀、豁達、以順處逆的襟懷。小序簡潔,短短五十四字,即寫出地點、時間、景物以及詞人的感受。所謂詩情畫意,字落欲飛,足可與《記承天寺夜游》相頡頏。

        在承天寺的月光下

        承天寺是黃州的一座普通寺院,規(guī)模較小,因為蘇東坡的涉足,儼然成了一個巍然的文化地標。其故址在湖北省黃岡市城南。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六月中旬,暑熱籠罩,大江闊達的水面上堆滿了火辣辣的光,長江之畔的黃州就像置身于一個蒸籠。東坡給住在麻城的好友陳季常去信,如此陳述:“臨皋雖有一室,可憩從者,但西日可畏。承天極相近,或門前一大舸亦可居,到后相度。”信中的“承天”指的就是承天寺。承天寺與東坡的住宅臨皋亭相隔不遠,位于臨皋亭以東。顯然,承天寺是東坡心目中一個避暑的地方。

        蘇東坡在《黃泥坂詞》中提及的“叢祠”,即承天寺。叢祠一般在鄉(xiāng)野常見,這在蜀地眉山的鄉(xiāng)野也很尋常,所以在遣詞造句上,東坡是非常精準的。由“叢祠”二字可以推測承天寺規(guī)模不大。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歲在癸未,“蘇門四學士”中的張耒謫居黃州期間,反復徘徊,尋找東坡的蹤跡,渴望發(fā)現(xiàn)那些昔日的溫情,以溫暖自己的詩心。他作《……癸未元夕,謫居齊安,攜家游定惠、妙圓、承天、下大云、東禪,蓋出雨夜,有感示柜秸》寄懷,詩題中的“承天”即承天寺。

        承天寺延宕至明代已不復存在了。明代弘治十四年《黃州府志》記載承天寺說:“古寺,在今城南大云寺前,今為民居。”大云寺即張耒詩題中的“下大云”。白云蒼狗,承天寺成了民居,我想,蘇東坡不會反對吧。

        2023年1月,我到黃岡中學來時,由于學校放假,大門緊鎖著。大門內(nèi)的左側(cè)方向,就是臨皋亭的位置。由此往東大約二三百米,黃州區(qū)十字街口西南、原黃岡地區(qū)公路總段的宿舍區(qū)位置,即承天寺舊址。

        在黃州期間,蘇東坡相繼完成《書臨皋亭》《記游松江》《記游定慧寺》等佳作,但峭拔而起的無疑是那篇僅有八十五字的《記承天寺夜游》。試翻譯如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準備休息了,一抬頭,恰見月光照亮門楣。于是我欣然起身,悄然出門。忽想,缺一個與我的同游者,于是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未睡,我們便在庭院散步。月光照在庭院,像積滿了清水一般澄澈,水中的藻、車前子縱橫交錯,原來是竹林和柏樹的投影形成的。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文中提到的張懷民,字夢得,一字偓儉。出生于清河。他出身不凡,東坡曾在送他返京的詩中稱其為“衛(wèi)霍元勛后,韋平外族賢”,暗示他是元勛的后裔。他被貶黃州的原因,是由于和當時主張革新并實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便作詩諷刺“新法”,一度身陷囹圄,后來被貶往黃州。張懷民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來到黃州,初時寓居承天寺。他還筑亭于住所旁,以縱覽江山之勝。東坡心性高遠,為之命名為“快哉亭”,并請弟弟蘇轍寫了《黃州快哉亭記》。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初一),蘇轍開筆,感嘆:“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意為夢得先生不因被貶官而感到憂愁,利用征收錢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釋放自己的身心,這說明他心中應該有超過常人之處。

        東坡尤其喜歡寫小品。小品大都作于貶謫時期,簡潔的文字凸現(xiàn)一個歷經(jīng)磨難而又豁達曠闊的心靈。鉛華褪盡的小品,猶如竹梢聚集的露水,露水里甚至沉浮著事物的碎屑,唯有這樣的竹露才能指心見性,展示他率真而無飾的人品。而他的這種啟示錄寫作,無疑是其儒、釋、道思想的默化之影,尤其是匯通了儒家與道家精神,將“樂”與道家精神特別是莊子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睨于萬物”相融合。黃州的山水風物,承載了他生命的價值旨歸。

        隨筆、小品是以審美為其核心的,而審美是一種回蕩于形與相之間的直覺升躍與觸發(fā),徹底回避了實用、功利之目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談及月光之美時,說過一段話:“為什么滿月的景色具有這樣一種仁慈的、寧靜的和崇高的印象?因為月亮是一個觀照的對象,卻從來不是欲求的對象?!保ā蹲鳛橐庵九c表象的世界》,英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6頁)因為誰也無法否認:滿月就是人間的精致盛裝,是月亮回贈大地的最高澄明之境。弦月一日一日變得飽滿,恰是為了融入滿月這一高光時刻。

        在叔本華看來,人就是他自己意志的奴仆:有意志,于是有欲望有追求;有了欲望和追求,于是就有悲苦和煩惱……但在審美過程中,可以暫時忘卻自我,擺脫意志的束縛,人就由意志世界移到意象世界。可見,審美是不帶欲求、超越功利的精神活動。有鑒于此,王國維更認為生活的本質(zhì)是“欲”,那么要擺脫生活之欲帶來的苦痛,只有求助于美和藝術(shù):“美之對象,非特別之物,而此物之種類之形式;又觀之之我,非特別之我,而純粹無欲之我也?!?/p>

        因為藝術(shù)是以無欲之我靜觀物之理念,所以才能擺脫欲望的羈絆。月光下的東坡,鉛華盡褪,靜謐的時光深處吹來了一股涼風,讓他微微一旺。

        在《記承天寺夜游》中,東坡一點不寫自己深處的情感,似乎只是畫了一幅月光與樹的文字素描,但藏匿其間的智慧,昭示了他一塵不染的情懷,并使無形的、靜態(tài)的月色有了空間感與動態(tài)感。清代文史學者儲欣在《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東坡集錄》卷九評價道:“仙筆也。讀之覺玉宇瓊樓,高寒澄澈?!?/p>

        生活中永遠不缺少美景,但總是缺少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也可以這樣說,發(fā)現(xiàn)者更需要一雙“閑人”的眼睛。

        唐憲宗元和年間,成都名媛卓英英在《錦城春望》里,這樣賦予了“閑人”一種強勢集團的形象:

        和風裝點錦城春,細雨如絲壓玉塵。

        漫把詩情訪奇景,艷花濃酒屬閑人。

        錦城春光、如花少女、香風濃酒,均屬于那些富貴“有閑”者。此處的“閑人”,與魯迅先生的語境一致?!度e集》編訖于1932年,集中出現(xiàn)“閑”,是因為成仿吾批評魯迅“有閑”,并且“有閑”具有三種緣由,“它所矜持著的是閑暇,閑暇,第三個閑暇”,魯迅于是反其道而用之。

        但這個世界上的確還有真正的無權(quán)、無勢、無錢的“閑人”;

        而世界上最美的良宵與最美的景致,卻是為“閑人”準備的;

        而最美的景致,竟然是因為兩個“閑人”的閑庭信步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

        更為關(guān)鍵的還在于,“閑人”未必沒有“閑事”?;坶_禪師有言,“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唯有心中無“閑事”,了無牽掛,方能真正做一回擁有天地大美的“閑人”。

        可見,要徹底整日整夜地閑著,才是人生的正事!

        問題是,東坡做得到嗎?閑日的生活日復一日地這樣重復,意義何在呢?其實,這對于東坡而言,就在于:意義暫時不考慮,活著而已!因為做不來徹底的閑人,只能這樣向閑人致敬。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睎|坡心念一動,心有大美者,方能“閑筆”錄之。

        閑人,閑心,閑筆,不可不予以分別。

        《周易·謙》中有:“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蹦鞘钦f,君子以謙抑的態(tài)度修身養(yǎng)性。東坡深得其中真髓。

        所謂“閑”,在東坡的語境里是具有反諷意味的——他與張懷民,不再是忙碌的公事人而已。所以“閑”不是身份,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在的恬淡生活。真正的“閑”,不僅僅是避開觥籌交錯的官場應酬與俗事,更重要的是在心中擁有一派明月朗照與竹影婆娑。禪宗語錄中有兩句詩:“拾薪汲澗煎茶外,依仗閑看云去留?!鄙钋蹇?,因而得“閑”,由此得到了自性與自明。

        唯有以“閑筆”記錄的才是生命流動的文字。仔細看,似乎文中并無玄奧的生命之論與境遇之嘆,但東坡的文字素描,已經(jīng)擷取了生命游弋在地面的投影與紋理。劉勰所謂“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而《記承天寺夜游》臻于此境!東坡的這等筆法,“爾道不孤”,在明清小品文乃至日本清少納言隨筆《枕草子》的“物盡”筆法里,呈現(xiàn)出別樣的傳承韻致。

        雖然是“閑人”,但東坡對于這一時期完成的幾首豪放詞是非常滿意的,他早已經(jīng)在“自度曲”的境界里道盡萬物,站位低的人就會評價他“不協(xié)音律”。有一天客人來訪,蘇東坡談到最近的詞作,便問客人:“你說說,我的詞跟柳永比如何?”

        客人回:“不好比較?!?/p>

        東坡略為一驚:“為什么,你倒是說說看?”

        客人說:“因為柳永的詞,只合適十七八歲的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而你的詞,卻需要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

        東坡哈哈大笑……

        在黃州的幾年,無疑讓蘇東坡的寫作臻于爐火純青的境地,達到了“無一意一事不可入詩”的化境。古人所謂的“反視法”“翻案法”等寫作觀點,并不能圓滿概括黃州歲月對于一個詩人的身心磨礪與錘煉。清代葉燮《原詩·外篇上》指出:“志高則言潔,志大則辭弘,志遠則旨永。”意思是說,志趣高尚、宏遠之人,寫出文章自然行文簡潔流暢,措辭剛健,思想深邃,耐人尋味。

        葉燮在《密游集序》里進一步指出:才子之詩可以寫,也可以不寫;志士之詩就是想不寫,也必定不能不寫。才子之詩,雖可以讓人享受豐厚的俸祿和很高的職位,但常常沒有流傳下來;志士之詩,更顯得詩人貧賤而內(nèi)心憂傷,但絕對不會不流傳下去。才子之詩,從古至今數(shù)不勝數(shù);志士之詩,雖然每一代都不缺抒寫之人,但能夠推到極致的,像晉代的陶潛,唐代的杜甫、韓愈,宋代的蘇軾,是詩歌的成就達到極點的,事實上是將他們的志向抒發(fā)到極致的。大概他們以高遠明達的性情為根本來成就詩歌的本質(zhì),經(jīng)歷世事變化而使他們的學習更堅定,遭遇過境況的困頓與憂郁煩惱而使他們的學識更老成,而后以無所不可的才情寫出詩句。這本就不是號稱才子的人可以寫出和有希望達到的,像這樣流傳詩歌就是為了流傳寫詩之人啊。

        這一段話,道出了“才子”與“志士”的區(qū)別,也道出了蘇東坡之所以成為千古文化英雄的秘密。因為東坡承認,此時此刻的他,是“詩成卻超然,老淚不成滴”。

        那天,陳新群先生陪著我,我們在公路總段的老宿舍區(qū)徘徊,遙想著地下一二米的深處,應該就是宋朝的地界,還有宋朝的夜光與竹影,還有蘇東坡的履痕……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是蘇東坡謫居儋耳第三年。這年他寫有《儋耳夜書》,內(nèi)容與《記承天寺夜游》頗有相似之處。最大的不同之處也許是,年過六旬的東坡,已不再動輒以閑人、閑趣而論了,他達到了一個前人罕至的境地。那一晚,他在儋州游歷,回家已是半夜。家人睡熟了,東坡又被關(guān)在門外。聽著家人的鼾聲,他扔下拐杖,不禁大笑起來。他笑什么?想起了自己大半輩子的榮辱浮沉,那么,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到此已無需掛懷,大可一笑了之。他還想起韓愈的詩“君欲釣魚須遠去”。韓愈認為,大魚不會在水淺之地游動。但此刻的東坡,卻有一番通透的感悟:釣魚的人,不一定非得釣到大魚才快樂。人生在世,放下得失,心無掛礙,方得圓滿。

        兩種夜游,兩種胸懷。

        釣魚之人,釣,就是存在。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內(nèi)蒂在《人的疆域》里指出:“有一些人,面帶微笑,用死亡的方式對抗死亡。他們只能感覺到,所有抵抗死亡的行為都太弱了?!痹谶@個意義上,我認為其實還有一種“蘇東坡的方式”,那就是無論生、無論死、無論大悲大喜,都面帶微笑,坦然就之。

        何謂佳趣

        在南京莫愁湖公園抱月樓前曲廊楹聯(lián)里,就有“于此間少得佳趣;亦足以暢敘幽情”的妙對。這兩句分別改自蘇東坡的《與毛維瞻》“紙窗竹屋,燈火青熒。時于此間,少得佳趣”,以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張九齡在《題畫山水障》詩中說:“對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綿。”《宋史·舒璘傳》中有:“敝床疏席,總是佳趣;櫛風沐雨,反為美境?!庇纱丝梢?,“佳趣”乃是美妙的士人情趣。

        宋神宗元豐年間,毛維瞻(1011-1084)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太守,善于理政,公正訟理,深得民眾的尊敬。他與蘇轍交游甚密,且對蘇轍多有關(guān)照。東坡寫下《與毛維瞻》一詩,前序曰:

        歲行盡矣,風雨凄然。紙窗竹屋,燈火青熒。時于此間,少得佳趣。無由持獻,獨享為愧,想當一笑也。

        毛維瞻之子毛滂,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二月從筠州來黃州拜謁蘇東坡,他以詩文受知東坡。東坡對這個晚輩關(guān)愛有加,寫下《次韻毛滂法曹感雨詩》,由此可知東坡與毛氏父子交往已久。元豐五年歲暮,毛維瞻退休了,古語稱“致仕”,請東坡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以為林下展玩”,東坡便為其書寫了《歸去來兮辭》。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為彭澤令,督郵來縣里巡察,按要求他應冠帶整齊去迎見督郵,但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卑躬屈膝事鄉(xiāng)里妄人,決定掛冠而去,歸隱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身后是恬淡自適的農(nóng)耕生活遠景。他行前作《歸去來兮辭》,等于是宣布與權(quán)力體制的決裂。

        東坡抄寫《歸去來兮辭》,一方面表達了他對耕讀生活的向往,對陶淵明掛冠歸隱的勇氣的欽佩,這在蘇東坡大量的和陶詩中看得更清楚;另一方面,蘇東坡貶黃期間第耕于東坡,遠離官場是非,心情得以暫時放松,抄寫《歸去來兮辭》也是借他人杯酒,澆自家塊壘,同時也有借此與好友共勉之意。

        這個區(qū)區(qū)三十七字的短章,意蘊充盈而百折千回,當為東坡小品之上乘之作。放之于古典散文之林,仍然峭拔而起。所謂小品之神韻,恰在點到為止,韻味無盡。

        “歲行盡矣”一句,現(xiàn)實頗為殘酷。一年將盡了,風雨凄苦,紙窗竹屋,只有青熒的燈火相伴。顯然,蘇東坡置身于一個幽冷凄清、百無聊賴的夜晚,處于萬籟俱寂的孤獨深處。這么寂寞、清閑,肯定是毫無情趣可言了。

        但筆鋒一轉(zhuǎn),文中“少得佳趣”是自謙,其實東坡是怡然自得的,獨享這閑人與閑時、閑書與閑燈的時辰。

        他幽默地對朋友坦白,自己的心境盡管有“佳趣”,卻“無由持獻”,只好自己獨享了。沒有絲毫虛偽矯情,更不是故作曠達,而是真誠地把以苦為樂的感情和心態(tài)予以和盤托出。細讀《與毛維瞻》,其主旨不是發(fā)牢騷,而是“時于此間,少得佳趣”。

        在我看來,一個成熟的思者,必須長久地置身于寂靜。

        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坦塔洛斯一樣,思者盡力將身、心低伏下來,透過時光的網(wǎng)格,他的指尖終于能觸及甘泉的一點點虛體,那不過是甘泉涌濺起來的幾星水花。如果再往下進入一點,可以用指尖提住水花的腰肢。

        但即使這幾縷水汽,也夠思者抬起頭來暢想云朵,暢想甘泉是如何升華至云的溫床,又在睡夢中翻身而下的。寂靜賦予一個人的滋養(yǎng),就像是為劍刃鍍鉻。但是,又仿佛是抽去了現(xiàn)實中梯子上最高的那根梯木!

        陰霾下的個人時光,窗外銀杏鋪地,隨風而走,就像散落在地的薛濤箋,使歷史的傷感在現(xiàn)實中悄然盛開。最后東坡發(fā)現(xiàn),原來傷感的歷史并非憂傷,而是那些憂郁成性的花朵,分外冷艷。這是外人不易察覺的書房秘密……

        周作人曾經(jīng)稱贊蘇東坡之文:隨手寫來,并不做作,而文情俱勝,正恰到好處。周作人在《苦茶庵打油詩》續(xù)作中寫道:“飲酒損神茶損氣,讀書應是最相宜。圣賢已死言空在,手把遺編未忍披。未必花錢逾黑飯,依然有味是青燈。偶逢一冊長恩閣,把卷沉吟過二更。”青燈有味,那個青燈獨照的“閑人”,庶幾近于蘇東坡的佳趣!

        莫道狂夫不解狂

        法國學者讓一呂克·南希在《解構(gòu)的共通體》中指出:“闖入者憑強力進入,讓人驚訝,或詭計多端。不論哪種闖入,都是沒有權(quán)力、沒有事先征得同意的進入。在陌生人身上必定有某種闖入的東西,否則陌生人就失去了陌生性。如果他已經(jīng)有進入和拘留的權(quán)利,如果他是我們所等候的,是為我們所接受的,沒有什么地方不合人意、不受歡迎的,那么,他不再是闖入者,也不再是陌生人了。”

        作為強行進入者,這些才華橫溢的人其實并沒有權(quán)力這么直率,他們強行進入到一個制度里,結(jié)果是遭到驅(qū)趕。這一點不奇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不速之客”。其實,這就是歷史上公認的“闖入者”這個詞的最美妙定義。

        他們的直接性總是雷鳴電閃,毫不做作,甚至不管不顧的秉性,就已然成就了這樣的表達,成就了作為一個藝術(shù)生命而鮮明存活的意義。

        從文化意義上說,闖入者是最大的創(chuàng)新者。對于陳陳相因、按部就班的一個領(lǐng)域來說,闖入者是陌生的,他帶來了簇新的力量,裹挾著曠野的虎虎生氣,渴望對僵化的格局來一番大沖決。可以發(fā)現(xiàn),自學成才的蘇洵就是一個文學的意外闖入者,他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語言與角度,進而帶來一種陌生的可能性。至于他的兩個兒子更是青出于藍的闖入者,在官場、策論、詩歌、散文、書法、美術(shù)、愛情乃至生活方式方面,蘇東坡無疑是過往巍然的文化王國里最大的一位闖入者。

        法國作家帕斯卡·基尼亞爾就曾指出,“闖入”與“出生”一詞非常接近。這是在于:“藝術(shù)不知道有消極面,因為藝術(shù)沒有時間性。在逃離標準之前,它已經(jīng)靠近了鮮活的東西。藝術(shù)是不會偏心的:它就在中心的心臟地帶。藝術(shù)就是行為,行為的行為性,‘道’(tao)的準確性。創(chuàng)造不會從世界中減去任何東西,也不會減去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這就是真正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道?!保ㄅ了箍āせ醽啝枴队问幍挠白印罚g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頁)

        所以,闖入者并不知道是哪一刻進入冰封的河道的,也不知是從哪里到冰面上的。冰面在暖暖的春風里酥軟如棉,如鏡子一般平滑,闖入者只能看到自己模糊而迅疾的身影。一層霜花,是夜與晝交替的結(jié)果,是暖陽和夜寒的杰作。冰面上到處都是陷阱,隨時都可能被疾風猛推一把而踉蹌倒地。一望無際的雪原,又如晾曬蠶繭的平壩,陽光在冰面上暖成了霜花下的一滴水。人走在上面,會有玻璃江的破碎之聲從腳下升起。但眉州鄉(xiāng)野里的蠶絲在風中打開的絲絳,一如路標,預示了闖入者的去向……

        “三蘇”均是北宋官場與文壇的雙料闖入者,鑒于他們的才華過于炫目,睨視者、覬覦者、翻白眼者總想探究這些不時才華之下的家世、學歷以及成長背景,從中找出漏洞,尤其是家世背景里的低微,從而予以貶斥,找到自我心理平衡。

        而東坡的自我評價就是:“野性”。野性源自眉山的田間地頭,源自岷江一往無前的氣勢,源自蘇家?guī)状四撤N“縱容”子女們的自由發(fā)展理念??梢哉f,野性熏陶了東坡隨意自適、“任天而動”的人生觀,野性就是闖入者的天然稟賦。野性既是東坡概括的自我性格特征,也是他“滿肚子不合時宜”的具體外化,其表現(xiàn)特征就是不慎言語,任真而動的“疏狂”。這樣疏狂的野性,更塑造了東坡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的高尚人格,使其在創(chuàng)作上表現(xiàn)出質(zhì)樸自然的赤子之風。

        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鑒于東坡屢次上書議論王安石變法的諸多弊端,他已被下派,以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權(quán)開封府推官。他在《與楊濟甫十首》(之四)中說:

        某近領(lǐng)臘下教墨,感服眷厚,兼審起居佳勝。某此與賤累如常。舍弟差入貢院,更半月1可出。都下春色已盛,但塊然獨處,無與為樂。所居廳前有小花圃,課童種菜,亦少有佳趣。傍宜秋門,皆高槐古柳,一似山居,頗便野性也。漸暖,惟千萬珍重。

        汴京春色已盛,蘇東坡卻是“塊然獨處,無與為樂”。這已經(jīng)暗示他的心情顯然不是環(huán)境決定的了。他不滿于當時政壇的種種舉措,甚至對仕途產(chǎn)生了失望。一個長期沒有受到壓抑的人,一旦被有權(quán)勢者念起了緊箍咒,自然開始對過往的田園生活產(chǎn)生向往,認為那樣才自由自在,才“頗便野性”。

        “野性”一詞第二次在東坡集子中出現(xiàn)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是年,他在太常博士直史館權(quán)知密州軍州事任,一次出游后作詩《游盧山次韻章傳道》:

        塵容已似服轅駒,野性猶同縱壑魚。

        出入巖巒千仞表,較量筋力十年初。

        雖無窈窕驅(qū)前馬,還有鴟夷掛后車。

        莫笑吟詩淡生活,當令阿買為君書。

        如果說東坡第一次表達的“野性”,要傳達的是大自然對于居所的“野化”,那是東坡渴望置身的生活之境;那么他第二次書寫“野性”,則傳達了他當時疲憊而不甘的內(nèi)心,“野性猶同縱壑魚”,化用杜甫《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柳字》中的詩句“昔如縱壑魚,今如喪家狗”。這讓人想起《莊子·外物》之“涸轍之鮒”:那是干涸了的車轍里的鯽魚。指即將干渴而死的魚,也喻處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皦m容”是肉身,“野性”卻是不甘坐以待斃的心靈,身體雖然被生活所捆綁,但心靈是在野性推動下奮然前行。這是東坡隨遇而安的深層因素,若有所思而無所思,那么野性同樣賦予了若有所行而悄然行的秉性!這使他遭受任何際遇都能夠做到進退自如。

        我們似乎可以看出東坡的“野性”的本義與轉(zhuǎn)義——是“蟆頤山色腴不枯,玻璃江水如醍醐”所賦予的根性;更是闖入者渴望超脫僵化束縛的快意人生態(tài)度,既然無法徹底擺脫無物之陣,那至少以保持距離的方式來實現(xiàn)超越自我,從而實現(xiàn)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解脫。

        這種生活態(tài)度不全是儒家匡扶現(xiàn)實的人世情懷,也不是道家“知其不可而不為”的處世態(tài)度,更不是悲天憫人、杜絕世俗的佛門姿態(tài),而是近于人世悟禪機、在世系黎民、出世修大德的生命智慧。

        很多人以為,比如越南籍學者阮延俊就說:“蘇軾的這種‘野性’所表達的不僅是儒家的胸懷,或是道家的襟懷,或是佛家的修養(yǎng),而是一種蘇軾式的儒、釋、道融會境地,是一個活著的人帶著三家思想,或更多對當下生活有用的思想,走進世俗生活去體驗生活的真味?!保ā短K軾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21頁)

        對此,我并不贊同。

        盡管每每遭遇不可解的苦難,東坡會遁入道教教義和佛經(jīng),甚至煉丹、參禪、茹素……但這些行為僅僅是他痛苦心靈的表現(xiàn)。其實,他根本不相信“羽化而登仙”;他也不會指望面對天下民生的艱難,立地成佛就會得到任何改變。他血液里流動著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甚至是“窮也盡力扶助”的無怨無悔。這不會允許他羽化而登仙,拋卻這個滿目瘡痍的現(xiàn)實世界。因而,蘇東坡是以野性否定了無為的神性和執(zhí)著來生的佛性,更以自己的行動批判了營營奔走的仕宦人生。

        東坡之“狂”,為我所最愛??裣搿⒖穹?、狂傲、狂狷之外,唯獨沒有狂妄、狂悖。

        晚清湖南湘潭人楊鈞——楊度之弟,兄弟兩人均為王閨運得意弟子,有一篇《說狂》,切中了歷史之死穴:

        禽滑厘曰,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段干木曰,端木叔達人也,德過其祖矣。此二說也,一似太過,一似不及。然則余于二者之間又孰取焉?顧信其辱于祖,毋寧信其過于祖也。且狂為美德??鬃釉唬骸氨匾部襻?,狂者進取?!庇衷唬骸拔狳h之小子狂簡。”是孔子以狂為教??鬃又茏咏钥?,而禽滑厘反之,以狂為辱,余以此知禽滑厘為非孔。或問曰:“以狂為教,其利安在?”余答曰:“狂與腐,為對待之詞??鬃又笫辣赜星庵倚⒐?jié)義之人,以成其名者,故不得不以狂為教之旨。曲解忠孝節(jié)義者,腐儒也??褚舱撸栏瘎┮?。孔子以此防民,而唐宋以后之儒生,莫不蓄有腐氣。試詳審之,愈腐之人,反愈尊孔,而指狂者為離經(jīng)叛道,則又孔子之所不料也?!敝熘駡撝栽唬骸岸偈?、劉向經(jīng)術(shù)最深,故其文最爾雅。彼揚雄之徒,品行自詭于圣人,務掇奇字以自矜,尚安之所謂文哉!魏晉以降,學者不本經(jīng)術(shù),惟浮夸是務,文運之危數(shù)百年。賴昌黎韓氏始倡圣賢之學,而歐陽氏、王氏、曾氏繼之,二劉氏、三蘇氏羽翼之,莫不原本經(jīng)術(shù),故能橫絕一世”云云。即此數(shù)語,大可表示千年以來儒生心理。董仲舒,漢儒中之略腐者也,而彼揚之;楊子云,漢儒中之能狂者也,而彼抑之。更足以知唐以后之腐,倡之于韓退之;清以來之腐,振之于朱竹坨矣。而彼輩之所謂經(jīng)術(shù)者,腐術(shù)焉耳,豈能睹乎古賢哲之所謂經(jīng)術(shù)也耶?(楊鈞《草堂之靈》(上卷),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6年版,第23-24頁)

        衛(wèi)國的端木叔是子貢的后裔(子貢姓端木名賜),依靠祖先留下的財產(chǎn)而富甲一方,所以他也樂得不問俗務,任意揮霍,只要是尋常人生活的享受,他無不去追求,去盡情玩樂。他還把所剩的錢送給親人與鄰里。到老年氣衰體弱就拋棄家事,分散庫藏的奇珍異寶,不給子孫留下一點財產(chǎn)。頭腦冬烘的禽滑厘聽到這個消息就說:“端木叔真是個大狂人,他那種做法真使他的祖先受辱?!?/p>

        段干木予以反駁:“端木叔真是個通達的人,他的德行比他的祖先子貢還要高。”如此看來,端木叔的所作所為,雖刻意地經(jīng)營卻也是真誠而又合情理??!衛(wèi)國那么多君子,都以禮教自我要求,卻無人能比得上他的真誠。

        這是晚清才子楊鈞與朱彝尊、朱大可等人的關(guān)于“狂”的一次思想對話錄。朱彝尊為浙西詞派開山宗師,與納蘭容若、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

        以狂為教的孔子,認為“狂”有“肆”“蕩”之分。錢穆先生將“肆”釋之為“志愿高,每肆意自恣,不拘小節(jié)”;而“蕩”則解釋為“無所據(jù),并不見其志之狂矣”。狂而不蕩,所以孔子執(zhí)著于儒學、氣節(jié)尤其是為天下的理想“狂”形象。

        “狂”在蘇東坡詩集里出現(xiàn)過八十四次,詞集中有十二次。詩里面“狂”字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蘇東坡在杭州和其他外任時期,尤其是在近于“烏臺詩案”發(fā)生前不久,但在詩案發(fā)生后貶居黃州時期,詩集中基本上沒有??纯此叱鰹跖_監(jiān)獄后的那種不服氣、不服輸?shù)目駳猓骸捌缴淖譃槲崂郏巳ヂ暶粎挼?。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他已意識到,自己因禍得福,名滿江湖,我就這樣可以走馬天涯!

        “相反,詞里面的‘狂’字則于黃州時期出現(xiàn)頻率最高。這些詩詞里,有的是自況,有的是他況,有的是指其他跟表達人的感情態(tài)度無關(guān)的事情。在他況的例子中,往往是蘇軾對前人之‘狂’表示贊美或向往,如對孔子‘不得與之言’的楚狂接輿,蘇軾是非常贊美的……”(阮延俊《蘇軾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23頁)

        在“狂狷”的二者分野中,孔子很明顯喜歡狂者。子日:“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狂者的這種敢于創(chuàng)新、開拓、改天換地的精神強于有所不為、言尺行尺、見寸守寸的狷者!蘇東坡的狂,是秉承孔子之狂、漢唐遺風的率性之狂,也是詩人之狂。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暮秋時節(jié),長江上涌來的勁風揮灑落葉,一天飲酒后,熱力奔涌,東坡寫下《十拍子·暮秋》:

        白酒新開九醞,黃花已過重陽。身外儻來都似夢,醉里無何即是鄉(xiāng)。東坡日月長。

        玉粉旋烹茶乳,金鎣(ji)新?lián)v橙香。強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穹蚶细?。

        這首詞關(guān)注的人甚少,但讀到這首詞的人相信都會喜歡。有的人喜歡的是最后兩句:“莫道狂夫不解狂??穹蚶细??!睎|坡可以目空一切,但他并非狂妄自大。所謂無常的人生,意義其實還是清楚的,如《赤壁賦》所言:“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币粋€人真正能夠與天地達成和解,那就突破了區(qū)區(qū)自我得失的藩籬,托體山阿,就遠非關(guān)漢卿所說的那種決絕了,“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而是以某種佯狂的姿態(tài),“強染霜髭扶翠袖”??瘛褪钦故旧屈S竹一般的底色。一如明朝狀元楊慎,在瀘州期間突然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叫女人抬著游歷街巷——那就是“升庵”的一種佯狂的身體政治。

        但一些有憂患經(jīng)歷的人,可能更喜歡這幾句:“身外儻來都似夢,醉里無何即是鄉(xiāng)。東坡日月長?!睎|坡也是普通人,他不是神,他也會有喜怒哀懼,人生就卡在夢與非夢之間,那在夢的深處,卻有長江之波攜帶浩瀚云氣,滾滾吹來。

        這就是真實的蘇東坡:從困厄到堅韌到超脫,但寄托于浩渺虛空,有時也會感到腳下無路、心中無力、眼前無光。這才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的蘇東坡。

        問題在于,蘇東坡在黃州的種種狂放與舒張,還是被有心人注意到了。

        據(jù)孔凡禮《蘇軾年譜》卷二十三,記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事,蘇東坡“在黃放肆,程頤斥之。蘇、程結(jié)怨始此”,源于《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言及程頤《遺書·賢良》-段:“坡公在黃州,猖狂放恣,不得志之說,恐指此而言。道夫(朱熹弟子)問:‘坡公苦與伊洛相排,不知何故?’曰:‘他好放肆,端人正士以禮自持,卻恐他來檢點,故恁詆訾?!保追捕Y《蘇軾年譜》卷二十三,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08頁)

        東坡特立獨行、坦率直露,不知道自我保護,他的確容易受傷。

        他管不了那么多。

        在我看來,這一過程中,蘇東坡“高風絕塵”的人生理想在“狂”的獵獵罡風下赫然樹立,一如雪山之巔的旗云。而在經(jīng)過元祜時期的痛苦反思,東坡野性的思想體系中,莊子哲學戰(zhàn)勝了儒家學說。這標志著蘇東坡野性的進一步成熟:他對人生社會等問題的體認,更為落地、更為全面、更為深刻。而晚年東坡遭貶惠州、儋州,更使他的野性豐滿而圓成。尤其是儋州時期,他已經(jīng)由人生道路的選擇,升華到更高的人性美學的畛域,由向往自然、追求生命的升華到與自然的徹底和解。

        這便是蘇東坡的一生,受野性秉承,經(jīng)狂加持,終于在苦難醍醐灌頂?shù)倪^程中圓成的燦爛人生。

        這,就是蘇東坡的民生性!

        這讓我想起俄羅斯思想家羅扎諾夫在《落葉》中的一句話:“不是我像換手套一樣換思想,而是我們的思想像手套一樣戴在我們手上,過于肥大,套不住手,套不住心靈?!彼枷霊撌切撵`被事物激發(fā)后,肌膚上產(chǎn)生的一層輝光。這層輝光薄得托舉不住汗珠,就更別說別的物質(zhì)了。但恰是這一層輝光,賦予了蕓蕓眾生的異象,他就立刻被從中區(qū)別了出來。

        (蔣藍,作家,現(xiàn)居四川成都)

        責任編輯:夏海濤 呂月蘭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免费国产交换配乱淫|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中文在线| 日本激情久久精品人妻热|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中出后入|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久久ri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精品成人av人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视频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国产自拍精品在线视频| 日本系列中文字幕99|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av| 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1日本在线精品高清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精品熟女少妇免费久久|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本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的干性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免费在线日韩| 亚洲最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亞洲| 亚洲自拍另类欧美综合| 亚洲av粉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大片|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成人短篇在线视频夫妻刺激自拍|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