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叔同參與雅集活動史述兼及其審美趣味

        2024-01-01 00:00:00陳星
        藝術(shù)學(xué)研究 2024年4期
        關(guān)鍵詞:審美趣味李叔同

        【關(guān)鍵詞】李叔同;審美趣味;隨鷗吟社雅集;文美會雅集;南社雅集;樂石社雅集

        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議論學(xué)問的集會。中國古時文人向好雅集,西晉的“金谷園雅集”、東晉的“蘭亭雅集”、唐朝的“滕王閣雅集”等均被后人傳為佳話。雅集活動一般因時、因地、因主題而展開,成為中國文化藝術(shù)史上一道特殊的景觀,并流傳至域外,在漢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家尤受歡迎。雅集已逐漸演變?yōu)槲娜说囊环N文化情結(jié),并催生出無數(shù)不朽的文藝佳作,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絕佳的例證。

        時至近代,隨著傳媒業(yè)的發(fā)展,雅集在發(fā)起前和結(jié)束后的傳播都出現(xiàn)了新的樣態(tài),如事前登報召集、事后印行作品集或形成文字綜述等,可謂觀念與時俱進(jìn),內(nèi)容不斷豐富。作為近代文士,李叔同無論在日本留學(xué)時還是回國之后,都曾熱心于文藝活動,參與雅集便成為他藝術(sh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李叔同參與雅集活動的梳理研究,可以從中體會他充滿人文情懷的雅趣,以及陶養(yǎng)美意與倡導(dǎo)生活藝術(shù)的主張。

        一、日本隨鷗吟社雅集

        李叔同于1905年8月赴日本,1906年9月入東京美術(shù)學(xué)校學(xué)習(xí)。入學(xué)之前,他不僅自編《音樂小雜志》,創(chuàng)作水彩畫,撰寫藝術(shù)文章,參與《醒獅》辦刊活動,還加入了日本當(dāng)時最負(fù)盛名的漢詩團(tuán)體—隨鷗吟社,與日本的漢詩大家森槐南、永阪石埭、本田種竹、日下部鳴鶴、大久保湘南等交往。隨鷗吟社社規(guī)規(guī)定:

        第一、本社研鉆詩道,且期振作之。

        第二、本社為達(dá)所期目的,實行如左(如下—筆者注)諸項:

        1.每月開例會一次,每年開大會一次。

        2.每月發(fā)行《隨鷗集》一回,采錄社中之詩。

        3.每月例會之講義,筆記之,發(fā)表于《隨鷗集》。

        第三、對贊成本社之目的,每月寄金二元以上者,特待之為協(xié)贊員。

        (余從略)[1]

        根據(jù)該社活動的實際情形,所謂“每月開例會一次”實際上就是舉辦雅集。例會之外,還常有臨時性的“宴會”,如1906年7月的例會于7月8日舉行,而7月1日隨鷗吟社就在東京偕樂園舉行了“追薦物故副島蒼海等十名士”宴會,李叔同以“李哀”之名初次與會,即席賦詩兩首:

        (一)

        蒼茫獨立欲無言,落日昏昏虎豹蹲。

        剩卻窮途兩行淚,且來瀛海吊詩魂。

        (二)

        故國荒涼劇可哀,千年舊學(xué)半塵埃。

        沉沉風(fēng)雨雞鳴夜,可有男兒奮袂來。[2]

        李叔同后來成為隨鷗吟社會員,這兩首詩便以“李哀”之名載于《隨鷗集》第22編。

        1906年7月8日,隨鷗吟社在東京上野公園之三宜亭舉行例會,由森槐南主講中國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李叔同以“李息霜”之名到會聆聽,并與到會者阪井、南洋﹑河野、溪南﹑豬谷、赤城等詩友共聯(lián)句32句。其中,由大久保湘南起句“星河昨夜碧沄沄”,李叔同作第五句“仙家樓閣云氣氳”,森槐南作結(jié)句“故鄉(xiāng)款段思榆枌”[3]。

        除了以上所記隨鷗吟社雅集外,李叔同還參加過專為他而舉辦的聚會。比如1906年8月5日,日本《隨鷗集》第23編發(fā)表了李叔同的詩作《春風(fēng)》,署名“息霜、李哀”。大久保湘南評《春風(fēng)》一詩云:“李長吉體,出以律詩,頑艷凄麗,異常出色。而其中寄托自存。”[4]《隨鷗集》第23編中還記錄了這段“星舫小宴”的細(xì)節(jié):

        一日,玉池先生在星舫以酒招待清國的李息霜君,夢香、藏六二君同席。先生提筆寫下了舊時在濱寺的偶作,三賢即席和韻。息霜君寫道:“昨夜星辰人倚樓,中原咫尺山河浮。沉沉萬綠寂不語,梨葉一枝紅小秋?!眽粝憔龑懴铝藟糁兴姡骸耙霍持裰虚_似樓,玉池之水爽涼浮。人間三伏熏蒸日,燈火詩籠早占秋?!辈亓龑懙溃骸摆ぺひ股謺鴺?,清淺玉池涼意浮。梧葉無風(fēng)翻榻下,不山螢火亦知秋。”玉池先生又為息霜君即席所作的水彩畫題詩疊韻:“古柳斜陽野寺樓,采菱人去一船浮。將軍畫法終三變,水彩功夫繪晚秋?!盵1]

        李叔同是中國水彩畫創(chuàng)作先鋒,其《沼津風(fēng)景》為目前所見第一幅中國人畫的水彩畫。這次聚會時,李叔同即席創(chuàng)作水彩畫,所繪風(fēng)景應(yīng)該就是玉池先生所題“古柳斜陽野寺樓,采菱人去一船浮”,而他的水彩畫水平也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認(rèn)可,即所謂“將軍畫法終三變,水彩功夫繪晚秋”。

        1906年9月23日,隨鷗吟社再次在上野公園三宜亭舉行例會,李叔同聯(lián)句“幽居隔絕人煙寰”[2]。10月11日,隨鷗吟社復(fù)在上野公園三宜亭舉行例會,當(dāng)日風(fēng)雨交加、天色昏暗,眾人點燭聽講,頗有情趣。主講人演講后,眾人為李義山詩作五首聯(lián)句,李叔同所作為“萬木森森一鳳巢”,署名李息霜[3]。此時,李叔同已考入東京美術(shù)學(xué)校,開始了新的藝術(shù)生活,但他并沒有放棄參與隨鷗吟社的雅集活動。1907年2月,《隨鷗集》第28、29合編發(fā)表了李叔同的詩作《鳳兮》,并記載他在隨鷗吟社例會所作聯(lián)句為“春風(fēng)吹夢送斜陽”。該編的《墨田佳話》記曰:

        (例會)于丁未一月十三日在上野公園三宜亭舉行。按照慣例由槐南先生講評李義山詩作,以《贈別前蔚州契苾使君》(七律)起頭,逐次點評《灞岸》(七絕)、《出關(guān)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七律)、《即日》(五律)、《淮陽路》(五律),以《賦得難》(七絕)收尾。此集出席者達(dá)四十六人,為歷次例會未曾有的盛況。會后共進(jìn)午餐,兼作新年賀宴。作為余興,舉行了文慶子講談。以書籍、文房用具、盆梅為引福贈品。[4]

        1907年4月6日,李叔同參加了隨鷗吟社第三次大會(年會),《隨鷗集》第31編記載他在此次聚會上所作聯(lián)句為“余發(fā)種種眉髟髟”。該編中《墨田佳話》亦對此次聚會有詳細(xì)記載,不再贅錄。

        二、文美會雅集

        1912年2月11日,經(jīng)朱少屏引薦,李叔同參加了由南社與淮安學(xué)團(tuán)、克復(fù)學(xué)報社聯(lián)合在上海市江蘇教育總會召開的追悼大會,追悼被袁世凱部下姚榮澤殺害的周實丹、阮夢桃兩位烈士。置身會場的李叔同當(dāng)即表示愿意加入南社。

        加入南社后,李叔同開始與南社成員廣泛交往。1912年3月上旬,他與葉楚傖、柳亞子、朱少屏、曾孝谷一起在上海發(fā)起成立研究文學(xué)與美術(shù)的“文美會”,并主持會務(wù)。該會擬每月雅集一次,傳觀《文美》雜志,以及聯(lián)句、演講、創(chuàng)作書畫等。會員主要有胡寄塵、蘇曼殊、賀天健、姚鹓雛、林一廠、胡樸安、余天遂等。據(jù)胡懷琛《上海的學(xué)藝團(tuán)體》對文美會的介紹:

        文美會為李叔同等所發(fā)起。時在一九一二年,李氏方主編太平洋畫報(太平洋報附刊),故文美會中人多太平洋報社中人,文美會會址即附設(shè)在太平洋報社內(nèi)。李氏曾編文美雜志一冊,內(nèi)容系會員所作書畫,及印章拓本,皆為手稿,紙章大小一律,極為精美,開會時會員彼此傳觀,并未印行。該會創(chuàng)辦未及一年,即無形解散。[1]

        如果說在日本時,李叔同還只是雅集活動的參與者,那么成立文美會,計劃以雅集作為聯(lián)絡(luò)成員的載體,便已是李叔同的主動行為,或者說他已轉(zhuǎn)變?yōu)橹鲗?dǎo)者。李叔同在自己編輯的《太平洋報》文藝副刊中這樣介紹文美會:

        葉楚傖、柳亞廬、朱少屏、曾孝谷、李叔同諸氏同發(fā)起文美會,以研究文學(xué)美術(shù)為目的。凡品學(xué)兩優(yōu)、得會員紹介者,即可入會。每月雅集一次,展覽會員自作之文學(xué)美術(shù)品,傳觀《文美》雜志,聯(lián)句,名家演講,當(dāng)筵揮毫,展覽品拈鬮交換等。事務(wù)所設(shè)在太平洋報社樓上編輯部內(nèi)。[2]

        文美會的成立,很快引來同人的積極響應(yīng),1912年4月12日《太平洋報》“文藝消息”又稱:“文美會發(fā)起以來,入會者甚眾,來月擬開成立大會?!盵3]盡管文美會在事實上并未做到“每月雅集一次”,但從主持者的初衷來看,仍可謂十分熱心。

        李叔同在日本時除了參與隨鷗吟社的活動外,還曾加入日本詩畫大家于1905年創(chuàng)立的淡白會,陳師曾、曾孝谷等也一起加入。從陳師曾、曾孝谷一同參加的情況來分析,李叔同加入淡白會的時間應(yīng)晚于加入隨鷗吟社的時間??上壳吧袩o法明確知曉李叔同參與淡白會雅集的具體情形,但從1912年4月15日《太平洋報》所刊消息來看,李叔同主導(dǎo)的文美會雅集,顯然是受到了淡白會的直接影響。

        日本書畫大家創(chuàng)立淡白會,每月開會一次。七年前,淡白會場多在湯島天神魚士樓,近年移至京橋出云町孔川樓。開會時,陳設(shè)會員作品,當(dāng)筵揮毫,出品交換。吾國近發(fā)起之文美會,與此性質(zhì)相似。淡白會員僅十余人,人品皆風(fēng)雅嫻靜,其作品極瀟灑清疏,洵不愧淡白之名矣。吾國人陳師曾、曾孝谷、李叔同諸氏留學(xué)東京時,亦在此會,日人當(dāng)筵乞書畫者尤多。[4]

        4月21日,《太平洋報》刊出了文美會將召開集會的消息:

        葉楚傖、柳亞廬、朱少屏、李息霜、曾孝谷諸氏發(fā)起之文美會,聞于舊歷二十日前后將開第一回集會。屆時,凡會員各出美術(shù)制作品一件,抽簽交換,并有聯(lián)吟、集句、當(dāng)筵揮毫種種余興。其會員之書畫優(yōu)秀制作,且擬陳刊會場,以資參考。又,例出之《文美》雜志,所需資料,皆系諸會員得意之作,刻正從事編輯云。[5]

        文美會終于在1912年5月14日成功舉辦了首次雅集活動。當(dāng)日下午四時,雅集在上海三馬路大新街天興酒樓舉行。會上以拈鬮之法互換作品,李叔同所得為范彥殊詩扇,而他自己所作以篆法書莎士比亞英文詩被曾孝谷得到,后被嚴(yán)詩庵換去。雅集過程中,眾人還傳觀李叔同編輯的《文美》雜志,上面刊有李叔同的畫作《盼》及《李廬印譜序》。此次雅集原擬5月底舉行,之所以提前,是因為適逢陳師曾等一行過滬。5月16日《太平洋報》所刊《文美會第一回開會之盛況》中說:

        速開第一回月會之理由:文美會以研究文學(xué)美術(shù)為宗旨。陽歷三月即已成立。發(fā)起人為柳亞廬、葉楚傖、朱少屏、李息霜、曾存吳諸氏。照章每月須開例會一次。因同人事務(wù)繁忙,第一回月會原擬本月底舉行。而文學(xué)書畫家陳師曾(即朽道人)、范彥殊二君向在南通州主持政教,日前適以事來滬。良朋快聚,佳會難得……趕于14日午后四時,在三馬路大新街天興樓上開第一回月會?!嗫芍^空前之韻事也。

        地點之意外適宜:原擬借愚園或扆虹園一席之地,陳列文藝品及會友小集,而以上各地稍嫌偏遠(yuǎn),運送品物或多不便,屋宇于陳列品物亦未必適用。會期已迫,而會場未定,同人非常焦灼。忽有謂天興酒樓后樓有屋三楹,足供應(yīng)用者,不得已而定議,以該樓為第一回月會之會場。[1]

        關(guān)于這次雅集的具體情形,5月17日和18日的《太平洋報》記曰:

        陳列品之種種可觀:是日因會期定于倉促,發(fā)表甚遲,而到會者尚有二十余人之多。李梅庵(即玉梅花庵道士)、吳昌碩兩先生,亦以客員資格來襄盛舉,且皆臨時揮毫……出交換品共十三人,一人有出二件或四件者,共得二十余件。其中最可寶貴者,為八十二歲老人蔣卓如先生書聯(lián),文曰:“以人為紀(jì),得天之時?!庇?,朽道人之梅花條幅,枝干皆用篆法畫成,古香古色,洵推杰作?!钕⑺?、曾存吳諸氏,或錄舊詩,或抒新采……李息霜氏以篆法書英字,自成派別,而不傷雅,所書系英國大文豪沙翁之詩,體裁恰好。

        雜志之特色:同人制作品……用雜志體裁裝成一冊,名曰《文美》。……息霜氏之《盼》以洋畫筆墨寫優(yōu)美之意,實為吾國畫界之創(chuàng)格。

        交換書畫品之愉快:會友十三人,共出交換品二十余件,于尊酒微醺之際,由李、曾二氏用抽簽法彼此互換?!稄┦庵娚?,李息霜讀之,愛不釋手?!松纫嗑篂槔钍纤?,皆可謂隨心所欲矣!……而存吳氏所得,系息霜之書。[2]

        可惜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文美會僅成立3個月,便未能再獨立維持下去。1912年6月30日,李叔同參與創(chuàng)辦的國學(xué)商兌會在金山張堰鎮(zhèn)成立,文美會被并入國學(xué)商兌會。此后不久,李叔同便離開上海前往杭州,赴任浙江省立兩級師范學(xué)校高師圖畫手工專修科教師。

        三、南社雅集

        1912年2月李叔同加入南社后,曾一度熱心參與南社事務(wù)。1912年3月6日,他介紹留日同學(xué)曾孝谷加入南社,并于3月13日與其一同參加了南社在上海愚園舉行的第6次南社雅集。他還接受了為《南社通訊錄》第三次修訂設(shè)計圖案和題簽的任務(wù),該通訊錄于是年5月印行。南社成員虞受言(號勁草)在《南社影事·四·南社中葉時期》一文中說:

        民國成立后,第一次聚餐,實為第六次雅集。……民元三月十三日,仍在愚園舉行,到者四十人,計柳亞子、朱少屏……黃賓虹、胡樸安、陽惕生、雷鐵崖、葉楚傖……陳柱尊、黎世南、曾孝谷、李息霜(即弘一大師)。愚園茶會,民影攝影,杏花樓聚餐。這一次雅集興高采烈,盡歡而散。五月通訊錄出版,粉紅色封面,李息霜設(shè)計圖案畫并題簽,古香古色,彌覺悅目。[1]

        李叔同除了介紹曾孝谷加入南社外,還先后介紹夏光鼎、夏丏尊、陳子韶、徐作賓、酈忱、徐道政、姜丹書、邱志貞、韓烺、韓棠、費龍丁、吳夢非、經(jīng)亨頤等加入南社,由此可知李叔同作為南社成員有著很強的使命感,也十分樂于參加南社雅集。1915年5月16日,李叔同作為杭州的“東道主”,參加了部分南社成員在杭州西泠印社舉辦的臨時雅集,并與眾人合影留念[2]。時值柳亞子好友、上海新劇演員馮春航在杭州演出《馮小青》,李叔同與柳亞子等27人便同去位于杭州孤山北麓的馮小青之墓憑吊。兩日后,柳亞子作《明女士廣陵馮小青墓》題記及同游諸子題名,由李叔同以魏碑筆法書寫,后刻成二碑,立于馮小青墓兩側(cè)。李叔同手書碑文為:

        馮郎春航,能歌小青影事者。頃來湖上,泛棹孤山,撫冢低回,題名而去。既與余邂逅,屬為點染,以示后人;用綴數(shù)言,勒諸墓側(cè)。世之覽者,倘亦有感于斯?

        民國四年夏五,吳江柳亞子題

        是日同游者:林秋葉、王漱巖、沈半峰、程弢堂、陳慮尊、陳越流、李息翁、朱屏子、丁白丁、丁不識、丁展藩、周佚生、費龍丁、陳稚蘭、高吹萬、姚石子、林憩南、樓辛壺、陸鄂不、龍小云等。[3]

        1916年9月24日,李叔同再次參加南社在上海愚園舉辦的第15次雅集,并與眾人合影留念[4]。出席此次雅集的包括李叔同、柳亞子、葉楚傖、姚石子、姚錫鈞、朱少屏、張傳琨、邵力子、錢厚貽、張一鳴等34人。這次,李叔同帶上了剛畢業(yè)不久的學(xué)生吳夢非一同參加雅集,并介紹吳夢非加入南社。11月中旬,他又一次接受重訂南社姓氏錄的設(shè)計任務(wù)。

        李叔同最后一次參與南社雅集是在1917年4月8日。是日,一同在杭州葛蔭山莊參加南社同人雅集者有周承德、經(jīng)亨頤、陳光譽、朱舜五、查人偉、朱蔚堂、王海帆、秦吉人、許祖謙、嵇鼎銘、沈文華、徐作賓、酈忱、程宗裕、張一鳴、郁九齡、陳鈍、陸紹棠、徐冰、徐紹曾等[5]。李叔同作《孤山歸寓成小詩書扇貽王海帆先生》,并在《南社叢刻》第22集刊出。此時,李叔同剛從杭州虎跑寺斷食修行歸來不久,并已有出家之念。所以,這次參加在杭州葛蔭山莊舉行的南社同人雅集,客觀上也可以說是他向南社同人的告別。

        四、樂石社雅集

        1914年11月,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取“吉金樂石”之義,成立課余文藝團(tuán)體“樂石社”。該社由學(xué)生邱志貞發(fā)起,在校長經(jīng)亨頤和其他教師的支持下成立,是集學(xué)校同人共同研究篆刻的藝術(shù)團(tuán)體,李叔同被選為社長。李叔同的好友姚鹓雛寫有《樂石社記》,后載于1915年《南社叢刻》第18集。姚鹓雛《樂石社記》曰:

        樂石社者,李子息霜集其友朋弟子治金石之學(xué)者,相與探討觀摩,窮極淵微而以存古之作也。余懵于考故,未有所贊于李子,顧于李子懷文抱質(zhì),會心獨往,神合千祀之旨,則不能無述焉。始于橐筆來滬瀆,獲交李子,李子博學(xué)多藝,能詩能書,能繪事,能為魏晉六朝之文,能篆刻。顧平居接人,沖然夷然,若舉所不屑。氣宇簡穆、稠人廣坐之間,若不能一言;而一室蕭然,圖書環(huán)列,往往沉酣咀啜,致忘旦暮。余以是嘆古之君子,擅絕學(xué)而垂來今者,其必有收視反聽、凝神專精之度,所以用志不紛,而融古若冶,蓋斯事大抵然也。茲來虎林,出其所學(xué),以餉多士。復(fù)能于課余之暇,進(jìn)以風(fēng)雅,魚魚雅雅,講貫一堂,氈墨鼎彝,與山色湖光相掩映。方今之世,而有嗜古好事若李子者,不令千載下聞風(fēng)興起哉!社友龍丁,吾鄉(xiāng)人也,造門告以斯社之旨,并以作記為請。余視龍丁,博學(xué)多藝如李子,氣宇簡穆如李子,而同客武林,私念亦嘗友李子否?及袖出緘札,赫然李子書也。信夫氣類之合有必然者矣。將以閑日,詣六橋三竺間,過李子龍丁,盡觀其所藏名書精印,痛飲十日,以畢我懸遲之私。李子龍丁,亦能坐我玉筍班中,使謝覽芬芬競體耶,因書此為息壤。旃蒙單閼,華亭姚鹓雛。[1]

        1914年冬,李叔同主持出版《樂石》第一集,并題簽,落款“息翁”。作為社長,李叔同十分重視社中活動,并盡己所能為學(xué)生提供藝術(shù)實踐和觀摩的機會。是年,他致西泠印社元老葉品三的信函言:

        品三先生足下:

        日前走謁,不晤,至悵。師校學(xué)生近組織樂石社,研究印學(xué),刻已有十六人。聞西泠印社開金石書畫展覽會,擬偕往觀覽,以擴眼界??酂o力購券,未識先生能特別許可入場否?(擬于今日下午來觀。)事屬風(fēng)雅,故敢瀆求。祗叩道安!鵠候回示,不莊。

        弟李息頓

        樂石社章附呈,乞政。[2]

        樂石社也舉辦雅集活動。1915年5月2日(農(nóng)歷三月十九日),樂石社在杭州清故行宮舉辦春季雅集。社中同人共刻“李息翁日利長壽之印”(白文),刻印者為徐葆玚等10人。邊款一“利:陳偉刻”“長:徐志行刻”“壽:陳兼善刻”“之:邱志貞刻”“?。簠撬]誼、關(guān)仁本合刻”;邊款二“乙卯三月十九日,樂石社友春季雅集,息翁社長命同人共勒斯石,既竟,謹(jǐn)題名于后,并頌社長日利長壽,共斯石以垂不朽”;邊款三“李:徐葆玚刻”“息:杜振瀛刻”“翁:陳兼善刻”“日:毛自明、樓啟鴻合刻”。是日,李叔同書四言聯(lián)“西子無恙,樂石不朽”,款識“乙卯三月十九日,樂石社同人雅集于清故行宮,李息翁集樂石第一集句,作聯(lián)以志紀(jì)念”;鈐印“息”等[1]。另有毛自明刻“息翁之印”,邊款“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成德達(dá)材,其樂無既。仿漢人法篆仰。息翁夫子誨正。受業(yè)毛自明謹(jǐn)刻”。還有季大會(胡然)所刻印章“息翁”(朱文),邊款“樂石社春季大會刻,為叔同先生留作它日記念。印髯制,時乙卯三月十九日也”;又刻印章“但吹竽”(朱文),邊款“印然為樂石社春季大會作。時乙卯三月十九日也”[2]。

        樂石社雅集應(yīng)該舉辦過多次,比如1915年10月17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李叔同也曾率樂石社成員在西泠印社雅集。陳兼善刻印“臣息”(朱白間文),邊款“昔自骨董肆中覓得漢印拓本一卷,中有臣息印一方。乙卯重九樂石社雅集于西泠印社,歸后撫其法刻呈息翁夫子,以寄余興。陳兼善刻”[3]。可惜相關(guān)文獻(xiàn)表述不詳,從略。

        余論

        以上所述李叔同參與的各種雅集活動,均為有案可查的史實。需要說明的是,他參與的一些其他活動其實也具有雅集的性質(zhì)。如1900年3月12日,李叔同與蔡小香、袁希濂、張小樓、許幻園一起在上海徐家園內(nèi)小宴,并在園內(nèi)悅來照相館合影[4]。五人志同道合,號稱“天涯五友”,“天涯五友”之間的交游往往也以詩文唱和為形式。只是“天涯五友”的交游活動,或還屬于個人間的、摯友間的詩文唱和,尚缺少某種組織形態(tài)。

        再如1900年農(nóng)歷三月,李叔同與張小樓、吳濤、許幻園等一起在上海四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今湖北路)口楊柳樓臺舊址組織成立“海上書畫公會”,該公會以“提倡風(fēng)雅、振興文藝”為宗旨,為書畫界同人品茶、賞畫和交流藝術(shù)之所,并擬每周出刊《書畫公會報》,由《中外日報》社隨報發(fā)行。李叔同任《書畫公會報》副經(jīng)理,另一副經(jīng)理為許幻園,總經(jīng)理為吳濤,主會是張小樓。袁希濂在《余與大師之關(guān)系》一文中曾提及:

        翌年庚子三月,在上海福州路楊柳樓臺舊址組織海上書畫公會,為同人品茶讀畫之所,每星期出書畫報一紙,常熟烏目山僧宗仰上人,及德清湯伯遲,上海名畫家任伯年朱夢廬書家高邕之等俱來入會。[5]

        庚子年即1900年,袁希濂文中提到的“任伯年”當(dāng)有誤,因任伯年于1896年已去世。另據(jù)《20世紀(jì)上海美術(shù)年表》所載:

        主要會員另有黃宗仰(烏目山僧)、湯伯達(dá)(遲)、朱夢廬、蔡小香、高邕之、袁希濂、汪益壽、王春云、楊伯潤、任鴻年、汪洵、錢吉生、黃祉安、任預(yù)、何硯北、胡郯卿、宋貞、陳漱芳、張絳珠、潘飛聲、吳藕農(nóng)、宋石年等。

        ……

        (1900年8月初)海上書畫公會遷于福州路聚豐園東間壁《采風(fēng)》報館對面。[1]

        1900年5月8日,“海上書畫公會”在《中外日報》刊出《創(chuàng)設(shè)書畫公會報啟》。此啟事曾被多次刊登,現(xiàn)據(jù)5月14日《中外日報》所刊啟事,將文字錄存如下:

        本會以提倡風(fēng)雅、振興文藝為宗旨,專印書畫、篆刻等件。他項新聞概不登載,以杜流弊。愿入會者,本會即酬以各款利益。各行欲登告白,另有章程載明。本報會設(shè)上海四馬路西大新街口楊柳樓臺舊址。俟房屋裝修完美,四月初旬出報。詳細(xì)章程請至本會取閱。外埠郵資自理。

        主會蓉江小樓主人張楠

        總經(jīng)理西湖天涯芳草館主吳濤

        副經(jīng)理當(dāng)湖惜霜仙史李成蹊

        云間城南草堂主人許鑅

        本會附設(shè)閱報處一所,四月中旬起,購具本埠及北洋各埠新報不下三十種。另備清茶,每位五十文。詳細(xì)章程本會閱看。[2]

        “海上書畫公會”既然是以“提倡風(fēng)雅、振興文藝”為宗旨,又有“為同人品茶讀畫之所,每星期出書畫報一紙”的具體形式,那么,他們的聚會也很有可能是一種“雅集”,只是這些往事鮮有史料做進(jìn)一步支撐,只能留待日后再行深入研究。

        清末民初,中國文化似乎有了多種樣態(tài)。文人或吶喊,或彷徨,時聚時散,走著不同的道路,也就出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人生形態(tài)。在一些人眼中,處于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下,文人多少得有一些政治主張或文化站位,而忽視了自古至今的文人性情和文化趣味。但是仍有一些人,比如李叔同及其同路人,在文化變革的時代背景下,他們亦有新思想和新主張,并以強國富民為己任;又如南社,它本身就是一個進(jìn)步乃至革命的文學(xué)團(tuán)體,其成員提倡民族氣節(jié),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他們并非沒有“主張”,只是更愿意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與近代文明接軌,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盡量不損及中國文化的固有特質(zhì)。以李叔同為代表的一代文士,有著自己的人生定位,他們以才情入世,并將才情視為生命的底蘊。才情并不等同于才能,這似乎又能以藝術(shù)家與藝匠之別來做類比。李叔同就是這樣一類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注重文人的自我關(guān)懷,思想行為皆在性情之中,其投諸文學(xué)與藝術(shù)上的審美趣味,取勢更大,有著時代特殊的底蘊。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李叔同之熱心雅集,抑或是一種別樣的研究路徑。

        猜你喜歡
        審美趣味李叔同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標(biāo)
        ——《李叔同—弘一大師年譜長編》評介
        弘一法師的賬單
        李叔同談“咸與淡”
        影像中的燦爛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師影像》簡評
        弘一法師李叔同(上)
        聽李叔同送別(外一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0
        亞文化對青年人的創(chuàng)作影響
        稼軒詞青山意象的隱逸趣味
        試論謝靈運山水詩的審美趣味
        淺析《桃花源記》的審美性體現(xiàn)
        我要看免费久久99片黄色| 极品诱惑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网|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人妻与老外黑人| 欧美日韩不卡视频合集|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麻豆| 日本中国内射bbxx|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亚洲av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91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欧美噜噜久久久xxx|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毛片| 精品国内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乱码一二区在线亚洲| 性色av手机在线观看| 蜜桃传媒免费在线播放| 大地资源网高清在线播放| a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 欧洲| 国产网友自拍亚洲av| 美女扒开腿露内裤免费看| 三叶草欧洲码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妖精| 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 手机看片国产日韩| 国产免费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女女| 国产精品日韩高清在线蜜芽| 蜜桃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免费看的少妇一级特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