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界著名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級研究員、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創(chuàng)始者、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羅爾綱,研究太平天國史60個春秋,著作等身。他畢生潛心治學,淡泊名利,有“布衣學者”之美譽。1997年,羅爾綱辭世,給后人留下豐碩的研究成果。羅爾綱青年時期因求學與上海結緣,在上海讀書期間,接觸到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五卅運動,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熏陶,這一時期對他之后世界觀、學術觀點和學術方法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求學浦東中學參加五卅運動
羅爾綱,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人,1901年1月29日出生。1924年10月,羅爾綱在貴縣中學第8班讀書,已經20多歲的他甚至沒有出過廣西。有一天,羅爾綱在上海的一個表兄回貴縣探親,向他說起中西文化交融的大上海,羅爾綱與幾個同學突發(fā)奇想,決定到上海闖一闖,這個大膽的舉動從此改變了羅爾綱的一生。
1924年初冬,羅爾綱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大上海時,不知所措,想起貴縣中學一個叫陳培仁的同學正在浦東中學讀書,于是寫了一封信給他。陳培仁收到信后立即來看望羅爾綱并告訴他一個消息:浦東中學有一個為文化落后的邊區(qū)、內地舊制中學或程度相當的學生設立的特別班。陳培仁說他自己在貴縣中學畢業(yè)后,就在上海浦東中學高中特別班補習。羅爾綱在陳培仁的幫助下進入上海浦東中學高中特別班,住在北宿舍(北樓)。
浦東中學是一所非常優(yōu)秀的中學,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棟梁之材,張聞天、錢昌照、王淦昌、范文瀾、馬識途、李一氓、謝晉等都出自這所中學。
浦東中學位于浦東六里橋,一條黃浦江將浦西和浦東劃為兩個世界:浦西是繁華的大上海,浦東則是落后的農村。在這樣一個遠離鬧市的鄉(xiāng)下,羅爾綱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靜心讀書,課余去鄉(xiāng)間小路散步作為緊張學習生活的調節(jié)。在浦東中學高中特別班的課程中,羅爾綱選了英文、數學、物理和作文4門課。
羅爾綱到上海前沒有學過英文,進入浦東中學后開始惡補。他回憶道:“我的家鄉(xiāng)廣西貴縣……我讀的是舊制中學,英文、數理化等科教師常常請不到……浦中在高中設置特別班……他們可根據短缺的課程選讀高中各級課程……我在校時(1925年),這個特別班幾乎都是廣西、廣東、四川的學生,我也是其中的一個。這是浦東中學對邊區(qū)、內地舊制中學的學生一個極大的栽培。”
1925年是一個多事之秋,從小縣城來到大城市的羅爾綱大大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浦東中學雖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學校師生卻非常關注時政,羅爾綱受學校的影響,一方面努力學習,另一方面積極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這一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舉國哀悼;3月21日,浦東中學召開大會,悼念孫中山;4月28日,學校請惲代英發(fā)表演講;5月12日,學校請郭沫若為學生演講《科學與文學的關系》。羅爾綱均以高昂的熱情積極參與這些活動。
5月15日,一場更大的風暴來臨。上海日商內外棉七廠的日本資本家借故關廠,工人要求上班,引起沖突。日本大班開槍打死了共產黨員、工人代表顧正紅。5月29日,日商內外棉七廠的工人應浦東中學之邀,給同學們講述顧正紅犧牲的經過,激起同學們的義憤。5月30日上午,羅爾綱與全校同學一起參加示威游行?!拔遑K案”發(fā)生后,羅爾綱與全校學生幾乎每天參加示威游行活動,并在上海南碼頭一帶發(fā)表演講、散發(fā)傳單。
這一年暑假,羅爾綱到南京東南大學暑期學校學習,不幸患上傷寒??;傷寒痊愈后,又患了十分嚴重的神經衰弱癥,幾乎到夜不成眠的地步。無奈之下,羅爾綱只得返回故鄉(xiāng)貴縣休養(yǎng),他在浦東中學的學習只有短短一個學期。
進入上海大學接受馬列主義
羅爾綱離開上?;剜l(xiāng)休養(yǎng)約一年后,于1926年6月第二次到上海。出于家庭經濟方面的原因,他的父親表示家里只能再供他讀兩年書,這意味著羅爾綱只能選上專科一類的學校。當時專科學校只有體育、藝術之類,羅爾綱不感興趣,他計劃以同等程度考大學預科,可是他的表兄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羅爾綱很失望。
就在羅爾綱愁眉不展的時候,他再次遇到陳培仁。陳培仁向羅爾綱介紹上海大學,一所由中國共產黨辦的大學,與一般大學不一樣,他沒有讀預科也可以直接被上海大學錄取。陳培仁的一番話打動了羅爾綱,他決定跳過兩年,直接報考上海大學本科三年級。羅爾綱靠自己的才華和學識如愿以償,于這一年秋季成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一名學生。
羅爾綱在上海的學習生涯中,陳培仁兩次為他指點迷津。羅爾綱當時不知道的是,陳培仁早就于1925年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羅爾綱進入上海大學以后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他回憶說:“我學的是社會學系,讀的教本是《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社會學》等。我還去旁聽陳望道的‘修辭學’、胡樸安的‘文字學’、周建人的‘生物學’等課。我受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是我一生得到最新的、最豐富的知識。”
在上海大學,羅爾綱受學校風氣的影響,除讀書外,十分關心時政。1926年10月6日和22日,羅爾綱連續(xù)在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發(fā)表《農民運動的緊要》和《怎樣集中革命的勢力》。1926年,國共兩黨領導下的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尤其是廣東和湖南,羅爾綱受到感染,發(fā)表了他對農民運動的看法。他說:“在這國民革命的過程中,占了全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他們所站的位置,自然是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們想要革命成功,必須要得到他們的幫助,至少必須要得到他們的同情?!?/p>
羅爾綱注意到全國農民運動除廣東和湖南外,許多地方的農民運動波瀾不驚,還有許多地方的農民茍且偷安。羅爾綱分析,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唯一的原因,不過是他們還未認識他們自身的地位罷了”。他進一步分析,農民之所以不認識自己的地位,是“因為教育不普及”。羅爾綱提出,青年應當到農村去,開展3項工作:一是實行“農村教育”,二是組織“農民保衛(wèi)團”,三是組織“農民生產消費合作社”。羅爾綱呼吁:“青年們,我們要想增加我們革命的勢力,我們要想革命加速成功,我們起來,我們趕快拿著革命的烈火,向著革命勢力的儲藏所——農村——去,把那正在迷夢中的農民的心燈,驀地燃燒起來,亮遍這黑暗的宇宙喲!”
進入中國公學結識校長胡適
1927年1月,上海大學放寒假。羅爾綱去到澳門,在這里他與陳婉芬結了婚。4月,羅爾綱準備返校,到達廣東三水縣時,傳來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政變、上海大學已經被查封的消息。這時,羅爾綱舊病復發(fā),不得不寄居在澳門岳父家中養(yǎng)病。1928年8月,羅爾綱收到上海大學的轉學證書,立即抱病來到上海,多方奔走,卻沒有一所學校愿意招收他,原來國民政府通令各校一律不準招收原就讀上海大學的學生。
在羅爾綱惶惶不安的時候,一個廣西老鄉(xiāng)告訴他,由胡適擔任校長的中國公學招收上海大學的轉學生。羅爾綱立即與中國公學聯系,終于被中國公學錄取。中國公學位于上海吳淞,創(chuàng)辦于1906年,是一所人才濟濟的學校,校董有蔡元培、楊杏佛、馬君武、胡適、王云五、于右任等。羅爾綱對中國公學校長胡適非常感激,佩服胡適竟有不遵守國民政府通令的膽量。進入中國公學以后,羅爾綱還發(fā)現,學校竟然不掛國民黨黨旗,各種觀點和思潮都允許自由發(fā)表意見。
在中國公學就讀期間,因為病情嚴重,羅爾綱遵照醫(yī)囑,除上課外,盡量休養(yǎng),什么文章也不寫,在中國公學學習的兩年時間里,連學校圖書館在哪里都不知道,這對于“書蛀蟲”的羅爾綱來說,內心十分痛苦。盡管身體不好,羅爾綱對于學校規(guī)定的課程抓得很緊,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異。1929年,中國公學首次頒發(fā)獎學金,學校推薦5個學生,羅爾綱以優(yōu)異成績榮列首位,他的表現也引起了校長胡適的關注。
1930年6月,羅爾綱畢業(yè)前給校長胡適寫信,希望胡適介紹他到歷史研究所工作。胡適答復說,歷史研究所遠在北京,問羅爾綱是否愿意到自己家工作。羅爾綱欣然應允,便于6月初開始到胡適家協(xié)助整理其父親的遺稿,同時兼任其兒子的家庭教師。10月,羅爾綱在上?!睹駠請蟆犯笨队X悟》發(fā)表《今后的努力》,文中說,獨夫的皇帝雖然已經被推翻,但當今中國“帝國主義者在政治上勾結軍閥,以蹂躪我們民族,在經濟上以商品剝削我們民生”,“今日辛亥革命未竟的工作,更在迫切地期待著我們民眾繼續(xù)地奮斗”。對于如何奮斗,他提出3點建議:集中革命的勢力,擴大對帝國主義者之王的杯葛運動(意為集體抵制),聯合全世界被壓迫的民眾。為了完成這些工作,“我們今后只有:努力!奮斗!犧牲!”羅爾綱在上海期間發(fā)表3篇鼓吹革命的論文,表明他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已經成長為以天下為己任的熱血青年。11月,胡適離開上海到北平,羅爾綱跟隨胡適到了北平。
銘記勤樸校訓接受學術熏陶
羅爾綱認為,他在上海期間的學習時間雖然不長,但對他一生的學術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對上海浦東中學“勤、樸”的校訓記憶尤深。1931年,羅爾綱回到貴縣,貴縣中學校長請他留下擔任該校國語老師兼做班主任。羅爾綱欣然同意,做了兩年班主任。在此期間,他身體力行浦東中學的校訓,將他教授的班級帶為貴縣中學成才最多的一個班。
羅爾綱回憶說,他在浦東中學上英文課,讀的是英文原著《林肯傳》。他從《林肯傳》中深深地銘記了一條格言:“擱下事情的人,是永不會成功的人?!绷_爾綱說:“這一句格言,深刻地教育了我,使我時刻記著,今天要做成的事,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必定做完,決不留到明天;預定要做的事,不管多大的困難,一定要把它完成,除死方休。”羅爾綱終其一生,沒有一件過期還未完成的工作,這些良好的習慣得益于浦東中學的熏陶。
上海大學是羅爾綱接受革命熏陶的搖籃。在這所沐浴著革命風雨的學校里,羅爾綱在學業(yè)上也獲得豐收。羅爾綱在學校里是有名的“書蛀蟲”,為了讀書方便,他特意在校外租了一間房。除了閱讀教科書,每天下午下課后,他就買兩個面包到離學校不遠的東方圖書館,一頭扎進書堆里,博覽群書直到圖書館閉館。羅爾綱在東方圖書館的大量閱讀,為他以后的學術活動奠定了重要基礎。羅爾綱后來曾說:“我這半年在東方圖書館博覽各類書籍,比后來住在胡適家和在南京圖書館專做搜集太平天國史料那幾年都多得多?!?/p>
在中國公學的兩年學習時間里,羅爾綱在學術方法上深受熏陶。中國公學人才濟濟,校長胡適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教職人員有羅隆基、馬君武、梁實秋、鄭振鐸、沈從文等。在史學方法上,中國公學講授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倡導“為歷史而歷史”的客觀主義研究方法,羅爾綱深得其益;再加上胡適提倡和宣揚客觀主義,羅爾綱受梁啟超、胡適二人熏染,在學術思想上深深地種下客觀主義的根苗。
羅爾綱在中國公學畢業(yè)那一年,中國公學大學部文理學院庚午級畢業(yè)生僅13人。大家推薦羅爾綱編寫《中國公學大學部文理學院庚午級畢業(yè)紀念刊》(以下簡稱《紀念刊》)?!都o念刊》刊登了12篇論文,其中有羅爾綱撰寫的《雜記六則》,全文通篇僅1000字,但提出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表現出羅爾綱善于發(fā)現問題的功力。在該文“編后的話”里,羅爾綱說:“我們是為了現代而研究過去,或者是為了現代而介紹新知,我們并不曾把我們的生命埋葬于故紙堆中?!绷_爾綱的這些認識,表明他把辨?zhèn)畏旁谑穼W研究中應有的位置上,不為辨?zhèn)味鎮(zhèn)危呀浱觥盀闅v史而歷史”的單純方法論,開拓了一條新的歷史研究之路。
研究太平天國成為一代宗師
1931年,羅爾綱回家看望重病的母親,貴縣中學校長挽留他擔任學校教員兼貴縣修志局編纂。羅爾綱沒有想到,這是他與太平天國史結緣的開始。貴縣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故鄉(xiāng),當地修志局收藏有許多極具價值的第一手歷史資料。羅爾綱如饑似渴地閱讀這些藏書和資料,寫成他的第一部著作《太平天國廣西起義史》。1934年,陳獨秀見到這部文稿后很感興趣,提出與羅爾綱合作撰寫太平天國史,后因故未能實現。
1934年初,羅爾綱再度回到胡適家,在北平圖書館博覽群書。11月,羅爾綱應北京大學之邀,任該校文科研究所助理員;1936年8月升任北京大學助教,并兼任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民國時期著名的學術研究機構)助理員;1937年秋至1947年,一直在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任職。在這段時間,羅爾綱利用北京大學、長沙圖書館和中央研究院的資料,先后撰寫出數十本研究太平天國的著作。
1949年后,羅爾綱在中國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工作。1951年是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江蘇省成立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籌備會,羅爾綱應邀到南京參加太平天國史展覽籌備及發(fā)掘資料工作。南京曾是太平天國的都城,太平天國資料相當豐富。羅爾綱在南京圖書館頤和路書庫發(fā)現藏書70多萬冊,為了不放過每一本有用的資料,羅爾綱決定把書庫的全部藏書一冊一冊地翻閱一遍。
羅爾綱和十幾個工作人員在南京圖書館翻檢了半年,巨大的勞動量換來了巨大的收獲。羅爾綱集得有關太平天國資料的刻本、稿本、鈔本931種,方志730種,共計1661種15280冊。至1960年,羅爾綱在各地圖書館共發(fā)掘太平天國資料1200萬字。在此基礎上,他編纂了《太平天國印書》《太平天國藝術》《太平天國文書》《太平天國文物》。從1200萬字的資料中,他選了180萬字編成《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這些都是史學工作者研究太平天國史的必讀書籍。
羅爾綱在南京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從事太平天國遺址、文物的調查考證和鑒定辨?zhèn)喂ぷ?,如南京堂子?8幅太平天國時期的壁畫、在湖南原湘軍將領席寶田后人家中發(fā)現的一件繡有4條龍的繡龍馬褂等,羅爾綱一一仔細地甄別、鑒定。
羅爾綱在南京工作時,還承擔太平天國紀念館(今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籌建工作。1956年10月1日,太平天國紀念館在南京正式成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開館當晚,羅爾綱便悄悄乘車離開南京返回北京。他這樣做,一是為了謝絕擔任太平天國紀念館館長一職,二是已接受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長范文瀾之聘擔任該所研究員。
1958年,羅爾綱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擔任過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兩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在社會活動繁忙的情況下,他不遺余力地埋頭撰寫《太平天國史論文集》10集,共200多萬字。其間,羅爾綱花費心血最多的是對《李秀成自述》的考據和撰寫《太平天國史》。《增補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出版后,獲得學術界好評并取得公認的社會效果,甚至連毛澤東也十分感興趣。1991年9月,羅爾綱撰寫了半個世紀的巨著《太平天國史》出版,該書154萬余言,以敘論、紀年、表、志、傳記載太平天國全史。
羅爾綱在太平天國研究這條道路上辛勤筆耕60載,畢生出版專著50多種、論文400多篇,共800多萬字,搜集太平天國資料1200萬字。關于太平天國史的研究已持續(xù)近一個世紀,之所以能保持數十年繁榮、形成嚴謹之風氣,研究之深入、成果之豐富在中國近代史領域蔚為大觀,與學科帶頭人羅爾綱的倡導密不可分,而這位被冠以太平天國史研究“一代宗師、布衣學者”之美譽的學者正是得益于他青年時代在上海的求學經歷,培養(yǎng)了既精于考證,又接受唯物史觀的治學態(tài)度和治學精神,從青春年少到耄耋白首,在史學界傳為佳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