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失去和離開并沒有什么好恐懼的,想得多了,自然就覺得悲傷和難忘。
我期盼老天爺能夠開開眼,能讓這一天來得漫長一些,但漸漸發(fā)現(xiàn)父母對我的教導是正確的……因為這世界上并沒有神仙,唯一有的也只是加速運作的時間罷了。我或許想過該如何去保留這份美好,只不過用了好多法子都無濟于事了,只能無奈減少了想辦法的熱情,然后一邊想著放棄,一邊渾渾噩噩地想新法子了。
死記硬背這回憶嗎?或許并不靠譜,如果腦袋空空的說不定還能記住一些美好,但如今這時期,能把課本里奇奇怪怪且模糊不定的東西背下來都算是謝天謝地了,哪有第二個心思去背下這些呢?只能郁悶地呆坐在臺燈下,一邊忍受著窗外的灰暗和屋內(nèi)的啞光,一邊嘴里嚼著可可豆,花心思去完成卷子了。時間是個壞東西,總是跟我作對,在我最忙碌的時候拋下難題刁難我,這讓我想也想不明白,寫也寫不完整,背也背不熟悉。
我應(yīng)該感恩蔡倫吧……因為他發(fā)明了紙,還是寫字記事的紙。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才開始發(fā)掘,筆墨字是可以保存很久的,閑逛的某一刻突然想到老家已經(jīng)年老發(fā)黃的書寫紙還保存至今。或許這薄的紙張就是克服時間的最好法寶。
所以我開始一邊挑燈夜戰(zhàn)地做功課,一邊孜孜不倦地記事了。
我想了很多,又寫了很多,雞毛也好蒜皮也罷,都記在同一個本子上,漸漸地寫出了規(guī)律。大事多寫點,小事寫密點,整個本子也因為墨水而變得漸漸沉重了。好吧,其實拋開墨水不談,有另外的東西也會讓這本子變厚重……
也不知道是為什么,本子的厚重已經(jīng)不再快速增加,而是變得些許緩慢,可能是功課多,也可能是事情變得少了所以無話可寫,又或者是自己三分鐘熱度。回想起這段日子,除了校園里的先生們和同學們,這本文筆書就是我第三個伙伴了,對我來講,師生是恩愛的,朋友是友愛的,而這本筆記,就是回味的。所以哪怕我不再繼續(xù)寫下去,也同樣滿足,因為已經(jīng)寫得夠多,想要的味道都已經(jīng)滲透到里面,翻開本子的那一刻就能感覺到眼淚漸漸滴落,但奇怪的是,只有自己一人打開才會淚流,和同學一起看就會大笑起來了。不能說我這么奇怪吧,至少大家都這么奇怪,我只是好奇,大家居然跟我一樣開始記事了。
或許美好就是那么殘缺吧,殘缺到總讓人回憶下去,但我又能如何呢?只能一遍遍閱讀自己寫的那本文筆書,然后借其他人的文筆書來讀,結(jié)果,我自己的那本背了下來,其他人的那本我也神奇地背下來了,那一刻覺得背下東西也不是件難事。
走出校門或許是種命運,所以我只能認命了,但我不想單純認命,便把我的文筆書留在了桌子抽屜里……
大家的文筆書也如此,放在了某個角落,然后角落就被填滿了,再也變不成角落。
(指導老師:湯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