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千千萬遍。”這是少年時哈桑對阿米爾的承諾,時隔多年,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作出了同樣的承諾。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兩人是喝一個胸脯的乳汁長大的。年少時的阿米爾怯懦、膽小,但哈桑與他卻截然不同,哈桑勇敢、樂于助人,是阿米爾父親所希望的樣子,因此阿米爾的父親偏愛哈桑,給哈桑的東西都是極好的,還會熱情對待哈桑,而阿米爾卻只能遭到父親的冷臉、批評和譴責。時間長了,阿米爾逐漸對哈桑產(chǎn)生了嫉妒之情,在一場風箏比賽后,阿米爾為了贏得父親唯一的愛,逼走了哈桑和哈桑的父親阿里。后來,阿米爾與父親遷居美國。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他再度踏上離別二十多年的土地,希望能為不幸的昔日好友盡最后一點心力,卻意外發(fā)現(xiàn)一個驚天的秘密——哈桑是自己父親的私生子。但他并沒有感到憤怒,而是毅然踏上了營救哈桑兒子索拉博的冒險之旅,歷經(jīng)艱辛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
風箏象征親情、愛情和友情,也代表正義、忠誠和善良。對阿米爾來說,只有追到了風箏,才能成為完美的自己,那個父親希望的他。然而這一次,阿米爾不僅救了索拉博,還救了他自己。
也許,許多人都會像年少時的阿米爾,怯懦、膽小,卻極度渴望受到關注。書中的父親不斷地否認阿米爾,但拉辛汗卻非常支持并贊揚他,這給他內(nèi)心的孤獨增添了一束光??赡苣銦o意間的贊美,卻給了他人光明與自信。生活中,我們不要輕易地用言語或行動傷害那些無辜的人,也要感謝那個在你低落、孤獨時照亮你的人。
我們生長在同一藍天下,同是人類,卻還有人仍在經(jīng)受著種族歧視和戰(zhàn)亂影響,我們要慶幸自己生活在強大的祖國,我們應感謝并愛自己的國家,也愿所有人都能自由并快樂地生活在這世上。
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我們都應該不留遺憾地勇敢去追!
(指導老師:陳思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