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程
開設短學期課程,關注學生“志趣”實踐性
暑假期間,廣州天省實驗學校(簡稱“天省”)首次推出短學期課程。據(jù)悉,多樣、可選擇的短學期課程一經(jīng)推出,就得到了學生、家長的熱烈響應,上線即被“秒殺”選滿。
什么是短學期課程?據(jù)介紹,天省短學期課程是在學生完成一個學期國家課程學習之后,在寒暑假開設的聚焦“志趣”實踐性的課程。短學期課程有“課題小、趣味性、實操性、多樣性、豐富性、時間短”的特色,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愛好,發(fā)展學生特長,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力”為目標。學校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社會資源、家長資源,整合配置課程內(nèi)容,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多元發(fā)展、個性發(fā)展的需求,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并維持持久發(fā)展。
短學期課程內(nèi)容多樣化,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天省短學期課程分為校內(nèi)選修課程和校外研學選修課程兩大類,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跨年級、班級選修上課。校內(nèi)選修課程涵蓋人文與經(jīng)典、生命與健康、藝術與審美、技術與創(chuàng)新等9個系列共36門,如《人工智能》《Scratch趣味編程》《探尋百年史跡》《校園墻繪》《美食小廚房》《足球技能》,免費開放給學生進行選修;校外研學選修課程涵蓋“三力”、紅色教育、自然探索、財商、職業(yè)體驗等9個系列共13門。
短學期課程不是“過家家”,學校在考評上下功夫。天省短學期課程聘請了專家大咖、教授博導、專業(yè)教練、學生家長、校友和學校教師擔任指導老師。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學校專門邀請的,也有企業(yè)、研究所、高校等單位推薦的,還有各界專業(yè)人士自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開設短學期課程不是為了評價學生學習的好壞或給出學習的分數(shù),而是為了通過課程促進學生興趣發(fā)展、提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生命質量。學校堅持從“知識世界”走向“生命世界”的評價方向,采取“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增值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從“對學業(yè)的評價”轉變?yōu)椤盀閷W習的評價”。學生在短學期課程學習中完成的小論文、小發(fā)明、小作品等,都是短學期課程的學習成果,也是評價的主要依據(jù)。
參加校園墻繪課程的徐同學開心地分享道:“第一次參加學校的短課程,真的太有意思了!美麗的墻繪、爽朗的笑聲、五彩斑斕的校服、曬黑的皮膚都是課程帶給我的記憶與收獲。這次的學習實踐不僅讓我增進了繪畫技術,而且讓我學會了堅持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讓我明白到只要堅持心中的熱愛,就能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難。看著大家的奮斗成果成為學校靚麗的風景線,既幸福又自豪!”
在暑假有限的時間里,天省短學期課程讓每一個學生的“志趣”有生長的地方,讓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被看見,讓每一個生命閃耀其特有的光芒。
游 學
穗港學子攜手研學,共游嶺南文化
7月23日上午,2023香港青少年文學交流營的48名師生與廣州市第五中學(簡稱“五中”)的32名師生共同開展穗港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兩地青年上午一同前往參觀廣州魯迅紀念館,領略魯迅先生思想的力量,下午再到達五中開展嶺南文化交流活動。
雖說是初次見面,但經(jīng)過短暫的自我介紹,穗港兩地的學子很快就打成一片。在參觀行進過程中,穗港兩地的學子們邊走邊聊,一起聽講解員的講解,一起觀賞展品和文物,不少同學還交換了彼此的聯(lián)系方式。
為抓緊時間,加深交流,五中的同學們早早回到學校飯?zhí)茫e極地為遠道而來的同學們張羅午餐。午餐過后,五中的同學們分小組帶領中國香港的同學們參觀校園,了解五中的學習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盡地主之誼。
下午,五中的師生與2023香港青少年文學交流營的師生在五中圖書館的暢言分享空間共同參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灣區(qū)之聲和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主辦的頌游中國——文學知識比賽。在專程從北京飛抵廣州參加本次活動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的帶領下,穗港兩地的同學們跟隨著名篇佳作頌游中國,感受中國山川之美、中華文化之富。游學分享、知識問答、飛花令、成語拼拼拼、你劃我猜……同學們在活動中長知識、交朋友,到場嘉賓也都躍躍欲試,活動現(xiàn)場高潮迭起,笑聲沖天。
此次活動切實為兩地青少年搭建了一個相互了解和友誼發(fā)展的良好平臺,讓穗港兩地的青少年能夠更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會背景,從而增進友誼。此外,這次交流活動也有助于加深穗港兩地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青少年間的互動和合作,可以促進各領域的合作,推動文化交流和藝術活動的互動。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交流活動,兩地青少年可以共同發(fā)展和成長,他們可以互相學習和啟發(fā),共同面對挑戰(zhàn)和機遇。這種跨地域的合作和交流將為兩地青少年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全球視野,為兩地的未來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競 賽
競賽場上強強對決,學子榮登國賽舞臺
8月13日,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主辦,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北京賽區(qū))競賽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學校承辦的第32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北京學校開幕。
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簡稱“執(zhí)信”)高三(2)班吳佳純、林楚杰兩位同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脒x廣東省代表隊,在本次高水平競賽中展風采。據(jù)悉,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市代表隊的555名參賽選手同臺競技,賽事競爭異常激烈。在首日的理論考試中,兩位同學發(fā)揮出色,林楚杰同學理論排名全國291,斬獲銀牌一枚;吳佳純同學理論排名進入全國前240名,獲得第二比賽日的實驗考試機會。在實驗考試中,吳佳純沉著冷靜,發(fā)揮出色,最終理論和實驗排名全國163名,再獲銀牌一枚。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比賽令人難忘,有分差極小、競爭極其激烈的理論考試,也有持續(xù)一天的高強度實驗操作,還有“執(zhí)信青蛙裝”閃耀領獎臺的高光時刻……最激動人心的,是執(zhí)信學子努力拼搏,換取兩枚全國決賽銀牌,并獲得破格入圍清北強基計劃資格,這是學校生物學奧賽成績的又一個新突破!學校將以此為起點,繼續(xù)加大生物學奧賽的投入,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爭取在未來創(chuàng)造更輝煌的成績。
吳佳純(左)、林楚杰獲得第32屆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
(來源:廣州天省實驗學校" 廣州市第五中學" 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