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顱腦損傷護理手冊》由何冰娟,陳?;?張洪鈿主編,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出版,ISBN:9787509171196.本書主要介紹了各部位顱腦外傷術后的護理特點,觀察護理規(guī)范、??萍寄芎妥o理流程等,重點闡述了專科疾病護理特點、要求,注意事項和健康教育等,實用性強,適用于專科護理人員.
顱腦外傷屬于常見的外傷之一,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而引發(fā)的顱骨、腦膜、腦組織及腦血管的機械性形變、損傷,具有病情復雜、致殘、致死率高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在臨床行顱腦外傷手術治療中,因患者顱腦損傷的病情復雜、兇險,易出現突發(fā)情況,隨時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應盡量縮短治療準備時間,為患者的救治爭取更多的時間.已知在顱腦外傷手術中實施品管圈活動可以減少護理缺陷事件的發(fā)生,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手術并發(fā)癥.
品管圈活動最早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在1962年提出,是由一批工作性質相似或者互補的基層員工自發(fā)組織建立,旨在通過一定的活動程序,全體合作、集思廣益,發(fā)現本領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管理工具的科學運用,總結出解決的方法來改進工作體系、提高工作效率.在顱腦外科手術中建立品管圈,根據手術實施的要求,圍繞術前人員準備、物品準備、交接、術中配合、術后轉運及器械清點等各個方面展開,同時針對并發(fā)癥提出處理方案,并對搶救程序進行時間控制,從而為護理人員開展工作提供可循的依據,并有序地進行落實,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進而轉變護理理念,以患者為中心,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同時定期組織會議進行討論,能夠促使成員相互學習,使得成員發(fā)揮了自身價值,提高了專業(yè)技能和自身素質,進而確保了工作的高質量.
顱腦外傷涉及患者多個系統,是臨床中急危重癥之一,其手術、治療、恢復均存在較高的難度,患者術中出血量較高,且術后伴有多種并發(fā)癥風險,顱腦外傷手術患者臨床病死率較高,因此,顱腦外傷患者入院后,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以便于改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保障其生命安全.
對顱腦外傷手術患者實施品管圈護理管理形式,具體操作如下主要分為4個方面.第一,組建品管圈.選取數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建品管圈,針對顱腦外傷手術患者進行品管圈活動護理,其中包括手術護士、器械護士、病房護士以及巡視護士等,召開圈內會議將護理流程、規(guī)章制度以及護理活動的全面性、可行性、有效性進行全面完善、評估,各個成員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審核提交顱腦外傷手術護理方案.第二,術前準備和交接.品管圈活動成員輪流值班,接到急診通知時迅速簡要了解患者病情、受傷部位和損傷程度,以及患者疾病史、過敏史等情況,及時準備手術相關器械和材料補充,值班護士受到手術通知時再次清點手術用具,擺放至正確位置,設置麻醉機、心電監(jiān)護儀等電源連接,調整手術室內溫度濕度至適宜;巡視護士將患者送到手術室后向手術護士進行病情交接,并將患者血液配型結果和術前各項生命體征檢測結果匯報給主刀醫(yī)生,交接后手術護士將患者送至手術臺,并給予相應固定、保溫處理,巡視護士開始安撫患者親屬情緒,妥善處理手術室外相關事宜.第三,術中配合.器械護士將患者安置好后立刻進行心電監(jiān)護和吸氧護理,準備穿刺器械和麻醉藥物,患者在機械通氣后,手術護士為患者留置導尿管,麻醉師進行手術麻醉時密切監(jiān)護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其是否有舌后墜或嘔吐現象,及時為患者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適當調節(jié)患者體位至舒適且蟲暴露手術部位狀態(tài),采用頭架固定其頭部,貼敷固定眼睛,棉球塞住耳朵,手術過程中及時為醫(yī)生傳遞手術物品,幫助傷口縫合、止血等操作.第四,術后護理及成員評估.術后巡視護士、病房護士進行相應交接并為患者攜帶呼吸氣囊保持呼吸道通暢,送往相應病房,做好術后藥物、飲食等日常護理工作.圈內成員定期進行績效考核和評估,總結分析護理工作出現的問題和需要進一步完善點,落實獎懲制度.
顱腦外手術實施品管圈活動手術時長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降低.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評分、生活能力評分、依從性評分均高于未實施的手術情況.并且顱腦外科手術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患者術后嗆咳、消化道潰瘍、電解質失衡、疼痛、便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大大降低.對顱腦外傷手術患者實施品管圈活動管理,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神經外科護理人員工作質量,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生活能力與依從性,尤其在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效果確切,其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顱腦外傷手術護理中實施品管圈活動可減少護理失誤,有利于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