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編繩播種育苗技術是近幾年在簇生朝天椒育苗中應用的一項新技術。這項新技術是利用種子編繩機將簇生朝天椒種子按一定距離編成種繩,然后按照設定好的行距,將種繩均勻鋪設在苗床上進行播種的一種育苗方式。相比簇生朝天椒傳統(tǒng)撒播育苗,編繩播種具有播種均勻、成苗整齊、不需要間苗、節(jié)省種子等優(yōu)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從品種選擇、種子消毒、編制種繩、苗床準備、播種、苗期管理及苗期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簇生朝天椒編繩播種育苗技術。
關鍵詞:簇生朝天椒;編繩;播種育苗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9-83-3
0 引言
辣椒屬茄科辣椒屬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1],常作一年生栽培。朝天椒是對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長的一類辣椒的統(tǒng)稱,是按果實著生狀態(tài)進行分類的一類辣椒[2]。朝天椒分簇生朝天椒和單生朝天椒2種。朝天椒富含營養(yǎng)物質(zhì),既可鮮食,又可作為干辣椒加工使用,還可作為調(diào)味料品和醫(yī)藥、化工、軍工等方面的原料,是廣受我國消費者喜愛的一種蔬菜[2]。河南省朝天椒生產(chǎn)面積達13.3萬hm2,年產(chǎn)銷量約40萬t,種植面積和銷量均居全國首位[3]。在河南省朝天椒主產(chǎn)區(qū),傳統(tǒng)育苗方式是采用拱棚(小拱棚或中拱棚)有土苗床育苗。這是因為河南省朝天椒種植以簇生朝天椒為主,而簇生朝天椒種植密度較大,一般每667 m2種植8 000~12 000株,如果像鮮食辣椒一樣采用穴盤育苗,則育苗成本較高。因此,河南省簇生朝天椒主產(chǎn)區(qū)柘城縣、臨潁縣、內(nèi)黃縣、清豐縣及襄城縣等地,一直采用傳統(tǒng)拱棚有土苗床撒播方式育苗,即直接將簇生朝天椒種子撒播到建好的育苗床上。但這種育苗方法用種量大,又不易撒播均勻,且由于播種密度較大,苗期需要間苗1~2次,具有費種、費工、費時等缺點。近年來,技術人員研究出簇生朝天椒編繩播種育苗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簇生朝天椒編繩播種育苗技術是利用種子編繩機,將經(jīng)消毒處理的簇生朝天椒種子按照設定的距離編到可自然降解的紙繩帶內(nèi),而后通過機械旋轉搓成種繩,再利用種繩播種的育苗方式。播種時,將包著種子的種繩鋪設到苗床上,澆水后,種繩遇水即可降解,不影響種子萌發(fā)和破土出苗。這種編繩播種育苗方式播種均勻,出苗、成苗整齊一致,不需要進行間苗;苗床通風透光性好,不易染病,易培育壯苗,幼苗根系發(fā)達;實現(xiàn)了定量、定位精量播種,節(jié)省種子,降低了育苗成本。簇生朝天椒編繩播種育苗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筆者現(xiàn)將該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種植戶應選擇種植高產(chǎn)、品質(zhì)佳、抗病性強、抗逆性強,符合當?shù)叵M需求,并通過國家非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登記的早熟或中早熟優(yōu)良簇生朝天椒品種,如三櫻八號、北科紅、北科918、紅焰三號及紅焰五號等。
2 種子消毒
2.1 曬種
曬種能夠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還可以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部分病菌,減少朝天椒苗期病害的發(fā)生。種植戶可在播種前選晴天將種子均勻薄攤在曬布上,勤翻動,曬3 d即可。包衣種子不用進行消毒處理,可直接用來編制種繩。
2.2 溫湯浸種
采用溫湯浸種法處理種子,能夠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具體方法:將種子浸泡在55 ℃熱水15 min,邊浸泡邊攪拌,取出洗凈晾干后編制種繩。
2.3 藥劑浸種
采用藥劑浸種,亦可起到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將種子浸泡在10%磷酸三鈉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中20~30 min,然后洗凈晾干編制種繩。
3 編制種繩
利用種子編繩機編制種繩。種子編繩機由排種系統(tǒng)、擰繩系統(tǒng)和卷繩系統(tǒng)組成。先由排種系統(tǒng)將種子按照設定的距離(2.5~3.0 cm)和種粒數(shù)均勻播在寬20 mm左右的可降解紙繩帶中,每個種子節(jié)點種粒數(shù)為1~2粒;而后由擰繩系統(tǒng)將種子、細線和紙繩帶擰成種繩;最后由卷繩系統(tǒng)將種繩卷盤備播。需要注意的是,紙繩帶的品質(zhì)會對種子的發(fā)芽率與發(fā)芽勢產(chǎn)生一定影響,使用不合格的紙繩帶會影響種子發(fā)芽率,甚至導致種子畸形或腐爛。合格的紙繩帶在遇水之前比較結實,不易扯斷,而遇水后又能較快地破碎分解且不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不影響種子發(fā)芽。紙繩帶應不含細菌、真菌及病毒等,不含或者少含熒光增白劑,不含漂白劑及其他有害物質(zhì)[4]。
4 苗床準備
采用塑料小拱棚或中拱棚播種育苗。苗床應建在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3年內(nèi)未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5]。每667 m2大田需要苗床15 m2左右,床寬1.2~1.5 m。每15 m2苗床需要撒施優(yōu)質(zhì)腐熟農(nóng)家肥120 kg、三元硫酸鉀復合肥[m(N)∶m(P2O5)∶m(K2O)=15∶15∶15]1.5 kg。不可施用尿素和碳銨,以免引起燒苗。同時,可結合施肥撒施適量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對床土進行消毒殺菌,并深翻、耙細、踏實、整平。播種前7~10 d,在苗床上覆蓋1層透明地膜,并在晚上覆蓋草苫,以提高地溫。
5 播種
5.1 播種期選擇
在河南省,種植戶一般在2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具體可根據(jù)簇生朝天椒不同栽培形式(春茬、麥套、麥茬等)合理進行選擇。春茬椒在2月中下旬播種,4月中下旬定植;麥套椒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種,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定植;麥茬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5月底至6月上旬(即小麥收獲后)及時定植。
5.2 播種操作
根據(jù)簇生朝天椒不同品種的要求,種植戶可利用種繩播種機或人工鋪繩播種。播種前,先澆足底水,待水分完全下滲后,在苗床兩端按5~8 cm距離,均勻插上并插牢一次性筷子、短木棍或短竹竿,并將種繩一端貼地面固定在其上,將種繩盤單盤或多盤穿在略長于苗床寬的長竹竿或長木棍上,由2個工人各執(zhí)一端,利用人工來回走動將種繩均勻纏繞鋪設在苗床上。種繩鋪設完成后,可隔一定距離蓋土壓住種繩,并將移位的種繩進行整理,使種繩之間的距離保持均勻一致,再在整個苗床上均勻覆蓋1層厚1 cm左右的過篩潮細土。最后,噴灑苗床專用封閉除草劑(敵草胺等),覆蓋1層地膜,并架設拱棚(在拱棚上覆蓋塑料薄膜,用土壓嚴、壓實塑料薄膜,以利于保溫、保濕)。
播種前,種植戶還可先在苗床上鋪設滴灌帶用于澆水。具體方法為在苗床兩邊及中間鋪設滴灌帶,滴灌帶間距為30~40 cm。
6 苗期管理
6.1 溫度管理
苗床溫度管理是培育優(yōu)質(zhì)壯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實現(xiàn)早出苗且出苗整齊一致,出苗前棚內(nèi)應保持較高的溫度,夜間可在拱棚上覆蓋草苫、無紡布等保溫材料。出苗前,棚內(nèi)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間保持在15~18 ℃,不放風。注意經(jīng)常觀察出苗情況,當60%幼苗出土后,及時撤去地膜。幼苗出齊后,棚內(nèi)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 ℃(當棚內(nèi)溫度超過30 ℃時,應及時放風),夜間保持在15 ℃左右。種植戶應在拱棚四周均勻設置通風口,并注意經(jīng)常變換通風口位置,使苗床各部位溫度保持一致,從而使苗子生長整齊一致。4月下旬斷霜后,可去除拱棚棚膜。
6.2 光照管理
為培育優(yōu)質(zhì)壯苗,種植戶需要改善苗床的光照條件。育苗時,種植戶應使用新棚膜,并經(jīng)常清掃棚膜上的塵土等雜物,保持棚膜表面潔凈。在滿足苗床溫度的情況下,如果育苗棚覆蓋有草苫等覆蓋物,應早揭晚蓋,盡量讓幼苗接受更多光照。
6.3 水肥管理
種植戶應注意保持床土濕潤,含水量保持在50%~60%。澆水后應注意放風,以降低棚內(nèi)濕度,避免灰霉病等病害的發(fā)生。苗床不缺墑不澆水。必須澆水時,種植戶可用噴壺或噴頭均勻噴灑苗床;如用水管澆水,應不斷挪動水管位置,使?jié)菜鶆?。切忌大水灌溉,以免苗床積水造成漚根。
定植前一般不再追肥,或可根據(jù)幼苗實際長勢決定是否追肥。若幼苗長勢較弱,可噴施0.1%尿素溶液或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6.4 除草
朝天椒出苗后到定植前,如有雜草生長,種植戶應及時除草,避免雜草與椒苗爭奪水分與養(yǎng)分。
6.5 煉苗
定植前7~10 d,適當控制水分,加強通風,適當降低溫度,使椒苗逐漸適應外界環(huán)境。定植時,要求幼苗苗齡在55~60 d,株高20~25 cm,具有10~14片真葉;葉片完整(包括子葉),葉色深綠、肥厚,有光澤;莖稈粗壯,根系發(fā)達,生長整齊一致,無病蟲害。
7 苗期病蟲害防治
7.1 苗期主要病蟲害
朝天椒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莖基腐病、灰霉病及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薊馬、茶黃螨、菜青蟲、螻蛄及蠐螬等。
7.2 防治原則
種植戶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防治病蟲害。同時,應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農(nóng)藥,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注意交替用藥,并及時、適時噴藥,真正做到防重于治,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用藥次數(shù)。此外,應嚴格控制用量,不得隨意加大用藥濃度,切勿重復噴藥。
7.3 防治方法
7.3.1 主要病害的防治
實際生產(chǎn)中,種植戶主要采用化學方式防治朝天椒病害。對于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立枯病,可用15%惡霉靈水劑900倍液、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5%井岡霉素水劑1 500倍液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莖基腐病,可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雙炔酰菌胺懸浮劑1 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濕性粉劑等藥劑噴霧或淋灌表土防治。對于灰霉病,可用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1 200倍液或68.75%惡唑菌酮·錳鋅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病毒病,可用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嗎啉胍·乙酮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9%辛菌·嗎啉呱水劑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
7.3.2 主要蟲害的防治
實際生產(chǎn)中,種植戶主要采用化學方式防治朝天椒蟲害。對于蚜蟲,可用10%烯啶蟲胺水劑2 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或25%吡蚜酮懸浮劑2 500~4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白粉虱,可用22.4%螺蟲乙酯懸浮劑2 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或60%烯啶·呋蟲胺水分散粒劑2 500~3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薊馬,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60%烯啶·呋蟲胺水分散粒劑2 500~3 000倍液或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4 000~6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茶黃螨,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15%瀏陽霉素乳油1 500倍液、10%阿維·噠螨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15%噠螨靈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菜青蟲,可用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5.7%氟氯氰菊酯2 000倍液、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15%唑蟲酰胺乳油1 000~1 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螻蛄、蠐螬,可667 m2苗床撒施5%辛硫磷顆粒劑2.0~2.5 kg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
[1]李霞.大棚辣椒生產(chǎn)技術[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21(28):69.
[2]袁俊水,梁新安,申愛民,等.一本書明白簇生朝天椒生產(chǎn)及產(chǎn)業(yè)化技術[M].鄭州:中原農(nóng)民出版社,2019.
[3]朱偉嶺,蘆志紅,齊衛(wèi)強,等.簇生朝天椒-小麥套種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9(5):205-208.
[4]李善奎.芫荽編繩播種及周年栽培技術[J].基層農(nóng)技推廣,2023(9):148-150.
[5]史紅娜,劉娜.新一代三櫻椒育苗關鍵技術[J].河南農(nóng)業(yè),20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