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左右是小麥抽穗灌漿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管理重點是保葉綠葉、養(yǎng)根護根、預防早衰、延長功能葉光合作用、促進灌漿鼓粒、提高千粒重。小麥灌漿期要做好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預防干熱風的危害。抓好小麥灌漿期的管理是實現夏糧豐收的關鍵。
一、灌漿期生長情況
小麥進入灌漿期,麥穗上生成大量的花粉,授粉后會產生大量的麥粒,這一時期是增加麥穗籽粒數的關鍵,能夠確保小麥豐產穩(wěn)產。莖、葉通過光合作用能夠產生淀粉,轉化的蛋白質經過同化作用貯存在小麥種子里面,確保小麥籽粒飽滿,增加小麥千粒重。小麥灌漿期也是小麥加速生長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管理得好,小麥產量就會增加,反之產量就會減少。
二、灌漿期籽粒發(fā)育特點
小麥灌漿期是小麥生長發(fā)育的最后一個關鍵期,一般需要經歷20天左右,莖葉停止生長,葉面積達到最大,莖葉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質開始向籽粒內輸送。根據籽粒發(fā)育特點,將灌漿期又分為乳熟期和面團期。
(一)乳熟期
一般需要經歷12~18天,籽粒先縱向生長,當籽粒達到最大值后,再進行橫向生長,寬度和厚度逐漸增大,隨著籽粒體積的不斷增大,籽粒內的干物質也快速增加,千粒重增加迅速,籽粒內含水量隨著干物質的逐漸增加而逐漸減少,籽粒外部顏色逐漸由綠色轉化為綠黃色,籽粒表面開始出現光澤。當含水量降至45%左右時,籽粒進入面團期。
(二)面團期
一般需要經歷3天左右,干物質增加轉慢,籽粒含水量逐漸降低,由45%逐漸降低至35%,表皮顏色由綠色逐漸變?yōu)辄S綠色,表皮失去光澤,胚乳呈面團狀,當胚乳呈面筋狀時,灌漿基本停止,灌漿期結束。
三、灌漿期管理措施
小麥灌漿期的管理是決定小麥最終產量的關鍵。小麥有效穗數、穗粒數和籽粒重是小麥產量的決定要素,而籽粒重是由灌漿期的管理情況決定的。因此,小麥灌漿期的任務是做好田間管理、澆好灌漿水,防止小麥植株出現早衰,確保莖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科學施肥,保護植株根系,防旱、防澇和防倒伏,做好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及吸漿蟲、蚜蟲等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小麥安全度過灌漿期。
(一)除草
農戶要經常到田間觀察小麥生長情況,發(fā)現野燕麥、節(jié)節(jié)麥、雀麥等雜草要及時清理出麥田,避免雜草影響小麥莖葉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長,嚴禁使用除草劑,以防污染小麥,造成土壤農藥殘留,影響下茬作物種植。
(二)澆好“灌漿水”
小麥灌漿期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大,但也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土壤和天氣狀況合理確定是否澆水,一般選擇在小麥開花后半個月內澆好“灌漿水”?!肮酀{水”澆得好,有利于小麥豐產增產。如果掌握不好,不僅不能增產,還可能導致小麥返青時間長,引起晚熟或倒伏。如果種植小麥的田地土壤肥力和墑情好,可不用澆水,反之則要及時澆好“灌漿水”。如果出現降雨天氣,降水量達到20mm以上時就不要澆水,并注意田間積水情況,及時排澇。如果田間小麥生長過旺,具有倒伏風險的麥田盡量不要澆水,小麥出現倒伏影響生長,造成減產風險更大。需要注意的是,澆“灌漿水”不要大水漫灌,應用小水輕澆。
(三)施肥
根據土壤墑情,適時做好施肥管理,一般在揚花期后10~15天追施氮肥,可以提高穗粒數,增加千粒重,可結合澆水畝施尿素3~5kg,一周后再追施一次,補充氮肥。灌漿期的小麥處于生長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由于連年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可結合施肥噴施葉面肥,促進葉面吸收營養(yǎng),可以滿足小麥的生長,增強光合作用和抗倒伏能力,減輕干熱風危害,促進小麥加速灌漿。選擇晴朗的上午或下午16∶00后,用0.3%磷酸二氫鉀與1%~2%尿素混合后,噴灑葉面,或與其他生態(tài)活性肥噴施葉面,間隔一周再噴一次,促進小麥生長和灌漿,提高千粒重,改善籽粒品質??茖W控制葉面肥施用量和施用次數,一般隔一周施用一次,連續(xù)施用2~3次為宜。
(四)防止小麥倒伏
小麥發(fā)生倒伏,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養(yǎng)分運輸也受阻,導致小麥不能正常吸收營養(yǎng)。不同時期發(fā)生的倒伏恢復程度也不同。小麥灌漿期前倒伏,由于麥穗輕,一般會隨著植株生長恢復直立。灌漿后發(fā)生的倒伏,則不易完全恢復直立,此時期麥穗頭相對重,如果及時補救,穗下莖可以慢慢恢復直立。風雨過后,發(fā)生的小麥倒伏,農戶可在雨過天晴時,用桿子輕輕抖落莖葉上雨水珠,減輕植株壓力幫其抬頭,也可用手扶麥捆把固定。
(五)預防干熱風
小麥灌漿期是干熱風的高發(fā)期,干熱風是黃淮海冬小麥主產區(qū)春末夏初最容易發(fā)生的一種自然災害,在干熱風的影響下,大量水分蒸發(fā)散失,造成植株因過度失水而提前枯死,嚴重影響籽粒灌漿,導致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六) 做好“一噴三防”
小麥灌漿期主要防治的病蟲害有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蚜蟲、吸漿蟲等。小麥病害已經在一些地區(qū)爆發(fā),防控形勢非常緊迫。防治小麥病蟲害,一定要做到早防、早治,統(tǒng)籌兼顧,可以適時加大藥劑用量,噴勻噴透,達到一噴多防的效果,對于已經發(fā)病的田塊,也要及時施藥治療,盡最大可能減小損失。噴藥時要現配現用,均勻噴霧,盡量能噴到中下部葉片。在小麥灌漿期做好小麥一噴三防是延長籽粒灌漿時間、確保小麥獲得豐產豐收的保障。具有防治范圍廣、持效期長、省工省時、節(jié)約投資成本等優(yōu)點,目前在小麥生產上廣泛應用??稍谛←湽酀{期,每畝用18.7%丙環(huán)·嘧菌酯懸乳劑70mL或40%戊唑醇·丙硫菌唑懸浮劑30mL+8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10g+99%磷酸二氫鉀+0.01%蕓苔素內酯水劑10mL,對水20~30kg均勻噴霧,不僅能有效防止病蟲危害和蔓延,還能補充葉面肥,預防干熱風,防止植株早衰,延長籽粒灌漿時間,確保小麥獲得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