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方法:選取南昌市人民醫(yī)院(南昌市第三醫(yī)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用疾病心理社會適應量表(PAIS-SR)評價疾病適應能力水平,調查相關資料,對比不同資料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分析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的相關影響因素。結果:84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平均PAIS-SR評分為(86.94±5.76)分,疾病適應能力水平中等;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低社會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低下、消極應對是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的影響因素(Plt;0.05)。結論: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中等,受文化程度、社會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水平、應對方式因素影響。
【關鍵詞】 乳腺癌根治術 化療 疾病適應能力 社會支持 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水平 應對方式
Analysis of the Level of Disease Adaptability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WAN Zhi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4): -15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evel of disease adaptability and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from September 2020 to April 2022 in Nanchang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Third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disease adaptability level of patients was evaluated with the self-report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illness scale (PAIS-SR), and the relevant data of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sease adaptability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ata was compared,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isease adaptability level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average PAIS-SR score of 84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was (86.94±5.76) points, and the level of patients' disease adaptability was medium;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below, low social support, low sexual regulation and body image level and negative coping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ease adapt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Plt;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have a medium level of disease adaptability, which is affected by educational level, social support, sexual regulation and body image level and coping style.
[Key words] Radical mastectomy Chemotherapy Disease adaptability Social support Sexual regulation and body image level Coping style
First-author's address: Nanchang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Third Hospital), Nanchang 330009,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4.035
乳腺癌作為女性發(fā)病率位居首位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達24.2%,且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目前,臨床多采用乳腺癌根治術治療乳腺癌,以有效切除腫瘤病灶,加之術后輔以化療干預,可更好地殺滅腫瘤細胞,改善預后[2]。但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容易出現(xiàn)脫發(fā)、惡心嘔吐等毒副反應,產生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降低生存質量[3]。疾病適應能力是指患者面對疾病時,通過評價自身需求,積極調節(jié)自身行為,以適應疾病、獲取人生價值的綜合過程[4]。研究指出,良好的疾病適應能力利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積極應對心理、社會等多方面不良事件,適應疾病變化,提升生存質量[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昌市人民醫(yī)院(南昌市第三醫(yī)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癌相關診斷標準[6],且經病理組織活檢確診;年齡≥18歲;乳腺癌根治術后行化療輔助治療;原發(fā)性腫瘤;知曉病情;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精神、智力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合并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病史;合并免疫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等疾??;哺乳期或妊娠期;交流障礙。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1)疾病適應能力水平。使用疾病心理社會適應量表(PAIS-SR),包括家庭關系、娛樂情況、工作能力、性能力、衛(wèi)生保健、心理狀況、交流情況7個方面,共有44個條目,各條目均為0~3分的4級計分,總分0~132分,分值越高則心理適應問題越多,即疾病適應能力水平越低[7];得分lt;總分60%為疾病適應能力高水平,得分于總分60%~80%為中等水平,得分gt;總分80%為低水平。(2)資料調查。制訂一般資料調查表,調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家庭經濟狀況(一般:人均月收入lt;3 000元;良好:人均月收入≥3 000元)、醫(yī)療付費方式、疾病分期、手術類型、化療次數(shù)等一般資料。(3)社會支持。使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3個方面,有10個條目,條目5根據(jù)4個選項計分,條目6~7根據(jù)來源計分,其余條目均為1~4分的4級計分,總分0~66分,分值越高則社會支持越高;得分lt;20分為低支持,得分20~30分為中等支持,得分gt;30分為高支持[8]。(4)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水平。使用中文版乳腺癌患者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量表(SABIS),量表有性調節(jié)、身體意象2個方面,其中性調節(jié)有術前性生活、術后性生活、乳房在性生活中重要性3個維度,共8個條目;身體意象術前身體意象、術后身體意象2個維度,共6個條目;總量表共14個條目[9],各條目均為5級計分,總分14~70分,分值越高則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水平越高;得分lt;總分60%為低水平,判定為低水平。(5)應對方式。使用簡易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SCSQ),包括積極、消極應對2方面,其中積極應對有12個條目,消極應對有8個條目,各條目均為0~3分的4級計分,分值分別為0~36分、0~24分,分值越高則應對方式傾向越高;積極方面得分與消極方面得分差值為正,則傾向于積極應對,反之為消極應對[1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的相關影響因素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
84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平均PAIS-SR評分為(86.94±5.76)分,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中等。
2.2 不同資料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對比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低社會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低水平、消極應對的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PAIS-SR評分均高于文化程度初中以上、中高社會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良好水平、積極應對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其他不同資料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PAIS-SR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3 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納入一般資料中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資料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情況:文化程度(分類變量),1=初中及以下,0=初中以上;社會支持(分類變量),1=低支持,0=中高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水平(分類變量),1=低下,0=良好;應對方式(分類變量),1=消極,0=積極。適應能力水平為應變量,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低社會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低下、消極應對是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的影響因素(Plt;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根治術作為乳腺癌主要治療方案之一,其療效確切,但術后患者身體意象受損,容易使其產生多種不良情緒,同時術后輔助化療伴有較多毒副反應,從而可能會加重患者身心負擔,影響疾病適應能力[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84例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平均PAIS-SR評分為(86.94±5.76)分,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中等,與郭艷榮等[13]研究結論一致,提示未來應高度重視,制訂針對性護理方案,改善患者疾病適應能力。
本研究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低社會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低下、消極應對是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會從多渠道獲取疾病相關知識,更容易接受、理解疾病內容,且善于與醫(yī)護人員溝通,獲取疾病決策支持,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疾病理解能力較弱,可能會產生錯誤認知,增加心理負擔,從而影響疾病適應能力水平[14]。社會支持作為可獲得的重要外界支持,良好的支持有助于建立健康行為,積極面對疾病[15]。而低支持的患者缺乏他人關心、鼓勵,容易產生不良情緒,且降低治療信心與依從性,從而影響疾病適應能力水平[16]。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是指患者對自身性能力、外在形象的感受與態(tài)度,其水平低下會影響情感與認知,且會使患者認為喪失自身魅力,從而消極面對疾病與生活,影響疾病適應能力[17-18]。應對方式是指患者面對疾病采取的應對策略傾向,積極地應對利于正面疾病,調節(jié)自身不良行為,維持健康狀態(tài)[19-20]。而消極的應對可能會產生較強病恥感,影響心理健康,從而影響疾病適應能力水平[21]。針對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的因素提出護理建議,未來應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展開乳腺癌相關知識宣教,提高疾病認知,叮囑家屬多鼓勵、支持患者,或尋求其他社會支持渠道,以減輕不良感受,同時引導其正確認識自身形象改變,并強調積極應對重要性,轉變消極應對傾向,從而改善疾病適應能力水平。
綜上所述,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中等,受文化程度、社會支持、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水平、應對方式因素影響,可據(jù)此針對性護理,以期改善患者疾病適應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閔淑慧,胡依,郭芮綺,等.1990-2019年中國女性乳腺癌疾病負擔及變化趨勢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21,48(16):2941-2945,2956.
[2]譚艷芳,肖薇,趙友蘭.乳腺腫瘤整形保乳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術后乳房形態(tài)及預后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1,18(35):118-122.
[3]高輝,秦發(fā)偉,陳洪元,等.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在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靈性健康、心理韌性間的中介效應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3,39(1):39-46.
[4]鄭麗娜,陳小嬌,鄒和飛,等.截肢患者疾病適應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10):706-709,714.
[5]朱如璜,夏曉東,盧雪潔.女性乳腺癌根治手術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狀態(tài)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0):2340-2343.
[6]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5版)[J].中國癌癥雜志,2015,25(9):692-754.
[7]沈傲梅,強萬敏,沈怡.兩種心理社會適應量表在化療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護理學雜志,2017,32(4):90-92,96.
[8]任浩進,王麗岳,楊俊.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在迷走性暈厥患者使用的價值[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24(3):249-252.
[9]張萍,陳菲菲,連曉杰,等.中文版乳腺癌患者性調節(jié)和身體意象量表的評價[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3,28(8):34-36.
[10]王端衛(wèi),張敬懸.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的因子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52(3):96-100.
[11]羅慧,高榮鵬,劉娥.根因分析指導下心理干預聯(lián)合家庭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乳房缺失患者術后心理應激、應對方式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22,46(7):1176-1177.
[12]肖海敏,周鮮艷,張曉娟,等.乳腺癌術后患者病恥感影響因素分析及與自尊、生活質量和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關系[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1,21(23):4522-4526,4568.
[13]郭艷榮,王詩麗,陳德菊,等.乳腺癌病人化療期間疾病適應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2,20(28):4016-4018.
[14]李修英,劉素貞,吳清清.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適應能力及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21,35(8):628-630.
[15]白月,閆芮,車貝貝,等.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與社會支持的關聯(lián)性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22,38(1):48-51,84.
[16]李夢飛,王淑云,楊富國,等.腸造口患者自我超越與社會支持、造口社會心理適應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2,28(27):3694-3700.
[17]崔娟,孫香蓮,楊科,等.乳腺癌術后患者身體意象和性調節(jié)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21,28(6):1-5.
[18]劉玉瑤,張曉芳,魏潔麗,等.乳腺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12):38-41.
[19]喻瑩,萬永慧,唐堯.應對方式在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需求與主觀幸福感中的中介效應[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2,19(21):53-56,69.
[20]廖芳,李昂,侯燕,等.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社會適應水平調查研究[J].重慶醫(yī)學,2022,51(11):1947-1950,1957.
[21]何月月,張世西,尹安春,等.帕金森病患者病恥感與心理社會適應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17):1537-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