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背景下,我國已經全面步入信息社會時代,因此,探討信息技術在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中的應用及其未來發(fā)展路徑極有必要。當前,各師范院校應分析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技術院校在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促進教育改革,加強信息技術課程與專業(yè)技術課程之間的聯系,持續(xù)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應用;展望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06.031
中圖分類號:G 65,TP 3"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碼:1672-7274(2023)06-00-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t this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ditional norm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At present, teachers and colleges shoul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aily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teacher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 train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y; prospect
加強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融合,需要以整體的教育結構變革為目標,讓信息技術真正融入職業(yè)技術教育當中,改變原有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念,改變教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真正推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1" 信息技術在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中的
重要作用
師范教育是我國培養(yǎng)教師的重要手段,是強化師資力量、完善教育結構的必然選擇。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學培養(yǎng)出的年輕人,是我國未來的一線師資力量,是組成我國教育結構的基礎人才,在教育信息化持續(xù)推進的過程中,勢必要強調信息技術與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改變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現狀并促進其發(fā)展。在新時代下,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造更輕松、活躍的開放性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過去十年里,我國已經開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規(guī)劃,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等政策,以推動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日后,我國勢必會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力度,讓信息技術成為教育行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使用價值及成果,使用信息技術改變原有的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方案及師范類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策略。
在未來,為實現師范類職業(yè)教育的系統變革,必須要改變教師整體的教育觀念,關注教育的過程及方法,強調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接受知識的學習方法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且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師的絕對權威及課堂主導權,強調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將教學模式由教師講學,變?yōu)榻處熍c學生共同探究、共同研習、共同發(fā)現知識,以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其次,將師范類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課程體系等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強調課程的整合發(fā)展,才能真正改變當前的師范類職業(yè)教育結構,促進信息化教學的深入發(fā)展。
2" 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
的新要求
2.1 打造數字化、民主化學習環(huán)境
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有所不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講述知識的方法,可以成為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及職業(yè)行為習慣的基礎,能夠將教育信息化這一項長期工作延續(xù)下去,真正發(fā)揮教育信息化以及課堂教學的最大價值。與此同時,在師范職業(yè)技術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造更加先進、民主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也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教師這一職業(yè),使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由此,完成針對師范類專業(y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教育。
2.2 利用信息技術傳授教學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原有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理念,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知識,豐富課堂的知識結構,真正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完美結合,帶領學生使用互聯網,尋找更新穎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打造完整的教學路徑。教師需要為學生講授使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方法,真正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大環(huán)境下站穩(wěn)腳跟,發(fā)揮一技之長,并突出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教育的時代特征,將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及前沿的教育信息化觀念引入課堂。
2.3 注重教學體系及信息技術的知識關聯性
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教學體系以及信息技術的知識關聯性。確保二者結構緊密,教師需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靈活使用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及技能,并在課堂中打造具有學科性特征的教育模式,強調從本質上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以及當前的教學活動,讓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變?yōu)槟軌蚍沼趲煼额惵殬I(yè)技術教學活動的知識。
3" 信息技術在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
中的發(fā)展路徑
3.1 開設信息類技術課程
師范院校在設置職業(yè)技術教育課程時,需要加入信息類技術課程,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念。在現代化信息技術逐漸普及的過程中,各類師范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學習知識的方法逐漸增多。信息技術類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取信息技術前沿知識的主要途徑,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信息觀念,并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深化,學校需要開設并不斷完善信息類技術課程,加強信息技術課程與職業(yè)技術教育等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聯系性。在部分師范院校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仍然處于觀念層面與思想認知層面。若師范生能具備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念,可以保障師范生在入職后,能夠有效將信息技術融入日后的職業(yè)生涯,并在教學中愿意使用信息技術,愿意為推動教育信息化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此時,教師能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信息技術,將影響師范類職業(yè)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化師范類教育的深層改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意識到教育信息化在現代社會的重要價值,為師范生灌輸先進且正確的教學理念,使師范生具備靈活使用信息技術完成教學的能力,以提高師范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當前,在大部分師范院校的職業(yè)教育過程中,信息技術類課程并非核心課程。大部分院校及教師對信息類技術課程的重視度均不足。對此,師范教育院校必須要改變教育理念,真正從大局視角,確保師范生的職業(yè)技術教育能夠與信息技術類課程有機融合。積極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先進師資力量,讓信息技術類課程成為師范生教育及人才養(yǎng)成計劃中的核心課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讓信息技術教育與教育技術課程共同成為師范生的專業(yè)基礎課,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及教育信息化有更全面的認知。
3.2 強調信息技術類課程的師范性
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育是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團隊、先進教育人才的課程,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師范職業(yè)技術教育水平,是促進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各院校在開設信息技術類課程時,需要完善課程內容,調整課程重心,考慮到師范類院校及師范類專業(yè)等特征,加強信息技術類課程的師范性,要求課程內容兼顧信息技術的綜合性特征及師范專業(yè)的學科特征。在設計課程內容時,需要考慮課程內容的價值及作用,既要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擴寬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又要讓這類知識,能夠為師范生日后的教學活動所用。作為面向師范生的專業(yè)課程體系,信息技術類課程需要為學生提供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或技能,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此類信息技術或技能的傳授,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而并非單純掌握知識。除此以外,強調信息技術知識的教育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明確的引導,了解信息技術的實用性,改變信息技術類課程脫離學科專業(yè)特征的現狀,適當調整課程內容,真正讓信息技術與教育事業(yè)緊密結合。在課堂教育中應減少對信息技術的一般性介紹,強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價值、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適用情景及適用對象。確保學生在入職正式成為教師后,可根據學情及現狀,靈活選用信息技術,讓教育信息化這一項事業(yè)在師范生的手中延續(xù)下去。
3.3 開發(fā)立體教育課程資源
在傳統師范類職業(yè)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打造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后,要求教師基于信息技術的幫助,為學生開發(fā)相對立體的教育課程資源,大力推動先進化、信息化、智能化教育。當前,部分師范生在上課時使用的智能設備以手機、計算機為主,部分師范類院校的多媒體教室、設備相對老舊。在教學過程中,網絡教室、智慧教室、視聽教室的基礎建設力度不足。因此,師范類院校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力量,確保硬件資源符合當前的教育需求,真正打造立體、多維的教育環(huán)境。除此之外,積極引入先進的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靈活使用各互聯網平臺或專業(yè)教學平臺中的優(yōu)質資源。利用多樣、多元的教學資源,打造數字化課程資源庫,開發(fā)數字校本教材,打造專業(yè)課程網站,積極利用視頻、音頻、圖像類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信息技術在職業(yè)教育中的合理滲透。
3.4 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促進信息技術在師范職業(yè)技術教育中的滲透,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內容中滲透信息技術,還需要結合師范類專業(yè)的學科特點,積極打造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教學結構,真正讓教育信息化走入師范專業(yè)的教學之中。在改變原有教學結構的過程中,重塑教學系統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真正打造以生為本的課堂,將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由原有的主導者變?yōu)橐龑д吲c策劃者,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下,混合式教學贏得了廣泛關注,大部分教師會選用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網絡視聽課堂等模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完成任務,強調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的有機結合。在師范類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線上課程資源,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教師也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景,引導師范生站在教師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師范類職業(yè)特征的教育。除此以外,強調線上線下學習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學習線上平臺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及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后或課下,鞏固線上課程中的內容,并開展學習活動。在創(chuàng)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時,教師必須要注重師范學科的專業(yè)特征,堅決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絕不能讓線上教學取代線下教學,要讓信息技術有機融入師范職業(yè)教育中,凸顯師范類教育的人文性及實踐性。而在線下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諸多與師范專業(yè)相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yè)精神、堅定職業(yè)理想及職業(yè)信念,讓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為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強調師范生的職業(yè)能力。
4" 結束語
持續(xù)推動教育信息化,將信息技術與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是一項長期處于動態(tài)化發(fā)展與深化過程的工作,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定目標,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師范教育的深度融合,并不斷調整信息技術與師范類職業(yè)技術教學之間的關系,真正讓計算機輔助教學,轉變?yōu)槿妗⑾到y的信息化教育。
參考文獻
[1] 張茂聰,董艷艷.高校師范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生態(tài)構建[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0(03):69-74.
[2] 趙藝真.信息技術與高職師范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現狀與對策——一項基于校本數據的調查[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02):60-64.
[3] 程明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4] 吳傳剛.我國現行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改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5] 張順達.教育技術學師范生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能力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