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咱們排練的校園短劇和心理劇,分別獲得了縣里的一等獎和二等獎,還獲得了市里的三等獎!努力就是有收獲的!”10月8日,鳳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赴廣西三江支教民警姜萍萍難掩心中的喜悅,將收到的獲獎證書拍照分享給參與排練的學生,姜萍萍的思緒一下回到了年初與孩子們相遇的場景。
2月9日,經(jīng)組織層層選拔考核,兩次申請赴三江支教的姜萍萍,終于如愿以償。“走下驗證臺,邁上講臺;身份在轉(zhuǎn)變,信念永不變……”崗前培訓剛結束,對支教生活滿懷期待的她,發(fā)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可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般順利。
2月13日,班車便緩緩駛進三江縣斗江鎮(zhèn)。剛踏上斗江的土地,姜萍萍就被一股撲面而來的寒氣凍得淚花打轉(zhuǎn)。
冷!刺骨的冷!常年生活在只有夏季的三亞,姜萍萍哪能料到,立春雖過,但斗江依舊如此寒冷。寒風順著鼻腔直沖肺腑,冰冷的雨滴拍打在她的臉頰上,她不由得朝掌心呵了口熱氣,搓了搓凍紅的手,將身上的羽絨服裹得更緊了。
遠處,氤氳霧氣飄散在綿延起伏的坳洞山間,發(fā)黃的大門兩側,掛著“育人間桃李,扶社稷棟梁”的對聯(lián)。姜萍萍知道,斗江鎮(zhèn)中學到了!根據(jù)教學分工,姜萍萍負責初一和初二年級9個班級的音樂課。在正式到崗之前,她認真參加了教學技能培訓,主動向當?shù)乩蠋熐蠼坦ぷ鹘?jīng)驗。
培訓之余,她還做足功課,提前了解了三江的風土人情、教育發(fā)展狀況、學生性格特點等。作為斗江鎮(zhèn)中學首位正式的音樂老師,她對講好“開學第一課”充滿信心。
推開教室門,同學們投來了好奇的目光,想看看這位從城里來的“警察老師”到底有什么不同。在同學們的注視下,姜萍萍大踏步登上講臺,滿是自信地拿起粉筆,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下“姜萍萍”三個字。清了清嗓子道:“同學們好,請把音樂書拿出來,現(xiàn)在開始上課……”
“報告老師,沒有音樂書!”講臺下,學生脆生生的話語打斷了姜萍萍。
“那就先和同桌看。”“報告老師,同桌也沒有書?!?/p>
“老師,學樂理也沒有用,能不能放流行歌,我們想邊聽歌邊寫作業(yè)?!薄袄蠋?,為什么只有CDEFGAB七個調(diào),別的字母去哪里了?”講臺下一片哄笑……
到了精心準備的教唱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卻一個個膽怯羞澀,愿意開口唱歌的人寥寥無幾,更別提唱在調(diào)上的人有多少了。
首堂音樂課和姜萍萍心中所設想的完全不一樣。她發(fā)現(xiàn),這里教育資源落后,很多班級連音樂課本都沒有,學生們對音樂學習不感興趣,教唱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同學都不好意思開口。
既然走上講臺,那就絕不畏難退縮。姜萍萍做足功課、對癥下藥,從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入手,結合自己的音樂特長和工作經(jīng)驗,逐漸探索出一套“興趣+視野+舞臺”適合侗鄉(xiāng)學生的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節(jié)課后,姜萍萍都會與學生們一起挑選出下節(jié)課鑒賞的歌曲。她將枯燥的樂理知識穿插至學生們挑選的流行歌曲中,并結合多媒體、游戲互動等形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學生們在她的鼓勵下也漸漸敢開口唱了。
除教授課本知識外,姜萍萍也致力于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每節(jié)課她都會抽出來5分鐘時間,和學生們聊聊山外的世界?!百嶅X的方式可不只有務農(nóng)和外出務工,通過學習知識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努力學一項有用的技能都能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我有一個哥哥……”“不要聽信外邊非法招工的信息廣告,被騙走以后非常危險……”
學校的孩子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由于缺少教育和陪伴,不少孩子性格內(nèi)向。如何讓孩子們卸下心靈的“包袱”,營造健康快樂的成長氛圍?姜萍萍的答案是: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課外生活,給孩子們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姜萍萍盡最大心力為孩子們組建了國旗班、話劇社、合唱團等文藝社團,以身邊事為原型,將留守兒童的家庭關系怎么處理、怎么與同學友好相處、碰到成長困惑怎么辦等內(nèi)容編進劇本,創(chuàng)作校園心理劇《我叫圓滿》《一封自帶表情包的家書》。課后,帶著社團學生們排練,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因此有了更多選擇。
6月15日,姜萍萍和學生們帶著《我叫圓滿》《一封自帶表情包的家書》在柳州市公演。在臺下雷鳴般的掌聲中,孩子們不僅找到了自信,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愛上了藝術。
種下藝術的種子,更要開出文化自信的花。在一次采風中,姜萍萍被一把獨特的樂器吸引。琴頭扁而寬,琴身像一把木鏟,彈奏時,音色時而莊重肅穆,時而明亮柔美,令人心神陶醉。問及彈奏的侗族老者,才知道這是當?shù)氐姆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侗族琵琶”,已經(jīng)很少有年輕人會彈奏了。
發(fā)現(xiàn)這個寶貝后,姜萍萍下定決心要讓侗族學生們愛上這把民族樂器,于是她購買了一把,利用課余時間一直勤學苦練,最終將這把“侗族寶貝”帶到了課堂,倡導孩子們學起來、傳承下去……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苔》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從自卑到自信、從沉默到開朗、從怯生到大方,姜萍萍把孩子們的點滴改變看在眼里、記在心間。孩子們也在姜萍萍這里找到了音樂這個朋友,也找到了過去由于種種原因被深藏心底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