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邊陽鎮(zhèn)制作的蕎灰豆腐,是極富盛譽的地方副食品,用其制作菜肴,口感清香細嫩,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蕎灰豆腐僅產于邊陽鎮(zhèn)街上,若在他鄉(xiāng)制作,其質地和口感均無法與原產地的正宗蕎灰豆腐相比,這猶如茅臺鎮(zhèn)生產的“國酒”一樣,即非此地、此水不能釀制此酒。同樣地,非此地、此水、此蕎灰亦不能生產此蕎灰豆腐。
蕎灰豆腐的烹飪方式煎、炒、炸均可,因其風味獨特、口碑極佳,暢銷周邊四縣,由于至今仍用傳統(tǒng)手工生產,故常年供不應求。
關于蕎灰豆腐的來歷,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相傳,早年邊陽街上有一小戶人家,男主人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主婦除了干農活,還不辭辛苦地推豆腐賣。一天中午,家中主婦上街賣豆腐前,留下一塊豆腐放于一木盤上準備回家自用。傍晚時分,賣完豆腐回家時,發(fā)現(xiàn)木盤不見了,豆腐也不翼而飛。此時,只聽房梁上傳來貓叫聲,抬頭一看,兩只家貓正在房梁上追逐嬉戲?!半y道是這兩只貓搞的鬼?”主婦走近一看,木盤掉在磨架旁,那塊豆腐掩埋在磨架旁裝滿蕎稈灰的筐里,白豆腐已然變成了黑豆腐。
主婦哭笑不得,棄之,可惜;食之,又不知可否。猶豫再三,主婦還是舍不得丟掉豆腐,于是她將豆腐上的蕎灰用水洗去,切塊上鍋用油煎熟。頓時,香氣四溢,食之,清香細嫩,其味獨特。主婦驚奇,但不知食后有何不良反應,惶惶不安。
天明起床,口爽神清,精神煥發(fā)。主婦大喜,如法炮制數(shù)次,皆有此功效。于是,一傳十,十傳百,蕎灰豆腐竟成為邊陽的一道特色副食品,享譽縣內外。
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曾到羅甸縣采風,并專程到邊陽品嘗蕎灰豆腐。食后贊不絕口,采攝組拍攝了蕎灰豆腐生產制作的全過程,并通過電視,把神奇的蕎灰豆腐推向世界。
如今,蕎灰豆腐在縣城的多家餐館及菜市場均有出售,價格便宜,味道一如既往地好。
(來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