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全州(舊稱“全縣”)的縣城所在地全州鎮(zhèn)中心有一個小廣場,廣場旁高樓林立,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位于其中。這座古建筑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全州人稱之為“關岳廟”。當年這里供奉有三國時的英雄關云長和南宋愛國將領岳飛的塑像,塑像前立有兩匹駿馬,由兩位泥塑武士牽起,紅馬為關云長的赤兔馬,白馬為岳飛的白龍駒,因而又稱“馬王廟”。
讓人驚奇的是,古建筑大門立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刻著莫文驊將軍所題的四個蒼勁大字:“扭轉危局”。
原來,這里是1931年1月紅七軍召開具有重大革命歷史意義的前委會議舊址。紅七軍政委鄧小平在這座古廟主持召開了紅七軍離開廣西前的最后一次前委會議,會議拋棄了“左”傾冒險主義,決定去粵湘贛革命根據(jù)地與朱毛紅軍會師,從而挽救了紅七軍。
紅七軍轉戰(zhàn)攻進全州鎮(zhèn)
1930年10月初,紅七軍接到當時由李立三領導的中共中央的命令:離開右江革命根據(jù)地,奪取柳州、桂林,最后打下廣州。11月上旬,紅七軍到達河池整編,旬末,紅七軍7000余名戰(zhàn)士在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率領下離開河池,艱苦行軍,頻繁戰(zhàn)斗在桂、黔、湘接壤地區(qū)。在征途中,鄧小平同志始終不主張硬打攻堅,但由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的干擾,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部隊攻堅碰硬,戰(zhàn)士們雖然英勇頑強,殲敵較多,終因敵眾我寡而遭受重大損失,未能攻下一座城市,更談不上打到柳州、桂林進而奪取廣州了。
12月25日,紅七軍到達湖南武岡,該城守敵死守待援,紅七軍奔襲受挫,前委認為武岡守敵僅600余人,駐寶慶2個團難以很快增援,決定全力進攻。無奈武岡城墻高厚堅固,易守難攻,紅七軍連攻4個晝夜未能奏效。28日,長沙、寶慶3個團的敵軍已達武岡增援,湘軍空軍亦來轟炸,紅七軍被迫在堅城和高山之間與敵展開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而撤出戰(zhàn)斗,星夜向新寧方向退去。是役,全軍子彈幾乎打盡,團長何子祁等200余名指戰(zhàn)員犧牲,100余人受傷。12月30日,紅七軍甩開湘敵,從新寧進入廣西。1931年1月1日,紅七軍前委決定,奔襲兵力空虛的全州鎮(zhèn),紅軍從新寧與全縣交界的界牌,經長界嶺、八十山口、會龍鋪、沙子坪、龍水、橋渡,當晚10時進入全州鎮(zhèn)。
關岳廟召開前委會
紅七軍進占全縣時,官兵們情緒極為低落,大家對“立三路線”是否行得通產生懷疑,迫切要求解答部隊到底何去何從的問題。根據(jù)這些情況,鄧小平決定在全州鎮(zhèn)召開紅七軍前委會議,會議的地點就在關岳廟。
會上,大家從當時的形勢及戰(zhàn)爭實際出發(fā),經討論,決定放棄“立三路線”攻柳州、打桂林的任務,部隊進行休整補充,隨后到粵湘贛邊界與江西紅軍取得聯(lián)系。在前委會議上,鄧小平從總結經驗教訓入手,用紅七軍近兩個月來受立三“左”傾冒險主義干擾而受挫的事實,駁斥了還想堅持“立三路線”攻打桂林的不切實際的冒險主義觀點。他提出:一、部隊在全縣休整3天。對部隊進行整編,精簡機關人員,將原來的4個團縮編為3個團,師的建制不變。整編后紅七軍總指揮李明瑞,紅七軍軍長張云逸、政委鄧斌(鄧小平),全軍總兵力為4000人左右。二、改變單純軍事行動為沿途宣傳發(fā)動群眾。紅軍做了大量的群眾工作,向全縣人民宣傳紅軍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
紅七軍一到全州鎮(zhèn)就進行宣傳,在鎮(zhèn)上寫了許多標語,如“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半官半商”“擁護農工商學兵”,并把設在關岳廟內義倉積谷局的谷倉打開,叫街道貧民來磨米,一半做軍糧,一半分給街道貧民??傊笓]李明瑞在關岳廟的大石頭獅子旁對群眾進行演講,告訴大家:紅軍是為了貧苦人民有飯吃,有衣穿,讓大家過幸福生活的,是窮人自己的軍隊。
這次前委會議最大的決定是改變硬打攻堅戰(zhàn)略,轉戰(zhàn)湘粵贛邊與朱毛紅軍會師。
前委在縣城關岳廟內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參加會議的有:鄧斌(紅七軍政委)、陳豪人(政治部主任)、張云逸(軍長)、李謙(師長)、許進(師政委)、袁振武(團長)、許卓(團政委)、黃一平(團政委)、李朝綱(士兵),另有候補委員龔鶴村(師長)、楊英(營政委)、胡鶴林(士兵)、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鄧拔奇,紅七、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列席了會議。會上對部隊今后去向問題展開激烈爭論,鄧拔奇、陳豪人、龔鶴村等人還想攻打桂林,鄧斌和前委大多數(shù)同志總結了前段戰(zhàn)斗的經驗教訓,否決了陳豪人等人的錯誤主張,決定去湘粵贛革命根據(jù)地,與中央紅軍會師。鄧拔奇和陳豪人隨即離開部隊,前往上海向中央?yún)R報請示,前委決定由鄧斌繼續(xù)擔任前委書記,許卓繼任紅七軍政治部主任。1931年1月6日凌晨,經過整編的4000余名紅七軍指戰(zhàn)員,從全縣東門粟家渡渡過湘江,經灌陽永安關離開廣西,轉戰(zhàn)湘粵贛邊,終于與中央紅軍會師,毛澤東代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紅七軍“轉戰(zhàn)千里”的錦旗。
多年后,原紅七軍軍長、開國大將張云逸說,紅七軍出了不止50位將領,1位將領是多少次戰(zhàn)斗打出來的,50位將領加起來有多少次?試想如果不是否決了“左”傾冒險計劃,再去攻打大城市,紅七軍的命運不堪設想,所以這次全州(全縣)前委會可謂生死攸關。
紅七軍全縣受歡迎
紅七軍進駐全縣縣城前,由于反動派的反動宣傳,城里的居民很害怕紅軍,許多人紛紛躲“紅”,一些老弱病殘和無法躲避者緊閉門戶,不敢出來。對此,1987年,77歲的唐國禎老人回憶:1931年1月1日,我正在教室上課,忽然校門外人聲嘈雜,出來一看,老百姓又哭又喊,成群結隊往城外跑,一打聽方知是躲兵。我當時尚未結婚,便扶著母親往城外三里湯家的外甥家躲,這里可以聽到城里喊殺聲,可這一回,我們一點聲音也沒聽到。不知什么時候我睡著了,夢中聽到許多人喊叫說軍隊殺人啦快走,我背著母親怎么也走不動,一下就驚醒了。
紅七軍有鐵的紀律,不擾民。2日凌晨,他們進城后,城里居民根本不知道。次日,唐國禎見城里沒動靜,便和母親回來,詢問城里未走的居民,他們說因為自己走不動,只好緊閉著門等死,可不知怎么的,外面一點動靜也沒有,第二天打開門,門外整整齊齊坐著許多軍人,天氣很冷,他們都穿著單衣,城里居民請他們進來烤火,可他們不進老百姓家。
紅七軍用鐵的事實,證實了自己是人民的軍隊,他們買賣公平,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會龍鋪的蔣世蘭,紅七軍路過時適逢他結婚,家中正好擺酒席,由于對紅軍不了解,全村人都跑光了;紅軍離開后,村里的人回來一看,酒席原封不動地擺在那里。
當時,紅七軍發(fā)動全縣商會捐助,籌得經費數(shù)千元,解決部隊的寒衣問題。住縣城里的肖美華原是李明瑞在桂軍時的老部下,紅七軍通過他和商會會長陳子才協(xié)商,由商會出面發(fā)動商人捐助,由于紅七軍在縣城不但沒有擾民,還維持了地方治安,城內百姓安居樂業(yè),市場繁榮,一時各大商號紛紛認捐,一些小商號如程儀生開個小藥鋪,也捐了些金銀首飾,紅軍調查清楚后將金銀首飾悉數(shù)退還給他。捐款解決了部隊部分經費,傷病號得到了及時醫(yī)治,重傷號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莫文驊題字“扭轉危局”
1999年,當?shù)匚奈锊块T找到莫文驊將軍。莫老回憶起當年隨紅七軍北上,先后擔任第二十師輜重隊隊長和第二十師五十八團四連政治指導員;參加轉戰(zhàn)桂滇邊、收復百色等戰(zhàn)斗;在全州鎮(zhèn),鄧小平等人召開前委會,挽救了紅七軍等往事,遂欣然提筆寫下“扭轉危局”四個大字,落款為:原紅七軍九十歲老戰(zhàn)士。
當年紅七軍前委會議舊址關岳廟,今已被列為自治區(qū)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當?shù)匚奈锊块T搜集了一些有關紅七軍的實物和圖片,供往來的游客參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