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廉吏林則徐曾撰聯(lián)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笨梢娏疂嵤且蛔呱?,站在山腳,我們能感受到它的雄奇與巍峨;站到山頂,我們能感受到它的浩瀚與博大。那富可敵國的鄧通、蔡京、劉瑾、魏忠賢、和珅哪里去了?因為貪,于今到處都是對他們的罵聲和唾棄,連他們的子嗣也不愿公開他們的真實身份,可以說當(dāng)年的這些巨貪而今已經(jīng)成為人人厭惡的垃圾堆。那清貧如水的愛國愛民而廉潔自守的包拯、于謙、海瑞、于成龍又在哪里?因為廉,現(xiàn)如今他們的事跡傳遍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他們的美名在上及中央、下至鄉(xiāng)鎮(zhèn)村屯百姓的家中傳揚,以至婦孺皆知??梢哉f他們已經(jīng)成為全民心目中的一座座大岳高山。
然則,何為貪?《俱舍論》卷十六說:“于他財物,惡欲名貪?!蓖ㄋ椎卣f,對于名、利、財物,對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對于由五蘊和合之眾生之體,產(chǎn)生無饜足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稱為貪。何為廉?東漢學(xué)者王逸《楚辭章句》釋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潔?!睉?zhàn)國時期詩人屈原也曾在《楚辭·招魂》中寫道:“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宋朝理學(xué)家周敦頤《愛蓮說》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這就是廉和潔。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一直都認為廉潔自律是一種高尚的品格,貪污腐敗是一種惡行。
記得我剛上小學(xué)那一年,幾乎是半文盲的父親語重心長地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我們這一代出產(chǎn)大蛇,也出產(chǎn)鱷魚。大蛇經(jīng)常吞噬小動物,由小雞到小豬,再到小牛,于是大蛇的貪心越來越大,就打起了鱷魚的主意。一天,一條扁擔(dān)粗的大蛇竟然咬住了一條水桶般粗的鱷魚,經(jīng)過費力吞咽和纏斗之后,大蛇把鱷魚吞進了肚。但一眨眼功夫,鱷魚尖銳而堅硬的背鰭卻把大蛇的肚子劃破了,血流了一地,大蛇翻滾兩下死掉了,鱷魚卻逃生了。父親若有所思地跟我說:“如果蛇沒有貪心,它是不會死的?!蔽耶?dāng)時并不知道父親為什么要說這個故事,但這故事一直記在我的心里。
我上初中那陣子,父母親即使終年干農(nóng)活也沒法填飽一家人的肚子,糧食不夠吃,就減少餐數(shù),用紅薯、芋頭充饑。有次我實在餓得慌,就去別人家自留地里摘了根黃瓜回來偷吃,被父親逮住了。他舀一大瓢山泉水從我頭頂往下淋,冷得我直打哆嗦。父親一邊淋水,一邊罵:“我讓你清醒清白一點,不涼水澆頭怕你記不?。 庇辛四且淮?,我再也不敢做小偷小摸的事了。同時我也很佩服我父親:那時那么艱難困苦的生活卻始終沒有磨滅他堅定的清廉自守的信念。
習(xí)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一個人廉潔自律不過關(guān),做人就沒有骨氣。這是要我們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對此,我一刻也沒有忘記?,F(xiàn)如今,我已參加工作39后年光榮退休,父親也早已離開我們,但父親清廉自守的品格始終如高山一樣聳立在我心中,校準(zhǔn)了我工作和生活的坐標(biāo);父親潔身自好的靈魂始終如山泉流水一樣清澈,又如一盞明燈,點亮了我的人生,照遍我人生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