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某雜志編輯讓我發(fā)一組爸媽的合影作文字配圖,我一口答應,如今手機、相機、平板,皆能拍照,隨便翻翻,還怕找不出幾張好照片來。
沒想到手機、電腦、平板里翻了個底朝天,竟然找不出一張適合做配圖的照片。首先是量少,爸媽的照片本來就不多,合影更少,還有很多是買一送一的,也就是爸媽陪孩子玩?;蚝嫌皶r順便一起進入鏡頭的。
我很汗顏,于是下了決心,挑了幾個好天氣的下午,帶爸媽出去走走,每次特地背上單反,總算好好給他倆拍了幾組不錯的照片。挑了幾張發(fā)到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夸爸媽好氣質。我很愧疚,如果不是那位編輯催得緊,真沒想著要認認真真地專門為爸媽拍幾張照片。
我的手機里,幾乎清一色是孩子的照片。吃冰淇淋吃個滿臉花,趕緊拍一張;戴了頂米奇耳朵的帽子,好萌,趕緊來一張;今天是他幼兒園畢業(yè),簡直是歷史性時刻,必得好好記錄……
我們經常后悔,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某個瞬間,忘了記錄他第一次翻身;他掉的第一顆牙;他人生的第一次考試……可我們有沒有后悔過,沒有記錄下爸媽第一次染黑頭發(fā)時的傷感;剛退休時的那聲嘆息;第一次戴老花眼鏡時的自嘲;安裝第一顆假牙時的無助……
可即便擁有如此便捷的影像記錄工具,在我們的手機里,卻很少會出現(xiàn)父母的身影,我們似乎從未意識到,記錄下他們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也是件有意義的事。他們總是默默地站在身后,不愿在鏡頭前展現(xiàn)自己,卻永遠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一雙已不再堅實強壯的臂膀。而我們,早已習慣接受他們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愛。
從現(xiàn)在開始,不再只把目光和鏡頭停留在孩子身上,不再把愛只往下傾斜,不再讓父母的生活軌跡在相冊里缺失。
(金海兒薦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