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中說“烯于陽而煬于火,曰臘肉”。臘味,是一種儲存食物的原始方法,也是中國人與冬日共同謀劃的美食。
隨著冬季戶外溫度的降低,各地不同風(fēng)味的臘味開始席卷廚房。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珍視的傳統(tǒng)和“秘方”,在漫長的時間變遷中,形成了風(fēng)味獨特的中國臘味地圖。川麻、湘辣、浙鮮、粵甜、鄂香的臘味,無論是一人食還是烹飪聚餐大菜,無論是切來單吃還是與菜品同炒,都是讓人淪陷的鮮香!
不管你來自哪里,一定都聽說過四川臘味的大名,尤其是當(dāng)?shù)厝丝谥姓鋹鄣摹奥槔毕隳c”。地道的四川麻辣香腸,用肉質(zhì)緊實、富有彈性的跑山豬肉做原料,加之來自自貢的井鹽腌制,為肥瘦相間的肉去水、入味;再邀請漢源的花椒為香腸注入麻香靈魂;最后配上純糧大曲,讓強烈的味覺刺激過后,還留有一份糧食的香甜。
比起麻辣香腸,排骨香腸更別具一格。整條排骨包進腸衣中,同時吃到香腸肉和排骨香。撕扯啃食骨頭的感覺太爽,排骨臘腸甚至不需要上桌,看電視的時候兩手一掰,就是美味的口中零食,“啪”,恰好碰到一根脆骨在嘴中崩裂咀嚼,那感覺像中了彩票一樣驚喜。
臘味的煙火氣息誰也替代不了,尤其是那些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就靠它們抵御相思,麻辣鮮爽、煙熏口感,一口就能回到家鄉(xiāng)。
自帶神秘光環(huán)的湘西,從巫儺之風(fēng)到隱秘風(fēng)景,都令人著實好奇,但更能“勾魂”的,還是那一口湘西臘肉。
吃苞谷、米糠、紅薯、青草料長大的土豬,肉質(zhì)緊實鮮嫩,一般會在冬至至立春之間被制成臘味。肉里拌上曬干的橘皮末,配上祖?zhèn)飨懔?,麻辣折中。?jīng)腌漬過后的鮮肉,切成三五斤一條,掛在火塘上用有香氣的雜木熏制。冷煙慢火急不得,火勢不宜過猛而又不能間斷,直到2個月后,臘肉油亮中泛著緋紅,熏夠味,才算是大功告成。
熏制好的臘味,手起刀落間,外表粗獷的臘肉便露出了細膩的內(nèi)里。臘肉上桌,香味四溢,半精半肥,薄薄一片,晶瑩透亮,肥肉入口即化,精肉韌度適中,皮脂香濃軟糯,讓人一吃再吃。
浙江臘味的代表城市,首推金華,而會吃的老饕,在聽到“金華兩頭烏香腸”幾個字時就開始流口水了。
何謂兩頭烏香腸?這要從它的原材料說起。頭頸部和臀尾部毛為黑色,其余各處為白色的兩頭烏是浙江金華的一種“名豬”,人送外號“中華熊貓豬”,肉質(zhì)鮮香異常。
取前夾心肉,加一部分五花肉的肥膘,二八比例,肥二瘦八。切成肉條灌制,用太陽曬干,這樣更有彈性。吃到嘴里,你能感受到小時候的純真味道!調(diào)味用的是百年虞府的配方,用當(dāng)?shù)赝翢?、鹽、五香粉、天然香料調(diào)和而成,不放任何添加劑,用更科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臉?biāo)準(zhǔn)手工生產(chǎn)。
用它做成的兩頭烏香腸,在飯桌上一定是早早就光盤的那個!
一人宅家時,做飯一事總是格外令人犯難,尤其是肉菜,想想便讓人頭大。而廣式小臘腸,小小一個的它,不僅單吃美味,還是廣式煲仔飯的標(biāo)配CP。
廣式臘腸不僅有窈窕細溜的面孔, 也有的因為在綁結(jié)的時候間隔較短,吊晾起來的時候就變成了半指長的橢圓小肉球,成為胖乎乎的可愛樣貌。
嶺南飲食文化下產(chǎn)出的臘味,少了麻椒花椒,多了酒香和微甜,在陽光下透著晶瑩之光。味道也十分別致,甜中帶酒香的感覺,令人似醉非醉,入口酣暢。晶瑩剔透、身長不足3厘米的“小肉彈”,無須切割直接蒸煮后,整粒入口,體驗滿滿的肉糜沖破腸衣,在嘴中爆炸的感覺。
深夜里,半勺花生油把砂鍋抹了底,一份東北稻花香大米,兩份清水,大火燒開后改文火,放入八九節(jié)矮仔臘腸,燜上20分鐘,滿屋濃烈的酒香、豬油香混雜大米香氣交雜四起,足以讓每個肉食愛好者喪失理智,迷醉得翩翩起舞,不能自拔。
如果說川粵湘浙是臘味版圖中的名門正派,那么臘味大省湖北則是遺落的江湖明珠,在看似不經(jīng)意間,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風(fēng)味,這里面又尤以恩施土家臘肉出名。
恩施生態(tài)環(huán)境好,山地多,森林覆蓋率近80%,是著名的“世界硒都”,動植物富含硒。土家秘制臘肉只選用養(yǎng)足12個月的農(nóng)家散養(yǎng)土豬,當(dāng)日現(xiàn)宰豬肉當(dāng)天腌制,肉質(zhì)更加緊致,腌好的豬肉自然吊熏,硬木、柏枝小火慢熏月余,橘皮果殼提味增香,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鮮紅的豬肉外表逐漸轉(zhuǎn)為深邃臘肉。
樸素的外表下,只有切開,才能發(fā)現(xiàn)里面的驚喜,七分瘦三分肥的五花臘肉,熏香撲鼻,深紅與晶瑩透亮的白交相輝映,肥而不膩,一口下去滿滿肉香;肉質(zhì)爽口的臘排骨,有嚼勁不干柴,越啃越香。
無論是煎、蒸、炒、炸,土家臘肉組合皆能成為一道餐桌搶手菜,故當(dāng)?shù)亓鱾鳌耙患抑笕獍偌蚁恪钡拿裰V。
千百年來,臘味走南闖北,已經(jīng)成為各地獨具特色的味覺代表。有的人醉于浙江的鮮,有的人喜歡廣式的甜,有的人獨愛川臘的辣,到底誰能獨占鰲頭?也許答案就在團聚時將筷子伸向餐盤,放入口中的那一瞬。
資料來源:地道風(fēng)物、秋田農(nóng)場、混知等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