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臣
(四川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 四川綿陽 621000)
在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導向下,學校體育更要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在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意見》等相關文件中,就學校體育工作的目標、任務、發(fā)展方向進行了具體論述,并結合我國推進教育現代化以及體育強國建設等現狀與目標,作出了新的布局。高職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自覺承擔起建設體育強國的歷史責任。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就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體育教師整體素養(yǎng)、體育課程設計、體育教學安排等方面,尚未能與體育強國建設需要有機吻合。基于此,開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研究,結合當前體育教學現狀,分析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思路、解決策略,希望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各國之間競爭的實質逐漸成為人才的競爭。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各方面有機配合,做好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幫助學生增強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學習應用更多、更科學的運動技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高水平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就業(yè)環(huán)境[1]。
在體育強國的發(fā)展導向下,在學校教育中,需要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指引。要切實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助推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
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形式,結合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能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使其在畢業(yè)就業(yè)時,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環(huán)境和工作崗位。這對于提升高職院校的綜合影響力,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聲譽都具有重要價值[1]。
在體育強國的背景下,學校教育需要充分重視體育,改進體育教學,但在高職院校內部,在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層面上存在教學理念不夠統(tǒng)一,教學指導缺乏系統(tǒng)性、全面性的現實問題,這也影響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效果。并且在目標設計上,一些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過于重視技能培訓,而忽視了引導學生樹立體育精神,忽視了培養(yǎng)其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也沒有貫徹落實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這些問題制約了體育強國的建設效果。
結合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狀況來看,都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形式陳舊的問題,教學內容比較老套,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許多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設置的運動項目極為有限,例如,常見的將田徑類項目作為教學核心,輔之以足球、籃球等項目,教學形式過于枯燥,選取的運動項目不具備新穎性、娛樂性,也降低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2]。
從體育考核的角度來看,許多高職院校在對體育課程進行考查、考核時,大多仍以傳統(tǒng)項目的成績作為考核依據。在考核形式上“重結果輕過程”,考核方法單一,考核內容單調,難以結合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運動基礎進行個性化考核。這也使得考核評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準確性,尤其對一些本身運動基礎薄弱的學生,更是會在考核中打擊其積極性。
在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改革,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明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目標。要結合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和中職院校等的區(qū)別,突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獨特性。要以職業(yè)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以就業(yè)為導向,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質,提升體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要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豐富體育運動項目,突破以往單一的運動組織形式,拓展新型的教學模式。例如,結合當前信息化、網絡化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可以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發(fā)揮網絡學習平臺的資源優(yōu)勢。教師可以結合八段錦、賽龍舟等傳統(tǒng)民族體育項目,將相關視頻資料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運動視野,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幫助學生真正找到自己感興趣并能夠堅持的運動項目。借助線上平臺,也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實時互動與溝通,即使學生在實習實踐中,也能通過線上平臺接受體育教師的線上指導。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制較短,體育課時往往也極為有限,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線上布置體育作業(yè)、體育任務,組織學生通過直播或錄制視頻的形式來提交作業(yè),也能使教師更好地驗收教學成果,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接受來自教師的專業(yè)指導。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秉承著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教師要結合高職院校實踐性、應用性的特點,推進課賽融合,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參與體育比賽,推動構建起教、練、賽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教師要結合運動健康知識,結合體育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在課下也能主動開展運動訓練。
推進體育教材創(chuàng)新,需要結合院校實際、結合學生基礎,科學地選擇課程內容,教師要突破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突破“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選擇誤區(qū)[3],結合辦學條件,考慮課程設計的趣味性,要盡可能使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課堂中,真正從體育課堂中獲得運動知識,提升運動技能,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真正實現體育與生活的有效銜接。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設計上,要滿足終身性的要求,要結合體育強國的建設目標,結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發(fā)展需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形成對運動的好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在內容設計上,尤其要考慮職業(yè)院校學生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yè),要結合職業(yè)特點,例如,其從事的職業(yè)是否需要長期站立、是否需要長期伏案,或者職業(yè)本身對從業(yè)者的身體素質有較高要求,要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設計具有較強針對性的運動項目。由于高職院校體育課時有限,在內容上教師更要保障精學、粗學、略學等課程的合理分配,要使體育課能夠分門別類地教好、組織好。對于精學類課程,教師要組織學生多實踐、多練習,這部分課程往往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技術性,且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要保證學生對此類運動學好、學透,并能夠充分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能夠在學生日后的學習、工作之余,通過這些運動放松身心,鍛煉身體。在粗學類課程中,教師主要帶領學生了解這些運動的知識,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當學生初步學習了解后,再結合個人興趣,決定日后是否更深入地展開學習,例如羽毛球教學、網球教學、健美操教學等,都可以放置于粗學類課程項目下。而略學類課程則大多屬于觀賞類體育項目,例如,組織學生觀看高爾夫的比賽視頻,了解高爾夫運動的比賽方法、比賽規(guī)則,以及了解拳擊、棒球、橄欖球等運動的發(fā)展歷程等。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除了常規(guī)性內容外,還要組織學生開展運動鍛煉,要從靈活性、力量性、協(xié)調性、速度性等方面,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訓練。要將這些訓練內容融入課程中,使其常態(tài)化。為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以游戲、比賽的形式展開,降低學生對這類訓練的排斥感,提升這類練習的趣味性。
引入競賽機制,創(chuàng)新考核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鍛煉主動性。在高職院校內部,通過定期與不定期地組織體育賽事,在體育教學中加入競賽機制,能夠有效地豐富校園體育活動,也能在校內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增強學生的鍛煉意識。并且,在學生參與比賽、觀看比賽的過程中也能進一步實踐運動知識,例如,在觀看校內籃球比賽時,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什么是投籃、罰球,以及賽場上的犯規(guī)動作,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識和了解,也能鼓勵更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身籃球技能的練習。并且,多元化的體育賽事也能在校內營造良好的運動文化環(huán)境。例如,國外運動文化較為興盛的國家,往往其國民運動事業(yè)也較為發(fā)達,巴西幾乎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人們踢足球的身影;歐洲足球運動賽事期間,萬人體育場更是常常座無虛席。在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指引下,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更需要從體制機制角度做好引領,加入競賽和活動機制,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實現教、練、賽的一體化推進。
改革考核方式也是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體育考核中,更側重于學期末的體育成績,屬于終結性考核,較少關注學生的運動過程和運動發(fā)展。據此,要改進考核方式,突出考核評價的診斷性功能,加入學生的日常表現、運動習慣、運動基礎等相關內容,結合學生的運動發(fā)展動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運動能力、運動進步狀況進行全方位診斷。這不僅能夠增強不同運動基礎的學生的學習信心,而且也能鼓勵學生堅持鍛煉。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動態(tài)評價也能幫助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及時調整階段性目標,有利于提升教學設計的針對性、時效性,還能有效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要綜合利用自評、互評、師評等評價方式,提升評價考核的公平性,幫助學生在考核中更全面地認識自己,更全面地把握運動發(fā)展要求。
對于職業(yè)院校學生來說,在體育學習中,既要學習基礎的運動知識,還要掌握運動技能,要結合自身專業(yè)和所學的技術特點,真正實現以體促技、以勞強體。教師在課程設計上,要提升針對性,例如,對于機械加工專業(yè)的學生,教師在授課時,要重點強化上肢運動,針對機械加工專業(yè),在日常的專業(yè)技術學習中,會有大量運用上肢的體力勞動,因此,在運動技能和體育鍛煉上,要加強這部分學生的上肢力量性訓練和靈敏性訓練。對于空乘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往往對儀態(tài)、形體有較高的要求,在對這一專業(yè)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多結合舞蹈、禮儀、氣質等方面進行內容設計。對于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日常實踐和日后的實習工作中,往往需要站立較長時間,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重點對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強化下肢耐力性訓練。設置針對不同專業(yè)的運動項目、體育訓練方案,不僅能夠增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而且也能為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還能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有利于更好地契合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也能夠更好地將技能訓練與體育教學相對接。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體育強國的大背景下,尤其要堅守自身作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基地的職責與使命,要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價值。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要深入學習相關政策,并結合政策要求,統(tǒng)一思想,規(guī)范教學。要將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全方位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熱愛。教師需要以體育強國的建設為指導,以終身體育意識為引領,推動構建全方位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要分階段、分步驟地做好體育教學工作,真正內化體育教學體系,使體育教學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價值、有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科學的運動技能。
從師資隊伍的角度來看,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將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建立一支較強專業(yè)能力、較高素養(yǎng)水平的體育師資隊伍,鼓勵支持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不斷學習、提升、強化自身素養(yǎng),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結合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進一步激發(fā)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自身教學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主動性[4]。結合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評價體育教師時存在的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未來要不斷優(yōu)化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引導體育教師逐漸將工作重點放在教學層面,推動建立教師教學過程評價與科研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教學評價,發(fā)揮評價的指導反饋作用,在教師評價過程中,要將教師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等評價方式相結合。要重點對教師的體育專業(yè)能力、師德修養(yǎng)、體育課堂組織情況、教案編寫情況等進行監(jiān)控督導反饋,切實保障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要考察教師在論文、專著等方面的質量和數量,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推進教學改革。結合當前體育強國建設的發(fā)展目標,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要時刻關注研究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策略,并在實踐中摸索創(chuàng)新,反思總結,進一步滿足體育強國的建設需要。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改革時,要以體育強國為引領,結合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考核形式等,構建起以實踐教學為主,以拓展訓練為輔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積極應用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手段,多學習、吸收先進的教學理論教學經驗,不斷推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結合自身需求和興趣愛好,開展運動實踐[5]。在教學設備和體育設備的采購上,教師要挑選滿足學生需求,兼具競技性、娛樂性的體育活動。此外,高職院校的領導和管理層也要重視體育教學,要加大對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不斷擴充體育教學資源,豐富體育器材、體育設備,增加學校運動場地,提高運動器材的利用率。鼓勵學生在校期間每天鍛煉一小時,在學生實習實踐后,也可以通過線上打卡等形式監(jiān)督學生的鍛煉情況。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要積極拓展教學內容,結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實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要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展開體育分類教學設計,開發(fā)滿足學生未來就業(yè)需求的體育鍛煉項目,帶領學生在運動中增強身體素質,預防職業(yè)病,并在運動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強化道德素養(yǎng),提高人文素質[6]。
教師要不斷豐富和拓展體育教學內容,必要時可以加入拓展訓練,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校外進行運動拓展練習。對于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來說,想要獲得切實成效,需要教師和高職院校領導人員真正意識到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要將體育教學與思政教學相融合,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生發(fā)出對體育運動的重視,能夠自覺地、主動地參與運動鍛煉。要加強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使“互聯網+體育教學”的模式能夠在高職院校內部落地生根。對此,高職院校需要做好設備投入,為體育教學信息化建設配足、配齊硬件、軟件設施。要發(fā)揮大數據技術在信息收集整理方面的優(yōu)勢,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大數據技術,更全面、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幫助教師及時找到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制訂更有針對性、科學性的教學方案,這對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高職院校正進入高速發(fā)展期,這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歷史階段,這一時期,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在學生體質、終身體育意識、師資素養(yǎng)、頂層設計、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要做好目標定位、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的形式與內容,不斷開發(fā)新渠道、新路徑,拓展補充體育教學資源。要在高職院校內部體育教學中引入競賽與活動機制,推動課、賽、練的有機結合,還要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要求,做好內容設計,真正以體促技、以勞強體,進一步保障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真正使體育教學改革成為助力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fā)展,助力體育強國建設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