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米蘭,羅紅梅
(1.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yī)院 上海市楊浦區(qū)中心醫(yī)院 手術室,上海,200090;2.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上海市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 影像醫(yī)學科,上海,200438)
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提升,CT檢查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影像學檢查,在多臟器和疾病病變定位、定量、定性分析及疾病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1-3]。CT增強掃描檢查對比劑注射通常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作為注射通路,外周靜脈留置針可能會出現靜脈穿刺損傷、反復穿刺、對比劑滲漏、淺靜脈炎、圖像質量不佳等事件發(fā)生。耐高壓注射型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一種多腔道耐高壓型中長導管,由聚氨酯材質制成,具有專利的末端瓣膜設計,導管管腔最大可耐受300 psi,5mL/s的注射速率,滿足一般靜脈輸液治療的同時,還可以實現患者檢查中CT或MR高壓注射、多通道給藥、快速輸注、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等需求[4]。
膽道腫瘤主要是指原發(fā)于膽道系統(tǒng)的腫瘤,包括膽囊腫瘤和膽管腫瘤。膽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位居中國消化道腫瘤第5位,其中最常見的為膽囊癌,約占膽道腫瘤的1/3,因此膽道腫瘤患者病情復雜、病程漫長,營養(yǎng)狀態(tài)差,外周血管細弱、無彈性,進而CT增強掃描檢查動脈期成像效果欠佳。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在CT增強掃描檢查中能實現快速精準輸注對比劑,不僅保護外周血管,避免了反復穿刺,降低藥物外滲發(fā)生率,而且減少增強劑被稀釋,縮短到達強化峰值的時間,起到更好的強化效果,有助于提升CT圖像質量總有效率。本文探討耐高壓注射型PICC在膽道腫瘤患者CT增強掃描檢查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2年2月—12月醫(yī)院收治的膽道惡性腫瘤行CT增強掃描檢查的患者共60例。納入標準:①已置入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且性能完好,功能正常,②有CT增強掃描檢查需求者,③年齡16~70歲。排除標準:①已出現PICC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無法正常使用者,②碘對比劑藥物過敏者,③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且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④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60 例患者中男31 例,女29 例,平均年齡(65.00±5.00)歲;病例分類:膽囊癌36例,胰頭癌14例,肝內膽管癌10例;其中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有25例。檢查掃描部位:分為上腹部、下腹部。采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患者選用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注射對比劑,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型號20 G)注射對比劑。兩組受檢者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及腫瘤細胞性質、大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本機構倫理委員會審查并符合2013年修訂的《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常規(guī)選用一次性耐高壓型外周靜脈留置針(威海潔瑞醫(yī)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回縮式靜脈留置針,針管型號20 G)。操作均由有資質的護士按照CT增強掃描檢查前要求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按照無菌技術操作常規(guī)執(zhí)行,然后生理鹽水5 mL脈沖式沖管。造影前連接高壓注射器,再次生理鹽水5 mL注射以檢測壓力,確保局部無滲漏。然后遵照增強掃描時預定劑量注射。
觀察組采用耐高壓注射型PICC 導管(Power PICC SOLO,美國巴德公司生產)。操作維護由有資質??谱o士,在穿刺室進行常規(guī)管道護理、記錄,確認導管為紫色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上有Power、5 mL/s和300 psi等標識。操作前,護士確認穿刺點局部及穿刺側手臂無紅、腫、熱、痛、無感染等并發(fā)癥,導管的深度符合準確。用酒精棉片全方位機械性擦拭消毒導管接口至少15 s,充分待干,用10 mL脈沖式沖管,先抽回血至延長管脈沖式沖洗導管,確定管道通暢,功能性能完好。造影前連接高壓注射器,再次生理鹽水10 mL注射,檢測注射壓力,確保局部無滲漏。增強掃描前X線攝片顯示: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下1/3的位置。根據患者掃描部位、體質指數、血管等參數設定注射總劑量和注射速率,遵照增強掃描規(guī)范逐期進行掃描。
CT增強掃描對比劑均采用非離子型、次等滲對比劑(碘佛醇注射液,100 mL:67.8 g);高壓注射器為雙筒注射泵(Optivantage DH)連接管耐高壓輸注最快速度達3~5 mL/s,耐受最大壓力為300 psi;CT機型64 排螺旋CT(美國GE 公司,型號GE Light speed VCT);檢查掃描完畢由影像醫(yī)學科有資質??漆t(yī)生進行比較影像圖像CT值。
1.3.1 CT增強掃描護理不良事件: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注射通路的選擇;置管后舒適度;技術水平;穿刺點是否紅、腫、熱、痛等靜脈炎癥狀;局部有無對比劑滲漏、等條目。滿意度評價設“很滿意、滿意、一般”3個選項,其中“一般”選項被認為是護理不良事件[5]。由研究者本人在患者等候區(qū),采用統(tǒng)一問卷方式填寫,注意保護被問卷者的隱私,現場發(fā)放完成并收回,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3.2 CT增強掃描圖像質量:本研究中圖像均由影像醫(yī)學科有資質的醫(yī)師進行分析讀片,按照圖像質量將其分為三個等級:①很好:各臟器血管顯影清晰可見,動脈期、門脈期無干擾偽影。②一般:各臟器血管顯影清晰可見,動脈期或門脈期有極少量偽影,但不影響結果診斷。③欠佳:各臟器血管顯影可見,但動脈期重要血管顯影不清晰或有部分偽影干擾模糊,結果診斷不明確。CT增強掃描圖像質量總有效率=很好例數/總例數×100.00%??傆行试礁哒f明圖像質量越高。
觀察組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4(13.33%)例,對照組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13(43.33%)例,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1例患者PICC導管置入時間已超過11個月,穿刺點周圍皮膚有0.1 cm×0.2 cm潰破,導管維護時訴局部疼痛不適感;2例患者PICC導管置入48~72 h內,高壓輸注完畢,穿刺點有少量滲血;另外1例患者高壓輸注完畢評估導管深度發(fā)現有0.5 cm脫出,擔心導管損壞不愿意再次使用。兩組患者CT增強掃描護理不良事件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CT增強掃描護理不良事件比較[n(%)]
觀察組有2例患者圖像質量一般,其中1例患者增強造影時由于全身有熱感,致使體位無意中移動產生移動性偽影;另外1例患者肩關節(jié)骨折致使手臂不能完全舉過頭頂。兩例均出現動脈期圖像模糊不清。兩組CT增強掃描圖像質量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93.33%)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T增強掃描圖像質量的比較[n(%)]
CT增強掃描檢查是指以醫(yī)學成像為目的,將某種特定物質通過血管引入人體內,改變機體局部組織密度對比度,能夠有效提高影像學檢查診斷精準率。對比劑高壓注射的速率是提高影像學檢查圖像質量的關鍵因素。膽道惡性腫瘤患者病情復雜,病程漫長,營養(yǎng)狀態(tài)差,外周血管細弱、無彈性,穿刺困難、滲漏風險較高。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由醫(yī)用聚氨酯材料制作,采用末端瓣膜設計,具有高流速、多通路、管腔最大可耐受300 psi、5 mL/s的注射速率等特點,能夠全程保護患者診斷、治療、復查期間的血管安全,同時確保影像學檢查圖片質量的需求,在許多醫(yī)院被作為 “一針式治療”的通路[6-7]。
相關研究[8-9]顯示與PICC相關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1%~4%。管腔在人體溫度下可以迅速軟化,緩解了導管本身對血管內膜刺激,提高患者舒適感,減少導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CT增強掃描圖像質量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管路比外周靜脈更加平直,且導管置入的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右心房,造影劑直接輸入上腔靜脈或右心房,避免了造影劑的靜脈殘留,縮短了輸注路徑,減少了造影劑被血液稀釋,起到了更好的強化效果,提高了病灶密度測量的精準性,同時提高對比劑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對比劑滲漏風險發(fā)生,提高了影像學圖像質量和閱讀有效率,提高了患者檢查中的舒適度,降低了使用造影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
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適用于需要多次增強掃描時注射造影劑以明確診斷和(或)評價疾病治療效果的患者[10-12]。CT增強掃描對比劑濃度高、黏稠度高,高壓輸注時壓力大、速率快,使用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輸注對血管壁的刺激所引起的不適感受低于普通留置針,同時推注速度更快更符合現代精準醫(yī)療的要求[13-15]。選擇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注射對比劑,不僅提高了影像學增強檢查質量有效率,還降低了檢查中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