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不是過敏人,不知道過敏的痛?!薄P者
最開始,我并不認為自己是過敏了,一是因為我之前沒怎么過敏過,二是因為作為過敏人士的閨蜜一次恨不得能連打10個噴嚏,而我不行—因此,當半夜被嗓子痛醒時,我心想:“北京已經(jīng)干到這個地步了嗎?多喝點水吧……”
但是,連續(xù)幾個白天高頻度地喝水并沒有讓我的咽痛癥狀減輕,甚至服用去火藥也有些無濟于事—咽痛兀自巋然不動地每晚折磨著我。直到有一天,它發(fā)生了變化—我半夜被憋醒,感覺整個咽喉部都腫了,躺一會兒就有瀕死感,只能靠床頭坐著。
沒辦法,我只得去找單位的耳鼻喉科醫(yī)生幫忙。
“你這是過敏了啊。”醫(yī)生慢條斯理地說,“打噴嚏嗎?”
“偶爾一下吧?!蔽毅铝?。
“哪里癢癢嗎?”醫(yī)生一邊示意我坐在診療椅上,戴好頭燈,一邊問。
“耳朵和上顎偶爾癢。”我茫然道。
醫(yī)生查看了我的鼻腔、咽部,淡定地開好藥方:“你是藥師,不用我叮囑怎么用藥吧。”
我低頭一看:診斷是過敏性鼻炎;處方是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噴霧劑。
(1)氯雷他定,第二代抗組胺藥,建議睡前服用。成人每日1片。對于2歲以上兒童,若體重>30千克,每日1片;體重≤30千克,每日半片。體內達峰時間約1小時,半衰期約10小時,提示起效快、持續(xù)時間長。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乏力、頭痛、嗜睡、口干、胃腸道不適等,但多數(shù)比較輕微,可以耐受。對飲食則基本沒有要求。
說起“抗組胺藥”,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犯困”。的確,對于服用過撲爾敏的朋友,或者曾吃過某些復方感冒藥的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那不可抗拒的嗜睡癥狀,這是第一代抗組胺藥常見的不良反應。但是,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則有所不同,其少見嗜睡癥狀,起效快,作用時間長,更安全、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抗過敏藥能夠掩蓋皮試癥狀。所以,如果需要同時做皮試(如青霉素皮試),需要提前停藥48小時,或向醫(yī)生說明情況。
(2)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鼻用糖皮質激素,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藥物,用于6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這里需要提請廣大家長特別注意:不要一看到“激素”就害怕,這類鼻用激素只在鼻黏膜的局部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但在全身副作用小,是一線治療藥物。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上呼吸道感染、胃部不適等癥狀,而不正確的操作手法也可能導致鼻腔出血、黏膜刺激等,但多半比較輕微,如果不能耐受,可以找醫(yī)生換藥。
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的用法需要一點技巧:每天早晚噴鼻,噴頭深入鼻孔約1 cm,朝向外側。每側1噴或2噴,噴入的時候要注意同時用鼻吸氣,屏住呼吸幾秒,然后用嘴呼氣。
用藥當晚,我的嗓子疼就偃旗息鼓了;連用7天后,自覺好多了—吃得好,睡得也好,但氯雷他定也吃沒了—于是,一時沖動之下,我非常不專業(yè)地停了所有藥(不要學我)。
幾天后,我和閨蜜聚會,中間喝了點雞尾酒,當時只感覺上顎有點癢,便沒怎么當回事—誰知,當正準備開啟聚會下半場的時候,久違的咽痛卻氣勢洶洶而來……幾乎在一瞬間,我腦海中便回憶起了前段時間被瀕死感支配的恐懼—立馬開始翻看她的藥箱:“你是不是過敏來著,趕快給我來一片藥?!遍|蜜(她也是藥師)盤腿坐在沙發(fā)上,看到我歡欣鼓舞地拿出西替利嗪之后,說:“你喝酒了,不能吃這個。但我這邊沒有氯雷他定。”
鹽酸西替利嗪片,同樣是第二代抗組胺藥。成人每日1片,睡前服用。6~12歲兒童,可以每日1片,睡前服用;也可以每次半片,每日2次服用。2~6歲兒童,每次半片,每日1次;也可以每次1/4片,每日2次服用。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輕微頭痛、頭暈、口干、腹部不適等情況。體內達峰時間約1小時,半衰期約8小時。
雖然試驗中沒有觀察到鹽酸西替利嗪片與酒精的相互作用,但藥物說明書中明確要求“謹慎飲酒”。
理智壓過恐懼后,我立刻就慫了,默默地把藥放了回去。
就這樣,在氯雷他定片和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的保佑下,我平安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過敏季—痛定思痛,我也開始回想為什么會過敏,畢竟我之前可不是易過敏人群。
過敏性鼻炎具有多基因遺傳傾向,發(fā)病與“過度清潔”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改變、大氣污染、工作生活環(huán)境的誘發(fā)等因素相關。對比自己,我的部分家族成員患有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聽說還有很多人對冷空氣敏感;我讀書、工作在北京,沙塵、霧霾等天氣很常見;長時間在中草藥房工作,大量接觸中藥粉塵,這可能是誘發(fā)因素。當然,不是說每一個有類似情況的人都會發(fā)病:即便以上因素都具備,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的人也不會發(fā)病;相反,即使看似任一因素都不具備,有的人也會發(fā)病—畢竟這只是相關因素,而疾病的發(fā)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得了過敏性鼻炎之后,我的目標從“不要過敏”變成了“不要發(fā)展為哮喘”—這并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過敏性鼻炎是哮喘發(fā)病的危險因素。除此以外,有研究顯示,年齡(40~50歲)、性別(女)、氣道相關疾病(包括鼻息肉、肺炎、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等),都是哮喘的風險因素。
所以,如果不想最終發(fā)展為哮喘,就得做好各方面的防護。首先,過敏性鼻炎是由空氣中的過敏原引起的—因此,隔絕過敏原及減少刺激物是防治的重要部分。比如,在家打掃衛(wèi)生、揚塵天氣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保持室內干凈整潔,不給霉菌滋生的機會。如果對寵物毛發(fā)、皮屑過敏,最好不要飼養(yǎng)寵物;如果已經(jīng)飼養(yǎng),不要“挺著”,與其指望過敏會好轉,不如趁早“斷舍離”,最起碼也要避免親自打掃寵物籠舍、寵物廁所等—總而言之,不要和免疫系統(tǒng)作對。
其次,要規(guī)律用藥。目前,大部分人會采用鼻噴或口服藥治療過敏,如各類鼻用制劑、口服抗組胺藥、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在整個過敏季,都要遵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隨意停藥可能導致過敏性鼻炎反復發(fā)作且加重,加大發(fā)展成哮喘的風險。
最后,要做好生活方式管理。適當運動、合理膳食能調整免疫系統(tǒng)功能,促進免疫系統(tǒng)“恢復正?!?,不要過度敏感。
稍微總結一下:首先,盡管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戴口罩了,但為健康安全考慮,我的口罩還是捂得緊緊的—你也記得參考喲!然后,無論再怎么忙,我每晚都會盡量騰出30~40分鐘時間來運動,飲食方面也在有意識地提高綠葉菜的占比,向更健康的生活努力。最后,向我的免疫系統(tǒng)祈禱:希望看在我兢兢業(yè)業(yè)的份上,盡快讓我恢復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