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欽晨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就中秋了。學(xué)校放假,我回到了家里和家人一起過中秋。
晚飯后,爸爸提議,一起去婺江邊走走。我反對,因為還有作業(yè)沒完成。妹妹不肯,軟磨硬泡地,一定要拉我同行。我很無奈,不過,很快自我安慰:我一直住校,很難得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當(dāng)補償吧。想來在茶余飯后的閑適之中,家人同去婺江之畔領(lǐng)略美麗的夜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爸爸媽媽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妹妹一蹦一跳地跑來跑去。媽媽嗔怪地喊:“小心點,別摔了!”月亮倒映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就似閃亮的魚鱗。江畔的燈光柔和地照在家人的身上,高矮不一的影子在江壩上跳動。
江畔的那條柏油路上,兩旁絢麗變幻的燈是那么閃亮。我清晰地看見了江面上蕩起了一層層的漣漪。順著水波的方向,我向前看去,呀,不遠(yuǎn)處的江邊竟然還有老人在垂釣!他頭戴一頂小帽,穿了一件長袖,蹲坐在江邊,骨瘦如柴的手里握著一根釣竿,另一只手里,食指、中指之間,夾著一根燃燒的煙。他用力一拋,釣線便游龍般飛舞,落入江里,江面泛起一圈漣漪。
“哥,快來看,爺爺在釣魚呢,桶里有好幾條呢!”妹妹興奮極了。我笑笑,也跑過去,摸摸她的頭:“下次有空,我也帶你來釣?!薄案绺绮辉S耍賴,不要一上學(xué)又把我忘記了?,F(xiàn)在我一個禮拜才能見到你一次,而且每次你一回來就躲到房間里做作業(yè),都不陪我。媽媽說,以后你考上大學(xué),回來的次數(shù)就更少了?!?/p>
我一怔,是啊,我一天天成長,終有一天要離開家人,飛向自己的天空。能陪在他們身邊的時間還有多少呢?我看著迎面走來,略顯蒼老的爸爸媽媽,忽然有些莫名的憂傷,我拉著妹妹的手,看著她說:“放心,哥哥一定不會忘記的?!?/p>
月亮把我們一家四口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我牽著妹妹的手,暗暗告訴自己:珍惜家人,在有限的時間里多陪伴他們……
這個中秋讓我更懂得了團圓的意義。
作者將自己和家人在中秋夜到婺江邊散步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記錄下來。中秋節(jié)是團圓的節(jié)日,文章的主題是“中秋的意義在于陪伴和珍惜”。常規(guī)來說,這類立意是大多數(shù)同學(xué)見到“中秋”二字便會想到的,如此行文便易“泯然眾人矣”。同時,也極易在選材的時候用力平均,沒有高潮,讀起來平淡無奇。況且,文中的釣魚老人與主題“陪伴和珍惜”關(guān)聯(lián)不大,只是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如何將一家人散步的日常小事寫得更具有生活意蘊呢?我們不妨學(xué)一學(xué)教材:莫懷戚的《散步》,記敘“我”帶著母親和妻兒到郊外散步的事。兒子想走小路,母親愿走大路,發(fā)生了分歧。當(dāng)“我”決定“委屈”兒子時,母親卻遵從了孫子的想法。最后,“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穩(wěn)穩(wěn)地走。立意:人到中年,會擔(dān)當(dāng)起承上啟下的重任,尊老與愛幼,會使我們感到責(zé)任重大。
寫散步中的一件小事,作者著眼于處理分歧,感受責(zé)任。從“我們這一家”想到“中年人”,由“一個”想到“一群”,立意上就有了新意,也有了深度?!吨星铩愤@篇文章,作者的著眼點始終是一家四口。若換個角度,把著眼點放在偶遇的釣魚老人身上呢?
從“一個”釣魚老人想到“一群”孤獨老人:一個老人,在中秋節(jié)這樣的日子出來釣魚,不是沒有人陪伴太孤單,就是愛極了釣魚這項活動。作者回憶了當(dāng)時的情形,想到了和老人的談話,發(fā)現(xiàn)他是因子女在外,無人團圓而出來獨自釣魚解悶。圓月映照之下,老人的背影越顯孤單,作者便由這“一個”想到可能還有“一群”在團圓夜卻依舊孤獨的老人。于是,他將主題確定為:要關(guān)心缺乏親人陪伴的老人。再由“一群”想到“一類”長時間獨居、獨自生活的“空巢老人”。如此,從“團圓”到“未團圓”,從“我們這一家”到“空巢老人”,在生活的小素材中看見社會問題,立意就提升了。
下面是經(jīng)過作者修改升格后的作文,大家且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