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曼菲
在寒意漸起的街頭,買上一包油光锃亮、香氣四溢的糖炒栗子,在左手倒右手的滾燙中,嘗上一口,溫暖蕩漾在心頭。
栗子,這種原生于北半球溫帶地區(qū)的“木本糧食”,在中國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山東濰坊臨朐縣發(fā)現(xiàn)過距今大約1800 萬年的栗子化石,距今9000 年前的河南裴李崗遺址發(fā)現(xiàn)過板栗果實的遺跡,6000 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過板栗堅果、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發(fā)現(xiàn)過錐栗的痕跡。甲骨文中形象鮮明的“栗”字,也說明栗子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從農產(chǎn)品匱乏的上古時期一路走來,到了今天,栗子依然是飲食中少不了的“鐵桿莊稼”。
自先秦以來,文獻中關于“栗”的記載燦若繁星,飲食、醫(yī)藥、農業(yè)、風俗文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栗的身影,甚至《史記》中還有“春秋帝王曾大力嘉獎,凡栽栗樹千株以上者,竟以千戶侯相待”的記載,足見栗子在當時的社會中有多么重要。
?這是西漢?;韬钅钩鐾恋那嚆~火鍋,距今有2000 多年,鍋里還有板栗殘留
而栗子之所以能在各個領域存在感爆棚,離不開它最樸素的優(yōu)勢——果腹充饑。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正是因為燕國有“棗栗之利”,國富民強,蘇秦才有機會得到燕文侯的贊助游說六國?!俄n非子》說,秦國遭遇饑荒時,范雎曾請求秦昭襄王將內苑的栗子拿來賑災。陶谷《清異錄》也記載了晉王帶領士兵以野栗充饑,大破敵軍的軼事,栗子還因此被稱為“得勝果”“河東飯”。
?板栗肉粽
在物資貧乏的年代,能夠讓人生存下去的口糧,自然是有些“神圣”的,于是它被賦予了“早自謹敬”之意,在晚輩早起拜見長輩、新婦拜見公婆請安時,可以敬獻栗子。古代禮制中,栗子是祭祀的供品,《帝京景物略》還有明代北京人用栗子祭祀灶君,以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記載。而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美食,例如臘八粥、端午粽、重陽糕等,栗子也是不可缺少的食材。
?除了栗子果實,栗樹也很重要。古代它被當作祭天神樹看待,先民祭祀社稷時“周人用栗”,此外,因為練祭時立的神主是用栗木做的,所以這里的神主也被稱作“栗主”,后來宗廟里的神主都被稱作“栗主”了
除了果腹的基礎需求外,能否助養(yǎng)身體也是人們考慮的問題。中醫(yī)講究“以形補形”,栗子外形像“腎”,唐代藥王孫思邈將其稱為“腎之果”,并在《千金翼方》中說栗子生食時,“甚治腰腳不遂”,也就是可以防治腰腿疼痛,蘇轍在《服栗》中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驗證,“老去日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入口鏘鳴初未熟,低頭咀噍不容忙。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槳?!币苍S真的是有點兒效果,不然蘇轍也不會專門作詩一首了。
在由栗子做出的美食中,炒栗子是絕對的C 位擔當。在宋朝便已風靡大街小巷的炒栗子,已經(jīng)形成了品牌效應,最知名的當屬汴京的“李和炒栗”,這家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炒栗子,還曾承載著遠離故土之人對故鄉(xiāng)最深切的思念。不過,當時的炒法可能和今天不大一樣,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了一種炒栗方法,炒栗子時用的“鍋”是只像茶壺的“鐵銚(diào)”,而且也沒有用到糖和砂粒。
栗是殼斗科栗屬植物,我們平時見到的外殼棕紅的栗子,其實已經(jīng)被“剝”過一輪殼了,在那之前的栗子長得就像一個炸毛小刺猬,裹著布滿尖刺的“栗蓬”,“栗蓬”里通常有三顆栗子,它們像夾心餅干一樣擠在“栗蓬”里,兩邊的兩顆一側滾圓,一側扁平,中間夾著一顆兩側扁平的栗子,所以我們見到的栗子有的是一面平坦,有的是兩面平坦。
每一顆栗子就是一個果實,棕紅色偏硬且?guī)е┰S絨毛的殼是果皮,糖炒栗子時之所以加入糖,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粘附果皮上的絨毛。果皮和栗子仁中間那層薄膜是種皮,它的存在會使果皮和栗子仁之間留有空隙,所以糖炒栗子時需要加入砂粒讓栗子受熱均勻。種皮包裹的栗子仁是種子,就是我們吃栗子時吃的部位。
在中國,栗子有3 個原生種,即中國板栗、錐栗、茅栗。茅栗果小味甜,木材堅硬耐用,多被當作薪炭林使用;錐栗廣泛分布于秦嶺以南的廣大亞熱帶海拔500 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及山區(qū),集中產(chǎn)區(qū)在浙江南部至福建北部一帶,不過不管是種植面積還是經(jīng)濟效益都比板栗遜色。
?球狀卵形,底圓上尖的錐栗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栗子品種是板栗,根據(jù)《中國果樹志·板栗卷》記載,中國目前有300 多個板栗品種,分布在26 個省、市、區(qū),經(jīng)濟栽培范圍北起遼寧鳳城,南至海南島,西起甘肅、陜西,東到浙江、福建沿海一帶,按地域生態(tài)特點,可以劃分為南、北兩大生態(tài)種群?!鞍嗽碌臈棧旁碌拈?,十月的板栗笑哈哈”,每當秋意漸起的時候,板栗就成熟了。
至于人們日常生活中說的“油栗”“生栗”,其實是果品行業(yè)的行話。油栗果形偏小,圓圓鼓鼓的,種皮易剝離,吃到嘴里很干,不僅甜還香,適合炒食。生栗果形較大,種皮難剝離,水分更多所以吃起來沒有油栗干,多用于烹制菜肴。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可見環(huán)境差異帶來的影響有多大。對于栗子來說,它的適應性似乎要強一點,不僅能適應北方的干燥少雨,也能適應南方的濕潤多雨,不過也正因南北方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使得栗子具有了不同的特點。
北方板栗
北方板栗以分布在燕山及太行山脈一帶的華北品種群為主,包括河北、北京、山東、河南、江蘇北部、遼寧西部等地。這里產(chǎn)的栗子大多果實偏小,但是含糖量高吃起來很甜,同時淀粉含量低,含水率也低,代表品種有明栗、石豐、華光、明揀栗等,適合炒食,例如北京懷柔的栗子就很適合用來做糖炒栗子。
北京板栗:個頭小,派頭大
北京板栗中最知名的是懷柔和良鄉(xiāng)的栗子,要說贏在起跑線上的栗子,懷柔板栗得算一個,因為它扎根的燕山山脈一帶不僅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而且花崗巖土質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所以長出來的栗子甘甜味美,三國時的陸璣就曾說:“五方皆有栗……唯漁陽、范陽栗甜美長味,他方悉不及也”,漁陽即今懷柔地區(qū)。
據(jù)說當年慈禧太后為了延年益壽,常吃的栗子面兒窩頭、栗仁兒八寶粥里需要的栗子就來自懷柔。懷柔板栗個頭小,又香又甜,是干果店炒鍋里的??停昂鸵藻μ?,藉以粗砂”充分炒制后,就成了前門大街的“通三益”、大柵欄的“聚順業(yè)”、西四牌樓南大街的“萬興魁”等老字號里極受歡迎的“灌香糖”。
?栗子面窩頭
良鄉(xiāng),其實是京郊房山的一個集鎮(zhèn),當?shù)匕謇醯纳L地在房山,并不局限于良鄉(xiāng),但由于歷史上的良鄉(xiāng)是華北的商貿重鎮(zhèn),作為板栗集散地,發(fā)往各地的板栗包裝袋上寫有“良鄉(xiāng)板栗”的字樣,“良鄉(xiāng)板栗”的名號也就越叫越響亮。老舍先生筆下,良鄉(xiāng)板栗被“裹著細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著”的模樣,是北平之秋里美麗的畫面。
在北京,重陽時節(jié)有吃花糕的習俗,這個花糕就是栗子糕。以軟糯的栗子泥為陷的栗子糕,松軟細膩,香甜適口,北京又一順飯莊制作的栗子糕,在1997 年就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了?!墩鐙謧鳌防锏凝R妃就給甄嬛送過摻有夾竹桃花粉的栗子糕,看來連吃慣山珍海味的后宮娘娘都覺得栗子糕是不容錯過的美味。
河北板栗:產(chǎn)栗大省的千年饋贈
在眾多出產(chǎn)栗子的省份中,河北絕對算得上“產(chǎn)栗大省”,邢臺、興隆、遵化、寬城、青龍滿族自治縣都是歷史悠久的板栗產(chǎn)區(qū),它們一方面占據(jù)著優(yōu)渥的自然環(huán)境,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使得生產(chǎn)的板栗顆粒飽滿、粉糯甘甜,一方面因為2000 余年甚至3000年的板栗栽培歷史,形成了先進的栽培技術和廣泛的種植規(guī)模。在寬城,百年以上的板栗古樹就有10 萬余株,青龍被譽為“板栗王”的古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樹徑粗到需要五個人才能合抱。
當然,在河北各地生產(chǎn)的栗子中,名氣最大的當數(shù)遷西板栗。遷西板栗果形端正,外形美觀,皮薄有色澤,種皮易剝離,栗仁呈米黃色,有東方“珍珠”和“紫玉”之稱,宋代詩人晁公溯曾有“風隕栗房開紫玉”的描述。
遷西板栗產(chǎn)自唐山市遷西縣,該地向南是燕山山前平原,向北是燕山山地,流經(jīng)黃河的河流帶來了大量營養(yǎng)物質,由片麻巖組成的山地疏松易風化,磷、鈣、鎂、錳等板栗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非常豐富。處于東南季風迎風面的遷西縣,地形雨較多,降水充沛,而顯著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又使這里氣溫適宜,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所以遷西縣非常適合板栗生長。
從20 世紀70 年代初開始,經(jīng)過多年的科學育種,燕山早豐、燕山魁栗、燕山短枝、大板紅成為了當?shù)刂饕茝V的板栗品種。1995 年,首批百家中國特產(chǎn)之鄉(xiāng)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將遷西縣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xiāng)”,隨后遷西板栗也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
?遷西板栗
南方板栗
南方板栗以長江流域品種群為主,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長江流域地區(qū)。這里產(chǎn)的栗子果實偏大,含糖量低,淀粉含量高,含水率也高,代表品種有九家種、魁栗、青扎、處暑紅、淺刺大板栗等,適合做菜時用,和肉、雞等食材搭配起來更是一絕。
湖北板栗:擁有“世界板栗的基因庫”
南方板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羅田板栗,據(jù)《羅田縣志》記載,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羅田就開始種植板栗了,美國澳本大學洛頓教授在當?shù)乜疾旌?,認為羅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
?初秋的羅田
位于大別山南麓的羅田,北靠大別山主峰,地勢北高南低,降水從南向北遞增,熱量從南向北遞減,海拔在45 米至1729 米之間,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氣候也呈現(xiàn)梯度變化,這是不同品種的板栗得以存在的先天優(yōu)勢,桂花香、九月寒、羊毛栗、烏殼大油栗等是常見的品種。
羅田板栗個頭偏大,淀粉含量多,不僅有南方板栗的香脆,還有北方板栗的甜糯,適合跟其他食材一起入菜食用,所以也被稱為“菜栗”,最常見的就是板栗燒雞。這道菜雖說是一道魯菜,但其實大江南北都有以栗子入雞烹調菜肴的做法。被雞汁浸透的栗子軟而不爛、香甜軟糯,和軟嫩香滑的雞肉簡直是絕佳拍檔,怪不得袁枚的《隨園食單》能留下“栗子炒雞”這一流傳至今的名肴。
除了羅田,麻城也是湖北栗子的主產(chǎn)區(qū),早在2004 年,麻城市就被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xiāng)”,麻城板栗的主產(chǎn)區(qū)鹽田河鎮(zhèn)更是有“中國板栗第一鎮(zhèn)”的美稱。鹽田河生產(chǎn)的板栗粒大飽滿,香脆可口,被稱為“南方人參”。
浙江板栗:一股桂花香
作為南方板栗的主產(chǎn)區(qū),浙江安吉、仙居、新昌、云和等地都盛產(chǎn)栗子,其中湖州安吉所產(chǎn)板栗在明代還是貢品,《明太祖實錄》中就有“洪武十五年十月,湖州民進新栗”的記載。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安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給板栗生長提供了必要的生長環(huán)境。而仙居板栗更是在1998 年就被評為浙江省優(yōu)質農產(chǎn)品,魁栗、毛板紅等是主栽品種。
在杭州蕭山所前鎮(zhèn),當?shù)卮迕裰两袢员A糁灾窀芮么虬謇鯓溥@種傳統(tǒng)的摘板栗方式。在9 月初打下來的板栗果仁呈奶白色,生吃時既脆又鮮還甜,不習慣生吃的人會將栗子燒制成各種美味,不管是和雞、鴨、排骨一起燉煮,還是和火腿、糯米混一起包粽子,味道都很不錯,當然最具杭州特色的當屬加入桂花的板栗。
?白色板栗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栗子成熟、丹桂飄香的時候來到杭州,最不可錯過的當屬一碗“桂花鮮栗羹”。以西湖藕粉調羹,佐以芳香的桂花煮制的栗子,脆嫩中浸滿了桂花的香氣,這一口被濃稠的藕粉包裹著的桂花板栗,是地道的江南風味。梁實秋也寫過,當杭州滿家弄的桂花盛開時,適逢栗子成熟,于是“桂花煮栗子”就成了上好的街邊小吃,徐志摩甚至把秋后賞桂后,吃一碗煮栗子當作“一大享受”。
?桂花鮮栗羹
又到了鮮栗上市的時節(jié),甘甜軟糯的栗子自是不容錯過的當季風物。不管你是喜歡煙火氣十足的糖炒栗子,風雅精致的風干栗,融匯中華飲食烹調秘訣的栗子雞、栗子排骨湯,還是西式的栗子蛋糕,各地盛產(chǎn)的栗子一定能滿足你對美食的渴求。怪不得陸游哪怕牙齒松動了,都要“山栗炮燔療夜饑”,來點兒炒栗當宵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