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van
如今,越來越多奔波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都市青年選擇用運動發(fā)泄壓力。最近,他們又盯上了新花樣——抱石。
抱石,雖說也是攀巖的一種,但玩法卻是大大的不同。抱石更注重攀登者能自由地做出各種突破身體極限的動作姿勢,在一堵不到5米高的巖壁上任意選擇千奇百怪的抱石線路,直至到達巖壁頂點。
讀線就像解數(shù)學題
很多初次來抱石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它有一種熟悉的“既視感”:抓不住的巖點就像難以處理的繁雜工作,無從下手。但在攀登過程中,為了在巖壁上保持平衡,攀巖人必須專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行動,不能急躁,否則很容易掉下來。
抱石有以“V”開頭的難度系統(tǒng)劃分,0~15表示路線的難易程度,隨數(shù)字增大路線難度增加。一般來說,新手可以輕松完成V0,然后往上挑戰(zhàn)一些需要針對性的練習才能完成的路線。
抱石是考驗體力與腦力雙重比拼的運動,每個人在上墻前的第一件事,是先學會讀線。
面對形狀各異且繽紛多彩的“多巴胺”巖點,紅、黃、藍、綠、灰等顏色被劃分為不同等級的路線,選好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線,然后在腦子里簡單規(guī)劃攀爬動作,上墻是最后一步。
“讀線就像解數(shù)學題,結果雖然都是登頂最高點,但是中間攀爬的過程,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解法。”攀齡長達7年的丁丁享受讀線的有趣過程。
因為經(jīng)常健身、肌肉力量充足,丁丁第一次嘗試抱石就被朋友稱贊“有天賦”。在攀爬兩年后,丁丁也到了瓶頸期,于是她就去看奧運會的相關比賽,學習“大佬”的動作,恍然大悟后便迅速在巖館付諸實踐?!澳銜诿恳淮闻逝篮蛧L試里發(fā)現(xiàn),原來我可以突破極限,嘗試去做一些從未想過能做到的動作。”
每一次嘗試,丁丁都對自己的身體技能刷新一次認知?!捌饺绽锵褡呗贰⑴懿竭@些運動,我們很容易忽視一些不恰當?shù)募毠?jié),但通過攀巖都能清晰察覺到問題出在哪兒,如手指抓點的動作、身體如何保持平衡,對身體動作的柔韌度等各個方面的認識都會更深入?!?/p>
每個攀巖人的身體柔韌度、臂長和延展性各有差異,因此在攀爬過程中都會做出不同的動作姿勢。
去野外抱石
許多抱石者在室內(nèi)玩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萌生出“去野外抱石”的想法。紹鵬便是如此,喜愛戶外運動的他在嘗試了一次野外抱石后,就將室內(nèi)抱石“打入冷宮”。
在大自然下日曬雨淋的石壁上,部分石頭可能已經(jīng)松動,野外抱石危險系數(shù)更高。因此,攀巖者去野外抱石時都會攜帶長約1.5米、厚50厘米的抱石墊。同行的伙伴還會根據(jù)攀登者的攀爬軌跡,在其下方放置多塊抱石墊,時刻觀察攀登者的行動狀態(tài),隨時來回移動抱石墊。
紹鵬說,真實巖石的觸感“是人工塑料巖壁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在藍天白云之下,陽光灑在巖壁上,攀爬時觸摸到石頭的余溫,“這種融入大自然的感覺會讓我感到平靜”。登頂成功的那一瞬間,狂喜、暴哭甚至是怒吼,這種最原始的表達源自抱石者全身心與大自然中的這塊巨石交流、共鳴后獲得的心靈深處的顫動。
狂熱的野外抱石者背著抱石墊跋山涉水,從山川跨到河流,從春夏邁入秋冬,他們內(nèi)心的空虛與無聊被野外抱石帶來的治愈填滿,他們抱住的不僅是石頭,還有充滿可能性的自我與不設限的生活。
之妙//摘自驚蟄青年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