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 曹莉 丁明
《神秘島》里曾發(fā)問:你打算逃跑嗎?面對不可預知、神秘莫測的大自然,你敢深入其中不做逃兵嗎?
有的人就敢!極限運動的出現(xiàn)是沸騰血液里本能的挑戰(zhàn)吶喊,是生命賦予的不可抗拒的任務,極限運動愛好者最向往令人血脈僨張、心跳加速的感覺,這份極致狂歡在云南找到了最佳拍檔。云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一不小心成為極限運動者的心頭好,能在這里玩到多出格,體驗哪一種冒險般刺激的心情,要的只是你對生命最直接的釋放與狂歡。只要你準備好了,你就能離高遠的天空、深邃的大海、漆黑的地底、寒冷的冰巖、奔流的川河更近一些……
愛極限運動的人說,我不是有錢人,可是我的生命很富有。
攀巖十年
一攀傾心,一見鐘情
我,平日里是個家庭主婦,每周二我是甜蜜西手工面包房的唯一工作人員,有攀巖比賽的時候我是中國登山協(xié)會注冊的攀巖國家一級裁判,周六、 周日我們一家都是在去攀巖路上的RockClimber。攀巖,陪伴了我們多年。
我和我的先生第一次見面是在2005年夏天,當時經(jīng)常一起攀巖的朋友邀約攀爬當時由美國人Bob在昆明新開發(fā)的一條難度在5.10左右的結(jié)組線路,這條線路有個非常浪漫的名字——Fly me to the moon。那個時候我才接觸攀巖不久,除了膽子大體力好之外,只能頂繩跟攀難度在5.9左右的線路,第一次攀巖就深深地被這個只靠自己身體力量脫離地心引力,抖手抖腳地站立在峭壁上的運動吸引。當時我先生和他朋友兩人是第一組,大概三個多小時就完成攀登了,看到他們返回公路的時候,我還心驚膽戰(zhàn)地懸掛在這150米巖壁上的第三段保護站,穿著疼死人的攀巖鞋,在給我的搭檔做先鋒保護,而我的搭檔也快被我累死了,因為很多技巧沒有掌握,純粹靠體力在耗,五六個小時的攀登讓我陷入非常疲憊的狀態(tài),最后的幾段簡直是用強大的精神支撐著身體在攀爬??墒俏疫€是完成了,而且遇到了我生命中的MR.Right。
攀巖運動讓我一攀傾心,攀巖讓我和我的先生一見鐘情。我們的約會,基本都在巖壁下,那個時候昆明線路最多的是在富民螳螂川。再后來,我們結(jié)婚了,結(jié)婚戒指是專門定做的,里面刻著“Fly me to the moon”來紀念初次見面的那條攀巖線路,而戒指上用金屬打造出了運動攀巖中使用的安全裝備快掛的形狀,他的戒指上是用來掛掛片的前端形狀,我的是用來掛繩子的尾端快掛,攀巖快掛代替了鉆石,婚禮上一直在播放著那首《Fly me to the moon》。我們以初次大巖壁攀登見面的那個日子作為紀念日,每年都去攀爬這條經(jīng)典的線路。每次都是他做先鋒領(lǐng)攀,我做保護跟攀,現(xiàn)在我們兩人的組合也可以在三個多小時完成攀登,這是Rock-Climber特別的紀念方式吧。
結(jié)婚兩年后我們有了女兒, 在她出生三個月后我就用背架背著她去了富民的菜地,這是一塊比較容易接近的巖壁,巖壁下搭起帳篷,開始邊帶娃邊恢復攀巖。巖壁開發(fā)者們在富民開發(fā)了好幾塊大的巖壁, 每塊巖壁、每條線路及難度都有記錄, 這些漂亮的巖壁, 從簡單而非常經(jīng)典的老紅巖的難度5.9的蛇皮,到有著斑駁水印的哭墻的5.12d羅米娜這樣殿堂級線路,上百條線路的開發(fā)和后期掛片,頂鏈的維護,都是昆明最早的攀巖先驅(qū)者王志明、美國人Bob,還有當時昆明唯一的攀巖俱樂部里的各位攀登者們自籌費用,購買維護更換的。
而全世界的攀爬者,都可以來到這些巖壁攀爬,只要有自己的攀巖鞋、繩索、快掛,有可以先鋒攀爬的經(jīng)驗,有一個靠譜的保護搭檔,誰都可以來這里享受攀爬的快樂,無需任何費用。當然,如果你愿意為當?shù)氐膸r壁線路的快掛、頂鏈等做奉獻,可以到當?shù)氐呐蕩r俱樂部,或者攀巖的網(wǎng)店去購買攀巖線路手冊,也叫路書。而更多的攀巖線路信息,其實是在網(wǎng)絡公開共享的。Rock Climber需要遵守的,就是攀巖世界里已經(jīng)默認的規(guī)矩,比如線路難度、完成線路的方式、尊重當?shù)氐囊恍┮?guī)定和安全保障等。在這個世界上,有著這樣一個無邊界無物質(zhì)意識的由攀巖者和巖壁線路組成的世界范圍的烏托邦聯(lián)盟,存在著一個最公平的運動——攀巖。
轉(zhuǎn)眼十幾年過去了,更多的人也加入了昆明攀巖,也有了更多的志愿者和資金,攀巖者們除了攀登,也各自成家立業(yè),事業(yè)有成??蓻]有忘卻的還是攀巖本身,更多的捐款注入攀登基金里,于是有了更多的掛片、電鉆等設備來支持開拓。而當時才開發(fā)的昆明團結(jié)鄉(xiāng)的攀登路線,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屬于全世界攀登者,昆明的富民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著名的巖壁攀爬區(qū)。
而我們一家三口在過著平常日子的同時,也一直堅持著周末的攀登,女兒在兩歲半的時候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條全身式安全帶、頭盔、攀巖鞋,并且開始在抱石館里跟著我們玩。每個周日,我們都有一天會在巖壁下,女兒玩泥巴玩小草玩石頭玩繩索玩快掛,看著父母攀巖,她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攀巖已經(jīng)完全融入這個家庭。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開始每周一次的攀巖訓練,在攀登的過程中,她會去調(diào)整自己的身形、心理,讓自己不斷去嘗試更難的路線。王二說,“攀巖是他心目中最公平的一個運動,也是極少有成功,很多失敗的運動”,可正是如此,才能讓攀登者更加享受這純粹的運動,人不就是要知難而上嗎?
T I P S
攀巖難度 我國目前所使用的攀巖難度等級劃分方法稱為YDS系統(tǒng)。與美國目前使用的攀登難度劃分方法相同。人類能達到的最高攀登難度為5.15a級,從5級以上真正開始算攀巖。攀爬時必須使用登山繩索,各種保護裝置和攀登保護技術(shù)。
昆明攀巖地推薦 昆明位于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qū)內(nèi),大面積的石灰?guī)r地形,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使之成為國內(nèi)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地區(qū)之一。自1999年起,昆明的攀巖者便自發(fā)地開始從事攀巖運動。昆明地區(qū)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自然巖壁線路創(chuàng)建于1999年5月,位于距昆明市區(qū)東部100公里處的石林鎮(zhèn)。2000年昆明攀巖者開始開發(fā)距昆明市區(qū)西部15公里的西山巖壁,至今共在西山開發(fā)了接近60條自然巖壁線路。2003年距昆明市區(qū)北部25公里的富民縣開始開發(fā),團結(jié)鄉(xiāng)巖區(qū)開發(fā)于2005年。昆明最近的一次大巖壁開發(fā)是在2014年12月,由昆明攀登者王志明、沙泉、董晉云、車雷完成位于昆明西山440米高的大巖壁路線“那一年”,路線共14段,攀登團隊花費一周開辟整個路線,用時兩天完成攀登線路,巖壁露營一夜。
攀冰 沒有溫度
卻無法拒絕的時尚大片
在歐美的神話中,創(chuàng)世之神總是居住在雪山之上,很多民族將雪山視為圣域,對雪山加以膜拜。無論是《冰雪奇緣》中雪白的奇幻世界,或是新聞里冰凍身體等若干年后再解凍的大膽試驗;冰雪給了人類嚴寒的距離,也給了人類想象力,給了探知它的好奇心。
20世紀70年代以前,冰壁攀登一直是登山探險中難以逾越的障礙,許多登山家就因為在攀登過程中遇到冰壁而功虧一簣。20世紀60年代末,歐洲一些登山者針對這一難題,根據(jù)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發(fā)明了小冰鎬附帶鋸齒狀鎬頭以及帶堅硬前刺的冰爪。許多登山者使用這些改進的新裝備到處尋找冰壁進行攀登,在他們攀登冰壁的同時進一步改進裝備和技術(shù)?,F(xiàn)代攀冰技術(shù)被歐洲的登山家和到歐洲攀冰的美國登山家推向一個新的臺階,他們開創(chuàng)了許多非常困難的攀登路線,使得冰雪攀登技術(shù)越來越高。
攀冰是一門技術(shù)活,主要涉及三種技術(shù),保護點的設置、攀登、保護,掌握了這三項技能,你才能穩(wěn)穩(wěn)地攀上。與其他野外活動中的保護點設置一樣,必須掌握獨立、均衡、有富余的三條原則。不要小看了保護點的重要性,玩極限運動的人都明白保護點的作用。在冰壁上設置保護點至少需要三顆冰錐,保證設置冰錐處沒有裂縫、鼓包、氣泡、不流水,冰錐盡力全部旋入。三顆冰錐間距應盡量遠,大多在半米左右,用主鎖與扁帶或輔繩相連接,調(diào)整扁帶或輔繩使三顆冰錐同時受力,且夾角要盡量小,最大不能超過60度。最后檢查所有的鎖門,必須都鎖好。
攀冰與攀巖有相似之處,但必須扎實地掌握技術(shù),才敢向冰巖發(fā)起挑戰(zhàn)。攀登的基本要領(lǐng)是大臂帶小臂,小臂擺方向,手腕出鎬即停。主要力量來自大臂、肩和背,小臂使鎬尖保證垂直冰面入冰,在入冰前通過手腕將臂的動量轉(zhuǎn)給冰鎬,這樣冰鎬就獲得了最大的動量,入冰效率提高。入冰后,不必抓冰鎬,利用腕帶下拉受力即可,手腕休息準備下次揮鎬。腳法是指如何利用冰爪提供支撐,攀冰中大量利用前齒踢冰,這種技術(shù)稱為德式踢冰。學會了鎬法和腳法之后就是要靠鎬和腳的配合,與攀巖相似主要有四變形,也就是固定三點移動一點的方法;還有單鎬向前牽引式的方法,這要求入鎬和入腳都是穩(wěn)定的,屬于進階了。
攀冰中的保護方法與攀巖非常相似,只是需要注意:冰上保護點沒有巖石結(jié)實,不能經(jīng)受很大的沖墜,因此繩子相對攀巖要打得緊些,減少脫落時的沖墜距離;保護員要保護好自己,接近冰壁必須要戴頭盔,時刻注意上方攀爬者和落冰;如果需要站立在冰面上,保護員需要穿冰爪,最好在冰面上用冰錐將自己固定。另外,在攀冰保護中最好能夠使用抓節(jié),因為攀冰場地比起攀巖場地突發(fā)性的危險更多;不能使用grigri等自動保護器,在寒冷或結(jié)霜時會失效。
聽一位玩過攀冰的人說,攀冰的感覺就像依附于冰巖上的蜘蛛俠,區(qū)別只是蜘蛛俠需要救人,而你需要學會保護自己。這話讓人更羨慕他,心里那個向自然發(fā)起挑戰(zhàn)的火苗也就愈燒愈烈。
在天寒地凍的北方,攀冰俱樂部不斷興起。作為前沿時尚性極限運動,越來越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更不乏很多膽大的姑娘朝冰窟窿進發(fā),借助先進的裝備,并不斷提升攀冰的實力,難度就是挑戰(zhàn)的吸引力。
T I P S
攀冰所需的主要技術(shù)裝備
冰鎬 攀冰時支撐身體的主要工具,需成對使用,其中一把的后端有錘,另一把的后端有冰鏟,在握手處的尾端通常都有腕套,可以將冰鎬套在手腕上,以防失手滑落。
冰爪 同高山靴配套使用,分為8齒、12齒、16齒等。使用上分為卡式、捆綁式兩種,卡式使用方便,尤其在外界條件突變或環(huán)境惡劣時,取出冰爪扣上高山靴即可。
冰錐 使用合金鋼制成,呈空心螺旋狀,固定在冰面上,用力旋轉(zhuǎn)深入冰層,起到固定主繩、保護安全的作用。
頭盔 在攀冰時必須佩戴專用的頭盔,以免撞傷或砸傷頭部。
高山靴 高山靴是專為登山探險而研究制造的。它重量輕、強度大、保溫性能出色,穿著舒適、安全可靠并經(jīng)久耐用。
其他的器材如安全帶、繩索(防水)、上升器、下降器等與攀巖是一樣的,此外還需要分指手套、登山服等保暖、防水、透氣的服裝。
攀冰注意事項
將冰鎬扎入冰面時,不要用力過猛或晃動,因為這樣會使冰面破裂,影響其穩(wěn)固性。踢腳時要用力使冰爪尖牢牢扎入冰面,能否使冰爪扎住冰面,關(guān)系到身體的穩(wěn)定和攀爬的質(zhì)量。
滑翔傘
不僅是癡戀天空
想象一下,傳統(tǒng)登山時,你對山峰邁出的每一步高攀,都將轉(zhuǎn)化為回程的一步陡降,腰髖膝蓋踝足承受反復沖擊,漫長的征途對應漫長的歸途,強弩之末,當你回到人間已經(jīng)身心俱疲。而若你背負一包10公斤的滑翔傘,登至山頂后任意盤桓,看夠玩累甚至睡了個午覺,然后原地起飛,鳥瞰沿途風光后輕飄飄落在回城的公交車站臺上,那是怎樣一番愜意?
昆明北,長蟲山東側(cè),山坡上,“鳥人”正靜靜坐在一塊巖石上,用額前長發(fā)捕捉風的行蹤。半小時后,他將在這里起飛。“鳥人”名叫王啟明,若你用他的外號諧謔他,暗示“鳥人”二字的貶義用途,他會用一種“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表情掃你一眼。在很長時間里,他用各種方法——滑翔傘、三角翼、動力傘、熱氣球,不斷嘗試飛行,他努力讓自己活得像一只鳥。
正午的暖陽均勻灑在山坡上,幾朵不知名的山花鑲嵌在這大塊的蔥綠之中,坡下是廣袤的原野,有叢林、田陌與溪流交錯其間,整個山谷吐納陽光帶來的溫潤能量,孕育出交錯回旋的熱氣流,一只鷹隼凝翅不振,御風盤旋而上,怡然自得?!傍B人”看飽了風景,似乎對氣流頗為滿意。他打開背囊,抖出一具鮮亮的滑翔傘,翼展11米,緩緩扣好那些看似繁復的傘繩,將背包折成一套座袋,連接傘頭,系于肩背,戴上頭盔,雙手拽住牽繩,逆風跑了幾步?;鑲阍谒耐献掠L鼓起,鳥人右足一掂,離地而起,飛入谷中。
滑翔傘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初的歐洲,當時一些登山者從山上乘降落傘滑翔而下,創(chuàng)立了這一新興的航空體育項目。最初的滑翔傘是借鑒于飛機跳傘使用的翼型方傘,它主要以下降為主,下降速度快,安全性能好。通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和演變,現(xiàn)在的滑翔傘最長飛行17小時,最遠飛行距離超過300公里。人們努力延長滯空時間和滑翔距離,也就是說,今天的滑翔傘已不是一種高空降落工具,而進化成一種飛行器。
近幾年,西方國家的這項運動發(fā)展很快,像瑞士、奧地利、德國、西班牙等發(fā)達國家都擁有眾多的飛行高手。人們駕著滑翔傘,在山坡奔跑起飛,在空中遨游,與山野對話,與白云握手,身心融入大自然,盡情揮灑著人類的勇敢與智慧。在亞洲,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滑翔傘運動十分普及,愛好者眾多。20世紀80年代末,滑翔傘運動傳入中國大陸并迅速發(fā)展,目前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的注冊會員持證飛行員已經(jīng)過萬,各地都有民間高手不斷堅持飛行。在國內(nèi),最大的滑翔者論壇“滑翔中國”的用戶活躍度也看出民間對滑翔的熱衷與執(zhí)著。在論壇的地域分區(qū)中,云南版塊“滑翔—昆明”排在首位。雖然帖量、人氣并不突出,但圈內(nèi)人講,云南滑翔起步早,地理資源好,建站之初曾是最熱的地域版塊。如何理解滑翔所需的地理資源呢?滑翔時御飛而行,海平面上空氣密度大,飛行時有可靠倚托,以海面、平原著陸也相對安全,但在玩家眼中即是乏味。而云南海拔懸殊,山奇水秀,峰谷交錯,勁風旋舞,高原稀薄的空氣也無形中加大了飛行難度,卻是滑翔者的勝地。
有人說,飛行的真諦并不是對天空的癡戀,而是為了完成一個探索的目的。當陽光就在眼前,當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當我們有了“翅膀”,那時候只需好好體會,張開雙臂,世界就在我們的腳下的萬丈豪情。
T I P S
購裝備
在做滑翔傘飛行時,除了傘以外,還有一些必需的裝備,包括飛行服、套帶、安全帽、手套、鞋、護目鏡、儀表等。滑翔傘品牌有SKY、Ozone、Advance、Gin等。
初學者注意事項
1.初學者的練習,應避免在山坡,最好是在沒有障礙物、寬廣的平地練習比較好。2.風速太強時,對初學者來說是沒有效果的。這種場合則適合用于拽引的方式讓初學者感受風速、風壓及傘的操縱等。
3.如果傘衣無法很正確地弄鼓,而使其在頭頂正上方站立時,應該立刻停止,使傘衣完全落在地上,再重新來過。
4.初到一個場地飛行時,要向當?shù)氐娘w行員請教,聽聽他們的意見。另外,也要收集當?shù)貧庀笥嘘P(guān)資料。
5.在越野飛行前,應該盡可能在出發(fā)時和場地負責人或所屬隊長聯(lián)絡。
6.傘形不要任意改造 。
山谷間,幾葉小艇飄搖而下,任江中水漩翻卷,身影不時隱沒在白水怒濤間。艇主以手中雙頭槳在浪中或劃或撐,下身控制小艇左沖右突。他們似乎習慣了小艇傾覆,持槳往水中一撐一挺,身隨艇轉(zhuǎn),就能恢復已翻倒的小艇,破浪前行。
漂流
預支速度與激情
漂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人類總是循河而居,依伴大陸上的某條河流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明。所以,在沿江漂流時,你能看到人類出現(xiàn)前世界的模樣,看到萬物在不因人類干涉時的平和寧靜,看到人類對自然的依賴與掙脫。
我曾花4天時間,沿岸邊走過54公里的盤龍江。它剛?cè)胧罆r涓細嬌弱,匯成川流后讓白邑壩子蔥郁豐美,隨后在松華壩蓄成一池凈水,緩緩注入這座廣袤而饑渴的城市,徑流有修葺一新的河道,人們已將沿途裝扮得如同公園,而另一部分則匯入自來水管,潤澤千家萬戶。當它最終穿過城市,緩緩注入滇池,似乎完成使命般的如釋重負。它很好地詮釋了《道德經(jīng)》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觀點,我很想知道在城市工業(yè)化以前的盤龍江是什么樣子,在人們尚未在此群居時它又是什么樣子?;蛟S因為它是我生長城市的母親河,這樣的行走讓我感觸頗多,心事重重像個詩人。
很多年前各地試著開發(fā)當?shù)芈糜钨Y源,一時間漂流成了最泛濫的游樂設施。我也曾多次身穿縫入了泡沫塑料的橙色背心,坐在橡皮筏上穿過各種河道,在眾人復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聲中抬著相機往四周咔嚓。記得那時看到河邊樹杈上掛滿破碎塑料袋的景象,成了后來我多年堅持抵制塑料袋的最原始動因。
而今天談到的漂流,集科學裝備與卓越技能于一身,憑一己之力出入江河,親歷它的每一道轉(zhuǎn)折與跌宕,承受它的激蕩與寧靜。
了解中國漂流史,不可避免地會看到文大川的各種行動記錄。
20世紀末,美國地質(zhì)學家Peter Winn來到中國科考,并帶來了他16歲的兒子Travis Winn。Travis Winn隨后選擇了留在中國,取中文名“文大川”。
文大川生在科羅拉多河邊,父母由于從事科考,都把漂流當作一項輔助技能。文大川從小熟習漂流,13歲獨立完成科羅拉多大峽谷漂流,16歲進入美國青年激流皮劃艇錦標賽前三名。在中國,父親建議他嘗試一次西部河流的漂流。隨后他成功完成了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中一些河段的漂流,在文大川的眼中,金沙江是中國最美的河流?!斑@是一條完美有趣的河流,和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河流一樣具有吸引力,非常適合漂流。”金沙江峽谷幽深,峭壁嶙峋,崖樹斜逸,曲徑水流,被漂流過世界35個國家的美國激流回旋國家隊教練Gordon Bare 稱之為“可與世界頂級漂流資源媲美的峽谷”,谷中有2.6億年前的化石讓你的思維穿越時空;有納西族、普米族、藏族、彝族等村落;在寶山石頭城下,是大觀樓長聯(lián)中“元跨革囊”的舊址,1253年秋天,忽必烈率十萬大軍,用皮囊渡江,最終攻下南詔。
2012年,文大川的助手湯建忠通過了美國漂流圣地的考驗,成為第一位全程掌舵5.49米充氣雙槳船穿越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中國船長。隨后湯建忠回到云南,在昆明創(chuàng)立了“彩云三江漂流俱樂部”,讓漂流技藝在云南有了傳播平臺。
人們從因紐特人所制作的一種小船中得到靈感,把艇身設計不斷更新的同時,漂流技術(shù)也有大幅進步。人們不斷刷新著漂流的技藝,用花式艇的艇頭、艇尾獨立懸停,捕捉水流中微小的洄水讓艇在激流中相對靜止,從十余米高的瀑布上降落。人們不斷攻克大自然設置的一道道障礙。多年前我第一次觀看關(guān)于漂流的紀錄片,頂尖選手能用花式艇在江河中順勢做出類似沖浪的連續(xù)空翻動作,這樣的技藝讓漂流運動歸為極限運動也不為過。更讓我驚訝的是,屏幕下方打出字幕Nu River,表明這一瘋狂舉動是在怒江中完成的。
T I P S
基于云南所在獨特而豐富的江河資源,本文關(guān)注的漂流運動主要是指在激流中順江而下的行為。云南有大小河流600余條,分屬世界著名六大水系的上游,其峽谷落差大,湍流洶涌,適合漂流的不多卻很精彩。這里向大家介紹幾處可以做極限運動,也適合漂流體驗的河段。宜良南盤江漂流全長10公里,兩小時漂流將經(jīng)歷“七灘八曲十六彎”,感受大自然的狂野。河口的南溪河漂流極具挑戰(zhàn)性,全程30多公里,集冒險、健身、娛樂、休閑、游山玩水等為一體。瀾滄江·湄公河漂流線路全長18公里,起點碼頭位于景洪市“潑水節(jié)”觀禮臺下,終點碼頭為阿克人村寨。從麗江石鼓鎮(zhèn)往下漂流18公里,直到上虎跳附近,最讓人留戀的便是岸邊的白沙,把江水和山結(jié)合得自然而美麗。羅平多依河全長12公里的河床上有近40個瀑布,兩岸古木修竹,色彩豐富,層次清晰。在國內(nèi)大江大河中怒江以水流量大,正因如此,怒江具有了得天獨厚的漂流資源。
世界公認的五大最具挑戰(zhàn)性的運動——深海潛水、洞穴探測、洞穴潛水、漂流運動、登山運動,洞穴占有兩席。是的,洞穴是地球的陰暗角落,是地表我們最難到達的地點之一。
探洞
勇者的“地獄探險”
當你面對一座洞穴,你看到的是無邊的黑暗,有多遠多深,暗藏什么危機,你無從知曉。你一步步走進這通往地心的入口,你會迅速被那暗影吞噬,你用手電鑿出一塊明亮,但周圍的黑總在第一時間涌上,包裹著你。時間變得漫長,感官變得敏銳,寂靜中呼吸和心跳格外刺耳。
洞穴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個充滿神秘的未知區(qū)域,歐洲人認為洞穴是通向地獄的通道,有的民族認為洞穴是邪惡的地方,從不輕易進入。電影中描述的洞藏寶藏,總伴隨著巨蟒毒蛛、矮人怪獸和神秘的詛咒,既撩起了人們對洞穴的向往,也產(chǎn)生了恐懼的影響。
要通往地底的幽閉,首先要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如果有經(jīng)驗豐富的人帶著你自然再好不過。任何一項極限運動都有危險性,在決定挑戰(zhàn)的同時,首先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很慶幸我的第一次探洞經(jīng)歷是尾隨探洞界的傳奇人物王健,他似乎有種讓人放松心結(jié)的氣場,看他對洞中地質(zhì)特征如數(shù)家珍,我慢慢開始相信這黝黑洞穴是他慣走的通道,慢慢放松了自己。王健是中國探險協(xié)會(香港)多個保護項目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個狂熱的洞穴探險愛好者,探索過國內(nèi)大大小小100多個未開發(fā)的洞穴。
王健說,一次探洞,如同一場人生。探洞與爬山相反,先下后上,后半段體力卻不夠充沛,要面臨更大的考驗,謀求平安返回。越往后走,經(jīng)驗越豐富,體力卻不支,洞穴深幽的環(huán)境也會給你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在洞穴中,頭燈之外是一片黑暗,你有裝備,有同伴,但與整個空間相比,仍顯得如此渺小。洞里有什么,我們一無所知。每往前走一點,才能多了解一點,一切只是為了一個不可知的結(jié)局一路前行。
當然,洞穴給了人們心理很大的刺激與好奇心,問題也接踵而至。洞穴中是否有怪獸?大家都知道,萬物生長靠太陽,那么在沒有陽光的地底,是否也會呈現(xiàn)原始森林里萬物繁榮的景象呢?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洞穴越往深走,食物鏈越簡單和低級。所以,肯定不會出現(xiàn)虎豹、巨蟒之類存在于食物鏈頂端的大體型生物,典型的洞穴生物都有一個共性:盲。如洞穴盲魚、洞螈、洞穴蟋蟀、洞穴蜈蚣等,另有一些喜居洞穴的動物,如蝙蝠、雨燕、蛇會選擇來此寄住。
洞穴有自己的氣候現(xiàn)象,主要是通過流動的水和對流的空氣來調(diào)節(jié)的。實際上,洞穴內(nèi)是個相對恒溫的環(huán)境。海拔對洞穴的平均溫度有一定的影響,但一般都在11~15℃之間。這才有洞穴“冬暖夏涼”的由來。
洞中的空氣流動,除了調(diào)節(jié)氣候,對洞中鐘乳石的生長也影響很大,所以在進行洞穴探險或洞穴開發(fā)的時候,不要輕易地去打通洞道,這樣的后果往往是毀滅性的破壞。
進洞的人往往在進入一段窄小通道的時候,會感覺到很急的風,可一走完就立刻風平浪靜了。這就要說一下“煙囪效應”,它是由于洞口(或裂隙)高度不同,造成洞內(nèi)外不同溫度的空氣自然對流的現(xiàn)象?!盁焽栊憋@示出很強的季節(jié)變化,冬天洞中的熱空氣由下而上的運動,夏天則相反;而春秋天,在洞內(nèi)外壓力接近的時候,隨洞外晝夜溫度的變化,出現(xiàn)每日不同時刻的風向變化。
所有刺激性的探險運動均對心理素質(zhì)有一定要求,興奮緊張會干擾呼吸、肌肉、心率甚至思維判斷。而探洞無疑是對心理要求最高的運動。除了臨高涉險對心理的刺激之外,洞穴特有的幽閉環(huán)境會大大激發(fā)人的想象,一種類似“被害妄想癥”的情緒會不斷滋生,對很多人而言,無邊的黑暗比可見的威脅更具壓迫性。在一次地理探察中,幾名記者隨專業(yè)探洞隊進入一個已經(jīng)完全探明、不具危險的平坦洞穴,大家只需隨隊徒步就能完成。路程進行到三分之二時,其中一個女記者體力不支,打算放棄行進。考慮到全隊都會折返,就讓女孩子就地休息,等隊伍返回時一同出洞。在留夠了飲水、食物和照明后,探洞隊繼續(xù)深入。40分鐘后回到這里,女孩已經(jīng)開始自言自語,有輕微失神表現(xiàn),事后她回憶,那種坐在小范圍照明中面對大片黑暗的經(jīng)歷讓她極度壓抑。
而克服對洞穴的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探”。當你勇敢面對黑暗,與同伴一起搜索全洞,抵達那團黑暗的邊際之后自然就明白它并無威脅。
從運動技能來講,探洞需要徒步、攀巖、繩降甚至潛水、攀冰等專業(yè)技能,而從心理角度來講,探洞是最純粹的探險,既是對未知的挑戰(zhàn),也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
T I P S
洞穴的分類及其形成
洞穴分為原生洞穴和次生洞穴。按洞穴的空間形態(tài)(也就是走向),洞穴可分為水平的、傾斜的、垂直的和綜合的四種;按洞穴規(guī)模來分類,分成小型、中型、大型、巨型四個等級;按水文情況分為干洞和水洞,水洞又分為出水洞和進水洞。目前最流行的分類方法就是按規(guī)模來分的。一個探洞者的成績,也是通過探洞長度或深度的數(shù)據(jù)和來體現(xiàn)的。
云南地處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地域之一,我們周圍所見的,基本都是巖溶洞穴,簡稱溶洞。水和可溶性的石灰?guī)r是形成巖溶洞穴的前提條件。水將可溶性基巖溶解為重碳酸鈣,年復一年,洞道空間不斷增大,到無法承受頂部重量的時候,產(chǎn)生坍塌,坍塌只改變空間的形狀,并不改變空間大小。坍塌物又隨水流被帶出,水流繼續(xù)溶蝕基巖,如此反復,洞系也就形成了。但它又是可逆的,溶解的物質(zhì)逆向沉積,就形成了溶洞中所見的奇幻世界,比如我們最常見的石鐘乳,還有鵝管、石筍、石旗、石幔、石維幕、石瀑布等。
人們在發(fā)現(xiàn)石鐘乳的時候,多會問到年齡問題。石鐘乳必須在洞道脫離全充水狀態(tài)后,才能生成,所以歲數(shù)一般都比洞穴的形成年齡小得多。一般來說,洞中最古老的石鐘乳大約在35萬年以上,100萬年以內(nèi),科學家們監(jiān)測的結(jié)果是,石筍一般的生長速度大約是1萬年增高0.6~1.2米,而且各類石鐘乳的形成過程中,石筍的沉積速度最快。所以,任何方式的損壞,都是無法挽回和彌補的,也是不可原諒的。
徒步
身處原始森林 心在明凈天堂
德國作家黑塞說:“旅行就是艷遇。”“艷”就是在百無聊賴的生活中重新找回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而“遇”則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追尋。在滇西北“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內(nèi),有一片純凈充滿生機的高山原始叢林,抬頭可見老鷹翱翔于湛藍天際,聽得見鳥兒在枝頭竊竊私語和林中的猛獸奔跑呼嘯,所有的美景伴隨著山間奔騰的小溪流淌著的節(jié)奏,構(gòu)成了充滿人間詩意的萬物生靈的篇章。這就是老君山,它野性而美麗。在這里,我將要艷遇的,不僅僅是人,更是一幅用攀爬的汗水換來的生態(tài)美景。
我們將用50多公里的行程,記錄下老君山從海拔1900米到4600米,沿途伴隨海拔的升降而呈現(xiàn)不同的地理景觀和針闊葉混交林、高山大草坡、大樹杜鵑叢林、高山原始森林、沼澤和草甸、九十九龍?zhí)兜冉诲e形成的立體地理風光,深入探尋這處“地球的原貌”。
早晨,驅(qū)車前往老君山下紅水塘村,在山下海拔為1900米左右的地方開始徒步,經(jīng)過約10公里的熱身行走到達紅水塘村。
在紅水塘村,我們受到了熱情的招待,一進門,就被一杯村民遞來的純天然的蜂蜜水灌入腹腔,甜美的蜂蜜水讓我們一路攀爬的辛苦和疲勞逐漸消失。中午在村民家用餐過后,我們就開始商議進山的路線和尋找向?qū)?,考慮到雨季的老君山是美麗而危險的,我們又增加了四個當?shù)卮迕褡鱿驅(qū)?,并且增加了騾馬和補給裝備。事后證明,多請幾個熟悉森林的向?qū)鞘置髦堑?,因為雨后山林的環(huán)境變化會快得讓人措手不及。因為我們的到來,原本安靜的村寨變得熱鬧起來。夜色彌漫,村里的白族婦女身著盛裝架起了篝火,村里的老人吹起了類似嗩吶一樣的樂器,伴隨著這古老而神秘的音樂我們和村民圍著篝火舞動了起來。曲終人散后,山間寨子變得異常沉靜。在熊熊的篝火邊我漫不經(jīng)心地小酌一杯白族人家的五味子酒,甘甜而又綿長,真是難得的愜意和解乏的享受。伴隨著不知名的小蟲的催眠聲,略帶醉意的我們度過了一個舒適、溫柔的夜晚,伴隨著大自然的呼吸不知不覺就沉入了夢境。
清早,寨子里的雞鳴聲響得比我的手機鬧鐘還早,在此起彼伏的雞鳴聲中不得已在日出前就爬了起來。8點左右我們在村口集結(jié),一行人后面跟著幾匹騾馬,我們一起緩緩走向林子深處。海拔3500米以下行程的景觀主要以針葉闊葉林為主,沿途大部分也是新的林木,比較靠近人類的活動區(qū)域,很少見到有年頭的大樹,路邊也有許多砍伐的痕跡。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路邊有不少野果子可以滿足空虛的味蕾。這段也是比較輕松的,海拔低,走起來呼吸也比較順暢,看看路邊的野花,聽著向?qū)Ц挥写┩噶Φ纳礁?,在和騾馬的嬉戲間前行。
大草坡的海拔在3500米到3900米之間,坡度也比較陡。從這時開始,呼吸也開始急促,加上濕冷的天氣,往前走開始變得異常困難,用伙伴的話說就是一步一步往前挪。這時候天色漸晚,大家的體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連騾馬也傳來粗獷的喘氣聲。越往上走云霧越是濃厚,能見度變得非常低,大家不得不集中在一起相互照顧著向前爬行,因為一旦有人走失,在這種天氣和地形條件下很難找到。這個時候精神上的毅力變得非常重要,前面是看不到盡頭的陡峭草坡,美麗而危險。要命的是,即使你爬了很久,但當你一次次望向前方的時候,那云霧繚繞的坡頂卻依然一動不動。在不知道多少個“之”字形的攀爬后,越過一條碎石塊的小道,看著下面不見底的陡坡我們走進了高山原始森林,這里的海拔在4000米左右。
進入森林后,雨霧中夾雜著濃密的雨水,天色也已經(jīng)暗了下來,道路不再像之前那樣陡峭,但是前面的一切卻充滿了令人恐懼的未知。地面布滿厚厚的蘚類植物,有的地方甚至有膝蓋那么深,道路也消失了,許多地方踩上去都是軟塌塌的,下面是一層厚厚的植物掉落的枝葉。經(jīng)歷了好幾次方位迷失后,我們終于在森林里找到了幾處破舊的木屋,這是村民在采蟲草的季節(jié)時臨時搭建的。此時的我們身體大部分已經(jīng)濕透,在簡單地收拾后以最快的速度把火生了起來,用來烘烤冰冷的四肢和衣物。
入夜,氣溫下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我們烤著腳丫子和向?qū)Я闹麄儗@片林子的記憶,聊著山中松鼠、野豬、野兔、野雞、狗熊等多種動物的棲息變化和蹤跡稀少的滇金絲猴,以前村民可看見滇金絲猴的距離在十幾到幾十米,而現(xiàn)在滇金絲猴很少在村子露面,言語間流露著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那一夜,圍著火堆的人們散去后,我聽著屋外林間的滴水聲一夜未眠,倒不是享受這份世外桃源的寧靜,而是潮濕和寒冷的天氣,以及安靜得只能聽見雨滴聲的靜謐讓我無法入眠。
睜著眼睛撐到了天亮,天氣變晴,一束束陽光透過樹枝鉆了進來,我在大伙早起喧囂的活動聲中小憩了一會。補充了一大杯蜂蜜水后,我們搖晃著困乏的身子開始新的征程。揉揉眼睛望著這一片昨晚還沒來得及欣賞的原始森林,很多地方都看不到土地,地面上是連成一大片的青苔,美麗得你都不忍心下腳前行。森林里有許多自然倒下的大樹,腐朽以后成了地面上一些小型植物成長的沃土。
老君山沼澤地的海拔在4200米左右,地勢比較平坦,這里留下許多冰蝕湖群以及蜿蜒流淌的龍?zhí)?,清澈如鏡。為了穿越濕地,我們只能自己投石問路,用一塊塊石板鋪開淌過這片區(qū)域。沼澤濕地四周有著成片的高山大樹杜鵑林,杜鵑花耐嚴寒,適宜生長在氣候冷涼、空氣潮濕、云霧繚繞、雨量充沛的高山地區(qū),再加老君山上都是腐殖質(zhì)和排水較好的酸性砂質(zhì)土壤,因此這里的杜鵑花生命力極強,從低海拔直至4500米的高海拔地區(qū)都有生長。老君山杜鵑有紅、粉、白、黃多種顏色,不僅品種奇多,而且家族相當龐大,幾乎覆蓋了整個山地。每年一進入春季,各色杜鵑便次第開放,從山下漸漸地朝山上開,到花盛時,滿坡滿梁,云蒸霞蔚,連山頂之上的天空都被映得彩云滿天。那份汪洋恣肆的花潮,人若有幸目睹一回,必是終生的驕傲和幸福。一邊欣賞著萬紫千紅的杜鵑花,我們一邊用腳蹚過寒冷刺骨的積水,走過一片又一片的杜鵑林,進入老君山森林公園景區(qū),赤腳爬過數(shù)百石階登高望望那冷杉林中的三才湖,靜謐而美麗,同時也望下一路走來消失在林間的來時路。
下午4點,我們歷經(jīng)50余公里的徒步到達終點。來不及回想一路的辛苦和美景,筋疲力盡的我已經(jīng)在車上睡著了,睡得如此沉靜,連一個夢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