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志
(金華市永康凌志醫(yī)院骨科,浙江 金華 321300)
脊柱創(chuàng)傷是常見的一種骨科創(chuàng)傷疾病,以脊柱部位出現(xiàn)結構性損傷為主,包括脊柱和附近神經損傷、骨結構損傷及軟組織損傷,甚至可能造成高位截癱,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目前,交通事故、建筑傷或人為擊打是造成脊柱損傷是最重要原因,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影響脊柱功能[3-4]。手術是治療脊柱創(chuàng)傷主要手段,傳統(tǒng)開放手術雖可獲得良好效果,但并發(fā)癥多、創(chuàng)傷大[5]。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斷發(fā)展,用于脊柱創(chuàng)傷治療獲得良好效果,且并發(fā)癥少、創(chuàng)傷小,逐漸應用于臨床[6]。本文旨在探討微創(chuàng)脊柱創(chuàng)傷手術對脊柱創(chuàng)傷患者臨床研究。
1.1病例資料:選自金華市永康凌志醫(yī)院于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脊柱創(chuàng)傷患者126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等證實為脊柱創(chuàng)傷;②均行微創(chuàng)脊柱創(chuàng)傷手術;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禁忌者;②重要臟器嚴重異常者;③精神疾病或意識功能障礙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納入的126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9.84±7.62)歲;受傷至入院1~9 h,平均(4.35±1.36)h;致傷原因:交通事故72例,高處墜落傷34例,其他20例;手術部位:腰段57例,胸段43例,其他20例。
1.2方法:所有患者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生完成,均行全身麻醉,取俯臥位,麻醉起效后,于C臂X線機下確定創(chuàng)傷脊椎位置,于此節(jié)椎弓根外側位置作一小切口,長3 cm左右,分離多裂肌與最長肌,逐步擴張肌肉軟組織,并且安裝此次手術的工作通道,將脊柱峽部、尾部與頭部乳突狀充分暴露,及擴大手術操作視野,再以椎弓根探子開道。椎弓根螺釘擰入需固定的部位,置入塑形棒,復位骨折部位,切口逐層縫合。術后給予預防血栓及切口感染等常規(guī)處理。
1.3觀察指標:①記錄圍術期指標和術后并發(fā)癥情況;②觀察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脊柱Cobb角變化;③觀察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脊柱前緣壓縮高度變化;④觀察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變化,評分0~10分,評分越高疼痛越明顯;⑤觀察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腰椎Oswe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變化,包括10個方面,10項積分累加,總分50為,計算總分占最高分(50分)比值,以比值0~20%為輕度,以21%~40%為中度,以41%~60%為嚴重,以61%~80%為需拄拐行走,以81%~100%為自行無法下床活動;⑤觀察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WHOQOL-BEFF量表評分變化,總分8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及方差分析。
2.1記錄圍術期指標和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所有患者均完成手術,且隨訪6個月。手術時間(198.54±23.15)min,術中出血量(135.49±28.19)ml,住院時間(8.75±2.19)d;術后出現(xiàn)1例感染,經抗感染處理治愈。
2.2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脊柱Cobb角比較: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脊柱Cobb角低于術前(t=27.031、31.974,均P<0.05);術后6個月脊柱Cobb角低于術后1個月(t=13.062,P<0.05)。見表1。
表1 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脊柱Cobb角、脊柱前緣壓縮高度、VAS評分、ODI指數(shù)、WHOQOL-BEFF量表評分比較
2.3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脊柱前緣壓縮高度比較: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脊柱前緣壓縮高度低于術前(t=61.080、76.730,均P<0.05);術后6個月脊柱前緣壓縮高度低于術后1個月(t=20.897,P<0.05)。見表1。
2.4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VAS評分比較: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VAS評分低于術前(t=23.022、41.518,均P<0.05);術后6個月VAS評分低于術后1個月(t=32.576,P<0.05)。見表1。
2.5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ODI指數(shù)比較: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ODI指數(shù)低于術前(t=60.076、73.871,P<0.05);術后6個月ODI指數(shù)低于術后1個月(t=22.703,P<0.05)。見表1。
2.6術前、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WHOQOL-BEFF量表評分比較: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WHOQOL-BEFF量表評分低于術前(t=32.324、48.632,P<0.05);術后6個月WHOQOL-BEFF量表評分低于術后1個月(t=20.222,P<0.05)。見表1。
脊柱創(chuàng)傷主要是指脊柱受間接或直接暴力引起的脊柱骨、關節(jié)及相關韌帶上,且常伴脊神經和脊髓損傷[7-10]。脊柱創(chuàng)傷通常病情較為復雜,病勢危急,容易導致骨折、癱瘓、休克等,從而影響機體各項功能[11-13]。同時,脊柱創(chuàng)傷患者具有較高致殘率和致死率,需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改善患者癥狀及提高生活質量[13-14]。傳統(tǒng)開放手術主要是在脊柱正中做切口,雖其能夠改善脊柱功能,術后可恢復活動,但由于脊柱創(chuàng)傷病情復雜,治療效果容易受多因素影響,且該手術術后并發(fā)癥多,不利于術后恢復[15-16]。微創(chuàng)脊柱創(chuàng)傷手術主要是在C臂機下操作手術,切口小,且術中無需剝離手術椎旁肌肉,從而能夠降低對周圍肌肉的損傷,且微創(chuàng)手術本身對機體刺激小,引起應激反應和炎性反應程度低[17-18]。此外,微創(chuàng)脊柱創(chuàng)傷手術相比于傳統(tǒng)開放手術,具有切口小、并發(fā)癥少等特點,且無需剝離椎旁肌肉,有利于減輕對肌肉功能的損傷,且可確?;颊邇拳h(huán)境處于一種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同時還能夠降低對周圍組織破壞,從而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19]。
本研究顯示,微創(chuàng)脊柱創(chuàng)傷手術對脊柱創(chuàng)傷患者效果良好,可明顯減輕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