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課內(nèi)文本閱讀和單篇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要方式,目前還沒有形成健全的系統(tǒng)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體系,而且教學方式也比較陳舊,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興趣不高、缺少耐心且還存在著盲目性。這就很難滿足新課改要求,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將其列入重要教學任務之中并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工作[1]。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了要求,更加關注學生的讀書能力,規(guī)定教師必須要有效引導學生閱讀,幫助學生喜歡上讀書。在整本書閱讀方面新課改全面提高了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提高了對閱讀量的要求,小學生面臨著閱讀能力與邏輯思維不足的問題。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有效解決小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薄弱、閱讀興趣不高、閱讀速度慢與閱讀量少等問題,很有必要積極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
有效實施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閱讀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在新時代下,小學語文學科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那么,如果有效落實整本書閱讀教學任務,就可以快速且綜合性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借助多種類型的書籍學生可以擴展語言的接觸面,這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和語言能力將起到助推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并靈活引導與帶領學生參加優(yōu)質(zhì)的閱讀活動,通過閱讀活動學生能感受到書籍中的大千世界,從而愛上閱讀。除此之外,還要為學生搭建優(yōu)質(zhì)的教學課堂,因為活躍和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整本書閱讀有關知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思維和意識,進而促使學生良性發(fā)展。
在實施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嚴格堅持整體性原則,這就要求教師綜合分析和了解整本書的內(nèi)涵、結構、任務以及內(nèi)容等信息,應結合整本書邏輯規(guī)劃閱讀教學工作,盡可能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全面滲透閱讀教學指導思想,不可以片面開展閱讀指導工作[2]。在規(guī)劃整本書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以客觀的視角全面講練整本書,向?qū)W生滲透科學的整本書閱讀思想,應結合整本書核心內(nèi)容和特點實施教學工作,確保整本書的邏輯性、遞進關系同閱讀指導相一致,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閱讀整本書,更好地把握整本書的思想與內(nèi)涵。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知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屬于一項系統(tǒng)化的活動,而且不可以將教學工作僅僅局限在課堂上,要關聯(lián)課前和課后,在整個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幫助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從而推動閱讀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教師要了解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在教學中重點指導閱讀思維與閱讀方法,課后教師還要充分把握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進而助力學生提高綜合性閱讀能力。
學生是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整本書閱讀活動并完成閱讀任務,幫助學生高效掌握整本書閱讀知識。在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時候,應全面分析并把握學生的閱讀特征、閱讀喜好與基礎,在此基礎上靈活調(diào)整并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成效。
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遺留著應試教育的痕跡,教師基本都是以提升學生成績?yōu)槟康膩黹_展閱讀教學活動,事實上,明顯的應試教育痕跡會影響學生的成長,這就無法確保閱讀教學工作的實施效果,所以,教師需根據(jù)學生實際閱讀情況積極分析與研究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
若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教師應在閱讀課中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要避免為學生進行主導性講解。比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荷花》為例,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感知文中“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這句話,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讓學生身臨其境感知荷花的美感,提高學生對自然的親近感并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單純依靠閱讀是無法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還需要理解,學生除了要理解文中蘊藏的思想情感,還要感受文中的美。為進一步活躍教學氣氛,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引入猜謎語活動,借助猜謎語活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首先,教師出謎語或者讓學生自己出謎語,其次鼓勵其他學生猜謎語,還可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參加猜謎語活動。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直觀呈現(xiàn)荷花的美麗:“一位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著粉紅色的花襖,傳來一陣陣的芳香?!痹撝i語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通過理解學生將猜出謎底為荷花,此外,教師還可以挑選和蓮藕相關的謎語,總而言之,教師需通過猜謎激活學生閱讀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指導學生最大化發(fā)揮想象力與運用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梢栽O置這類問題:第一,該篇文章主要描寫了哪些內(nèi)容?第二,作者主要應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第三,將文章中的生僻字標出來,為文章劃分段落,思考作者文章的描寫順序。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閱讀文章,有助于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若所學文章中有角色互動的內(nèi)容,教師就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閱讀文本并感知文字中的思想情感[3]。例如,我們可以拿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陶罐和鐵罐》文章舉例,該篇文章中就有角色對話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工作,要求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鐵罐與陶罐,閱讀文中兩個角色的語言部分,通過角色扮演了解到文中陶罐的謙遜以及鐵罐的傲慢,從而深入感知文中蘊藏的思想情感。通過閱讀全篇文章,學生仿佛親歷鐵罐和陶罐初次見面的場景和最后離別的情景,不同的情境表達的思想情感也不同,為此,教師應鼓勵與引導學生評價角色扮演學生的閱讀語氣,語氣是否符合文中的人物特征,而且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角色扮演活動,借此來為學生創(chuàng)建活躍的學習氣氛并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活躍的語文課堂才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助力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中刻畫的場景與滲透的思想。教師需指引學生富有情感地閱讀文本,一邊閱讀一邊想象文本中刻畫的場景,并且還要在閱讀中尋找文中的重點語句。因知識積累量不足,小學生或多或少會面臨寫作方面的難題,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累積文本中優(yōu)美的段落。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需要學生背誦,這就加大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難度,為此,就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來背誦[4]。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火燒云》文章為例,首先,要引導學生通讀文章,通過通讀感知文中描述的火燒云畫面,了解云彩的變化,一會變成大狗,一會又像獅子,一眨眼功夫又不見了,這些場景都有利于學生感知火燒云的變化,而且通過想象文本中刻畫的畫面也有助于學生鍛煉想象能力和背誦能力。再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觀潮》課為例,作者通過這篇作品向讀者描繪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闊,部分學生可能親眼觀看過錢塘江大潮,而有的學生則沒有親眼看過錢塘江大潮,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以短視頻的方式為學生直觀展示錢塘江大潮。針對《觀潮》這篇文章,從表面上看,需要背誦的段落字數(shù)不少,但是如果在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基礎上來背誦并不難,所以,教師很有必要為學生播放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此外,為緩解學生背誦難度,教師還可以將需要背誦段落中的重點詞去掉,讓學生填空,借此來幫助學生背誦。
為了在小學語文課中有效踐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教師需為學生開展閱讀探討活動,通過探討活動幫助學生深入學習體驗并鞏固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提升語文教學水準方面閱讀探討活動都發(fā)揮著積極的助推作用。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要積極組織溝通探討活動,或者實施辯論活動,借此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充實學生知識。比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猴王出世》文章為例,結合小學生的喜好、興趣與年齡特征,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西游記》,讓學生閱讀繪本版或者拼音版的《西游記》,書中神奇的故事將會吸引學生,讓學生讀得不亦樂乎。在學生閱讀完《西游記》整本書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探討活動,鼓勵學生圍繞《西游記》交流閱讀體會和心得,通過溝通了解到,部分學生認為《西游記》中師徒四人上下一條心,通過合作最終抵達取經(jīng)之地,這就揭示了合作的重要意義。部分學生從《西游記》中認識到邪不壓正的人生道理,所以,師徒四人可以打敗妖怪,真正的原因就是“邪不壓正”。此外,一部分學生從《西游記》中認識到磨難是取得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西游記》中師徒四人歷經(jīng)八十一難,最終完成取經(jīng)任務,這就充分呈現(xiàn)了磨難的重要性??偠灾?,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實施閱讀探討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化閱讀感受、鞏固知識以及提升閱讀效率。
因年齡和喜好的不同,每一位學生對讀本的需要都不一樣,在選擇讀本中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教師要避免一刀切的方式,也不可以盲目依照新課標規(guī)定來強推讀本,這樣不僅難以取得預想的教學成果,而且還會事與愿違,讓學生對閱讀類活動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盡可能按照實際學習情況甄選讀本,同時滿足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和對閱讀的渴望,鼓勵學生跟著作者的腳步一同探究新世界,借此有效優(yōu)化學生文學素養(yǎng)并改觀學生精神面貌。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對神話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西游記》讀本,因小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還較為薄弱,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文言文,所以可以為學生推薦白話版的《西游記》,這類讀本能夠滿足學生內(nèi)在需求,在教師不干涉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自主地利用課后時間閱讀該讀本,而且也會依據(jù)閱讀狀況積極探討,班級內(nèi)將形成“西游熱”。想要幫助學生學會讀懂經(jīng)典并擁有博覽群書的習慣,就要擴展學生眼界并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扎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屬于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閱讀教學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以前,教師需要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剖析學生喜好與關注點,然后再為他們推薦能夠提高能力與端正價值理念的讀本[5]。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分析并充分把握整本書閱讀教學實況,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找影響教學成效的原因,然后針對性提出干預措施,確保整本書閱讀教學成效。對于教師來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挑戰(zhàn),更是機遇,教師要積極分析并探究高效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法,這樣才能最大化發(fā)揮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教育價值。通過本次研究活動得出,基于部編版教材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案為:猜謎激活興趣,導入新課;通讀全篇文章,了解內(nèi)容;耐心品讀文本,理解內(nèi)容;實施閱讀探討,提升效率;甄選閱讀文本,滿足需求等等。唯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