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30多年前,新婚不久的丈夫到青藏高原修公路,她思夫心切,千里尋夫來到他身邊。然而沒過多久,丈夫在一次塌方事故中犧牲。因為始終沒找到丈夫的遺體,她堅信丈夫還活著。公路竣工后施工隊走了,她卻留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等候至今
新婚離別,踏上茫茫尋夫路
今年55歲的楊麗,出生在四川德陽農村。因為家境貧寒,她只讀了幾年書就輟學了。
20歲那年,楊麗嫁給了英俊小伙李軍,婚后夫妻非常恩愛。結婚兩個月后,經當?shù)卣y(tǒng)一安排,李軍和一批農民工前往新疆,支援當?shù)氐墓方ㄔO。
臨行前的那天夜里,李軍向楊麗保證,自己一定會平安歸來,到時候兩人生兒育女,好好過日子。楊麗徹夜未眠,也不敢睜開眼睛,只好一直裝睡。次日一早,李軍便悄悄離開了。怕楊麗傷心難過,他沒敢跟她告別。
從此,楊麗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李軍所在的施工隊負責修建的是新藏公路,自新疆喀什到西藏日喀則,全長2100多公里。這條公路堪稱“天路”,要翻越五六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當時因缺少工程機械設備,很多工程基本靠人工作業(yè)。
不久,楊麗陸續(xù)收到丈夫的來信。在信中,李軍傾訴對她的思念,跟她講自己的工作,講昆侖雪山的美,并對她承諾,等路修好了,他就回來接她去新藏公路上旅游,欣賞雪山的雄偉。
在家癡癡等待兩年多后,因思夫心切,楊麗決定去新疆找丈夫,并陪在丈夫身邊照顧他。父母和公婆都對楊麗獨自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不放心,因為她從未出過遠門,何況李軍修路的地方隔著千山萬水,而當時的青藏高原上交通極其不便。老人都堅決反對她去,母親說:“萬一中途出了什么事該咋辦呀?”但楊麗決心已定,不顧家人勸阻踏上了尋夫路。
丈夫因塌方犧牲,她卻堅信他還活著
楊麗先是跟著一個前往新疆收購土特產的商人車隊,后來又搭乘貨車,艱辛跋涉了近一個月,才見到了李軍。妻子的到來,讓李軍既驚喜又心疼,因為他知道妻子獨自一人不遠千里趕到新疆有多辛苦。
無人區(qū)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氣候也十分惡劣,但總算能和心上人在一起了,楊麗心里只有甜蜜。
當年的楊麗年輕漂亮,穿著得體,扎著烏黑油亮的馬尾辮,一雙大眼睛透著靈動與單純,工友們無不羨慕李軍有這么個如花似玉又賢惠的媳婦。
平時,楊麗在炊事班打雜,每天除了幫廚做飯,為工友們準備開水,還要幫大家烤衣服——因為氣溫低,洗好的衣服很難及時曬干。在高寒缺氧的高原上,工作雖然很辛苦,但夫妻倆互相關心,恩愛又甜蜜,成了工友們交口稱贊的“模范夫妻”。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有天晚上很晚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感到很不安。到了后半夜,一名工友慌慌張張地跑來告訴楊麗,說上午他們在施工時,路基突然發(fā)生大面積塌方,巨量的土石方瞬間就把李軍埋在了下面。他們雖然拼命挖掘尋找,但因塌方太深,沒找到李軍。
楊麗聽罷雙腿發(fā)軟,眼前一黑差點暈倒。之后,陸續(xù)有工友和工地領導前來看望、安慰楊麗,希望她接受現(xiàn)實,但楊麗只是默默流淚。
次日天一亮,楊麗便焦急地趕到工地塌方的地方。工友們看見她,都有些不知所措,緊張得不敢看她的眼睛。有個工友心痛地對她說:“塌方發(fā)生得太突然了,一點兒征兆都沒有,轉眼間李軍就被沙石掩埋了?!甭牭竭@兒,楊麗再也支撐不住,昏了過去。
幾名工友見狀,趕忙上前施救,好半天才把楊麗喚醒。醒來后的楊麗像是發(fā)了瘋,沖到塌方的地方用雙手刨挖,時間不長,兩只手便已血跡斑斑。一些工友被她的癡情感動,明知沒有希望,還是和她一起挖了起來。結果,大家挖了一天,也沒找到李軍。因為死不見尸,楊麗不相信丈夫已經犧牲,不斷喃喃自語:“他肯定是迷路了,一定會回來的!”
她開始天天尋找丈夫,像丟了魂似的,說話也顛三倒四。工友們知道她的大腦受了嚴重刺激,因此都像對待親人一樣輪流給她準備飯菜,并百般勸慰她。工地領導也為楊麗申請了撫恤金,但她拒絕了,流著淚說:“人都不見了,要錢有啥用?”工友們聽了都頗感心酸。后來,幾百名工友湊了一筆錢,想送楊麗回老家,可她死活不走。因為同情,大家沒有勉強她,只好盡心盡力地照顧她,對她都非常好。
一年后,因那一標段的工程完成了施工,工程隊轉移到了更遠的地方。楊麗卻拒絕跟工程隊一起走,說要留在那里等丈夫回來。任憑大家如何解釋、勸說,楊麗就是不聽,也不肯走。萬般無奈,工程隊只好給她留下一些面粉、大米和食用油之類的生活用品撤離了,楊麗仍住在她和丈夫居住的那間小屋里。
很快,儲備的米面就吃完了,楊麗開始挖野菜充饑,過得就像原始人。但她不在乎吃不吃得飽,覺得只要住在那里等待丈夫就好。后來,有牧民遷徙時發(fā)現(xiàn)了她,得知情況后非常感動,又給她留下一些土豆和面粉。此后,楊麗在雪域高原苦等丈夫的故事在當?shù)貪u漸傳開。
雪域高原尋夫三十余載,“昆侖女神”感動了無數(shù)人
新藏公路通車后,常有軍車從楊麗居住的小屋旁經過。戰(zhàn)士們得知她獨守高原苦苦等待丈夫,而她的丈夫又是在修筑邊防公路時犧牲的,無不對她肅然起敬,再往山上運輸物資時,就順便給她留下一些壓縮干糧、罐頭和煤炭什么的。
時間久了,戰(zhàn)士們途經楊麗的小屋,都要停下來檢查一下車輛,或者給車加點兒水。楊麗還多次遇到汽車拋錨的情況,其中有軍車,也有民用車輛,她都會熱心地給司機做飯、燒開水。她的住處,宛如一個過往司機的臨時休息點。
到了2015年,這里開始出現(xiàn)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路過楊麗的小屋時,游客會給她一些食品或日用品。很多人覺得當?shù)丨h(huán)境太惡劣,但楊麗覺得,能在那里等待丈夫回來是一件很幸福很值得的事。
當?shù)卣私鈼铥惖慕洑v后,派工作人員到她的住處查看,發(fā)現(xiàn)她的房子已破破爛爛。怕她出危險,大家都勸她回老家,或者去山下人口密集的地方住,因為那里方圓百里幾乎沒有人煙,萬一得了急病什么的,會非常危險。但無論工作人員如何勸說,楊麗就是不聽。無奈之下,為排除安全隱患,當?shù)卣疀Q定為楊麗重建一處住房。他們找來建筑施工隊,在新藏線219國道2877公里處的一個山坳河谷邊,給楊麗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的房子。而且,那里有一個道班,有幾個負責養(yǎng)護公路的人與楊麗做伴,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大家能照顧一下她。
建筑工人還特意用橘紅色的涂料把房子涂刷了一遍。楊麗很高興,說這個顏色很鮮艷,如果哪天丈夫回來找她,一下子就能看到。眾人聽了都心酸不已。
楊麗也盡力回報大家對她的關愛。當有的車子路過,司機想吃點兒熱乎飯菜,她就給人家下一鍋面條。有的車子拋錨了,司機沒地方睡覺,她就讓人家住在家里熱情款待,而且從來不收一分錢。等車輛開走時,她會站在車后目送車輛遠去,雙手合十,念念有詞地為他們祈福。漸漸地,過往司機都開始稱她為“昆侖女神”。
久而久之,楊麗與部隊官兵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無論運輸車輛還是醫(yī)療車輛經過這里,司機都會提前按喇叭,告訴楊麗,他們來了。車隊會給她帶生活物資,幫她解決生活所需。
有許多退伍士兵臨回家前,會先來楊麗的住處陪她聊聊天,拉拉家常。有一年冬天,一位退伍士兵冒著大雪,在趕回家之前特意來看望楊麗,給她送來了生活用品。分別時,楊麗很不舍,拉著退伍士兵的衣服不愿松手,仿佛生離死別,最后兩人都流淚了。
2022年后,“昆侖女神”的故事經由互聯(lián)網(wǎng)迅速傳播,楊麗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不斷有驢友登門看望她。后來隨著游客不斷增多,楊麗的家慢慢變成了游客們的歇腳處。
只是由于大腦受過嚴重刺激,加上長期在無人區(qū)生活,楊麗有一定的間歇性精神疾病和失憶癥,有時清醒有時糊涂。當有人問她是哪里人時,她已經記不大清楚,有時說自己是福建人,有時又說自己是四川人。
2023年秋,不少網(wǎng)紅從全國各地趕來拜訪楊麗,楊麗便經常出現(xiàn)在快手、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昆侖女神”迅速在網(wǎng)上走紅。
令人感慨的是,年輕時端莊漂亮的楊麗,在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和高原狂風的摧殘下,如今皮膚黝黑粗糙,雙頰有明顯的高原紅,因長期飲用昆侖山偏堿性的水,牙齒受到侵蝕已脫落了幾顆,門牙更是歪歪斜斜。那憔悴的容顏,看不出一絲“女神”氣質,但了解她經歷的人都明白,她那執(zhí)著無畏的靈魂,對“女神”的稱謂當之無愧。
獨守昆侖三十余載,直到現(xiàn)在,楊麗依然不相信丈夫已經犧牲。很多人都說,著名歌手刀郎演唱的《西海情歌》,主人公原型就是她。
令楊麗感到遺憾的是,她沒有實現(xiàn)與丈夫生兒育女的約定。因患了間歇性精神疾病和失憶癥,她曾忘記丈夫的名字,但至今沒有忘記她和心上人的這一約定。她依然堅信,丈夫一定會回來找她。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