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平輝
“辦好特殊教育”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確要求,“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確要求。這兩大論述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更是對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的鄭重承諾。要想讓特殊兒童在融合環(huán)境中高質量地學習、生活,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關注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開始進入普通學校就讀。由于特殊兒童的身體原因,部分特殊兒童的家長需要進校陪讀。在常規(guī)的陪伴活動下,助力陪讀工作的優(yōu)化是學校、教師和社會的共同期望。湖南省長沙縣龍?zhí)列W是一所市級融合教育示范學校,學校目前共有20名特殊兒童,其中腦癱兒童16人,自閉癥兒童2人,視力障礙兒童1人,其他殘疾兒童1人,分布在學校各個年級,各個班級中,陪讀家長7人(其中一位家長有一對雙胞胎腦癱孩子)。本文以這所小學為例,從學校層面、陪讀家長層面、家校社聯(lián)動層面對隨班就讀兒童陪讀家長有質量陪讀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期幫助陪讀家長通過與家校社的聯(lián)結互動,進一步提高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的學習質量,同時關注陪讀家長在陪讀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變化,提高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
一、隨班就讀兒童陪讀家長情況調查
(一)基本情況
為保護調查對象的隱私權,所有調查對象均以代號表示。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表1),隨班就讀兒童陪讀家長全部是女性,這7個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家長的文化水平也存在差異,但都接受過初中及以上教育,其中,僅有3位家長堅持陪伴孩子做康復訓練。
(二)存在的問題
在交流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特殊兒童和陪讀家長的情緒、行為引人深思。在這些隨班就讀兒童中,高年級的女生郁郁寡歡、不合群;男生易激動、亂發(fā)脾氣、破壞東西、與人交流時攻擊性較強。中低年級的學生存在流口水、眼神閃躲、咬人、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家長的心理問題則更為突出。例如,A家長經常坐在學校的樓道里,不像其他陪讀家長會進入教師辦公室或者教室休息,她性格內向,不自信,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E家長想要生二孩,渴望體驗養(yǎng)育一個正常孩子的快樂,但心理壓力大,一是擔心生育有風險,二是害怕自己和社會道德會綁架二胎孩子,讓其長大后照顧腦癱哥哥。
由此可見,特殊兒童往往會給其家庭和父母帶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例如,家長普遍會對兒童不確定的未來感到擔憂;與外界接觸時受到的歧視,內心的焦慮、緊張、自卑等情緒;對孩子的內疚和自責心理;等等。如果不能正確對待這些情緒,都會成為家長的負擔。
二、隨班就讀兒童陪讀家長的角色定位
要想高質高效開展隨班就讀工作,就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從關注內容和參與角度來說,陪讀家長的角色可以定義為以下三種。
(一)學習輔導者
特殊兒童因為身體特殊性在學習和生活上有諸多不便,需要陪讀家長提供幫助,如輔導完成作業(yè)、教導運用各種工具等。同時,因為特殊兒童的特殊性,陪讀家長要不斷學習教育方法和相關康復訓練知識。
(二)交流協(xié)商者
一方面,在學校這一特定場合,陪讀家長需要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和普通學生進行溝通,甚至和非陪讀家長進行溝通,是信息的提供者。另一方面,陪讀家長也是孩子在溝通、協(xié)商時最主要最親近的對象。
(三)支持參與者
幾乎所有的陪讀家長都扮演著對孩子學習和生活、對國家特殊教育政策的支持者的角色,他們通過鼓勵、幫助、宣傳等方式,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支持,同時也聯(lián)合一切力量為融合教育發(fā)聲。
三、隨班就讀兒童陪讀家長有質量陪讀的策略
(一)學校層面
1.重管理,常培訓——陪讀家長與學校的聯(lián)結。首先,學校需和陪讀家長簽訂陪讀協(xié)議,規(guī)范家長在學校的言行舉止和在學校公眾場合需要注意的事項。其次,學校應注重提高教師開展融合教育的教學水平,讓特殊兒童在學校享受應有的高質量的學習生活。最后,學校應該拓寬渠道,幫助陪讀家長提高作業(yè)輔導能力,多為陪讀家長提供學習機會和平臺。
2.設崗位,做團輔——陪讀家長與勤工儉學的聯(lián)結。從陪讀家長的經濟情況和陪讀日常來看,他們需要一個緩解內心焦慮情緒的平臺。對此,學校可以提供相對靈活的工作崗位,如保潔、食堂糕點師、餐具配送人員等,以此為陪讀家長提供一定經濟幫助,同時方便陪讀家長照顧自己的孩子。另外,學??梢蚤_展手工制作、美食加工坊、漂流圖書等活動,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引導陪讀家長為孩子的未來職業(yè)進行初步的探討和規(guī)劃。
3.創(chuàng)活動,設平臺——陪讀家長與課堂的聯(lián)結。湖南省長沙縣龍?zhí)列W黨支部根據(jù)家長的訴求,攜手推出了“校長媽媽的五彩課堂”,從思政、科技、勞動、生命和藝術五個方面助力特殊兒童的成長。這一專屬課堂的打造極大豐富了特殊兒童的生活,為家長有質量的陪讀注入了新的動力。同時,學校要求陪讀家長和普通學生家長走進普通班級和隨班就讀班級,積極參與家長講壇、親子活動等項目,為陪讀家長和特殊兒童的成長提供更加精彩、豐富的活動。
(二)陪讀家長層面
1.多學習,適調節(jié)——陪讀家長與自己的聯(lián)結。陪讀家長的情緒是影響特殊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陪讀家長應理性地接納特殊兒童的個性、學習方式或其他特點。同時,陪讀家長要通過大量的學習和訓練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康復訓練能力,其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療愈自己的過程。
陪讀家長E夫妻在孩子確診后,有過無奈、彷徨、怨天尤人的情緒,但是后來在康復訓練中接觸推拿后,他們主動學習推拿技術和中醫(yī)調養(yǎng)方法,不僅促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還使推拿成為了自己的新職業(yè)。陪讀家長B自孩子確診自閉癥以來,自學特殊兒童教育、兒童心理學、自閉癥兒童護理等相關知識,并在陪讀期間通過自學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她在掌握大量訓練方法和技巧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積極調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和觀念,現(xiàn)在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孩子的一切。
2.早準備,強訓練——陪讀家長與兒童的聯(lián)結。特殊兒童在進入普通學校求學時,家長首先應該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特殊兒童在情緒和心理上會產生各種問題,他們需要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的、長期的訓練,才能學會控制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堅持和引導極為重要。其次,訓練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技能。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學習和生活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自身的各項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或某些特殊才能等。B家長的孩子是自閉癥兒童,但孩子學習了吉他,在班上參與活動的時候會吸引很多同學的目光,無論是學習討論還是外出活動,班級同學都樂意和他一起參與。最后,提前熟知小學的知識和上課規(guī)則。讓特殊兒童感受環(huán)境的變化、一天的作息時間、上課時的規(guī)則等都是十分重要的。D家長在孩子入學前就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學習小學基礎的文化知識和規(guī)則。E家長在家模擬學校上課情境,訓練了孩子近兩個月,訓練內容如讓孩子學會安靜坐好,需要參與或者表達的時候學習舉手示意等。
3.善溝通,重表達——陪讀家長與教師的聯(lián)結。良好的溝通可以傳遞有效的信息。陪讀家長的坦誠可以助力孩子更好更快地融入學校生活,家長和教師的有效溝通有利于教師高效開展工作。陪讀家長要及時反映自己的心理訴求,多與學校教師、領導交流,讓從事一線工作的教育者更加了解融合教育的情況,并能適時做出調整和規(guī)劃。A家長和教師交流時提到孩子愛美術,但自己不知道怎樣引導,學校得知情況后安排兩姐妹進了繪畫社團,培養(yǎng)她們的繪畫能力,并專門為姐妹倆舉辦了畫展。
(三)家、校、社聯(lián)動層面
1.會借力,合抱團——陪讀家長與其他家長、學生的聯(lián)結。很多特殊兒童因為自己的“特殊”,不愿主動和他人交往,很少積極參與游戲活動。社交問題是陪讀家長要特別關注的問題。B家長為了自己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班集體,在低年級時,鼓勵孩子和班級同學一起玩老鷹捉小雞、跳房子、折紙活動等團體游戲;在中年級時,鼓勵孩子和班級同學一起打造種植角、排練課本??;在高年級時,鼓勵孩子和班級同學一起閱讀名著、組織分享活動等。此外,為更好地聯(lián)結普通學生家長,不少陪讀家長成為普通學生家長與其孩子的聯(lián)絡員,幫助他們解決穿脫衣服、受傷擦藥、忘帶物品等事務。在班級事務中,陪讀家長也隨時出力,營造了更加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
2.樂參與,共倡導——陪讀家長與社會的聯(lián)結。隨著融合教育日益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校、社區(qū)、公益組織更加關注融合教育,并投身到這一工作中。陪讀家長通過教育培訓、學習可以獲取更多專業(yè)育兒信息和康復訓練的正確方法,并在平時生活中不斷實踐探索,深入關注特殊兒童的學業(yè)和社交情況,循循善誘,終有收獲。G家長通過學校渠道聯(lián)系了培訓機構,對孩子進行機器人培訓。孩子在參加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時獲得湖南省二等獎,成功晉級國賽,且所有參賽費用由公益機構和教育局負責。
結語
目前,雖然隨班就讀兒童陪讀家長群體不夠壯大,但他們的力量不容小覷。家長積極參與將更加有利于特殊兒童的成長和提高融合教育的質量,學校應積極開發(fā)利用好這一資源,通過家校合作,為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縣龍?zhí)列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