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 潔
(太原工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8)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建設與傳承,同時也在大力倡導,要將紅色文化資源應用好,一方面,紅色文化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它也為先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奠定了根基。新時期背景下,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學生樹立起正確三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能對其愛國主義情懷進行培養(yǎng),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紅色文化應運而生,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時期,各種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主要內容包括革命文獻資料、領袖人物故居、戰(zhàn)爭文物、革命遺址、戰(zhàn)爭紀念館等等,與此同時,各種制度以及實物背后所蘊含的傳統(tǒng)道德、精神等也隸屬于紅色文化范疇。
紅色文化與社會發(fā)展背景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同時也為先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奠定了根基,關于紅色文化的特征,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先進性,在戰(zhàn)爭時代,紅色文化為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進入全新發(fā)展時期,同樣需要對人們勇于探索、艱苦奮斗的精神進行培育,而這也使得紅色文化有了全新的時代內涵。第二,人民性,人民大眾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和締造者,我黨的群眾基礎之所以如此雄厚,主要是因為其一切工作的開展都是為了人民,對群眾的根本利益加以維護,而這也決定了紅色文化發(fā)展的人民性特征。第三,革命性,紅色文化是在近代社會形成,當時的社會背景可用“內憂外患”為形容,紅色文化是軍民的精神食糧,也是打敗敵人的重要武器,這些都讓紅色文化帶有一定的革命性色彩[1]。
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是進步和愛國,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由于其還不具備豐富的社會閱歷,且心理和思想也有待成熟,在對其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通過紅色文化的融入,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一系列英雄革命事跡具體如黃繼光用身體擋住槍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等,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英雄氣概,通過學習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能夠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自強不息、英勇頑強的優(yōu)良品質,使學生能夠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從而能夠更加懂得珍惜生活。雷鋒曾在他的日記中談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無限的是為人民服務,通過對這些優(yōu)良思想進行學習和感受,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也能重構其信念和理想。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高校學生面臨的誘惑較多,若其理想和信念不堅定,就很容易做出錯誤選擇,從而對其今后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通過紅色文化的融入,能夠幫助高校學生自覺抵御社會上的不良誘惑,避免學生出現(xiàn)思想迷茫的問題,最終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中,大學生是十分重要的人才資源,因此,必須要對其綜合素質加以培育、身心健康、科學文化以及思想道德共同構成了綜合素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身心健康都至關重要,與此同時,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也必不可少,特別是在進入信息化社會之后,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具有著十分顯著的矛盾和沖突,如果高校學生不能對生命價值正確認識,精神迷茫、責任感缺失,甚至是價值觀扭曲,就會對其今后發(fā)展造成直接影響。通過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其鞏固精神家園,以免其出現(xiàn)困惑和迷茫,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系列革命故事,例如,在紅軍長征過程中,英勇的紅軍們吃樹皮、過雪山,這一系列艱苦的經歷,都能激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要勇敢克服困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在革命戰(zhàn)爭當中,很多英雄人物即便飽受酷刑,仍然堅守自己的初心,堅決不向敵人透露半個字,他們頑強抵抗、視死如歸,展現(xiàn)了作為革命人的英勇斗志。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案例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能夠真正的認識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在正能量的引導之下,對學生的身心進行錘煉,使其能夠成為一個優(yōu)秀、合格的新時代接班人[2]。
在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還要對各種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高效利用,具體如英雄紀念館、革命遺址、革命先烈故居等等,一方面要想學生傳授書本上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對這些遺存進行參觀,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能夠將國家未來命運與個人理想信念緊密的融合在一起,主動關心民族的發(fā)展和國家的建設。回顧歷史,五四運動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無產階級能夠團結一心、艱苦奮斗,在這種強大精神力量的引導之下,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紅軍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書寫了壯麗華美的勝利篇章,無數(shù)愛國人士前赴后繼,英勇犧牲,用自己的鮮血鑄就了無堅不摧的萬里長城,這些英雄事跡的背后,都彰顯了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對這些紅色文化進行學習,也能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培育。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中,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而這些都充分凸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與此同時,也從側面彰顯了紅色文化永久的生命力以及鮮明的政治特色[3]。
在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地域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以我國江西省為例,它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具有著十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悠久,且文化氛圍濃郁,無論是井岡山、南昌還是瑞金,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和搖籃,與此同時,還有很多與革命相關的博物館、紀念館,通過對這些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應用,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案例。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參加紅色文化傳承活動,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志愿者活動以及紅色根據地建設工作當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和內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灌輸,教育形式更加活潑生動,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因而也能產生顯著的教育效果。我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且紅色文化也是來源于實踐,要想更好的發(fā)揚和傳承紅色文化,就必須要回歸于現(xiàn)實,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很多高校所在地的紅色教育資源十分缺乏,因此很難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針對這一情況,學??煽紤]與其他高校進行合作,實現(xiàn)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優(yōu)化共享,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工具的輔助之下,對思政教育寶貴經驗以及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共享,這樣便能實現(xiàn)對地域紅色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4]。
在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要對現(xiàn)代化網絡資源進行高效利用,通過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對思政教育工作進行開展,且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質量。在網絡世界當中,大學生一直以來都是活躍分子,網上沖浪是他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lián)網上存在著海量的數(shù)據和信息,在這些信息當中,既包括很多積極、健康的內容,但同時也有很多不健康信息的存在,由于當代大學生生活閱歷缺乏,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將會對其三觀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互聯(lián)網作為重要的大眾媒介和陣地,其必需要在紅色傳承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高校也要積極利用這一信息渠道,將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例如,現(xiàn)階段,很多高校都向學生普及了“學習強國”這一APP,它是學生們了解國家大事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同時也能對黨中央各項會議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論進行學習,內容可靠真實、邏輯正確嚴謹,與此同時,它也將網絡上各種思政學習相關知識融合到一起,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以及資源檢索速度,滿足了高校學生提升自我的需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軟件功能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與此同時,還對用戶交流網絡平臺和官方媒體進行打造,通過一種大學生更加喜歡的方式實施思政教育,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這種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也能蔓延到日常生活當中,廣受師生好評和認可[5]。
在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融入紅色文化,也要確保其在校園文化活動和專業(yè)學習活動當中的融入,現(xiàn)階段,很多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會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缺乏實踐檢驗,從而導致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掌握并不扎實,在高校當中,每個專業(yè)的學生都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專業(yè)課程,因而也會背負著沉重的學習壓力,久而久之,也會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鑒于上述情況,強化專業(yè)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很有必要。對于人文、經濟等于社會科學相關的專業(yè),其本身就與思政教育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更要注重紅色文化的融入,使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更多紅色文化。對于理工科專業(yè),可選擇在實驗、實習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通過讓學生對中國社會發(fā)展史進行了解,同時列舉科學家們光輝事跡,能夠對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行培養(yǎng),在思想政治理論的引導之下,讓學生對專業(yè)知識進行學習,將紅色文化傳承和學生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緊密的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比較豐富,在這些實踐活動當中,都可以對紅色文化進行融入,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當代大學生對于社交推理類游戲“劇本殺”的喜愛度較高,因此,在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系列紅色劇本,讓學生對劇本當中的人物角色進行扮演,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與革命先輩們并肩站在一起,穿越時空進行對話,既實現(xiàn)了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也能將革命和歷史故事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強化學生的學習感受,對其紅色文化基因進行培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6]。
綜上所述,文章首先對紅色文化進行簡要概述,其次對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進行探究,最后提出具體建議??傊?,在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通過紅色文化的融入,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三觀,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能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培養(yǎng),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實踐當中,教師首先就是要對地域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與挖掘,其次,還要高效利用現(xiàn)代化網絡原,最后還要積極開展各種思政實踐教育活動,以加強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為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強大思想支撐,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促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全面提高,為其今后成為優(yōu)秀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