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鶴凌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129)
受線上教育的影響,師生在線上課堂中互動多,形式多樣,與信息化網(wǎng)絡聯(lián)系更密切,教師的音樂素材新穎,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阻隔,師生、生生更近距離的接觸身邊的音樂,教師能更走近學生、了解學生需求。教師通過線上教育的方式能與學生充分磨合,教師能將前期的積淀作為課堂預設的一部分,教師注入了對課堂更多的思考與理解。中學音樂線上教學充分實施后課堂應該是什么樣?教師有了新的方式,例如:蘇式靈動課堂在后疫情時代更深入地走近師生身邊、音樂課上“創(chuàng)意實踐”的充分運用等。
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精彩與否的重要因素。日常課上,教師會提前寫好教學設計,做好PPT,這是音樂教師課堂必備舉措。音樂線上教學課,教師通常會用Class-in 中的幾個小工具作為課堂小幫手。歌唱課上,教師用事先錄好的鋼琴伴奏作為教唱的工具,先領唱一遍,讓學生關注該作品的音樂情緒、音樂基本要素。學生認真聆聽并模仿演唱,可通過被教師點名的個別學生或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打開麥克風的方式演唱。由于網(wǎng)絡速度和播放的延時性,在學生模唱過程中不宜打開音樂伴奏,會造成人聲與音樂的不統(tǒng)一,這時會采用清唱方式。欣賞課時,教師會借助大量事先準備好的音樂素材共享給學生,例如:視頻欣賞、圖片播放、音畫賞析等。這相比于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師生通過網(wǎng)絡方式欣賞與共享音樂,降低了以往運用復雜的軟件截取、錄制音視頻的難度,打破了空間、地域的局限性。記憶中一次成功的嘗試是年初的2023 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那節(jié)課的時間正趕上央視頻里直播音樂會演奏場景,我選擇用共享屏幕的方式讓學生目睹央視直播維也納金色大廳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課堂教學設計更注重讓學生創(chuàng)編音樂,例如:在江南絲竹中,作品《歡樂歌》是圍繞do、re、mi、sol、la 幾個骨干音在《老六板》的基礎上放慢加花形成的。在教學設計中,我給學生民族調式的五個特征音讓學生在《老六板》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出自己認為好聽的旋律,我限定該段旋律是四二拍,學生只需在四一拍的基礎上按照已有節(jié)奏型填上認為合適又好聽的音符即可。這種設計形式難度不大,學生可以勝任,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同時又在江南絲竹傳統(tǒng)的音樂方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讓人耳目一新,調動了學生課堂創(chuàng)編音樂的興趣。之后我選擇班級里兩名鍵盤不錯的同學用電子琴模擬琵琶、二胡的音色進行彈奏,將同學們創(chuàng)編的音樂彈奏出來,全體學生再跟琴演唱,效果顯著。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也是當下線上教育給課堂帶來創(chuàng)新之處的一種范式。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音樂新課標要求關注學生的審美感知、文化理解,常用“聽、賞、唱”三種方式進行教學。由于線上教學課在特殊時期廣泛開展,師生參與互動更密切,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能通力合作、探討思辨、總結交流。這種小組合作探討、匯報交流的方法被保留下來,并在音樂課上加入了小組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例如:在蘋果手機中有“庫樂隊”app,學生通過課堂小組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選擇合適的樂器,根據(jù)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和旋律在“庫樂隊”的音軌中添入自己創(chuàng)編的音樂。每位小組成員紛紛發(fā)表意見,在音軌中加入自己喜歡的音樂,音樂組長再將音軌進行合并,調整節(jié)奏和速度就形成了以小組為單位的一首音樂作品。在這種教學方法下,以小組為單位的創(chuàng)編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形成多首音樂作品。這一變化豐富了課堂環(huán)節(jié),即:“創(chuàng)”,讓新課標中的“創(chuàng)意實踐”更好的在音樂課上得以實踐。初三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瑤族舞曲》這一課,主題b 是一個熱情、活潑的舞蹈性旋律片段,教師可以運用這一主題旋律采用電子音樂中合適的樂器進行創(chuàng)編,例如:加入襯托性的帶附點的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可以選用鼓作為伴奏樂器,襯托主題旋律鮮明的性格特點。
隨著時代發(fā)展,當代中學生的音樂審美有了一些變化,他們接觸到的多是來自于當下最時興的音樂軟件或網(wǎng)絡上的單曲,從單曲試聽到專輯收聽,不同于十年前中學生多熱衷于幾位流行歌手以專輯收錄的唱片音樂。從這種方式上,他們的聽歌品味也發(fā)生了變化,多是依據(jù)流行去追逐,順勢而為。他們生活的年代與古典越來越遠,喜歡古典音樂的學生少之又少。
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在音樂課堂上需要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用多首作品輔助教學,進行思維遷移,提高學生欣賞、感知、表達音樂的能力。在當前大單元教學背景下,課程多以大單位教學思路為主線,以江南絲竹《歡樂歌》為例:江南絲竹多是小型樂隊演奏,音樂風格細、小、輕、雅,對于不是民樂專業(yè)的學生們來說,這樣的音樂離他們的生活已經(jīng)有些遠了,像這樣具有年代感的音樂如何引領學生去賞析?如果反復聆聽學生容易有試聽疲憊感,并且參與感不強。教師可以采用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豐富試聽素材,讓學生先對江南絲竹這一種類有所了解,突破點從樂隊的組成入手,引導學生賞析、感受,用詞匯描述聽到的這件樂器音色怎樣?用它演奏的樂曲風格有怎樣的特點?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補充。還可以采用音畫配樂,讓學生先觀看江南風景,置身于這樣的風景中你有怎樣的感受?會選擇怎樣的音樂?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教師引出“非江南山水不能產(chǎn)生江南絲竹,非江南絲竹不能映襯江南山水”的理念學生便豁然開朗。
在解決了課堂任務之后,可以適當留些時間讓學生自我展示音樂。在線上音樂教育的影響下,課堂活動越來越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形式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學生有了展示才藝、表現(xiàn)自我的舞臺,才藝展示的類別可以是唱(說唱)、舞、器樂表演,也可以是語言類表演。
音樂線上教育給學生帶來了很多便利,教師在即將開課前用class-in建立教室設置課程時間,學生提前進入教室進行課程預習,做好課前準備。課程模式與線下教學基本一致,教師適當留白,讓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音樂學習有所感悟,最后的十分鐘學生分享心得,教師也常常用最后十分鐘讓學生自我展示才藝。觀察發(fā)現(xiàn),每班學生才藝各不相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學生音樂特長突出,聲樂器樂總能露兩手,有些學生擅長語言類表演,像脫口秀,具有即興發(fā)揮的特點。在這種情形下,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文藝活動的組織者,還可以將課堂留白時間完全交給學生,根據(jù)不同班級的不同特點,可以適當采取選擇一名主持人或幾名班干部進行主持,其他學生積極舉手展示。展示才藝的方式多樣,可以是現(xiàn)場發(fā)揮,也可以提前醞釀,學生在準備好的情況下將音樂課堂當成班級音樂會的舞臺,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是課堂教學的助推器,為音樂教學增添新的活力。
特殊時期線上教育一度成為師生音樂課的重要媒介,一些適合開展課堂直播和播放微課的軟件成為學生們聽課、學習的重要場所。如: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蘇州線上教育中心、名師直播課堂等微課資源不僅學生會收聽,教師也會從中獲得聽課、備課的啟發(fā)。Class-in、騰訊會議也成為課堂直播、教研活動、學校日常會議及交流分享會的重要軟件。從線上到線下,音樂課堂上學生發(fā)揮小組的力量,課前預習,課上發(fā)言,課后尋找素材繼續(xù)探索,長期積累音樂素養(yǎng)的習慣在每一節(jié)新課中都帶給老師不一樣的感受。這種感受來自于學生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充滿活力,洋溢著青春的熱情,疫情并沒有將學生的精神打倒。反之,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更強了,追隨著老師的課堂節(jié)奏,先學習后發(fā)問,不懂的舉手提問老師,老師疏通知識脈絡,幫助學生答疑,很好的完成了課堂任務。
小組合作一直是課堂上最受推崇的一種形式,特別是音樂課堂,音樂創(chuàng)編、聲勢互動環(huán)節(jié)更需要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例如:在絳州鼓樂這一課上,教師在分析了作品的幾個重要部分后,以小組為單位給全體學生分發(fā)課堂樂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創(chuàng)編節(jié)奏。每組組長將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匯總,派幾位熟悉節(jié)奏的同學進行展示。這是音樂創(chuàng)編的特征體現(xiàn),也是課堂效果檢測的最好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給學生更多藝術實踐的空間。
1.沿襲以唱為主的傳統(tǒng)方式
歌唱教學一直是中學音樂的重中之重。由于初二學生處于嗓音換聲期,真假聲使用不科學,不能自然過度,這時亟需專業(yè)音樂教師幫助運用歌唱技巧,調整歌唱音色,確保能歌唱出好聽的旋律同時又保護了真嗓。音樂教材以大單元教學理念構思而成,因此教師也要根據(jù)大單元理念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音樂鑒賞方法。期末教學評價正是沿襲傳統(tǒng)的歌唱方式作為評價的一部分,學生可以選擇每一單元中歌唱課作為評價的內容,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嗓音條件及歌曲掌握程度,選擇不同風格的歌唱曲目進行考核。
2.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學生喜愛、參與度廣的方式
藝術實踐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音樂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有些學生有自己的音樂特長,這可以在期末評價時充分發(fā)揮出優(yōu)勢。學生互相組建小組,自選曲目,人數(shù)為2—8 人,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表演。通常會有以下幾種形式:聲樂、鋼琴、器樂、舞蹈或其中兩種及以上相結合的藝術形式。這種評價方式,學生可以竭盡所長,展示自己最擅長的才藝,同時可以增強合作意識,學會如果與同學協(xié)作、共同展示,獲得共贏。這是現(xiàn)階段最受學生歡迎的期末評價形式,學生喜愛,參與度高,點燃了學生探索音樂的熱情。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綜合考量
從初一到初三,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各有差異,體現(xiàn)在:有些學生擅長表演,課堂的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總有他們的身影;有些學生思維敏捷,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總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些學生注重創(chuàng)新,在課堂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總能躍躍欲試……根據(jù)搜集到的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xiàn),教師采用終結性與形成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平時常規(guī)課上,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可以獲得一分,組內合作創(chuàng)編音樂可以獲得兩分,自己分享音樂展示簡易版的ppt 可以獲得三分。鼓勵音樂素養(yǎng)高、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多表現(xiàn),這讓期末考核機制變得更充分,讓學生的發(fā)展更全面。
1.狀態(tài)好、規(guī)模大
經(jīng)過線上教育的師生磨合,學生音樂課的熱情被點燃,課堂學習狀態(tài)、音樂活動參與狀態(tài)都比之前好了很多?;貧w線下學習,師生可以擺脫口罩的束縛,敞開歌喉放聲歌唱。以小組合作展示的期末評價形式,深受學生喜愛,成為期末評價的主要形式,以歌唱為主的評價形式逐漸向小組合作轉變。小組合作展示的規(guī)模大,多為6-8 人,是組內成員組織力、凝聚力的體現(xiàn)。
2.形式多樣、成果顯著
在學期伊始,教師會告訴班級學生本學期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方式,期末評價作為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師生高度關注的話題。很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小型樂隊、合唱隊,商量曲目,思索形式,認真排練,獲得顯著成效。其中體現(xiàn)了當下學生備受喜愛的歌曲、流行元素等,是學生音樂審美的體現(xiàn)。學生組織的小型樂隊由多種樂器構成,也有鋼琴和樂器結合,再配上人聲演唱,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他們喜悅心情的表達,亦是熱愛音樂、傳遞音樂語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