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 吳書晗
跳高作為一項較為普及的運動在我國流傳已久,國家對跳高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也在不斷提升,在基礎訓練階段我國運動隊便將專項力量訓練放在核心地位,專項力量的提升不僅能為運動員的多年訓練計劃筑牢根基,也可以使運動員的專業(yè)技術不斷加強,進而在競技比賽中更好地突破自我。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走訪法、專家訪談法對跳高運動的專項力量訓練展開系統(tǒng)分析,得出專項力量訓練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還能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壽命最大程度上開發(fā)運動員的自身潛能。
(1)時代背景。21世紀以來,國家間的競爭開始從經濟、科技的硬實力比拼逐漸延伸到文化、體育的軟實力競爭。體育競技作為國家軟實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日益受到高層重視[1]。田徑作為奧運會賽場上炙手可熱的奪金項目,在全世界擁有大量的愛好者和參與者。因此便一直有著“得田徑者得天下”之說,跳高運動作為田徑比賽中唯一追求高度的項目,自然成為各國競相研究的對象。
(2)歷史背景。跳高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最早流行于愛爾蘭和蘇格蘭,熱愛跳高的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在很久以前就將跳高作為最喜愛的競技項目之一[2]?,F(xiàn)代意義上的跳高運動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從大致操作上來說,跳高是由啟動助跑—支撐踏跳—身體過桿—騰空后落地這幾個部分構成,過桿動作快捷輕盈是跳高制勝的關鍵,也決定了跳高的高度。故而跳高也是田徑運動中難度較高的項目。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專家學者們不僅對跳高運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技術的研究也在不斷革新,單單論及過桿這個動作,從1827年開始第一次有記錄的屈膝團身跳躍,到1864年跨越式的誕生,再到1895年剪式的橫空出世,繼而又有滾式、俯臥式、背越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可以說每次過桿技術的革新都促進了競賽成績新的飛躍[3]。
從時間上來界定,跳高運動可分為發(fā)展前期和發(fā)展后期。在發(fā)展前期人們認為跳高的重點在于技術的提高,因此這一時期提高和更新過桿技術,成為訓練的主要任務;而到了后期有研究者認為提高身體素質,應該成為提高技術的重要一環(huán)[4],因此開始把重心轉向專項素質的探究。
(1)研究目的。在體育強國的政策背景下,對跳高的專項力量訓練進行研究能優(yōu)化我國跳高運動員的訓練體系,提升我國跳高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的競技能力,進而彰顯我國競技體育軟實力。
(2)研究意義。專項的力量訓練對競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響,至于如何訓練,要堅持哪些原則,則需要有一個既定的標準和量化參考[5],故而本文的重點旨在填補這方面的空白,或者說提出創(chuàng)新的思路,能夠為學校、競技隊、以及業(yè)余人員提供參考。
本文將基層田徑訓練隊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jù)庫、華僑大學圖書館對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檢索,為研究奠定理論基礎。通過實地走訪法對華僑大學田徑高水平訓練隊、泉州市體校、福建省田徑隊進行實地走訪,觀摩跳高運動員日常訓練并對力量訓練著重記錄,為研究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最后通過專家訪談法對華僑大學田徑專項教師、泉州市體校教練、福建省田徑隊教練進行訪問為研究的提供前瞻性意見。
身體素質是一個人各方面的綜合指標,需要從多方面考量[6]。身體素質一般會用好或者不好來進行判定,良好的身體素質既是生活的必須,也是運動的基礎。對于任何運動來說只有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進一步開展技術研究。
(1)一般身體素質。體育理論上通常把身體素質分為一般身體素質和專項身體素質,所有運動和活動的必備身體機能稱之為一般身體素質,這是維持機體正常運轉的必備素質[7]。我們想要專項素質得到發(fā)展,首先要就加強對自身一般素質的鍛煉。
(2)專項身體素質。專項運動需要具備的素質稱為專項身體素質,在擁有一般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如何提高某項運動的成績則更多依賴于專項身體素質,專項身體素質對于運動員至關重要,這也是基礎訓練階段跳高運動就有別于其他運動的原因。
(1)專項速度。具體到跳高運動來說,在起跳、助跑、過桿時都有個匹配速度,助跑和起跳的銜接速度也需要訓練,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個人節(jié)奏,跳高運動對跑步速度沒有多高要求,但是必須掌握自己的節(jié)奏,并且使之呈現(xiàn)規(guī)律性動態(tài)分布。
(2)專項力量。專項力量是完成某項運動的特定力量,對于跳高來說,這個關系到成績的好壞,特別是起跳腿的支撐力、蹬伸力和擺動力,還包括爆發(fā)力,運動員的爆發(fā)力量非常重要,擁有極好的爆發(fā)力的運動者,可以在分秒間達到人體極限,完成彎道超車[8]。比如短道速滑等運動,起滑速度考驗的就是爆發(fā)力,爆發(fā)力強的就能壓住別的選手。
跳高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原則是訓練中必須遵循的重點。因為跳高專項力量注重的是核心區(qū)域的力量練習,在實踐中不僅要注意訓練方法的針對性和合理性,對女性運動員更要注意在生理期下的區(qū)別對待[9]??偟膩碚f,專項力量訓練是建立在一般力量訓練的基礎上,只有將一般力量訓練和專項力量訓練有機結合,才能有效提升運動效率和競賽成績。
跳高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除了要注重爆發(fā)力和擺動力訓練外,為了使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發(fā)揮出最佳力量,還應在專項力量的訓練中配合專項心理素質訓練,注意力量訓練漸增負荷產生的效應和負荷后的恢復性訓練等。
爆發(fā)力訓練,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普遍應用。比如舉杠鈴深蹲跳,訓練姿勢是運動員需要舉起杠鈴保持和肩部同寬,進行蹲起。蹲下后,確保腳之間的角度低于90°,并根據(jù)運動員的年齡設定桿重。除了杠鈴訓練和其他負荷外,運動員還必須進行跳躍訓練,并使用比蹲桿訓練更多的力量。例如跳深訓練在初期階段時,兩腿需要在同一時間起跳,當訓練到一定程度時,可運用單腿進行跳躍。在訓練時使用跳箱時也可以根據(jù)運動員自身需要調整高度。同時,臺階的跳躍訓練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運動員可以依據(jù)訓練階段和自身能力選擇使用單腳或者雙腳跳[10]。
另外,大強度級跳和垂直跳,也在爆發(fā)力提高方面具有顯著地效果。最常見的訓練方法是5級和10級跳遠,以及原地縱跳和摸高練習。我國的一些地區(qū)在彈跳訓練方面可以堪稱經典,比如在某地跳高訓練中,把二級、五級跳、欄架以及跳深相互結合結合,隨著跳高項目的日漸成熟,大家逐步認識到肌肉群的爆發(fā)力訓練也是不可忽視的方面。
朱建華,張國偉等知名跳高運動員對于擺動訓練都十分重視,擺動能力的提升為他們在賽場創(chuàng)造出的優(yōu)異成績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此,在跳高的訓練中,把擺臂和擺腿訓練加入到常規(guī)訓練中,將有助于技術水平的提高[11]。據(jù)朱建華所說,他從小就進行擺腿和擺臂訓練,并將這項訓練作為常規(guī),在不斷訓練下促使其打破了世界記錄。
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對其成績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就心里素質訓練這一塊,各個國家都十分重視,因為緊張等不利因素會嚴重影響運動員比賽的發(fā)揮[12]。跳高比賽則更要保持心理穩(wěn)定并且自信,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將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調節(jié)到較高水平,有助于運動員在競賽時發(fā)揮出最佳狀態(tài)[13]。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些運動員在參賽時會伴有高度恐懼癥,因此在賽前的訓練中加入心理素質訓練,是提升成績穩(wěn)定性降低運動員發(fā)揮失常的有效手段。
任何一個成功的運動員,都有著其與眾不同之處。因此運動員在日常不僅要緊抓基礎力量訓練,還要在基礎力量訓練之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技巧,并使其穩(wěn)定發(fā)揮,形成自身的個性化技術,成為標志性運動員。
第一,在大負荷訓練后,運動員在小力量動作的控制上更加穩(wěn)定;第二,大負荷訓練能促進高水平技術的掌握;第三,大負荷訓練有助于更快地提高動作質量;第四,通過大負荷訓練,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運動員的意志力和受挫性,因為難度較大的超負荷,一般人難以完成,因此在訓練的時候必須對負荷內容和性質加以選擇。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個運動員能承受的負荷力是不同的,有些強有些稍弱,在實施過程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采用個性化的方法。
力量訓練周期說法的出現(xiàn),時間并不是很長,具體將其劃分幾個階段要根據(jù)比賽任務、整體訓練特點等因素決定。但一個周期必須包括訓練期—比賽期—休整期這幾個時期,這幾個階段其本質也就是技能獲得消失過程,即獲得階段—相對穩(wěn)定階段—暫時消失階段,針對不同周期的力量訓練也應有所不同[14]。
我們在從事跳高運動訓練時,不僅應該對訓練內容進行合理規(guī)劃,還需對訓練手段、運動負荷和恢復時間嚴格把控,有節(jié)奏地分配訓練負荷,加強每時每刻的訓練和每個小周期的恢復活動,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加快解除運動員訓練期和比賽期的身心疲勞,為運動成績的提升的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在跳高運動中,專項力量素質訓練至關重要,科學的訓練方式不僅可以延長運動員的訓練壽命還可以使運動員的競技潛能得到最大的開發(fā)。因此,跳高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不僅要注重專項力量的提升,還要注意心理素質的加強和運動后的機能恢復等方面,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訓練、分析訓練、指導訓練以期創(chuàng)造更好運動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