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膽管結石是形成于膽道系統(tǒng)內部的結石。正常情況下,膽汁經過肝內細小膽管匯集流入肝內膽管(肝膽管),再進入肝外膽管,最終排入膽囊或小腸。當膽汁中含有過量的可結晶物質,如膽固醇、膽色素和鈣鹽等,這些物質會在膽管內沉淀結晶,逐漸聚集成石頭。根據(jù)結石形成的具體位置,可分為膽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產生在肝外膽管,可能完全阻塞膽管腔,導致膽汁流動不暢,引起膽道梗阻性疾病。
根據(jù)結石的不同形成位置,可以分為膽管結石和肝膽管結石兩類。
雖然兩種結石的名稱和部位不同,但它們的形成機制類似,都源于膽汁成分的異常沉淀。治療方面也存在相通之處,包括膽道引流、溶石治療等。
膽管結石形成于膽道系統(tǒng)內,主要位于膽管內。膽管起連接肝臟和小腸的作用,是膽汁從肝臟流向小腸的重要通道,可以促進脂肪消化和吸收。膽管結石的產生與膽汁中含有過多的膽固醇、膽色素、鈣鹽等成分有關,這些成分會沉淀析出,聚集成石塊,阻塞膽管。
膽管結石和肝膽管結石的癥狀和并發(fā)癥存在一定的共通性,這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會導致膽汁的流動受阻。典型癥狀包括:
1.右上腹疼痛 由于結石堵塞了膽管或肝膽管,導致膽汁流動受限,從而引發(fā)劇烈的疼痛,常常向背部和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受限的膽汁流動可能影響消化過程,引發(fā)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
3.黃疸 膽管或肝膽管的堵塞會導致膽汁回流,使膽色素積聚于皮膚和黏膜,導致皮膚和眼睛發(fā)生黃疸。
此外,還存在一系列可能的并發(fā)癥,例如膽管炎、膽囊炎、膽管梗阻等,這些并發(fā)癥可能會對患者的健康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為了明確診斷膽管結石和肝膽管結石,醫(yī)生通常會結合患者的病史、體檢以及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CT 掃描等來進行綜合判斷。
治療方法方面,藥物治療、碎石術(ESWL)、膽道鏡手術(ERCP)等在這兩種結石的處理上都起到了關鍵作用。藥物治療主要應用于輕度癥狀的患者,以幫助減輕疼痛或溶解結石。碎石術則采用高能沖擊波將結石粉碎,使其更易被排出。膽道鏡手術通過內窺鏡引導,可以直接摘除結石,解除梗阻。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膽管結石和肝膽管結石的形成,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患病風險:
1.健康飲食:減少高膽固醇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多食用蔬菜和水果。
2.控制體重:保持適當?shù)捏w重有助于減少膽汁中膽固醇的過多積累。
3.飲食均衡:確保足夠的水分攝入,避免長時間的節(jié)食或暴飲暴食。
4.定期鍛煉:保持適量的身體活動有助于促進膽汁流動和新陳代謝。
5.戒煙限酒:避免煙草和過量飲酒,這些習慣可能增加患結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