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你好!
我是高三的一名學生,自從上了高三以后,一天到晚只想著玩,有時候看到別人下課努力學習,自己也想努力,但是不知道怎樣去努力,感覺每天都很迷茫。放假了一心也只想著玩,不想學習。我該怎么辦?希望老師給出建議。
一個高三同學
同學:
你好!
謝謝你的信任!從你的來信中,我讀到了關于努力的一種矛盾心理。這是一種理智和情感的矛盾,理智上覺得自己應該少玩,多努力,但是感受上自己又真的很想去玩。再加上高三本身壓力很大,會感到迷茫再正常不過。
我要說,你想玩不是錯!想玩,想自由地玩,再正常不過了!玩耍和自主性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如果玩耍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可能會在未來產生壓抑和過度警覺,導致成年之后不知道怎么休息、怎么放松、怎么滿足自己。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你想玩的時候,請停止用“感覺我一天只想著玩”這樣責備的語氣來批評自己。
想玩是一種正當?shù)男枨螅窃诶硇陨?,可能所有人,包括我們自己,都在說“高三這一年辛苦一下吧,玩樂什么的放一放吧,現(xiàn)在沒有什么比學習更重要的了”。我覺得這種說法,從現(xiàn)實上,的確有它的道理,但是很多時候這種道理變成了一種粗暴的勸說,甚至一種批評,類似于:“你怎么還在玩?你看看誰誰誰,每天學習多么努力,你成績都什么樣了,你怎么自己一點都不知道著急呢?”
聽到這樣的批評,哪怕你知道其中的道理是對的,但是你會感到受傷,那個很想去玩的部分會感覺被指責、被攻擊,可能會感覺羞愧和委屈,可能自己也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啊,我為什么不能像別人一樣努力呢?我不該想著去玩,我就是不如別人”。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依靠批評讓某種感受消失。想玩也是一種感受,批評它、壓抑它,只會讓自己陷入自我懷疑和迷茫當中。
那該怎么辦呢?不妨下次再聽到這種聲音的時候在心里將它轉變一個口吻:“我理解你現(xiàn)在很想玩,這是完全正當?shù)?,我不會因此而責備你。只是,我也想為你爭取一個更好的前程,如果在你感覺舒服的情況下,可以去做做這張卷子,那也許會對你的未來很有幫助?!比缓竽憧梢宰约簷嗪夂蜎Q定,如果這個時候你壓力太大了、太痛苦了,急需放松一下,就允許自己玩一會兒。如果你覺得現(xiàn)在還好,愿意試試去做那張卷子,那就去做。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狀態(tài),理解自己想要玩耍的需求,不批評它;也理解努力學習會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去追求這個好處,而不是把它變成一種逼迫。
另外,我還注意到,當你在說“努力”這件事的時候,仿佛這是一件很抽象、很宏大的事。如果要把自己塞進這種抽象、宏大的狀態(tài)里,那當然相當困難,根本無從下手。但其實,我們可以不要把努力想得那么宏大。努力就是我這周復習完某個學科的某個單元,僅此而已。你可以用輕松的心態(tài)去做這件事,做完了就是勝利。
我現(xiàn)在在讀博士,有人形容讀博士就像每天都在過高三,說實話,我覺得讀博士比高三在某些層面上甚至更有壓力。所以我也在面臨和你一樣的問題,每天從實驗室回宿舍的路上會問自己:“我今天足夠努力嗎?我的文章怎么改得那么慢?我是不是應該再多做一點?”給了我很大幫助的一句話來自李連江老師,他說讀博是以天為單位的,每天有每天的“債務”,我今天的債還完了,今天就可以安心睡覺了。
讀博和高三很像,我們都有一個很遙遠的目標,你在等一年之后的高考,我在等下一篇文章的發(fā)表,面對這么遠但是又這么重要的一個目標,我們會經(jīng)常懷疑自己做得夠不夠多,準備得夠不夠充分?!斑€債”這個思路啟發(fā)我的地方在于:把漫長的征途鎖定到眼下的每一天。我過好今天了嗎?我今天盡力了嗎?今天盡力了,那好,我就可以毫無愧疚地睡覺了。我怎么知道今天有沒有盡力?那就是這筆債務,我有沒有還清今天的份額。
以你的例子來說,你的債務是準備高考,把所有高中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很龐大,很有壓力,很漫長,對不對?讓你一天復習完化學的全部教材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的份額是可以確定的,今天的份額可能是一個單元,可能是一張卷子,可能是50個單詞。做完了,今天的債就還完了。
還完今天的債了可以干嗎?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如果你還完了今天的債,可以去玩你想玩的,可以睡一個好覺,也可以去運動,做一切你發(fā)自內心想做的事。重點是,這個債務的債務人和債權人其實都是你自己。你可以自己規(guī)定這筆債到底有多大(我是想沖著600分去準備還是500分準備?),以及每天要還多少份額。你可以規(guī)定一個對自己而言每日最優(yōu)的還債量,然后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它。
到底要沖著600分去準備還是500分去準備?周圍的人可能會告訴你越高越好。從道理上來說當然是準備得越多勝算越大,但是這樣也會面臨一個問題——這筆債務變得無窮大,似乎這一年也還不完。我不希望你去過那樣永遠覺得不夠、永遠惶恐于自己還不夠努力的生活。你需要思考、了解你希望未來過什么樣的生活,為了過上那樣的生活,你需要有什么樣的學歷,學習什么樣的專業(yè),這樣你有一個自己真正認同的目標院校。這所學校往年都需要多少分呢?為了達到這個分數(shù),我需要做什么準備呢?我希望你可以以這樣一種清醒的、真正對自己負責的方式去設定這筆“債務”的大小。
最后,祝你每天都能毫無愧疚地入睡,也祝愿你每一天都能幸福快樂。
(李牧陽,省理科高考狀元,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