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彤,郭蕾,朱曉倩,李念虎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黃帝內經(jīng)》藏象理論將臟腑分為五臟、六腑及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即異于一般的腑,其形態(tài)上中空似腑,功能上貯藏精氣似臟。但由于解剖實證缺陷及中醫(yī)五臟系統(tǒng)理論模式的限制,關于奇恒之腑生理、病理及治療意義的研究較少[1-2],奇恒之腑一直存在組成不明確、功能不完善、運用不切合實際等問題。骨為奇恒之腑之一,又屬五體,為腎所主,在結構上與髓、筋、谿谷、少陰脈關系密切,在五行歸屬中與腎、冬季、北方、黑色、咸味等事物關系緊密[3]。但“腎主骨”理論使很多人忽略了骨是臟腑理論體系中一個獨立的部分。甚至有學者提出奇恒之腑只是醫(yī)學史上的曾用名詞,骨、脈作為藏象系統(tǒng)中的五體結構即可,不必再另行作為特殊的腑列在五臟六腑之后[4]。但一些能用骨的異常作出直接解釋的病位在骨的特異性癥狀,說明了骨是一個不同于腎的病位要素[5]。象是事物的形象、征象,《易傳·系辭傳下》云:“象者像也?!毕笏季S就是以事物表現(xiàn)于外的形象、征象,通過廣泛聯(lián)系探究事物內在本質和事物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思維方法?!饵S帝內經(jīng)》藏象理論即是運用象思維方法對人體臟腑的形態(tài)、性質、功能等進行認識和探究而建立的[6]。為促進中醫(yī)骨傷科基礎理論的發(fā)展,開闊骨關節(jié)疾病的臨床診治思路,本文從性質象、形態(tài)象、功能象3個方面對骨為奇恒之腑的藏象內涵進行了探討。
性質象可分為性象與質象。《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靈樞·壽夭剛柔》曰:“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骨處人體之陰位,其體為陰?!端貑枴の宀貏e論》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腑?!彼^地靜天動,地陰靜藏。奇恒之腑的功能特性,法地陰靜藏之象,藏陰精而不輸泄,性象為陰。但鄭涵等[7]認為奇恒之腑是臟腑陰陽開闔轉樞之機,兼具陰陽之性。骨的陽性即其生長的特性,現(xiàn)代研究[8]發(fā)現(xiàn)在骨生長的過程中,活躍的成骨細胞將會遷移至應力水平較高的部位,分泌和礦化骨基質從而形成新骨,使得該區(qū)域的骨量增加?!端貑枴嵴摗吩?“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骨。”“少陽主骨”,一是少陽經(jīng)濡筋骨、利關節(jié)[9];二是少陽乃陽氣之初生,具有生發(fā)之性,正應和了骨的生長特性。故骨的性象兼具陰陽。
質象可分剛象與柔象?!额惤?jīng)》曰:“骨為干,其質剛,膽為中正之官,其氣亦剛,膽病則失其剛,故病及于骨,凡驚傷膽者,骨必軟,即其明證?!惫怯袌詣傊|,其質象為剛象,且其剛象與膽有密切關系[10]。
《黃帝內經(jīng)》對人體的解剖結構有一定的認識,《靈樞·骨度》對骨的長度及其各部分的比例有專門論述。但在中醫(yī)學的發(fā)展過程中有關骨的解剖知識并不完備,存在一骨兩名、多骨一名的問題[11]。清末劉廷禎編撰的《中西骨格辨正》提高了中醫(yī)解剖和骨科基礎理論的準確性,并對骨的生化成分、骨層結構、骨的生長、骨的形狀,以及關節(jié)和軟骨等進行了概述[12]。現(xiàn)代解剖學對于骨形態(tài)象的研究有著切實價值,但中醫(yī)學中“骨”的范疇大于現(xiàn)代解剖學中“骨骼”的范疇,骨的形態(tài)象包括但不僅限于骨骼。骨玄府理論,即是從骨的解剖結構出發(fā),提出骨膜、骨質、骨髓中均存在骨玄府,骨膜中的毛細血管網(wǎng)及骨密質中骨板間的腔隙、哈弗斯管、福爾克曼管、基質微孔、骨小梁間隙、骨小梁中骨板的間隙、骨髓中的血竇均為構成骨玄府的微觀結構[13]。
“骨為干”,即骨是支撐人體、保護內臟的總支架。除此外,骨還具有藏髓、司運動的功能。奇恒之腑在功能上,既具有類似五臟之藏而不泄,又有類似六腑之泄而不藏。《素問·解精微論》曰:“髓者,骨之充也?!薄端貑枴っ}要精微論》曰:“骨者,髓之府?!闭f明骨有藏髓的功能。髓,是骨間隙內有形的、流動的、起滋潤之效的精微物質?!额惤?jīng)》曰:“精髓充滿,其發(fā)必榮,故其榮在發(fā)。”發(fā)為血之余,說明髓亦是陰血化生的源頭之一。髓藏骨中,骨得髓之充養(yǎng),髓也通過骨滋養(yǎng)人體。 “腦髓”“脊髓”“骨髓”分別所處的顱腔、椎管、骨腔均是骨的結構,三者即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14]?!鹅`樞·衛(wèi)氣失常》曰:“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腦髓者也。”飲食營養(yǎng)吸收后,轉成津液、氣血,經(jīng)過骨空補充腦髓,并與腦髓交換;說明骨一方面貯藏了髓,另一方面借脊髓將髓上引入腦,補充腦髓?!端貑枴つ嬲{論》曰:“腎不生則髓不能滿?!薄端貑枴ば魑鍤狻吩?“腎主骨?!蹦I精化生的髓充養(yǎng)骨,骨又藏髓。中醫(yī)學“腎-髓-骨”理論體系是中醫(yī)骨傷科理論基礎之一[15]。
骨骼與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接,主司人體運動?!鹅`樞·決氣》曰:“骨屬屈伸?!薄端貑枴ふ{經(jīng)論》曰:“血氣未并,五臟安定,骨節(jié)有動。”在筋骨疾病的辨證治療中,有學者也更為強調骨的作用,提倡“以骨為先”[16-17]。骨司運動的功能與少陽有關?!鹅`樞·根結》曰:“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鄙訇栁挥诒砝镏g,是陽氣出入的樞機?!督饏T翼》曰:“風寒濕三氣,襲人經(jīng)絡,入于骨則重而不舉?!薄端氖バ脑础吩?“歷節(jié)者,風寒濕之邪,傷于筋骨者也?!鄙訇枠袡C功能失衡導致氣機升降出入紊亂,血液運行無力,無以榮養(yǎng)關節(jié),致關節(jié)不榮而痛;少陽乃生陽之源,衛(wèi)陽不足,肌表御邪能力下降,風寒濕外邪侵襲,經(jīng)絡阻滯,不通則痛。單純就人體的機械運動而言,其關鍵必在關節(jié),因此關節(jié)可以看作是人體機械運動的樞機,少陽病主樞機不利,而人體機械運動正常則全賴關節(jié)靈活自如[18]。“骨痹”“骨痿”等骨關節(jié)疾病,都是骨運動功能失調的病理狀態(tài)[19]。《靈樞·根結》曰:“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余不足,骨繇者節(jié)緩而不收也?!薄夺樉募滓医?jīng)》中“繇”作“搖”。骨繇,即骨搖動不穩(wěn),影響肢體運動[20]。
關于骨的理論研究不斷完善,這些理論在臨床的應用也逐漸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如基于少陽主骨理論防治小兒身材矮小[21]、少陽主骨與肝-骨軸的關系[22];骨關節(jié)疾病從腎論治的固定思維模式也不斷被打破[23]。骨為奇恒之腑,對其藏象內涵的研究是骨病研究的基礎與前提。楊功旭等[24]對于軟骨的藏象屬性進行了研究,挖掘出多種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的有效方藥。“立象”方可“盡意”,如果我們能做到物類相感、體察自然,體悟古人對于臟腑的認知及其對臟腑賦予的意象,則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藏象理論的內涵。
骨的性象兼具陰陽,質象為剛象,形態(tài)象包括但不僅限于骨骼,功能象為支撐人體、保護內臟、藏髓、司運動。骨為奇恒之腑的藏象內涵是中醫(yī)骨傷科基礎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探討、分析、整理,有利于促進中醫(yī)骨傷科基礎理論的發(fā)展,開闊骨關節(jié)疾病的臨床診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