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少寧 吳春燕
急危重癥通常表示患者所得疾病為某種緊急、瀕危的病癥, 應當盡早進行醫(yī)學處理, 否則可能對患者身體產(chǎn)生重度傷害或導致死亡[1]。臨床急危重癥患者一般還存在多種并發(fā)癥, 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比例相對較高, 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病情, 造成呼吸機撤機困難, 同時隨著患者咳嗽反射明顯減弱, 容易導致氣道發(fā)生堵塞, 甚至會在救治過程中發(fā)生死亡風險[2,3]。以往臨床對急危重癥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選擇常規(guī)吸痰和機械通氣治療, 但考慮到患者自身肺組織發(fā)生損傷和破壞, 在常規(guī)治療中也容易發(fā)生氣道阻塞等情況, 從而導致治療時間的延長以及呼吸困難加重[4]。因此, 隨著臨床對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治療研究的深入,目前認為及時清除肺部大量粘性分泌物、充分緩解患者氣道阻塞是主要治療目的[5]。近年來, 纖維支氣管鏡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逐漸成為主要治療手段[6]。因此, 為了探究纖維支氣管鏡對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選擇本院收治的60 例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 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60 例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 例。對照組患者男16 例, 女14 例;平均年齡(49.63±5.22)歲。觀察組患者男17 例, 女13 例;平均年齡(50.12±4.9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入院后均經(jīng)過相關檢查, 發(fā)現(xiàn)其肺部彌漫性浸潤影;患者對本次應用藥物均不存在過敏反應;患者入院診斷為“肺部感染”;患者均經(jīng)過數(shù)次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確診;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治療基本內容知情, 并書面同意。排除標準:對本次治療方式不耐受患者;治療配合程度較低患者;存在認知、精神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 根據(jù)臨床癥狀進行對癥治療, 如抗感染、祛痰、平喘、補液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治療, 選擇Olympus P-40 型纖維支氣管鏡, 堅持無菌化操作, 進行消毒處理。同時采用2%利多卡因 20 ml 進行霧化吸入麻醉, 盡量減少置入過程中咽反射。對于煩躁不安患者選用相應的鎮(zhèn)靜藥物, 通過靜脈推注丙泊酚3~5 ml/min 或肌內注射地西泮注射液(商品名:安定)10 mg。將纖維支氣管鏡插至病變氣管, 盡量靠近氣管深部, 一般情況下為了確保纖維支氣管鏡置入順利, 需要在該導管下段涂抹液體石蠟。在插管過程中, 首先需要吸出氣道內分泌物, 并收集少許分泌物進行痰培養(yǎng)、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過敏反應。將37℃滅菌鹽水作為灌洗液, 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洗方式, 10~20 ml/次, 每次抽吸時間短于15 s, 灌洗時間在15~20 min, 盡可能將氣管和支氣管內痰液吸除干凈, 以幫助患者自主呼吸。治療后第 1 天復查血常規(guī)及床旁胸片, 嚴重缺氧患者灌洗后予呼氣末正壓治療1~3 d, 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進行治療, 若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感染情況應予以反復灌洗, 同時監(jiān)測并記錄患者生命體征。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各項生命指征變化及CRP 水平生命指征包括PaO2、PaCO2、SaO2。
1.4.2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包括退熱時間、痰液減少時間、痰菌培養(yǎng)轉陰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1.4.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7]:顯效:治療后患者X 線胸片檢查顯示感染病灶已完全消失, 臨床癥狀和體征已完全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X 線胸片檢查顯示病灶部分吸收, 臨床癥狀體征緩解;無效:治療后患者X 線胸片檢查顯示病灶及癥狀、體征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生命指征變化比較 觀察組PaO2、SaO2均高于對照組, PaCO2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生命指征變化比較( x-±s)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退熱時間、痰液減少時間、痰菌培養(yǎng)轉陰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s, 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shù)退熱時間痰液減少時間痰菌培養(yǎng)轉陰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觀察組30 4.63±1.20a 5.65±1.27a 5.42±1.23a 5.63±0.39a對照組307.56±2.148.44±1.527.06±2.788.36±1.12 t 6.5417.7152.95512.608 P 0.0000.0000.000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4 兩組患者CRP 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清 CRP 水平為(23.03±5.82)mg/L, 低于對照組的(36.36±5.83)mg/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863, P=0.000<0.05)。
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患者常見反復咳嗽、排痰困難等癥狀, 隨著粘稠痰液對患者氣道造成堵塞,從而容易導致其發(fā)生呼吸衰竭[8]。臨床上治療急危重癥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時痰液引流通暢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傳統(tǒng)吸痰治療效果不理想, 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已成為首選。研究發(fā)現(xiàn), 近年來, 纖維支氣管鏡對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患者的急救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其具有較高的搶救成功率[9]。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能夠吸出肺部及氣管深處的痰液, 從而抑制毒素和炎性代謝產(chǎn)物的吸收, 對患者支氣管堵塞有了一定的緩解效果,幫助患者改善缺氧和通氣功能[10]。纖維支氣管鏡是一項內窺鏡技術, 能夠直接觀察痰液性狀、管腔情況及氣管黏膜, 其對于肺部疾病的針對性診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急危重癥患者的可治愈性[11]。纖維支氣管鏡有以下優(yōu)點:①纖維支氣管鏡是通過鼻腔插管的方式進行治療, 可方便醫(yī)護人員的相關操作, 并且患者具有較高的耐受性, 不良反應較少, 患者更容易接受[12];②通過灌洗后可直接對支氣管造成刺激, 從而有效促成咳嗽反射, 幫助支氣管深處的炎性分泌物排出, 緩解呼吸道壓力[13];③可詳細觀察患者肺部深處的病灶, 有助于治療效果的評估, 判斷病情的改善情況;④纖維支氣管鏡具有廣泛應用范圍, 在引導氣管插管、清除支氣管異物、止血等方面較為常見[14]。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PaO2、SaO2均高于對照組, PaCO2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退熱時間、痰液減少時間、痰菌培養(yǎng)轉陰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 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纖維支氣管鏡在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患者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支氣管肺泡灌洗可有效清除支氣管內粘性分泌物, 通過反復沖洗, 采用支氣管鏡下刷檢, 可有效將塑型痰栓取出, 進而顯著改善肺的通氣功能, 縮短病程。使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在纖維支氣管鏡置入前, 為了避免患者產(chǎn)生嗆咳等反應, 需要提前采用有效的麻醉方式, 并在麻醉起效后再進行相關置入操作, 從而保證該治療過程的順利開展;②纖維支氣管鏡治療也存在一定禁忌, 置入纖維支氣管鏡前所用的鎮(zhèn)靜劑可能會造成SaO2降低, 對于此類患者建議應用常規(guī)機械通氣治療[14,15];③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以及檢查過程中, 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心電圖等, 避免出現(xiàn)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16,17]。
綜上所述, 為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患者應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有助于生命指征的恢復, 縮短癥狀恢復時間, 具有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