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黃陽陽 石林君 田迎春 劉美玲 曹立娜 王桂英
(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桔梗是桔??平酃僦参?,別名鈴鐺花、僧帽花,桔梗一年生株高15 ~30 cm,2 年生株高80 ~120 cm。桔梗原產我國,地理分布較廣,東北、華北、華東、華中以及廣東、貴州、云南、四川都有野生桔梗,因此,桔梗有北桔梗和南桔梗之分。主產區(qū)為內蒙(赤峰、興安)和安徽(太和、亳州、宣城),另外還有山東淄博、河北安國、承德圍場,以及河南三門峽到洛陽嵩縣、灤川,一直延伸到陜西商洛一帶,分散地塊較多。
桔梗藥食兼用,為典型的藥食同源植物。藥食同源物質廣義上為基于藥食同源理念的指導,在傳統(tǒng)中醫(yī)學和食療學中使用的藥食兼用物質,現階段特指國家衛(wèi)健委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中的動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截至目前,名單中收錄的物質共110 種(包括2012 年86 個原規(guī)定品種、2014年15 個新增品種及2018 年9 個已開展試點管理工作的植物)。桔梗在國家衛(wèi)健委公布的110 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中藥名單里,已明確劃分為藥食兩用植物。在食用上桔梗泡菜最為有名,另外嫩莖葉也可以用來炒菜。藥用上桔梗性苦、辛、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功效,使用范圍廣,含桔梗成分的中成藥品種790 種以上。桔??梢陨L5 ~6 年之久,2 年生桔梗一般用于出口和食用,3 年生以上的桔梗作為藥用。
桔梗在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也有分布和人工栽培。韓國及朝鮮對鮮食桔梗消費量大,桔梗在朝鮮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泡菜是民眾家常菜。韓國的年需求量3 萬噸,主要從中國進口,2020年山東淄博池上鎮(zhèn)年出口韓國2.7 萬噸,占了韓國市場份額的90%。在品種培育上韓國國家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韓國育種學會等多用秋水仙素處理種子、幼苗獲得染色體加倍的新品種[1]。目前我國培育的桔梗新品種有安徽亳州的金梗1 號[2];山東省農科院培育的魯梗1 號、魯梗2 號[3,4];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魏建和等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中梗1 號、2 號、3 號及采用系統(tǒng)選育法育成中梗白花1 號、中梗粉花1 號[5,6]。
我國現有桔梗已出現了品種品質逐年退化的問題,生產上優(yōu)良品種比較缺少。鮮食桔梗需要脆、甜、口感好,目前培育的桔梗新品種相對較少,專用根莖類、嫩莖葉鮮食類及特色品種匱乏,亟待培育一批優(yōu)質、產量高、抗性強、特色及多元化的新品種。
目前,整體上我國中藥材種子種苗尚處于一種自產自銷的原始生產狀態(tài),質量參差不齊,缺乏質量標準、分級標準?,F有栽培的絕大多數中藥材,其種源還停留在使用歷史沿用品種、農家自留品種或混雜群體階段,種源混雜、種性退化。藥農只種不選,多年連作、種性變異退化嚴重,其結果是抗逆性減弱、產量降低和品質下降,年產量和質量波動較大。中藥材屬于農學分支領域,基礎研究薄弱,與我國主要農作物品種的選種繁育等研究相比差距甚遠。優(yōu)質種子種苗資源稀缺,中藥材良種對于中藥材產量與質量改善的貢獻率極低。
伴隨日、韓及東南亞地區(qū)對藥食同源養(yǎng)生觀共同的文化認知基礎與歐美發(fā)達地區(qū)高水平的健康需求,中醫(yī)藥文化的積極輸出與國際市場環(huán)境的友好,藥食同源植物從種到收到深加工的整體產業(yè)鏈將迎合時代需求,獲得飛速發(fā)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健康中國戰(zhàn)略,指出應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傳承發(fā)展中醫(yī)藥事業(yè)。隨著中醫(yī)藥知識的普及和人們對中草藥認識的逐步提高,在追求豐富營養(yǎng)又健康的飲食前提下,桔梗等藥食同源植物日漸受到青睞。藥食同源植物更需要培育多元化、特異化、功能型的新品種,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開發(fā)更優(yōu)質的食品、保健品、中醫(yī)食療膏方。因此,結合現代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開展扎實有效的種質創(chuàng)新研究和新品種選育,加強種子種苗繁育體系、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評價體系建設,加快育種進程及生產的現代化、標準化,是我國乃至世界中草藥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所在,做到種子種苗源頭上的安全、可靠、優(yōu)質,才能真正實現“好藥材,藥才好”。